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中国的行政区划 中国的行政区划“省”最早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导语:  自元代开始,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因此称为行省制时期。此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  省名起源甚早,魏晋时期已有尚书省、中书省之称,然皆为中枢要署,不直辖地方。隋文帝于开皇八年伐陈,曾置淮南行省

  自元代开始,中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因此称为行省制时期。此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

  省名起源甚早,魏晋时期已有尚书省、中书省之称,然皆为中枢要署,不直辖地方。隋文帝于开皇八年伐陈,曾置淮南行省于寿春,但不久即废。金入主中原之初,曾出现过行省制度,在外地设立行尚书省,但为时短暂。

网络配图

  蒙古人兴起之后,仿金实行行省制度。元世祖一方面将尚书省并为中书省,总理朝政;另一方面,在地方设立若干行中书省,作为朝廷中书省在外地的代理机构。它最初是一种临时设置,并只管军事,后演变为兼管民政,其长官也由中央官吏演变为地方官吏。其间从伐金到灭宋,历经70余年,平宋以后成了元朝的行政区划单位 。

  蒙古在太宗三年即灭金的前三年,始立中书省,以著名的政治家、地理学家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入主中原后于宪宗初年,在燕京等处置设行尚书省。

  中统初年,元世祖忽必烈改置行中书省,其后屡屡增多,但是一直到元贞年间行省的设置和辖区还都很不固定,即在忽必烈统一中国后的20年中行省制并未固定下来,直到13世纪末、14世纪初的元成宗时期才开始固定,逐步形成元代省制行政区划。

  元英宗至治时,全国划分为12个一级行政区:1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

网络配图

  中书省为中央机构中书省的直辖地区,又称都省、腹里,包括今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山东以及河南和内蒙的部分地区。

  十一行中书省为岭北、辽阳、陕西、河南、江浙、江西、湖广、云南、四川、甘肃、征东。其中,征东行省即高丽国,行省负责人由高丽王兼,性质与内地行省不同,所以也有人认为只有10个行中书省。

  元末,又分出许多行省,如中书省分出山东行省,江浙行省分出福建行省;有些行省区域过大,又划置分省,如福建行省内置建宁、汀州、泉州分省。可见,元末行省制也已开始混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网络表情符号 世界上最早的表情符号诞生下一篇:郭嘉和诸葛亮谁厉害 三国演义中郭嘉和诸葛亮到底谁最厉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