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光武帝一生有几个老婆 历史只有一个光武帝吗

导语:光武帝是东汉末年的皇帝,他一生只有一个正妻子,即王政君,但也有一些妾室。光武帝在位期间,积极推动改革,巩固了汉朝的统治地位,被后人称为开国皇帝。

目录导航:

  1. 光武帝一生有几个老婆
  2. 汉武帝和光武帝谁更伟大
  3. 王莽杀了多少个刘秀
  4. 先有刘邦还是先有刘秀
  5. 刘秀光武帝是在三国鼎立之后吗
  6. 光武帝是哪个制度
光武帝一生有几个老婆

有2个

郭圣通(东汉光武郭皇后)

郭圣通(?年-公元52年),真定藁城(今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一任皇后,世称“光武郭皇后”。《后汉书·皇后纪第十上》:父昌,仕郡功曹,娶真定恭王女,生后及子况。更始二年春,光武击王郎,至真定,因纳后,有宠。及即位,以为贵人。

郭圣通生皇长子东海恭王刘彊、皇二子沛献王刘辅、皇五子济南安王刘康、皇七子阜陵质王刘延和皇十子中山简王刘焉。

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阴丽华和郭圣通悉为贵人。刘秀欲封阴丽华为后,但阴丽华多次辞而不受,因而立郭圣通为皇后。

阴丽华(东汉光烈皇后)

阴丽华(5年—64年3月1日),南阳郡新野县(今河南新野)人。光武帝刘秀原配 ,东汉第二任皇后。春秋时期名相管仲后裔,汉明帝刘庄的生母。阴丽华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刘秀还是一个尚未发迹的没落皇族之时,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曾感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

新莽末年,天下大乱,刘秀亦于家乡起兵。昆阳之战后,刘秀于宛城迎娶阴丽华为妻。东汉建立后,阴丽华受封贵人。建武十七年(41年),皇后郭圣通被废,刘秀封阴丽华为皇后。汉明帝即位后,尊阴丽华为皇太后,共在位二十四年。永平七年(64年)正月二十日(3月1日),阴丽华崩逝,享年六十岁。同年二月初八,与刘秀合葬于原陵,谥号“光烈”

汉武帝和光武帝谁更伟大

汉武帝更伟大。汉武帝刘彻击败匈奴扫除北方边患,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建设学校推动教育事业,打通丝绸之路促进东西方交流,做到了“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相比之下,光武帝做到了“利在当代”,但“功在千秋”要弱不少。

从个人魅力来看,刘秀应该远胜于刘彻,刘秀是一位仁君,谦虚好学,重信守诺,重视生命,战场上,勇敢果断,在幕后,又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国家动乱时,力挽狂澜,重建汉室。

而刘彻,好杀戮,视人命如草芥,为达到目的,不惜生命财富,喜好诛人九族,甚至自己外婆家,自己本家也诛杀的差不多,如果不是舅舅死的早,也难逃诛灭,至于其他功勋贵臣,也杀的七零八落,终汉武帝一世,天下虚耗,户口减半。

但从历史功绩上来讲,刘秀应该只能算平庸,远算不得优秀,第一,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集中问题,刘秀并没有去解决,刘秀建立东汉只是把王莽新政去除,又把西汉捡起来而已,东汉初建人口少了,问题只是暂时掩盖了,到东汉末年,这个问题又爆发出来了。第二,东汉外戚宦官专权可能是历朝历代之最了,刘秀是脱不了干系的,东汉大部分时间都在内部权利斗争中虚耗,东汉开拓进取方面要远弱于西汉。

汉武帝历史成绩,远不是刘秀能比的,第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百姓可能还会称自己是齐人,燕人,楚人等,但最终在文化上,思想上,精神上完成统一中国的是汉武帝,从此称汉人,之后两千多年,中国人都在努力追求统一或者维护统一。第二,开疆拓土,反击匈奴,建立了一个铁血强汉,影响深远,直到司马氏作死,这近四百年,边境上再没有出现一个强权可以威胁到中国,犯我强汉,虽远必诛,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对敌人来说这就是法律。

总的来说,刘秀的意义在于重建汉室,历史上也是出名的好皇帝,但从历史功绩来看,刘秀只能算平庸,前朝的问题,他一样没有解决,东汉的问题多是西汉的老问题,而且还甚于西汉,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都不一样,为何如此,因为后面的王朝总会吸取前朝教训,而东汉并没有,东汉灭亡原因与西汉是一样的。没有刘彻,历史可能不一样,铁血强汉,是刘彻所建的,一定程度上刘彻的历史地位应该仅次于秦始皇,远胜于其他君王。

王莽杀了多少个刘秀

“在历史上王莽是杀过刘秀,并且杀了很多个刘秀。

王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10月6日),字巨君,魏郡元城县(今河北省大名县)人。新朝开国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23年10月6日)、新显王王曼第二子。汉元帝皇后王政君之侄。”

先有刘邦还是先有刘秀

自然是先有刘邦,刘秀是刘邦的九世孙,西汉开国皇帝是刘邦,而东汉开国皇帝是刘秀,他们俩相隔了七代,刘邦是汉景帝的爷爷,汉景帝是刘买的爷爷,刘买是刘回的爷爷,刘回则是刘秀的爷爷,这样顺下来,刘秀就是刘邦的九世孙,刘邦是刘秀的九世祖。

刘秀是东汉的第一位统治者,他跟其九世祖刘邦一样,都是胸怀大略,有勇有谋的帝王,东汉政权也是经过多次战争才成功建立,可以说每个朝代的背后都沾满了血腥和暴力。

东汉并不是直接承袭的西汉,它属于一个全新的政权,西汉末年,王莽把持朝政,最后废汉建立了新朝,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莽篡汉事件。

刘秀光武帝是在三国鼎立之后吗

不是的。刘秀光武帝是在三国鼎立“之前”的。

因为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是在公元25年。而在公元220年,曹丕废掉东汉献帝之后,东汉才灭亡了。之后又到公元229年孙权建立吴国(也叫东吴),三国鼎立才正式形成了。

因此,刘秀光武帝是在三国鼎立之前不是之后。

刘秀(公元前5年1月15日—公元57年3月29日),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

刘秀在三国的前面。

刘秀是西汉皇室后代。王莽篡汉后,爆发了赤眉绿林起义。刘秀和手下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拼搏在公元25年重新恢复了大汉王朝,史称东汉。100多年以后,张角兄弟组织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东汉政府进行镇压。经过农民起义打击,军阀混战、诸侯割据,东汉政府名存实亡。曹丕、刘备、孙权分别建立曹魏、蜀汉、孙吴,三国鼎立。

光武帝是哪个制度

光武帝刘秀重建汉朝,都城定在洛阳,因此历史上称此王朝为东汉或后汉,以与刘邦建立的西汉或称前汉朝相区别。东汉并不是一个崭新的朝代,它并非从废墟中新建起来的政权,相反,它延续了大部分西汉朝的典章制度,也延续了大部分西汉朝的社会矛盾。

光武帝不象王莽那样鲁莽,他希望用比较和缓的方式来改革社会,削弱矛盾。他首先需要解决土地严重兼并的问题,但不论何种解决方式,都必然会触犯地主、豪强的利益,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叛乱。

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光武帝为了笼络臣子,不得不给予丰厚的物质和土地赏赐。称帝初,他就封功劳最大的邓禹、吴汉等人为列侯,食邑达四个县,超过了西汉初年对萧何的封赏。平灭公孙述以后,他又大封功臣365人,外戚等45人——这都是无可奈何之举。为了避免功臣坐大,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加强中央集权,首先是尽量不给功臣以实权,他们或者镇守边防,或者在朝中担任顾问,只有邓禹、贾复、李通等少数人得以进入权力中心。西汉初年功臣转为公卿大夫的局面,东汉肇建后并没有出现。

光武帝检讨西汉中后期的教训,对于外戚尽量给予优厚待遇,却不允许他们参与朝政,外戚授官最高就到九卿。在统一战争中,马援的功劳很大,但因身为外戚,明帝时建云台张挂28功臣图像,马援竟然不能列入。

在行政制度上,光武帝不设丞相,以三公(司徒、司空、太尉)平分相权,同时进一步采用汉武帝重用内朝官的方法,扩大尚书机构,正式称为“尚书台”,加重尚书的职权。三公任命官吏,全都必须经过尚书台的核准;国家大事常由尚书们商议决定,外朝官变成了纯粹的执行机构。尚书台的长官称为“尚书令”,副官为“尚书仆射”,下设六曹尚书——这是以后隋唐三省六部制的雏形。

尚书台虽然权力很大,但名义上不过是皇帝的秘书机构而已,尚书们的官职并不高,尚书令的俸禄是1千石,还不如一名郡太守,因此较易为皇帝所控制,很难擅权专政。然而这种行政制度,虽然表面上相权微弱,皇权强固,但在皇帝年幼无法主政,或者荒怠政务的时候,却很容易给外戚和宦官以可乘之机。东汉最终就是毁在外戚和宦官的抢权斗争中的。

地方行政方面,光武帝裁撤、合并了400多个县,把吏职裁去了十分之九,这样精简机构,有助于节省政府开支,提高行政效率。他还撤除了郡尉一职,由郡太守独掌民政和军政,各郡士兵一律复员,由既耕种也训练的民兵来代替。这样可以避免地方坐大,使军事调动和指挥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此外,汉武帝时代设置的监察机构“部”,到了光武帝时代逐渐演变为行政机构“州”。他把全中国分为13个州,州的长官称为刺史,刺史的主要职权虽然仍是考察各郡官吏的政绩,监视地方豪强,但可以不经上报中央就罢免地方官员,并且有了自己稳定的办公地点(治所),不需要回归京城直接向皇帝禀报地方情况。到了东汉末年,州刺史更掌握了军权,称为“州牧”,成为滋生军阀割据的温床。

在思想意识方面,光武帝继续崇尚儒家学说,同时也把儒学进一步神学化。他原本就是个极度迷信的人,相信谶纬之学——谶即预言,纬是对儒家经学的迷信解释——于是便将谶纬之学和儒家经学结合起来。儒家经学主要分为今、古两个派别,今文经学家大多同时也是谶纬学家,古文经学家则多不相信那些迷信学说,光武帝就大力抬高前者,而压制后者。

谶纬之学以天命论为理论基础,被皇权利用以后,就宣扬皇帝享有天下乃是受命于天,是人力所不能动摇的——这是封建纲常理论的滥觞。此外,谶纬之学还和阴阳学家的五德学说相结合,称王朝兴替都合乎金、木、水、火、土五种自然道德,光武帝因此相信汉朝秉承了火德,为怕首都洛阳的“洛”字带水边,有所妨害,改名为“雒阳”。

对外关系方面,来自北方的大敌仍然是匈奴。匈奴自呼韩邪单于臣服于西汉以后,数十年间不再成为边患,直到王莽篡位,要改匈奴单于为“降奴服于”,遂使匈奴内部和中原敌对的势力逐渐占了上风。趁着天下大乱,匈奴的势力又有所恢复,东汉初期的很多割据势力也都勾结匈奴,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实力。

卢芳于建武十三年(37)逃入匈奴,此后多次引导匈奴骑兵南下,侵扰上党、扶风、天水、上谷等郡。天下初定,东汉朝还没有实力大规模对外用兵,光武帝遂调动兵马,“固塞以拒匈奴”,也即采取消极防守策略。直到建武二十四年(48),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形势才开始发生变化。

匈奴首领原为呼韩邪之子舆,称呼都而尸道皋单于,他封自己的侄子、前代乌珠留单于之子比为右日逐王,管领南方八个部族和东面的乌桓族。呼都而尸道皋单于死后,传位于其子乌达鞮侯单于,乌达鞮侯单于死后,传位于其弟蒲奴单于。比期盼着单于的宝座能够落到自己头上,多次失望以后,遂暗中联络汉西河太守,请求内附。因为事机不密,消息泄露,比干脆率所部4、5万人归降了东汉朝。

建武二十四年(48)春,匈奴南方八部大人共立比为单于,因为比的祖父呼韩邪单于稽侯珊曾经归附西汉,所以他也自称为呼韩邪单于,匈奴正式分裂。光武帝闻讯大喜,于是重重封赏这个新的呼韩邪单于,还设置“使匈奴中郎将”一职,以监视之和保证联络,要他保障东汉朝北部边境,阻止北匈奴南下侵扰。北匈奴蒲奴单于得到消息,大为恐慌,遂多次派遣使者到雒阳来请求和亲——北方边患至此基本停息。

南匈奴于建武二十六年(50)被允许迁居到西河美稷(今内蒙古伊盟东胜附近)一带,此后北地、朔方、五原等北方诸郡,到处都可以看到匈奴人的身影。这是匈奴族进入中原地区,和汉人杂居并逐渐融合的开端。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882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中国古代从夏朝开始实行什么制度 为什么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国家形态下一篇:出名的法国女歌手 唱法国历史的歌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