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奸雄天下 为什么大家说曹操是奸雄 历史上的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

导语:曹操这个名字在诸多影视作品中一直是经常出现的名字,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曹操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人,关于曹操的众多传闻中,真假难以辨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在本质山并不能算是一个仁君,那么曹操到底是枭雄还是奸雄?为什

  曹操这个名字在诸多影视作品中一直是经常出现的名字,在中国古代历史人物中,曹操是一个非常受争议的人,关于曹操的众多传闻中,真假难以辨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曹操在本质山并不能算是一个仁君,那么曹操到底是枭雄还是奸雄?为什么都说曹操是个奸雄?   为什么大家说曹操是奸雄?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他是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在东汉末年打着天子的旗号征战四方,在消灭了董卓以后,他迅速平定北方少数民族的叛乱,建立了曹魏政权。曹操这个人有很多谜团,比如他的身世。《三国志》记载他”莫能审其生出本末“,但有一说认为他本姓夏侯,且为夏侯惇之叔父,在被曹腾收养后改姓曹。此说法可信度不高,有人又说他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出生在官宦世家。不管是哪种说法,历史上从此有了曹操这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曹操的才华很早就显露出来了,他小时候喜欢”不务正业“,性格放荡不羁,跟所有顽皮的问题少年一样,曹操也不是个乖孩子,整天跟一群孩子街头巷尾撒泼耍浑,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他对武艺的兵法的喜爱,他博览群书,尤其爱兵家之事,还注释过《孙子兵法》,曾经潜入张让家,被人家发现,靠着自己的机智和超强的应变能力,执戟从墙头扬长而去。曹操早些年的光荣事迹,为他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熹平三年,二十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入京都洛阳为郎。黄门待诏的曹操,一入京就意味着一个全新的世界正在向他展开,他在初为官的几年,还算个好官,执法严明在皇族如此聚集的京都,他的严苛触犯了到了部分贵族的利益,后因受牵连被贬回谯县,闲居在家。这一等就等了三年。光和三年,曹操又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此时,朝廷的局势动荡,奸邪之徒满朝,宦官多有专权,曹操见到这种局面,看不惯自然要上书陈述一番,结果没有被汉灵帝采纳。随后,虽然也进谏相劝,收效甚微,曹操心里明白,刘姓江山怕是要易主了。

  果然,这场浩劫没过多久就袭来了,中平元年黄巾起义爆发,朝廷委派曹操前去进攻,结果大破黄巾军,迁为济南相后,他大力整治该地方的治安、经济、水利农桑等事务,结果”政教大行,一郡清平“。后有权贵想巴结他,拉拢他,他没有迎合,倒是扰得心烦了,辞了官回到了故乡隐居起来。   治世之能臣 乱世之奸雄   由此可见,在他仕途的前期本意也是想做个好官的,他也多次放弃为官的道路,只是朝廷多次召唤他,重新点燃了曹操内心的斗志。后来,董卓叛乱,他见董卓倒行逆施,不愿与其合作,并且倡议天下群雄起而共伐之,他才正式走到了政治的风口浪尖上。此后,曹操发展自己的势力,逐渐形成曹魏政权,在三国鼎立和各种政治势力厮杀的过程中,曹操所表现出来的气魄、胆识、谋略都让人佩服。到底他厉害在哪里,竟有如此多的人称其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先入为主的把曹操归为奸雄,这个奸雄的含义很复杂,何为奸雄?曹操是奸诈,多疑,是一个复杂之人,才被冠以”奸“但他的”雄“却很少被人看重,说曹操是个”奸雄“,主要有三方面的理由:其一,他”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汉朝丞相,但是他和他的曹氏家族却窃取了汉朝的江山,是个小人是个盗贼,因此周瑜评价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做臣子的夺取了主子的家业,不是偷是什么?所以称其为”奸雄“;其二,是曹操为人奸诈,善于玩弄权术,非正人君子所为。曹操耍奸使诈的本领在小时候就充分展现出来了,不仅不听话还倒打他的叔叔一耙,什么”梦中杀人“、”一瓜杀三妾“ 、”代人捉刀“等都展现他奸诈的一面;其三,曹操的残暴,曹操曾经悍然杀死了汉献帝的皇后伏氏、贵人董氏以及伏氏、董氏的亲属,但这些人不得不杀。初平四年,曹操因为父报仇,竟将徐州一带男女数十万人活埋于泗水以泄愤,在官渡之战又将袁绍的八万降卒活埋,这些举动都让后人诟病。   同时,他是一代雄才,他兴屯田,唯才是举,求贤若渴,心胸宽阔,连为袁绍写檄文骂他祖宗的陈琳都能容忍。他也确实是复杂之人,杀孔融,杨修确实有不对之处,但他的那种气魄确实非一般人可比,是他结束了东汉以来北方军阀割据的局面,是个不折不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是建安文学的奠基者,武韬武略实在是雄才,对子女的教育也相当成功,曹操的子女很有才,曹丕、曹植、曹冲、曹昂、曹彰等等都是人中龙凤。总之欣赏曹操,像易中天说的那样:"曹操在奸雄之间更本质的是雄。"

  历史上的曹操是奸雄还是枭雄?   枭雄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亦正亦邪,有野心更有手腕。他们是乱世闯出的英雄,又是独霸一方的猛士,他们身上有英雄的一面,又有奸雄的一面,正是因为这种独特性,才吸引人们去关注。

  京戏舞台上,曹操的脸上常常被抹上白粉,表示此人阴险奸诈、不以真面目示人。这一传统影响深远,以至于人们一提起白脸,首先想到的就是曹操。   这其实是一起很不幸的事,因为曹操固有其狡诈、残暴的一面,但他的雄才大略和历史作用却是不能被否定的。   毛泽东就曾经多次提到说曹操是个了不起的人物,还说唱戏的总把他扮成大白脸冤枉了他。

  的确,曹操是个既复杂又伟大的历史人物,是一代雄杰,至于他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人们自有评判的标准。不过,从曹操亦正亦邪的性格来看,他更符合枭雄的称谓,我们不妨重新梳理关于曹操的事迹,揭开这个一代枭雄的真实面目。   任侠仗义,放浪游荡   曹操小的时候就比较坏,这个坏,或许只是聪明小孩的机灵和调皮,但是曹操的坏没有被父辈及时纠正,最后成了品质上的瑕疵。   《三国志》载,曹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这说明他天生就会耍小聪明,而且负气仗义,放纵不拘,总之不爱读书。那时候曹操年龄小,没表现出什么特殊的才能来,再加上出身也不那么高贵,所以当时的人没怎么把他放在眼里。

  由于游荡过度,每天就知道“飞鹰走狗”,曹操的叔父看不过去了,他几次跟曹父曹嵩说这个孩子不学好,得管教。曹嵩当然就常常责备曹操了。曹操心里就对叔父很不满意,但他还是放浪依旧。有一天,曹操在路口偶遇叔父,叔父刚要问话责备,曹操忽然躺倒在地上,把嘴一歪,不停地吐白沫。叔父一看吓坏了,赶紧问他怎么了,曹操说:“刚才吹来一阵恶风,我就犯病了。”于是叔父就回去跟曹嵩说:“你儿子刚才中风了”曹嵩就把曹操找来,一看,嘴巴鼻子都好好的,就问他:“听你叔父说你中风了,现在怎么样了?”曹操说:“没有啊,我好好的。”曹嵩就很奇怪,曹操接着说:“叔父一直对我不满意,所以他故意对您说我坏话。”曹嵩听了这个话,就起了疑心,从此也就不信他叔父的话了。于是曹操更加没人管了。   当时的人不仅不重视他,甚至还轻视他。《世说新语·方正篇》中记载了一个叫宗世林的人,此人与曹操同时代,南阳人。曹操年轻时想跟他交朋友,可宗世林“甚薄其为人,不与之交”,看不起曹操。等到曹操成了司空,当了大官以后,他又找到这个宗世林,还要跟他交朋友,谁知道宗世林答道:“松柏之志犹存。”意思是说,你当了官我也看不起你。由此可见出身与人品对曹操造成的负面影响。   当时有一个叫许劭的名士,以善于品评人物而闻名。汉朝选拔人才注重名声,所以他的评语对于时人非常重要。曹操也曾经带着厚礼去拜访他,客客气气地求他给自己做个评语。可许劭呢,对曹操早有耳闻,非常鄙视他的为人,所以不肯答应。曹操这边不肯罢休,三番五次地求,后来许劭没有办法,被迫给了他两句评语。结果这两句评语被后人传了又传,改了又改,成了评价曹操必选的句子。这两句话就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听后,“大悦而去”。

  残忍多疑,杀人如麻   直到二十岁,曹操才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在此之前,他受到了太尉桥玄等人的赏识,可谓贵人相助。在洛阳任上,他命人制造了十多根五色棒,放在县城四门,专门用来棒杀违法犯禁之人,就算豪强也逃不过。有一次宦官蹇硕的叔父违禁夜行,也被曹操打死。他这么一“严打”,治安虽然好了,但是严刑峻法实在有些残酷,这点也为后世所诟病。   曹操的残酷在后来终于发展为嗜杀。   汉兴平元年,即公元194年,曹嵩为了避难,辞官投奔儿子曹操,结果途径徐州地界时,被太守陶谦的部将杀死,辎重财货全部被劫。曹操闻听后大怒,立即发兵讨伐徐州,恰巧这时有数十万流民从洛阳来到徐州避董卓之乱,不幸遇到曹操的军队,曹操为泄私愤,将这数十万流民全部坑杀。后来“攻取虑、睢陵、夏丘,皆屠之,鸡犬亦尽,墟邑无复行人。” 简直视无辜百姓的生命为草芥,任意践踏。后来曹操又欲攻打徐州,荀彧就告诫前次杀戮太重,当地百姓必然坚守反抗曹军,“无降心”,就算能攻破,“尚不可有也”。   后来在官渡之战大胜袁绍后,曹操也将袁绍的八万降军也一并坑杀,其余属将指挥的战役中杀人、屠城更是不可计数。

  《三国演义》中曹操在刺杀董卓失败后还有残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这个故事还引出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名言。此事在陈寿的《三国志》中并未记载,并不足信,但它的确符合曹操多疑、滥杀无辜的性格。   除了无辜百姓,曹操对于政敌、异己乃至身边谋士的杀戮也很多。   首先是汉献帝的岳父董承一党,当时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董承秘密接受献帝“衣带诏”,欲杀曹操,后被察觉,其党惨遭屠戮。据说连董承的女儿董贵妃,身怀六甲也未能幸免。   然后是边让、许攸、华佗、孔融、荀彧、崔琰、杨修等谋士,其中许攸、荀彧都是立过大功之人,华佗纯属误杀,崔琰则是被冤死的,边让、孔融、杨修则多是因为恃才负气,侮慢曹操而死。   总之,曹操多疑、多变、残忍的一面让他手上沾满了献血,稍不留神,身边的人就会倒霉。   惜才大度,世之雄主

  尽管曹操杀人无数,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投奔他,这首先和他爱才有关。   曹操爱才到底有多深?有一个故事可以说明。   曹操讨伐陶谦之时,陈宫趁机在兖州反叛,以迎吕布。事变之后,曹操许多部下都跟着倒戈。当时兖州有个叫魏种的人,起初被曹操推举为官。兖州反叛的时候,曹操自信满满地说:“只有魏种不会辜负我。”谁知不久就传出魏种背叛的消息,曹操大怒,狠狠地说:“魏种,只要你不南逃到越,北逃到胡,我一定饶不了你。”后来魏种被活捉,大家都认为他必死无疑了,哪知曹操却迟迟不忍杀他,还说:“只因为他是个人才啊。”于是又将他松绑,依旧任用。当时毕谌、徐翕、毛晖等将也在兖州之乱中有不忠的表现,后来也都被重新启用。

  官渡之战后,从袁绍营中搜出不少密信,多是许都军士及官员写给袁绍的,曹操得知后,不但没有一一查明处死,反而将这些书信统统烧毁,他说:“当时袁绍之强,连我自己都难以自保,何况别人。”然后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除爱才之外,曹操还精通兵法,赏罚分明,重视农业,疏通水利,抑制豪强,鼓励教育,对于文学艺术也十分偏爱。无论是从个人魅力上,还是对北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上,曹操都能吸引当时大量的英才豪俊前来投奔。   正如陈寿评价的那样,曹操最终能够独揽大权,成就大业,与他善于用人,推行法治,长于谋略,不计前嫌有莫大的关系,他无愧于当时谋略最为卓越的人。   尽管世人对曹操的贬抑与对他的赞扬一样多,但是他依然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是千古第一枭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男童妓 泰国男童妓的悲惨生活 屈服于贫苦的性取向下一篇:霸王别姬讲的什么故事 霸王别姬的悲剧是什么 霸王别姬讲的是历史上谁的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