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元代诗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元代诗人袁凯一首诗,让文豪杨维桢刮目相看

导语:说起元代的诗文大家,文豪杨维桢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杨维桢擅长写乐府诗,风格婉丽,气韵雄迈自然,人称“铁崖体”。可以说,杨维桢就相当于当时文坛上的盟主,地位十分高。 但就算是杨维桢这么高的地位,依然有人敢于指出杨维桢诗歌的缺点。根据古籍《南濠诗

说起元代的诗文大家,文豪杨维桢是绕不过去的一座大山。杨维桢擅长写乐府诗,风格婉丽,气韵雄迈自然,人称“铁崖体”。可以说,杨维桢就相当于当时文坛上的盟主,地位十分高。

但就算是杨维桢这么高的地位,依然有人敢于指出杨维桢诗歌的缺点。根据古籍《南濠诗话》的记载,诗人袁凯曾经有一次和朋友一起去拜见杨维桢。这个袁凯是什么人呢?他在明代曾经担任过御史之职,名重一时。不过这时候去和杨维桢见面的袁凯还没有当官,这场面类似于现在的文学青年去见大作家的场景。

所以杨维桢的态度就有些微妙。他虽然没有直接指责袁凯口出狂言,也犯不着跟这么一个小辈计较。但是杨维桢态度上就有些微妙了,显然对袁凯有所意见。

袁凯也不是笨蛋,自然知道杨维桢的态度。但是他知道这时候自己说什么也没用,所以也没有继续说下去。袁凯回到家后,自己连夜创作了一首《白燕》诗,然后第二天呈送到了杨维桢面前。

这首《白燕》诗是这样写的:“故国飘零事已非,旧时王谢见应稀。月明汉水初无影,雪满梁园尚未归。柳絮池塘香入梦,梨花庭院冷侵衣。赵家姊妹多相忌,莫向昭阳殿里飞。”

前两句,袁凯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诗句,说这白燕在王谢等豪门里也很难见,一是照应上句故国飘零之意,二是借典起兴,将一个遗世独立的形象描绘得很传神。

中间4句,写白燕的体态如同汉水上空的明月,如同随风飘舞的雪花,如同暮春时节的柳絮,如同庭院内的梨花。这4句总体突出白燕的白和飞舞之态,但是总体气氛却显得有些冷寂。

梁园即兔园,是汉代梁孝王会集天下文士的大型园林,代表着一个热闹的状态,但袁凯加上一个“尚未归”,则让这白燕有些孤芳自赏,不愿意加入这种热闹的集会。

而“柳絮池塘,梨花庭院”这两句显然化用了晏殊的“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的名句,香入梦突出了白燕的短暂安宁,而冷侵衣则是突出了眼前的孤冷寂寞。

至于诗歌的最后两句,则是升华了主题。袁凯用汉代赵飞燕姐妹的典故,表面上说赵飞燕不要嫉妒白燕,但实际上却是说宫中勾心斗角,还是不要去掺和了。

可以说,这首诗全诗虽然没有一个燕字,却无处没有燕子的影子,将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怀结合在一起,突出了诗人孤芳自赏的志向。全诗描写细腻,语言饱满,真是堪称名篇。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袁凯这一首《白燕》诗一出手,立刻就让杨维桢刮目相看。杨维桢反复念着这首诗,连续在纸上抄写了好多遍,然后把这首诗分给其他宾客:“看看,这是袁凯写的白燕诗,真是非常棒啊。果然袁凯说的不是大话啊。”

而其他人看到这首诗自然也是满口称赞,认为袁凯是真有才,还给袁凯起了个“袁白燕”的外号,一时传为美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德国分裂 被人为因素分裂了40多年的德国 如何再统一下一篇:道德的含义 道德经的主题思想:道法自然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