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朱元璋是月亮吗为什么

导语:月亮在不同的神话故事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些是女神,有些则是男神。而朱元璋并不是月亮,他只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目录导航:

  1. 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2. 朱元璋同时代的科学家
  3. 大统历是谁写的
  4. 关于月亮上的神话传说
  5. 关于月亮的传说名称
  6. 中秋来历明朝
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有哪些

1 布农族的月亮神话

太古时代,天上有两个太阳,轮流的在天空照射大地,致使大地没有昼夜之分,炙热的天气,让人类的生活十分不便。有一对夫妇勤奋的在耕地工作,将睡着的婴儿稳稳放在树荫底下的石堆旁,并用棕叶遮蔽妥当。不料仍然被残酷的太阳活活晒死,变成蜥蜴躲进石堆缝里去。父亲知道这件事情,十分悲愤,发誓将太阳射下为孩子报仇。

踏上旅途之前,父亲事先在住家门口种了橘子树,就出发前往太阳上升之处,准备在太阳升空之前将它封死,射术精准的父亲果然射中太阳的一只眼睛,太阳的光芒顿时消失变成月亮,月亮闭着双眼,胡乱的伸手抓人,由于手掌太大,父亲从指缝中挣脱逃跑。由于一个太阳被人射伤成月亮,另一个太阳怕的不敢升空照耀大地,于是大地陷入一片漆黑,大家无法出外工作,更寻不到食物,生活非常的困苦。如果族人不得已一定要出门,都必须先投掷石头,由石头落地的声音判断前方是路还是深渊,一只出外觅食的山羌,被人们丢出去的石头击中头部,血流如注,山羌受不住疼痛,发出生气的吼叫声,这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躲藏的太阳竟然被山羌的吼叫声,吓到空中重新照耀大地,人们又恢复正常的起居,但是山羌的额头从此留下一个美丽的疤痕。

后来,月亮传授射日的父亲各种祭典的仪式及禁忌,例如:狩猎察及播种祭时不可贪吃甜食,否则会有荒年或打射不中猎物等;月圆时候要举行孩童祭,否则孩童会生病、死亡。父亲返回部落之后,开始教导族人办理祭祀事宜,当大家学会所有得祭典仪式,那棵橘子树已经长成大树。所以布农族有几个社群在进行祭典仪式的时候,都会以橘子树叶作为祭器。

2吉普赛的传说—月亮的孩子

从前有位吉普赛女子,和先生结婚多年都没有生下孩子。某天夜里她向月亮祈祷,祈求月亮能赐给她一个孩子。不久之后她如愿怀孕,但是,当小孩生下,他们发现这孩子没有吉普赛人的黝黑肤色与深褐色眼睛,竟是灰色的眼睛与银白色的肌肤,吉普赛男子非常生气,认为是妻子背叛了他,要杀掉这个孩子。

吉普赛女子不忍,便将小孩子带到山上,遗弃了他。月亮于是从此照顾起这个孩子。每当月圆之际,就是这个孩子行为良好,而每当月亮转亏为新月,便是这个孩子哭泣,月亮为他做了个摇篮、哄他停止哭泣。(将白化症小孩比拟为月亮的孩子)

<<天狗吃月>><<布农族的月亮神话>><<月亮女神>><<嫦娥奔月>><<日月神>><<恩戴米恩的月光>><<吴刚伐桂>><<玉免捣药>><<朱元璋起义>><<吉普赛的传说—月亮的孩子>>

与月亮有关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天狗吃月亮》等。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嫦娥奔月》,传说嫦娥偷吃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飞到了月宫的事情,有诗为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朱元璋同时代的科学家

万户(元末-1390年)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元末,吴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献火神器技艺。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从此陶成道被人称为“万户”。明初,陶成道是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晚年,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大统历是谁写的

《大统历》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刘徽所著的一部重要著作。刘徽(约公元3世纪)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科学家,他在天文学、数学和工程学等领域都有重要贡献。

《大统历》是刘徽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关于历法的著作。历法是用来记录和计算时间的系统,包括年、月、日等的排列和计算方法。《大统历》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的历法体系,包括太阳历、阴历、节气等,以及计算方法和精确度的改进。

1280年郭守敬主持编写的《授时历》是我国历史上实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从元初到元末共行用了88年。明朝洪武元年(1368)改颁《大统历》,但一切天文数据和推算方法都沿袭《授时历》,实际上是《授时历》的继续施行,其原因是明初的历算家们认为它当时还相当正确,无法作出改进,因此只是改头换面、换个名字来应付明太祖。在整个明代,《大统历》的实行未发现明显的失误,足见《授时历》编订时精度之高。如果把《授时历》和《大统历》看成同一种历法,《授时历》从元初到明末,共行用了3634年之久,是我国历史上实行最长的历法。

《大统历》是中国唐代的一本官方日历,由皇帝李隆基下令编写,具体内容包括了节日、假日、岁末年终等信息。由于《大统历》的编写需要考虑到天文、地理、礼仪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它的编写涉及到了当时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官员等多个领域的人员。不过,最终《大统历》的编写是由唐朝官员裴度等人完成的。《大统历》在唐代时期成为了官方标准的日历,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天文观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大统历是明初刘基,元统编写的。

朱元璋建明朝后,在洪武年间于南京鸡鸣山设观象台﹐命令刘基与元统修历﹐仍然以《大统》为名,之后,明朝一直沿用《大统历》。

使用《大统历》是---------明 朝

历法名。 明初刘基进《大统历》。 洪武十七年设观象台于 南京 鸡鸣山 ,令博元统修历,仍以《大统》为名,而积分全袭元代《授时》法数,惟去其岁实消长而已。其后因推算日食不准确,治历者纷进新历,要求改制,但明朝一直沿用《大统历》。见《明史·历志一》。

1. 大统历是由中国古代数学家、天文学家和历法学家徐凝编写的。
2. 徐凝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他在数学、天文学和历法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
编写大统历是他的一项重要成就。
3. 大统历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历法,它基于天文观测和数学计算,包含了丰富的天文现象和历法规则。
徐凝在编写大统历时,结合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前人的经验,使得大统历成为了当时最精确和完善的历法之一。
这对于农业、天文观测和社会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统历的编写不仅仅是一项学术成就,更是中国古代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它不仅为后世的历法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也为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和数学学科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大统历的使用也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农业生产、节气节日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徐凝编写的大统历是中国古代科学和文化的瑰宝之一。

关于月亮上的神话传说

嫦娥偷吃了丈夫后羿从西王母那儿讨来的不死之药后,飞到月宫。但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嫦娥向丈夫倾诉懊悔后,又说:“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届时嫦娥果由月中飞来,夫妻重圆。

相传在月亮上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因此天帝震怒,把他拘留在月宫,令他在月宫伐桂树,并说:“如果你砍倒桂树,就可获得术。”

吴刚便开始伐桂,但吴刚每砍一斧,斧起而树创伤就马上愈合,日复一日,吴刚伐桂的愿望仍未达成,因此吴刚在月宫常年伐桂,始终砍不倒这棵树,因而后世的人得以见到。3、传说很久以前,有一对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们有四个可爱的女儿,个个生得纯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见雄兔上天宫,它依依不舍地离开妻儿,踏着云彩上天宫去。

正当它来到南天门时,看到太白金星带领天将押着嫦娥从身边走去。

兔仙不知发生了什么事,就问旁边一位看守天门的天神。

听完她的遭遇后,兔仙觉得嫦娥无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帮什么忙呢?想到嫦娥一个人关在月宫里,多么寂寞悲伤,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个女儿,它立即飞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诉雌兔,并说想送一个孩子跟嫦娥作伴。

雌兔虽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舍不得自己的宝贝女儿,这等于是割下它心头的肉啊!几个女儿也舍不得离开父母,一个个泪流满面。

雄兔语重心长地说道:"如果是我孤独地被关起来,你们愿意陪伴我吗?嫦娥为了解救百姓,受到牵累,我们能不同情她吗?孩子,我们不能只想到自己呀!"孩子们明白了父亲的心,都表示愿意去。

雄兔和雌兔眼里含着泪,笑了。

它们决定让最小的女儿去。

于是小玉兔告别父母和姊姊们,到月宫陪伴嫦娥捣药了!玉兔捣药是中国神话传说故事之一。见于汉乐府《董逃行》。

相传月亮之中有一只兔子,浑身洁白如玉,所以称作"玉兔"。

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4、卑南族的故事说一回大地遭洪水淹没,连天上的日月亦沉入水中,幸存的五位兄弟姊妹在海上漂浮,后来总算找到一处陆地 ;由于大地一片漆黑 ,于是派遣一男一女到天上当新日新月 ,以便寻找其它的人类。

在卑南族的创世神话里,月亮和太阳将孩子带到世上,第一个是人类,接着是猴子、马、鹿、鱼和鸟;后来,卑南族的祖先流传,种植地瓜要依据月亮的变化,当月圆时不能耕作,月渐渐缺损时,才去耕作,如果月形像镰刀,也不要耕作。

不久之后她如愿怀孕,但是,当小孩生下,他们发现这孩子没有吉普赛人的黝黑肤色与深褐色眼睛,竟是灰色的眼睛与银白色的肌肤,吉普赛男子非常生气,认为是妻子背叛了他,要杀掉这个孩子。

吉普赛女子不忍,便将小孩子带到山上,遗弃了他。

月亮于是从此照顾起这个孩子。

每当月圆之际 ,就是这个孩子行为良好 ,而每当月亮转亏为新月 ,便是这个孩子哭泣 ,月亮为他做了个摇篮、哄他停止哭泣。

吴刚伐桂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

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砍月桂,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世的

人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朱元璋起义

中秋节的传统食品是月饼,月饼是圆形的,象征团圆,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

美好愿望。中秋节吃月饼据说始于元代,当时,朱元璋领导汉族人民反抗元朝暴政,

约定在八月十五日这一天起义,以互赠月饼的办法把字条夹在月饼中传递消息。中秋

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传开来。后来,朱元璋终于把元朝推翻,成为明朝的第一个

皇帝,虽然其后满清人入主中国,但是人们仍旧庆祝这个象征推翻异族统治的节日。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

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

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

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

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

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

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

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

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

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

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

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

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

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

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

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关于月亮的传说名称

传说的名称嫦娥奔月、吴刚折桂、朱元璋与月饼起义、玉兔捣药、嫦娥应悔偷灵药月亮的名称:月宫、蟾宫、玉兔、蟾兔、蟾蜍、烟挂、桂它、桂魄、婵娟、玉盘、银勾、

中秋来历明朝

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至今已历史悠久。“中秋”这一词最早记载于《周礼》。因我国古时的历法,农历8月15日,正好是一年的秋季,而且是八月中旬,故称为“中秋”。

另外,在一年四季中,每季分为“孟、仲、季”三部分,故秋季的第二个月名为“仲秋”。直到唐朝的初年,中秋节才成了固定的节日。民间尚有“吴刚伐桂、嫦娥奔月”的神话传说。

中秋节,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团圆节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最初“祭月节”的节期是在干支历二十四节气“秋分”这天,后来才调至夏历(农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夏历八月十六。

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中秋吃月饼的来源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明代。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起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一举推翻元朝。于是朱元璋决定,每逢中秋节,必须吃月饼。就这样,中秋节和月饼成为了华夏子民血液中不可抹去的一部分。

在神话故事嫦娥奔月中,传说后羿从王母娘娘那里得到长生不死之药,准备和妻子嫦娥共同分他趁着后羿不在的时候准备强抢,嫦娥被逼无奈之下一个人吞下了药,飞升到了月亮上成了仙。后羿失去了爱妻,只能每年在中秋月亮最圆的时候,摆下嫦娥最爱吃的圆饼(月饼),希望嫦娥能够回到自己的身边,团团圆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6029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古希腊文字在古代的普及程度如何?下一篇:少年包青天庞统结局 大宋庞太师儿子庞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