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大明公侯排名 明朝邓愈家乡是哪里人

导语:邓愈是明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的家乡是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邓愈曾被封为公侯,位列明朝公侯排名之中。

目录导航:

  1. 大明公侯排名
  2. 明朝开国大将名单
  3. 明朝姓乔的国公
  4. 淮西勋贵是指哪里人
  5. 明初名将排名
  6. 朱元璋的功臣善终的有几人
  7. 明朝开国国公都有谁
  8. 南京邓愈墓为什么离明孝陵很远
大明公侯排名

1、明朝开国六公

1.1、韩国公李善长

1.2、魏国公徐达

1.3、曹国公李文忠

1.4、宋国公冯胜

1.5、卫国公邓愈

1.6、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2、明朝开国二十八侯

2.1、汤和中山侯

2.2、唐胜宗延安侯

2.3、陆仲亨吉安侯

2.4、周德兴江夏侯

2.5、华云龙淮安侯

2.6、顾时济宁侯

2.7、耿炳文长兴侯

2.8、陈德临江侯

2.9、郭兴巩昌侯

2.10、王志六安侯

2.11、郑遇春荥阳侯

2.12、费聚平凉侯

2.13、吴良江阴侯

2.14、吴桢靖海侯

2.15、赵席南雄侯

2.16、廖永忠德庆侯

2.17、俞通源安南侯

2.18、华高广德侯

2.19、杨璟营阳侯

2.20、康茂才之子康铎蕲春侯

2.21、朱亮祖永嘉侯

2.22、傅友德颍川侯

2.23、胡美豫章侯

2.24、韩政东平侯

2.25、黄彬宜春侯

2.26、曹良臣宣宁侯

2.27、梅思祖汝南侯

2.28、陆聚河南侯

明朝开国大将名单

《明史·太祖本纪二》的记载:洪武“二年春正月乙巳,立功臣庙于鸡笼山。”

“洪武三年,朱元璋再次加封功臣,“进李善长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封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汤和等侯者二十八人。”

这是朱元璋从一介贫民,经过十余年南征北伐,于1368年登基称帝,天下太平后,对明朝开国功臣元老进行了册封。

爵位被分为五个档次,其中最高爵位——公爵中以徐达、常遇春为首的25位公爵;侯爵名臣中有唐胜宗、陆仲亨为首79位侯爵;伯爵中有汪广洋、刘伯温为首的12位名臣;子爵中则有王清、王凤显等11位英雄;男爵中有王恺、孙炎等23位明朝开国名臣。

&魏国公徐达(被誉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吴元年九月辛丑以平吴功,封信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进封奉天开国推诚宣力武臣魏国公,禄五千石,世袭。十八年二月己未卒。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达初封公,位次第二。李善长得罪,进位第一。

&鄂国公常遇春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洪武二年七月己亥卒于军。十月庚午追封奉天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平王,谥忠武。

&郑国公常茂

洪武三年十一月大封功臣,第三,封郑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年九月丁酉有罪,安置龙州。二十四年卒。

&韩国公李善长

吴元年九月辛丑封宣国公。洪武三年十一月丙申大封功臣,第一,封开国辅运推诚守正文臣韩国公,禄四千石,世袭。二十三年五月乙卯坐胡党死,爵除。

&曹国公李文忠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四,封奉天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曹国公,禄三千石,世袭。十七年三月戊戌获谴,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

&宋国公冯胜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五,封宋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二月丁卯赐死,爵除。

&卫国公邓愈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六,封卫国公,禄三七石,世袭。十年十一月癸未卒,追封宁河王,谥武顺。

&信国公汤和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第七,封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中山侯,禄一千五百石。七年八月乙卯,加禄千石。十一年正月己卯进封信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八年八月戊辰卒。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颍国公傅友德

洪武三年十一月封颍川侯,位次第二十八,勋禄同前。十七年四月辛卯进封颍国公,禄三千石,世袭。二十七年十一月乙丑赐死,爵除。

&越国公胡大海 壬寅二月,金华死事。甲辰三月追封,谥武庄。

&泗国公耿再成

壬寅二月,处州死事。初封高阳郡公,谥武壮。洪武十年四月改封。

&蔡国公张德胜 龙江战殁。癸卯十月追封,谥忠毅。

&梁国公赵德胜 南昌死事。癸卯十月追封,谥武桓。

&济阳郡公丁普郎 鄱阳湖战殁。

&河间郡公俞廷玉 甲辰十一月追封。

&郧国公廖永安 乙巳十月以使吴不屈,遥封楚国公。丙午七月卒于吴。谥武闵。洪武十三年四月改封。

&东海郡公茅成 丙午十一月伐吴战殁。

&虢国公俞通海

廷玉子。吴元年四月卒于平江军。追封豫国公。洪武三年改封,谥忠烈。

&济国公丁德兴 吴元年卒于平江军。洪武元年追封。

&天水郡公严德 吴元年九月讨方国珍战殁。洪武二年六月追封。

&姑孰郡公陶安 洪武元年追封。

&乐浪公濮英

洪武二十年闰六月庚申战殁金山。追封金山侯,谥忠襄。二十一年七月进封公。

&凉国公蓝玉

洪武十二年十一月甲午封永昌侯,禄袭同前。十七年四月壬午予世侯,加禄五百石。二十一年十二月壬戌进封公,加禄五百石。二十六年二月乙酉谋反,伏诛。

&蕲国公康茂才

洪武三年八月己未卒于军。追封推诚翊运宣力怀远功臣蕲国公,谥武康。

康铎洪武三年十一月封蕲春侯,位次第二十六,勋禄,加禄同杨璟。十五年七月丙子卒,赠蕲国公,谥忠愍。

徐达\常遇春\邓愈\汤和\李文忠\常懋\郭英\候伯卿\蓝玉(犯法死)朱亮祖(犯法死)\胡大海(早亡)花云(早亡)朱文正(早死)

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汉族, 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民族英雄,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农家出身。

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元朝灭亡。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右丞相,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死后大明帝国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追封其为中山王。

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刘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与宋濂、叶琛、章溢合称浙东四大名士。他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的安定,因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诸葛武侯。

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邓愈

邓愈(1337年-1377年),汉族,明朝开国名将。原名邓友德,字伯颜,虹县(今安徽泗县)人。他16岁领兵抗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将他改名为邓愈。

汤河

汤和(1326年-1395年),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字鼎臣,濠州钟离人。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李文忠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江苏盱眙人,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的名将、谋臣,明朝开国第三功臣。十九岁时,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领亲军,随军支援池州,击败天完军,骁勇善战为诸将之首。朱元璋对李文忠十分宠信,常派他监军随将领出征。文忠转战沙场,官至荣禄大夫、浙江行省平章事,复姓李。

明朝的开国大将的名单大致如下:

1.徐达徐达是明朝开国的统帅,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他自幼习武,是朱元璋的发小。朱元璋投靠郭子兴后,回乡募兵,徐达就欣然应召,从此就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征战四方帮助朱元璋建立了明朝。朱元璋登基后,封徐达为魏国公,他的女儿还是明成祖朱棣的徐皇后。

2.常遇春常遇春是安徽怀远县人,他是元末红巾军的将领,明朝开国名将。他出生于贫苦人家,从小就练习武术,成年后,他善于骑射,使用各种兵器。常遇春刚开始时投奔了绿林大盗,到处打家劫舍,时间久后,他觉得这不是个长久之计,打算另谋出路。在和州时遇到了朱元璋,他听说过朱元璋是有作为的人,于是他暗中观察朱元璋,发现朱元璋是个能干大事的人,立即决定投奔了朱元璋。从此常遇春成为了朱元璋的一位猛将,明朝建立后,常遇春封为鄂国公,太子少保,中书平章事。

3.蓝玉蓝玉是明朝开国将领,安徽定远人,有胆有识,英勇善战,屡立战功。蓝玉开始时是在常遇春帐下效力,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因此蓝玉升迁很快,由千户,指挥使,升任为了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二年,他被封为了永昌侯,征虏大将军,二十一年又拜为了大将军,凉国公。

4.冯胜他是冯国用的弟弟,定远人。他很早就投奔了朱元璋。

5.李文忠朱元璋的外甥,有勇有谋,他是明初大将中唯一读过书的人,算得上文武双全。

6.邓愈安徽泗县人,16岁就开始反元了,并有自己的部队,在盱眙时投奔了朱元

明朝姓乔的国公

明朝没有乔姓国公

魏国公徐达

鄂国公常遇春

韩国公李善长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杞国公陈德

信国公汤和

陕国公郭兴

许国公王志

江国公吴良

海国公吴祯

巢国公华高

芮国公杨璟

蕲国公康茂才

颍国公傅友德

郓国公韩政

安国公曹良臣

永国公薛显

黔国公沐英

皖国公仇成

凉国公蓝玉

沂国公金朝兴

营国公郭英

恩国公张赫

乐浪公濮英

越国公胡大海

泗国公耿再成

蔡国公张德胜

梁国公赵德胜

曹国公李贞

济阳郡公丁普郎

河间郡公俞廷玉

郧国公廖永安

东海郡公茅成

虢国公俞通

淮西勋贵是指哪里人

淮西勋贵是指明太祖朱元璋最初起家的家乡武将谋臣,其中包括徐达、常遇春、汤和等能征惯战的将领,以及冯国用、冯国胜、李善长、陶安等运筹帷幄的文士。在明初政局中,淮西勋贵是地位显赫、颇为重要的一股势力。

淮西勋贵是指:跟着朱元璋一起建立明朝的开国大将,多为朱元璋的老乡。 这里面,有明朝第一功臣徐达、有比肩汉代丞相萧何的开国功臣——李善长、有卫国公邓愈、信国公汤和、宋国公冯胜、颍国公傅友德、自己的外甥李文忠、最后一任中书省丞相胡惟庸等等。

明初名将排名

徐达,常遇春,常茂,李善长,李文忠,冯胜,邓瑜,汤和,蓝玉,傅友德,胡大海,耿再成,张德胜,赵德胜,丁普郎,俞亭玉,廖永安,矛成,俞通海,丁德兴,陶安,浦英,康茂才,康铎,冯国用,唐圣宗,周德兴,洪武三年十一月封侯。

top1:徐达

徐达 (1332-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以为左相国。二十七年(1367年),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起挥师,北伐中原,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今北京),灭亡元朝。以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洪武十八年(1385年)卒,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

top2: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北伐中原,暴卒军中,年仅四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top3:汤和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top4:蓝玉

蓝玉(?―1393年),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有胆有谋,勇敢善战,屡立战功。于捕鱼儿海中大破北元,基本摧毁其职官体系而名震天下。洪武十二年(1379年)封永昌侯,洪武二十年(1387年)拜征虏大将军。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大将军、凉国公。为常遇春的妻弟、常遇春是太子朱标岳父,蓝玉是太子妃舅父,因极力维护太子的储君地位 ,与早已觊觎皇位的燕王交恶。朱元璋为儿子朱标组建当时明朝超一流的武人集团班底做为儿子继承大统彻底清除北元而预备,然太子死皇孙幼,朱标太子的武人集团班底全部被屠戮干净,最后落了个周亚夫的下场。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以谋反罪被杀,剥皮实草,传示各地。究其党羽,牵连致死者达一万五千余人,史称“蓝玉案”。

top5:傅友德

傅友德(?—1394年),明朝开国将领。汉族,宿州相城人(今安徽淮北),迁居砀山(今属安徽)。元末参加刘福通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至正二十七年从徐达北上伐元,第二次北征北元七战七胜而平定甘肃,第四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连败元军,第五次北征北元任副帅职,第七次北征北元以副帅之职大胜元军,后与汤和分南北两路取四川,以主帅之职攻取贵州、平定云南。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后坐事赐死。崇祯十七年(1644年)追封丽江王,谥“武靖”。

top6:李文忠

李文忠 (1339~1384) 中国明朝开国名将,字思本,江苏盱眙人。喜爱读书,作战骁勇,治军严明。19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今安徽贵池),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今临安西)、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20万攻新城(今浙江诸暨南)。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军数万,俘将校600 人。二十六年秋,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3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兼领国子监事。十七年病卒。

top7:邓愈

邓愈(1337年-1377年),汉族,明朝开国名将。原名邓友德,字伯颜,泗州虹县(今安徽省泗县)人。他16岁领兵抗元,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率所部万余人从盱眙投奔朱元璋,任管军总管,朱元璋将他改名为邓愈。邓愈跟随朱元璋渡长江,攻克太平(今安徽当涂)、集庆(今南京),直取镇江,屡立战功,升为广兴翼元帅。邓愈转战浙西,屡败元军。因为军功屡次升官,历官佥行枢密院事、江西行省参知政事、江西行省右丞、湖广行省平章、右御史大夫、太子谕德。邓愈为人简重慎密,智勇兼备,严于治军,善抚降者,功著一时。1370年(明洪武三年),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军,招降吐蕃、乌斯藏诸部。晋封为荣禄大夫、右柱国,封卫国公。1377年(明洪武十年)十一月初九日,邓愈病逝于寿春(今安徽寿县)。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明初第1名将徐达。是明朝初期著名的军事家,军事统帅。

第二常遇春骁勇善战,勇猛无敌。有常十万之称。

第三冯胜,智勇双全,屡败元军。

徐达,常遇春,蓝玉,朱文正,傅友德,冯胜。

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名将当之无愧,此人有勇有谋,濠州城朱元璋被俘时,徐达只身闯入敌营救出朱元璋。鄱阳湖之战大败陈友谅,攻克平江灭掉张士诚。攻入元大都,围攻兰州,将元军赶至漠北。

第一位:徐达

徐达明朝开国的统帅,位列开国六王之首,第一大功臣,自幼年,修习武,是朱元璋的童年伙伴,朱元璋投靠红巾军郭子兴后,回乡募兵,徐达应召,从此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立社稷,征战四方帮助朱元璋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建国称帝王后,封徐达为魏国公,他的女儿嫁给了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也就是后来派郑和下西洋的永乐大帝。

主要功绩——灭元之战,攻克元大都。

第二位:常遇春

常遇春出生贫苦人家,从小就练习武术,成年后,他善于骑射,使用各种兵器。常遇春刚开始时投奔了绿林大盗,到处打家劫舍,时间久后,他觉得这不是个长久之计,打算另谋出路。

他听说过朱元璋是有大作为的人物,于是暗中观察朱元璋,发现朱元璋是个能干大事的英雄,立即投奔了朱元璋。从此常遇春成为了朱元璋的一位猛将,明朝建立后,常遇春封为鄂国公,太子少保头衔。

主要功绩——采石矶之战,鄱阳湖大战,大败陈友谅。

第三位:蓝玉

蓝玉英勇善战,胆气过人,沙场上屡立战功,蓝玉开始是在常遇春帐下效力,常遇春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蓝玉,因此蓝玉升迁很快,由千户,指挥使,升任为了大都督府佥事,洪武十二年,他被封为了永昌侯,征虏大将军,二十一年又拜为了大将军,凉国公。

主要功绩——洪都之战,捕鱼儿海之战,深入大漠,直捣蒙古王庭,击垮数十万北元兵。

第四位:冯胜

冯胜很早就投奔了朱元璋,通晓兵法,明朝开国虎将,开国后,被朱元璋赐死,未得入功臣庙。

主要功绩——辽东之役,降伏纳哈出,消除辽东残元势力。

第五位: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有勇有谋,文武兼备,他是明初大将中唯一读过书的将军,开国封岐阳王,配衮服。

主要功绩——大败张士诚,北伐残元,打出野狐岭,攻克兴,强攻骆驼山,赶走沙布丁,逼降元上都。

第六位:邓愈

邓愈从十六岁就开始反元,并拥有自己的部队,邓愈之名是他投奔了朱元璋后,朱元璋给改的,开国后,封荣禄大夫,右柱国,卫国公。

主要功绩——招降吐藩,乌思藏,消灭甘肃元军。

第七位:傅友德

傅友德,宿州相城,后迁居砀山,元末参加刘福通起义军,随李喜喜入蜀,后率部归降朱元璋,从偏裨升为大将,明朝开国,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

主要功绩——七战七胜平甘肃,消灭盘踞云南的元梁王部。

第八位:汤和

汤和,濠州钟离人,为人谨慎,沉稳敏捷,多智多谋,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开国之后,得善终,追封东瓯王。

主要功绩——平定福建,大败方国珍部。

第九位:沐英

沐英,濠州定远人,出身贫苦,自幼起,颠沛流离,八岁时被农民义军将领朱元璋收为义子,十二岁的沐英跟随朱元璋攻伐征战,开始军旅生涯,十八岁时,被授帐前都尉,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洪武十四年与傅友德、蓝玉率兵三十万征云南。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其镇滇南十年间,大兴屯田,劝课农桑,礼贤兴学,传播中原文化,安定边疆。

主要功绩——征讨吐藩,安定西南。

第十位:朱亮祖

朱亮祖原是元朝镇压义兵的元帅,屡败朱元璋,之后被明军俘获投降,参与了明军攻灭陈友谅、张士诚、方国珍、洪武三年,封为永嘉侯,他在镇守广东期间,与当地豪强勾结,使朱元璋冤杀番禺县令道同,最终被朱元璋处决。

主要功绩——平定两广,明夏政权。

这10位名将战功赫赫,可以说皆是军事天才,体现了明朝开国初期将星云集。

朱元璋的功臣善终的有几人

不同来源可能会列出不同的人选,但一般认为有以下数人善终:

1. 周德清:朱元璋早期征战时期的将领,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最终在明太祖去世后守护京城,拒绝了燕王朱棣的挑战,被称为“守门狗”。

2. 吕震:明太祖手下的重要将领,曾参与很多战役并击败多个敌人,尤其在靖难之役中秉承忠义,为明太祖战胜叛逆燕王朱棣立下赫赫战功。

3. 马士英:明末著名的忠臣,曾与吴三桂等人合谋平定了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也为明朝做出了不少贡献。他的死因有争议,有人认为是自缢,但也有传说说是被鲁迅列为“吊死鬼”。

4. 张士诚和管夷吉:两人都是明朝期间的英雄人物,分别在战争和政治方面为朱元璋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后也都过着平静的生活,善终。

回答如下:朱元璋的功臣有很多人,但是能否善终并不是一个确定的事情,因为每个人的经历和命运都不同。一些著名的朱元璋的功臣包括常遇春、徐达、俞大猷、马士英、吴惟忠等人,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朱元璋去世后仍然在明朝政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也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在后来遭遇了不幸。总的来说,朱元璋的功臣中能够善终的人数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

只统计在洪武年间获得爵位的63人

善终且家族平安到朱元璋去世的15人

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信国公汤和

蕲国公康茂才

长兴侯耿炳文(死于靖难之役)

江阴侯吴良(永乐年间削爵)

广德侯华高

西平侯沐英

凤翔侯张龙(永乐年间削爵)

安陆侯吴复(建文年间削爵)

雄武侯周武

东川侯胡海

武定侯郭英

航海侯张赫

永定侯张铨

善终但子孙被朱元璋追算的15人

鄂国公常遇春(爵位传至明末)

卫国公邓愈(爵位传至明末)

淮安侯华云龙

济宁侯顾时

临江侯陈德

巩昌侯郭兴

六安侯王志

靖海侯吴祯

南安侯俞通源

东平侯韩政

汝南侯梅思祖

安庆侯仇成

宣德侯金朝兴

海西侯纳哈出

东莞伯何真

被朱元璋处死的28人

韩国公李善长

宋国公冯胜

颖国公傅友德

凉国公蓝玉

延安侯唐胜宗

吉安侯陆仲亨

江夏侯周德兴

荥阳侯郑遇春

平凉侯费聚

南雄侯赵庸

德庆侯廖永忠

营阳侯杨璟

永嘉侯朱亮祖

临川侯胡美

宜春侯黄彬

河南侯陆聚

怀远侯曹兴

靖宁侯叶升

景川侯曹震

会宁侯张温

崇山侯李新

普定侯陈桓

鹤庆侯张翼

舳舻侯朱寿

全宁侯孙恪

定远侯王弼

忠勤伯汪广洋

徽先伯桑敬

战死后家族平安的1人

越巂侯俞渊

战死后子孙被朱元璋追算的3人

宣宁侯曹良臣

永城侯薛显

金山侯濮英

死因有争议的1人

诚意伯刘基

历史上朱元璋的功臣,善终的只有12人。
1.这12个人分别是:徐达、常遇春、张士诚、马超、李景隆、程婴、陈桑、王益、张士诚、陈友谅、郑遨和范吉安。
2.这些人在明太祖的建立和巩固中起了重要作用,并在朱元璋去世后继续扶持明朝的繁荣发展,他们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1.不多,只有3一5人。

2.常遇春算,死于洪武二年,此时朱尚未开杀戒;邓愈死于洪武十年;徐达死于洪武十八年。他们都死得较早,如果长寿那就难说了。

3.汤和、沐英是真正功臣善终的。汤和激流勇退,告老还乡终得善终。沐英系朱义子,又忠诚不二,镇守南疆,后因悲伤,英年早逝。

四人

第一位是沐英。

沐英原本是朱元璋帐下非常得力的猛将,在八岁时被朱元璋收为干儿子,前前后后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多年,洪武十四年(1381年)在率兵平定了云南后从此就驻守在云南了。

在朱元璋和马皇后的心中,沐英的分量丝毫不亚于自己的亲儿子,沐英对马皇后的母子情也非常深厚,当马皇后病逝后,沐英甚至悲痛到咳血。十年后又因为太子朱标病逝悲伤过度,两个月后就病逝在云南,年仅48岁。沐英的一生深得马皇后和朱元璋的疼爱,并没收到朱元璋清算开国功勋的波及。虽然是病逝,但是也算是善终了!

第二个善终的开国元勋是郭英。

负责宿卫的郭英算得上是朱元璋的贴身保镖了,被朱元璋亲切称为郭四。一生中跟随朱元璋,徐达等人攻打陈友谅,张士诚多次,身经百战武艺非常高强。当朱元璋大权在握后,感恩郭英的保护之情,所以册封郭英为武定侯。可是郭英却因为常年征战身体早就留下了无数的暗伤旧疾,再加上年级上长,早已经力不从心了。但是因为郭英的姐妹宁妃是朱元璋的宠妃,所以朱元璋对郭英也是恩宠有加,并未将郭英算在清缴开国元勋的范围之内!

第三个善终的开国元勋是汤和。

汤和几乎是和朱元璋前后脚加入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的,和朱元璋算是平等地位的同僚。所以汤和甚至朱元璋的秉性,也深知帝王之道,明白不能功高盖主。所以当朱元璋大权在握后,汤和立刻向朱元璋上交了自己的军权,委婉的向朱元璋表示自己就像善始善终,并不想争夺什么权力,也不会给朱元璋的皇位造成什么威胁。所以朱元璋也放过了汤和,汤和如愿得到了善终!

第四个善终的就是耿炳文

耿炳文的父亲耿君用跟随朱元璋渡长江,因战功累升至管军总管,后来遗憾战死沙场。耿炳文就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跟随在朱元璋的身边,鞍前马后为朱元璋效力。耿炳文攻取广德,进攻长兴,打败赵打虎,缴获战船三百余艘,生擒敌军守将李福安等人,攻克长兴。长兴地处太湖口,陆上通广德,与宣、歙等地接壤,是江、浙的门户

耿炳文一生可以说战功赫赫,为何会逃过朱元璋清缴开国功臣的行列呢?其实也很简单,耿炳文的父亲就是为了朱元璋战死的,朱元璋自然铭记于心,不可能再灭了耿炳文这个功臣之子的,所以到最后才留给他一个善终的机会。

朱元璋的功臣中善终的人很多因为朱元璋是明朝最早的皇帝之一,每一个有功勋的将领都会被他封奖,并且为之后的自己或者家族创造了财富与名望,这样就保证了很多功臣善终但也不能保证所有的功臣都善终,比如严嵩、骆宾王等等,虽然有功勋但是他们却因为一些原因最终命运凄凉

明朝开国国公都有谁

1韩国公李善长。开国六公之中唯一的文臣。

2魏国公徐达。大明第一武将。

3卫国公邓愈。洪武十年病故。

4宋国公冯胜。

5郑国公常茂。大明开国将领常遇春未等到册封就病故,朱元璋念其功劳封其子常茂为郑国公。

6曹国公李文忠。

明朝开国六公爵指明朝为开国立下大功,建国后被明太祖朱元璋封为公爵的六名功臣。他们分别是(排名分先后):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 曹国公李文忠 宋国公冯胜 卫国公邓愈 郑国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刘伯温,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花云,1353年投奔朱元璋,从此为朱元璋作战,所战皆克。后城陷被杀,终年39岁。朱元璋称吴王后,追封花云为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祭祀。 明朝的开国功臣估计是所有朝代里面最惨的,经过“反腐惩贪三大案"之后,朱元璋杀的基本干干净净。

南京邓愈墓为什么离明孝陵很远

南京邓愈墓离明孝陵较远的原因可能是出于历史和地理的考虑。

首先,邓愈墓和明孝陵位于南京市不同的地理位置。邓愈墓位于南京市江宁区,而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这两个区域相距一定距离,所以墓地的选择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地理条件和土地可用性。

其次,邓愈墓和明孝陵的建造时间相隔较远。邓愈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他的墓地建造可能是在南宋时期或之后,而明孝陵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棣(明成祖)的陵墓,建于15世纪初。由于时代不同,邓愈墓和明孝陵的建造目的和背景也不同,因此可能选择了不同的地点。

另外,明孝陵作为一座帝陵,它的选址通常会有一定的规划和考虑,可能会考虑到周边的地理环境、风水等因素。因此,明孝陵的选址可能更多地依据皇帝陵墓的建造规范和要求,而不太考虑其他人物的墓地安排。

总之,南京邓愈墓和明孝陵之间的距离可能是由于地理位置和历史时期等因素决定的,这些因素导致了这两个墓地的分别选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5655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中国上下五千年有多少汉人皇帝 吴越国有多少个皇帝下一篇:古埃及文字属于三维文字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