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常州的历史是什么 雍正年间西晋南迁历史

导语:常州历史悠久,早在西晋时期就成为南迁政府的重要驻地之一,直至雍正年间,常州才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

目录导航:

  1. 常州的历史是什么
  2. 83年前宜兴属于哪里
  3. 谁能介绍一下古地名“降州”
常州历史是什么

常州是一座有3200多年左右历史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曾有过延陵、毗陵、毗坛、晋陵、长春、尝州、武进等名称,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始有常州之称。于1949年设市。常州为新石器时代村落遗址,距今6000余年,有马家浜文化与崧泽文化叠压地层。天宁区青龙镇潘家塘、奚蒋塘、刘家村一带的潘家塘聚落遗址于1976年发现,距今5500多年,下层属于马家浜文化时期,浅层属于崧泽文化时期。戚墅堰区丁堰乡排姆村附近的常州果园遗址于1986年发现,距今5000多年,属马家浜文化后期。武进区郑陆镇三皇庙村寺墩遗址,距今约4500年,属良渚文化时期。自吴太伯从先周一路南奔至长江下游南岸太湖流域建立句吴,常州作为吴国领地已有3200多年的文字记载史。常州武进区的淹城遗址,是中国目前西周到春秋时期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城市区,也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城三河形制的古城,迄今已有近3000多年的历史。淹城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汉朝《越绝书》:“毗陵县南城,故古淹君地也。”古代“奄”、“淹”两字相通。奄国为商殷属国,今山东曲阜县东有奄里,即淹里,也即是奄国所在地。周成王初年(约公元前1042年),奄人随同纣子武康和蒲姑人、东夷人一起反抗周朝。三年,周杀武庚、定奄、灭蒲姑。奄和蒲姑的遗民南逃,逗留在江淮之间,后又至太湖流域,淹城之称为古淹君地便是在此时。此外,武进区境内还有春秋时期吴国的阖闾城遗址和胥城遗址等。春秋末期(前547年),吴王寿梦第四子季札封邑延陵,开始了长达2500多年有准确纪年和确切地名的历史。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改延陵为毗陵。毗陵之名从县治,到三国吴嘉禾三年(234年)置毗陵典农校尉屯田垦殖并统诸县,到西晋大康二年(281年)建郡统县,相继沿用506年,其间,虽曾在王莽当政时改过毗坛,但时间很短前后仅14年,东汉建武元年时又复称毗陵。毗陵郡曾统辖丹徒、曲阿(丹阳)、武进、延陵、毗陵、暨阳(江阴、张家港西部)、无锡7县,是为江南大郡。以毗陵命名的江南大驿——毗陵驿就设于此。西晋惠帝永兴元年(305年)为避东海王越(司马越)世子毗讳,改毗陵为晋陵,晋陵之名前后沿用290多年。其间,西晋永嘉之乱中原士族纷纷南迁,占地聚居,设置侨治郡县,一度曾在武进县境内设有兰陵郡、兰陵县,在晋陵县境内设有东莞郡领宫县、东莞、姑幕3县,直至南朝末期遂先后废止。隋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郡,以州统县。开皇九年(589年)于常熟县置常州,后割常熟县入苏州,遂移常州治于晋陵,常州之名由此始,此后,虽曾改称过毗陵、晋陵、长春、尝州,但时间都很短暂,而常州之名不论贯州、为望、升路、称府、立市,沿用至今将近1400年。唐武宗会昌四年(840年)升常州为望,列入全国州府十望之一。宋常州属两浙西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常州路,属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治晋陵县、武进县,领晋陵、武进二县和宜兴、无锡二州。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改置长春府,同年更名常州府。清雍正四年(1726年)析武进另置阳湖,析无锡另设金匮,析宜兴另立荆溪,加上原领江阴、靖江,常州府统领8县,故有“中吴要辅,八邑名都”之称。

83年前宜兴属于哪里

无锡市

宜兴古称荆邑,春秋时属吴。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改荆邑为阳羡县。西晋太安二年至永嘉四年(303—310),朝廷为表彰周玘(周处长子)三兴义兵平乱之功,设置义兴郡,属扬州。

隋开皇九年(589),改称义兴县,属常州。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赵光义讳,改为宜兴县,属常州。清雍正四年(1726)分为宜兴、荆溪二县。民国元年(1912)荆溪县撤销,并入宜兴县。

1949年6月至1953年1月属常州专区,1953年1月至1956年2月属苏州专区,1956年2月至1983年3月属镇江专区(1967年3月改称镇江地区),1983年3月起属无锡市,1988年1月撤销宜兴县,设宜兴市(县级市)。

截至2018年底,宜兴市辖2个国家级开发区: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宜兴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省级开发区:江苏宜兴陶瓷产业园区;5个街道:宜城街道、屺亭街道、新街街道、新庄街道、芳桥街道;13个镇:丁蜀镇、张渚镇、西渚镇、太华镇、徐舍镇、官林镇、杨巷镇、新建镇、和桥镇、高塍镇、万石镇、周铁镇、湖㳇镇。

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

1、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东濒太湖,西部为天目山余脉,面积20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建成面积32平方公里,占宜兴市的五分之一,属宜兴市市区,是宜兴的两个主城区之一。

2、西渚镇位于中国著名陶都--宜兴市的西南。地处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腹地,沪、宁、杭大三角中心,水陆交通十分发达。西渚镇总面积66.6平方公里。

3、湖㳇镇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沪宁杭大三角的中心,因“太湖第一源”、“太湖之父”而得名,更以“竹的海洋”、“茶的绿洲”、“洞天世界”、“紫砂源地”而名闻遐迩。

宜兴是江苏省无锡市。建国初期地属镇江,83年划归苏州,88年建市。宜兴市,江苏省辖县级市,由无锡市代管。地处江苏省西南端、沪宁杭三角中心,东面太湖水面与苏州太湖水面相连,东南临浙江省长兴县,西南临安徽省广德市,西接溧阳市,西北毗邻常州金坛区,北与常州武进区相傍。

谁能介绍一下古地名“降州”

应该是“绛州”。 新绛县古称绛州,位于山西省西南部,临汾盆地西南边缘,北靠吕梁山,南依峨嵋岭,汾、浍二河穿境而过。绛州是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春秋时曾为晋都,战国时属魏。南北朝时,北魏置东雍州,北周明帝改为绛州。隋开皇三年( 583)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 西周时期,武王封文王第十七子为郇侯辖今新绛地,为侯国。春秋时期,郇国为晋所灭,此地属晋。 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地属魏,称汾城。隶属河东郡。 秦仍属河东郡。北部为临汾县,西部为长修县。汉高祖时,封御史杜恬为长修侯,长修为侯国。东汉改为长修镇。 三国时属魏,置临汾县,隶平阳郡。 西晋时,临汾县属平阳郡。 南北朝时,北魏太武帝始光四年(427)于柏壁镇置东雍州。分临汾县为太平县和南太平县。太和十一年(487)置正平郡,邻闻喜、曲沃二县。北周明帝武成二年(560)改东雍州为绛州,徒闻喜县龙头城(今礼元镇龙兴堡)。武帝时复移于柏壁。建德六年(577)再徒稷山县玉壁。 隋代开皇三年(583)州治从玉壁迁至今县城处。废正平郡,改为绛郡。领正平(今新绛)、龙门、太平、曲沃、翼城、稷山、绛、垣曲等8县。 唐武德元年(618)置绛州总管府。辖绛、潞、盖、建、泽、沁、韩、晋、吕、浍、秦、蒲、虞、芮、邵等十五州。绛州领正平、太平、曲沃、闻喜、稷山等5县。武德三年(620)罢总管府称雄郡。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贞观中,绛州属河东道。领治仍旧。五代袭唐制。 宋为雄州,置绛郡防御。辖正平、曲沃、翼城、太平、稷山、绛、垣曲等7县。 金置绛阳军节度使。兴定二年(1218)升为晋安府,总管河东南路兵马。兴定三年(1219)又置河东南路转运司,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平水等8县。 元初为中州,置绛州行元帅府,辖河、解二州各县。后罢元帅府,仍为绛州,隶平阳路,领正平、翼城、曲沃、闻喜、垣曲、太平、绛等7县。 明为绛州,属山西布政司,隶平阳府,领稷山、垣曲、绛等三县。 清初属领仍旧。雍正二年(1724)改为直隶绛州,领稷山、河津、闻喜、垣曲、绛等5县。 1912年(民国元年)5月,废州改县,取咸与维新之义,又兼与邻近的绛县相区别,始改称新绛县,属河东道。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129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南宋皇帝死后,朝廷政治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哪些变化?下一篇:花厅镇刘诗明:一位传承古诗词的文化使者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