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刘邦为什么杀功臣 刘邦为什么开了杀功臣的先河

导语:刘邦是汉王朝的建立者,出身于草莽之间,靠着沛县的一帮老兄弟逐步成为秦末时期比较大的一股力量,其后数度与项羽争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在垓下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统一天下后,刘邦并没有像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屠戮功臣,而是只诛杀了几个异性王。

刘邦是汉王朝的建立者,出身于草莽之间,靠着沛县的一帮老兄弟逐步成为秦末时期比较大的一股力量,其后数度与项羽争锋,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在垓下击败项羽,一统天下。统一天下后,刘邦并没有像明太祖朱元璋一样屠戮功臣,而是只诛杀了几个异性王。

秦朝末年,群雄并起。刘邦也不甘寂寞,趁机起事。刘邦麾下最重要的功臣还是沛县那一帮老兄弟,如萧何、樊哙、曹参、以及陈平、张良、周勃等人。

而被刘邦杀掉的都有谁呢?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燕王卢绾,全部都是异性诸侯王。

如果说明太祖朱元璋大肆诛杀功臣是为了给他的孙子朱允炆铺路,那么刘邦诛杀的功臣大多是异性诸侯王,其目的无非是为了不让他们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

汉初的诸侯王中,势力都很庞大,如韩信、彭越、英布等人在军队中都有很高的威信,一旦刘邦驾崩,凭吕后和太子是驾驭不了他们的。

而且几个异性诸侯王中,韩信的能力非常强,强到朝中无人可以制衡,而英布等人曾是项羽麾下,背叛了项羽,无法保证他日会不会背叛他刘邦。为了把危机提前扼杀在摇篮之中,刘邦只能痛下杀手。

韩王信本名韩信,后被封为韩王,后来投降匈奴。文帝14年,韩颓当、韩婴叔侄率领他们的部属投归了大汉。

赵王张耳。刘邦立张耳为赵王,大致辖治原赵国故地,第二年,张耳病死。

淮南王英布。反叛失败后,在农舍中被人轻易杀死。

楚王韩信。刘邦先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削去他的楚王爵位,降为淮阴侯,后来吕后又以“谋反”罪名,用萧何骗到长乐宫诱杀。

梁王彭越。被人诬陷谋反,三司会审后,被刘邦贬为庶人,后经吕后反复规劝,刘邦才杀了彭越。

燕王臧荼。举兵反叛,战败被杀,刘邦改立太尉、长安侯卢绾为燕王。卢绾与匈奴勾结心虚,被人告发,不敢见刘邦,逃亡匈奴。

长沙王吴芮。病逝,其子吴臣袭封为长沙王。

刘邦诛杀功臣的对象仅仅是几个半路投靠他的诸侯王,而一直跟随他打天下的萧何、樊哙等人都未遭毒手,而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描述使得人们都认为刘邦屠戮功臣,“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也由此而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甲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 甲午战争赔了多少钱 甲午战争条约内容是什么下一篇:花甲之年是多少岁 年龄称谓:古人为什么将60岁称为“花甲之年”

文章评论

  • 青衫隐

    刘邦杀功臣,或许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但这样的行为违背了忠诚和感恩的原则,令人不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