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抗倭名将人物 为啥谭伦不看胡宗宪给的信

导语:谭伦是明朝抗日名将之一,曾多次击败日本侵略军。然而,他却不看胡宗宪给他的信,这是为什么呢?

目录导航:

  1. 抗倭名将人物
  2. 严嵩和胡宗宪夜谈解析
  3. 明代万历年间诗人
  4. 抗倭名将是谁
抗倭名将人物

1、戚继光。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

2、俞大猷。俞大猷(1503年-1579年),字志辅,又字逊尧,号虚江,晋江(今福建泉州)人,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武术家、诗人、民族英雄。

3、唐顺之。唐顺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谥襄文。明朝南直隶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官右佥都御史卒。唐宋派文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与归有光、王慎中两人合称嘉靖三大家。顺之亦善武,通兵法,晓武术。

第一位:谭纶(1520年-1577年),明朝抗倭名将、杰出军事家,官至兵部尚书、太子少保。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谭纶率兵在台州大挫倭寇。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倭寇再率数万人侵扰台州,谭纶再亲率死士与倭寇大战,三战三捷,军威大振。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受任福建巡抚,剿灭福建倭寇,收复兴化。隆庆二年(1568年),谭纶出任蓟辽保定总督,负责京畿防务。自居庸关到山海关,修建防御台三千座,加强东北防务。前后致力兵事三十年,歼敌二万一千五百余人。曾经酣战,刀刃上的血浸染了手腕,多次冲洗才清除。明神宗即位后,谭纶被起用为兵部尚书,累加太子少保。后因遭弹劾,三次上疏请辞,均获留用。万历五年(1577年)卒于官,年五十八。

第二位:俞大猷(1503-1579),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一生与倭寇作战,战功显赫,“俞家军”猛如蛟龙,与戚继光并称 “俞龙戚虎”,扫平了为患多年以及趁机作乱的伪倭寇。抗倭名将谭纶赞其为:“盖诚似霍子孟,任如诸葛亮,大似郭子仪,忠似文文山,毅似于肃愍。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

第三位:戚继光(1528-1588),明朝著名抗倭名将、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在中国南疆、北疆都竖起了长城,是毫无异议的民族大英雄!

第四位:刘显(1515年一1581年),明朝抗倭名领、民族英雄。曾于浦口冈下大败倭寇,迁副总兵,又尽歼刘家庄倭寇。嘉靖四十一年,充总兵,镇守广东,率军赴福建援助抗倭,与戚继光、俞大猷连续破倭,共同剿灭沿海倭寇。刘显勇猛无比,其勇力在戚继光、俞大猷之上。抗倭名将谭纶在平海卫后在给俞大猷的中写道:“节制精明,公不如纶;信赏必罚,公不如戚;精悍驰骋,公不如刘。”可见刘显之勇在俞大猷之上。

第五位:张经(1492年-1555年),明朝中期抗倭将领、民族英雄,官至兵部尚书。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五月,明廷以东南倭寇猖獗,命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诸军,专办讨倭,便宜行事。次年五月初一日,张经获王江泾大捷,为抗倭以来第一大捷。严嵩亲信赵文华伙同胡宗宪在张经报捷之前秘密上疏诬陷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嗜酒废事”、“丧师失城”。张经和李天宠、杨继盛一起被冤斩,其功被赵文华这、胡宗宪窃取。张经之死,与李天宠一样,同为千古奇冤。

第六位:李天宠(?-1555年),明朝抗倭将领。嘉靖三十三年(1554年),曾率兵在通州、如皋抗击倭寇入侵,数次击退敌人。同年六月,李天宠被提拔为右佥都御史,浙江巡抚,协助总督张经继续剿灭倭寇。因李天宠不附赵文华,遭到排挤,其巡抚之职由阉党胡宗宪取代。随后,赵文华和胡宗宪又诬陷李天宠、张经“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嗜酒废事”、“丧师失城”。世宗皇帝不识有诈,遂下诏逮捕二人。而此时,李天庞、张经正率众出击,当日即有石塘湾之捷。五月初一,又与敌大战于五江泾,歼敌1900余人,敌“焚溺死者甚众”,取得抗倭以来最为辉煌战绩,称“战功第一”。赵文华和胡宗宪冒领其功,张经和李天宠被捕,押至京城和杨继盛一同被斩于西市,酿成千古冤案。

第七位:瓦氏夫人(1496-1555),本姓岑,1496年生,归顺直隶州人,土官岑璋之女,明代抗倭巾帼英雄。倭寇入侵我国东南沿海时,瓦氏夫人不顾58岁高龄,挂“女官参将总兵”衔,亲率广西6000俍兵驰骋千里奔赴抗倭第一线,以“誓不与贼俱生”的气概纵马冲锋陷阵,连歼敌兵,三战三捷,打破了倭寇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明嘉靖皇帝封为二品夫人,江浙人民尊称她为“宝鬓将军”,当地群众赞誉她为“石柱将军”,视为抗倭“长城”,被誉 “巾帼英雄第一人”,抗倭第一女将。

第八位:胡宗宪(1512年-1565年),明朝抗倭将领。家族世代锦衣卫出身,东南倭乱时期任直浙总督,嘉靖二年(1523年)至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胡宗宪主持抗倭。因胡宗宪是阉党成员,抗倭期间与严嵩干儿子赵文华极力排挤不依附阉党的抗倭将领张经、李天宠,在二将奋力抗倭,创下王江泾大捷之前诬陷他们“糜饷殃民,畏贼失机”,“嗜酒废事”、“丧师失城”,致使王江泾大捷后,二将被捕冤杀,其功被赵文华和胡宗宪攫取。阉党被打掉后,言官陆凤仪弹劾其罪状,每一条都该杀,明世宗却极力袒护,贬其回乡,后又发现其曾“假拟圣旨”,于是二次下狱,在狱中自杀身亡。从胡宗宪所作所为来看,抗倭有力是英雄,陷害良将,冒领军功,又是败类

以下为抗倭名将人物

01、宗泽,南宋名将,战略眼光独到,也是岳飞的伯乐。

02、岳飞,南宋初年首席名将,骁勇善战,谋略过人,善于用兵,却含恨风波亭。

03、李彦仙,南宋名将,起义军出身,骁勇善战,意志力坚定。

04、韩世忠,南宋名将,也是“中兴四将”之一,与岳飞并列,比有名无实的张俊、刘光世等人要强很多。

05、邵隆,南宋名将,出身起义军,骁勇善战,令金兵闻风丧胆。

06、张浚,南宋名将、名臣,战略眼光独到,岳飞、韩世忠、刘锜、吴玠、杨沂中等名将都是他手下。

07、刘锜,南宋名将,此人性格豪爽、深沉果断,有儒将风度,却抑郁而终。

08、牛皋,南宋名将,岳飞麾下首席猛将,善于骑射,骁勇善战。生擒王嵩、杨幺,牛皋为南宋平定了内部各路起义军,稳定了后方。

09、张宪,南宋名将,岳飞的爱将,也是“岳家军”北伐中原时的先锋大将。

10、岳云,南宋名将,岳飞的儿子,骁勇善战,尤其擅长使用骑兵

抗倭名将首属戚继光。戚继光,字元敬,明朝著名军事家,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针对倭寇创建了鸳鸯阵,屡败倭寇,著有《纪效新书》

严嵩和胡宗宪夜谈解析

首先,裕王派了谭纶在浙江插手诸多事谊。当时胡宗宪就说了,谭纶你不来,这改稻为桑的政策还有回旋的余地。再加上胡宗宪虽然算得上是有大是大非的人,但他毕竟是严嵩一手提拔起来的封疆大吏,严嵩又是胡宗宪的老师。胡宗宪于情于理都要见严嵩一面。(这是摆在台面上的)。

从下面一层说,胡宗宪不敢确定严嵩对他还相任不?胡宗宪晚上去见严嵩,还是向着维护严家的。胡宗宪想用马宁远的河堤失修来掩盖毁堤淹田,同时给改稻为桑有一个缓冲余地,再给严家一个机会。

其实,不管是马宁远的河堤失修还是毁堤淹田,嘉靖一清二楚,说了句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这三句话代表了他的愤怒,当也代表当时动不了严嵩党派的情形。

总结:胡宗宪这样做是想为老百姓争一争,拖延改稻为桑的时间,但他又是为严嵩一手提拔出来。都是和严嵩党派分不开的。他很为难!

明代万历年间诗人

张居正、张四维、申时行、王家屏、赵志皋、王锡爵、吕调阳、马自强、潘晟、余有丁、许国、张位、陈于陛、沈鲤、于慎行、吴道南、沈一贯、朱庚、李廷吉、叶向高、方从哲、凌元翼、戚继光、 谭纶、胡宗宪、麻贵、王崇古、李如松、沈有容、熊廷弼、孙承宗、邓子龙、汤显祖、沈懋学、 顾宪成、张鲸、陈奉、高淮、梁永、陈矩、田义、皇帝朱翊钧、太后李氏、郑贵妃、王恭妃、王皇后、太子常洛、福王常洵等等

明代徐渭

题葡萄图

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徐渭(1521—1593),汉族,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初字文清,后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或署田水月、田丹水,青藤老人、青藤道人、青藤居士、天池渔隐、金垒、金回山人、山阴布衣、白鹇山人、鹅鼻山侬等别号。中国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军事家。

抗倭名将是谁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幼年虽然家境贫寒,但是他喜欢读书,通晓儒经、史籍,后承袭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后受张居正的推荐,戚继光被调往浙江、福建等地抗击倭寇,戚继光到浙江赴任后,发现卫所的将士作战能力一般,而金华、义乌的人比较彪悍,于是前往招募了三千人,在戚继光的指导训练下,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戚继光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器、兵械、战舰等装备,戚家军因此名闻天下。

抗倭名将是明朝的戚继光。戚继光是行伍出身,他目睹倭寇入侵,残杀百姓。立志驱除倭寇,他招幕了戚家军,抗击日寇,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明朝抗倭名将有

戚继光、李如松、俞大猷、唐顺之、胡宗宪、谭纶、徐渭、汤克宽、邓子龙、麻贵、胡守仁、任环、傅应嘉、瓦氏夫人、戚继美、唐荆川、史可法、郑成功、张元勋、张经等。实际上在我国元代时期起就有日本草寇,并且荼毒了元朝沿海和高丽,明朝时期的嘉靖年间日本草寇肆虐中国东南沿海

1,戚继光

戚继光,山东蓬莱人是明朝有名的抗倭名将,同时他还是一位发明家,在抗击倭寇十余年中发明不少对付倭寇的武器,像戚氏军刀,狼筅,火炮等等。同时也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

2,俞大猷

俞大猷,今福建泉州人,俞大猷一生几乎都在与倭寇作战,他带领的俞家军与戚继光并称为“俞龙戚虎”。在对倭作战中俞大猷招募训练一支水师,并选用福船与倭寇在海上战斗。在战术上,俞大猷也指出,海上作战,无非是以大船打小船,以众击寡,以大铳打小铳。实战过程当中,俞大猷建立的水军与戚继光的陆军相互配合,有效的对倭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

3,唐顺之

明朝南直隶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他并不是武将出身,而是书生出身,是唐宋派文学家,嘉靖八才子之一,与归有光、王慎中两人合称嘉靖三大家。而他亦善武,通兵法,晓武术。

在他担任兵部郎中时,主动率兵船出海打击倭寇,唐顺之率领船队前往倭寇停泊在孤悬大洋中的三片沙,在海上较量了一仗,大获全胜,消灭倭寇120人,击沉其兵船13艘,缴获无数战利品,这是当年在海上御寇少有的一次大捷。

4,胡宗宪

浙直总督胡宗宪,是戚继光在浙江抗倭时上司,他善于用人,精通谋略,冲锋陷阵,冒死报国,功绩在主持抗倭的诸位大员中当推第一,为中国人民反对外来势力侵扰做出了杰出贡献,作用颇大。

5,谭纶

谭纶,江西宜黄县谭坊人,是明代有名的抗倭名将,也是史上亲手斩杀倭寇最多的英雄,他与俞大猷,戚继光并称当时抗倭三大名将,但是论在后世的知名度,谭纶恐怕是最小,但论行政职务,他却是最高,就连戚继光和俞大猷曾都做过他的下属。

6,徐渭

徐渭,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才子”。在军事方面他喜出奇谋,谈论行军打仗的形势策略大多得其要领。担任胡宗宪的幕僚时,协助其抗击倭寇,并参与制定诱降海盗汪直、徐海等人的计谋。

6,汤克宽

汤克宽(今江苏邳县)人,明嘉靖年间抗倭名将。是武将世家,他的父亲汤庆,做过防守长江的江防总兵官,汤克宽骁勇善战。后随俞大猷入粤,为破倭寇,留驻广东。

7,邓子龙

邓子龙,江西丰城杜市镇邓家村人。魁伟敏捷,骁勇善战,在明朝对外战争邓子龙先后参与了,抗倭战争,在抗击倭寇达十余年,先后转战福建、广东沿海,大小数百战,屡立战功。还有万历11年的缅甸东吁王朝不断发动侵袭云南边境,邓子龙率军三千驰援云南,邓子龙到达云南前线以后,积极进行防御作战,先后取得了姚关偃草坡、攀枝花、湾甸、耿马三尖山等战斗的胜利,并配合随后到达的刘 部乘胜追击,长驱而入,攻下缅甸副都阿瓦,沉重打击了缅甸东吁王朝侵略者的气焰。

8,李如松

辽东总兵 李成梁长子, 明朝名将,他指挥了中国最早的抗倭援朝战争,率领明军指挥了平壤鏖战斗,此战明军与日军的阵亡比例约为1(明军):15(日军),可以算是大捷。李如松凭此一战,威名远播明日朝三国。

9,麻贵

麻贵,今山西朔州右玉县人,是明朝著名军事将领.在万历二十五年,丰臣秀吉在积蓄好力量后,再次倾举国之军力,派遣15万大军入朝,这次朝时李如松在与蒙古军队作战时阵亡,因此任命麻贵为备倭总兵官,率军赴朝作战。

在麻贵,是指挥下彻底打败丰臣秀吉,战后,朝廷因麻贵作战有功,升为右都督。麻贵的兄长麻锦,侄子麻承勋,都是当时有名的将领。故此人们把麻家与同样是武将世家的李如松、李如柏等并称为“东李西麻”。

可以说在明朝出了不少抗击外敌入侵的名将,明朝真正做到了,天子守国门 君王死社稷。

有四人被称为嘉靖年间的抗倭四大名将。他们是以戚继光为首,谭纶,俞大猷,卢镗四人。

戚继光,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明代抗倭名将、军事家。

抗倭应该有四大名将分别是:戚继光、俞大猷、谭纶、卢镗。只不过大家对戚继光比较熟悉而已。

戚继光是明朝的传奇名将,他的一生堪称波澜壮阔,先是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然后又镇守北方打败了强大的蒙古骑兵。正因为如此,戚继光才会为百姓传颂,为历史铭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584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科学家是怎么发现开普勒-22b的 开普勒太空望远镜的新发现下一篇:为何水浒中吴用要设计陷害使得卢俊义的家破人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