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故宫的历史 溥仪在故宫讲历史

导语:故宫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之一,历经数百年的历史沧桑。溥仪作为末代皇帝,在故宫中亲历了许多重大事件,他可以讲述故宫的历史。本文将介绍溥仪在故宫中的角色以及故宫的历史演变。

目录导航:

  1. 故宫的历史
  2. 故宫历史背景五年级
  3. 溥仪后来游览过故宫吗
  4. 明清故宫历史背景
  5. 故宫博物院有几个院长
故宫历史

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屋宇9999间半,建筑面积15.5万平方米。为一长方形城池,四角矗立、风格绮丽的角楼,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环绕,形成一个森严壁垒的城堡。建筑气势雄伟、豪华壮丽,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

故宫有四个大门,正门名为午门。俗称五凤楼。其平面为凹形,中有重楼,重檐为庑殿顶,两翼各有重檐楼阁四座。明廊相连,宏伟壮丽。午门后有五座精巧的汉白玉拱桥通往太和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

建筑分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是封建皇帝行使权力、举行盛典的地方。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是封建帝王与后妃居住之所。

答案如下:故宫的历史是非常悠久和丰富的。

1. 首先,它建于明朝,历经了多次扩建和修缮,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之一。

2. 其次,作为中国最重要的皇宫之一,故宫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背景,里面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封建王朝统治。

3. 同时,故宫也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体验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是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体现。它始建于明朝永乐四年(公元1406),建成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其时称紫禁城,1925年始称故宫。从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到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将末代皇帝溥仪赶出故宫,结束中国历史上封建王朝的统治,故宫一直是中国统治阶级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先后经历了24位皇帝。故宫还是我国收藏最好、最丰富的文物博物院。

北京故宫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建设,以南京故宫为蓝本营建,到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成为明清两朝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宫。民国十四年国庆节(1925年10月10日)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开幕。北京故宫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故宫有四座城门,南面为午门,北面为神武门,东面为东华门,西面为西华门。城墙的四角,各有一座风姿绰约的角楼,民间有九梁十八柱七十二条脊之说,形容其结构的复杂。

故宫历史背景五年级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北京故宫以三大殿为中心,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余间。

故宫建成后,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永乐十八年(1420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正统五年(1440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天顺三年(1459年),营建西苑。经历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四代,整20年。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

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

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风波。清朝初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等。

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

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坏,有多处宫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1988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现辟为“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的外廷以三大殿为主。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在25000平方米的台面上有透雕栏板1415块,雕刻云龙翔凤的望柱1460个,龙头1138个。

用这样多的汉白玉装饰的三台,造型重叠起伏,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上具有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而这种装饰在结构功能上,又是台面的排水管道。在栏板地栿石下,刻有小洞口;在望柱下伸出的龙头也刻出小洞口。每到雨季,3台雨水逐层由各小洞口下泄,水由龙头流出。这是科学而又艺术的设计。

溥仪后来游览过故宫吗

有,解放以后溥仪从抚顺战犯改造所成功改造,成为第一批被特赦的战犯,后来分到故宫做售票员,这个曾经故宫的主子转眼之间却成了看守故宫的售票员

明清故宫历史背景

建造背景

故宫始建于公元1406年(永乐四年),1420年(永乐十八年)基本竣工,历时14年,是明成祖朱棣始建,在元大都宫殿的基础上兴建。占地72万平方米(长960米,宽750米),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设计者蒯祥(1397—1481年,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殿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经历时间

故宫建成后,经历了明、清两个王朝,到1911年清帝逊位的约五百年间,历经了明、清两个朝代二十四位皇帝。是明清两朝最高统治核心的代名词。明清宫廷五百多年的历史,包含了帝后活动,等级制度、权力斗争、宗教祭祀等。当时普通人连走近紫禁城墙附近的地方都算犯罪。由于明清宫廷是封建制度高度完备的最高统治中心,不寻常的大事,往往都是围绕皇权的传承与安危展开的。如明代正统皇帝复辟的夺门之变、嘉靖皇帝被宫女谋刺的壬寅宫变、万历四十三年梃击太子宫的“梃击案”、泰昌皇帝因服丹丸而死亡的“红丸案”、泰昌帝病死后围绕着新皇帝登极的“移宫”风波。清朝初年诸王大臣为确立皇权的三官庙之争、清末慈禧太后谋取权力的辛酉政变等等。

现代状况

1911年辛亥革命后,紫禁城宫殿本应全部收归国有,但按照那时拟定的《清室优待条件》,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允许“暂居宫禁”,即“后寝”部分。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将溥仪逐出宫禁,同时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接管了故宫。于1925年10月10日宣布故宫博物院正式成立,对外开放。1925年以后紫禁城才被称为“故宫”。随着清王朝的没落,特别是1949年前的38年中,故宫建筑日渐破败,有多处宫殿群倒坍,垃圾成山。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61年,国务院宣布故宫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五六十年代起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1988年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辟为“故宫博物院”。

故宫是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1406-1420年动用100万工匠修建的,自此之后共有24位皇帝在此居住统治中国500多年。

明太宗朱元璋最初建都南京,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是朱棣的侄儿,继位时仅16岁,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经历4年战争夺取政权。朱棣从13岁被封为燕王驻守北京,多次击败匈奴势力。从政治军事的权衡朱棣决定迁都北京修建紫禁城.

故宫博物院有几个院长

答:故宫博物院先后有七任院长。

第一任院长:易培基(任职期间1929-1933年)

1924年11月,中国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北洋政府下令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

易培基先生作为委员之一负责接收故宫,主持了故宫博物院的筹建工作,在1929年2月被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的首任院长。

第二任院长:马衡(任职期间1933-1952年)

如果说易培基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的开创者,那么马衡先生则是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奠基者,他在故宫工作长达27年,执掌故宫19年。

马衡先生执掌故宫之际,正是我国战火纷飞之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和战局动荡,为护佑国宝殚精竭虑。在抗战时期,马衡先生护送国宝南迁、西迁及回归。在解放战争时期,更是顶住各方压力,护得国宝没有外流。

1952年,已经是古稀之年的马衡先生离开了故宫博物院,将其个人收藏的400余件珍贵文物,捐赠给了他奋斗一生的故宫博物院。

第三任院长:吴仲超(任职期间1954-1984年)

吴仲超先生是故宫博物院走向现代化的奠基人,在他接手故宫之时,故宫突出问题很多:垃圾成山、河道阻塞、机构设置不合理、建筑和文物破损严重。吴仲超先生从清理故宫垃圾入手,共运出垃圾、乱砖、积土等25万立方米;又疏通故宫河道、绿化环境,对午门雁翅楼、后三宫、角楼等多处建筑进行修缮和油饰。

在后来溥仪来故宫参观时,都对卫生环境极为赞叹。

同时还增设了文物修缮、学术研究、出版社等部门,并对故宫的藏品进行了整理清点工作。

第四任院长:张忠培(任职期间1987-1991年)

张忠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对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从大批的高等院校引入专业人才,对文物进行修缮和清点。

重新确定了故宫的保护范围,将紫禁城护城河及其外延纳入其中。

同时还与南京相关单位,沟通交涉抗战时期,留存于南京的文物交接事项。

第五任院长:郑欣淼(任职期间2002-2012年)

郑欣淼先生在担任院长期间,用7年时间对故宫全部藏品,以及所有库房、宫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彻查整理。打造了故宫“皇家文化”的核心主题,并创建“故宫学”。

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故宫的文物分隔于海峡两岸,郑欣淼院长在推动“一宫两院”合作上有突出贡献。

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任职期间2012-2019年)

单院长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有多少人是因为单院长而爱上故宫的。

据说古今中外,只有两个人走过故宫的第一个房间,就是单院长和他的秘书。单院长将原有与故宫无关的单位均迁出故宫,对整体宫殿、角楼、宫墙进行了大范围的修缮。甚至翻开每一片房顶的砖瓦,让故宫1200多座古建筑寸草不生。

最美的故宫就是绿地、蓝天、红墙、黄瓦,除了蓝天单院长做不到,其他的都做到了。

单院长极为重视文物保护,每当有领导视察,都去“要钱”,终于用这些款项建立了到处都是黑科技的现代化地下库房,对每一件文物建立电子档案。

游客到故宫的体验,在单院长任职期间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线上购票不排队、清理小商贩不拥挤、增设休息座椅、增加卫生间,尤其是女卫的数量。

单院长在不断开放故宫可参观面积的同时,还开创了我国博物院文创的先河,让故宫成为一个每年盈利十几亿元的“文化宝藏”。

第七任院长:王旭东(任职期间2019年-今)

王旭东先生也是现任院长,希望故宫博物院在他的带领下,越做越好。

故宫博物院共有七任院长分别为:

第一任院长:易培基(任职期间1929-1933年)

1924年11月,中国最后一任皇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驱逐出紫禁城,北洋政府下令成立清室善后委员会。

易培基先生作为委员之一负责接收故宫,主持了故宫博物院的筹建工作,在1929年2月被国民政府正式任命为故宫博物院的首任院长。

第二任院长:马衡(任职期间1933-1952年)

如果说易培基先生是故宫博物院的开创者,那么马衡先生则是故宫博物院事业的奠基者,他在故宫工作长达27年,执掌故宫19年。

马衡先生执掌故宫之际,正是我国战火纷飞之时,他不顾个人安危和战局动荡,为护佑国宝殚精竭虑。

第三任院长:吴仲超(任职期间1954-1984年)

吴仲超先生是故宫博物院走向现代化的奠基人,在他接手故宫之时,故宫突出问题很多:垃圾成山、河道阻塞、机构设置不合理、建筑和文物破损严重。

第四任院长:张忠培(任职期间1987-1991年)

张忠培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对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工作,作出了极为突出的贡献,从大批的高等院校引入专业人才,对文物进行修缮和清点。

重新确定了故宫的保护范围,将紫禁城护城河及其外延纳入其中。

同时还与南京相关单位,沟通交涉抗战时期,留存于南京的文物交接事项。

第五任院长:郑欣淼(任职期间2002-2012年)

郑欣淼先生在担任院长期间,用7年时间对故宫全部藏品,及所有库房、宫殿,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彻查整理。打造了故宫“皇家文化”的核心主题,并创建“故宫学”。

因为某些历史原因,故宫的文物分隔于海峡两岸,郑欣淼院长在推动“一宫两院”合作上有突出贡献。

第六任院长:单霁翔(任职期间2012-2019年)

单院长应该是大家最熟悉的故宫博物院院长,有多少人是因为单院长而爱上故宫的。

据说古今中外,只有两个人走遍过故宫的第一个房间,就是单院长和他的秘书。

第七任院长:王旭东(任职期间2019年-今)

王旭东先生也是现任院长。

注:各任院长之间有空缺时间,大多为当时没有正式任命院长,而是由副院长或理事会代理院长工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7896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吕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何,是否值得在全战三国中购买?下一篇:观棋有语中的杨老师是谁 席亚洲黑历史

文章评论

  • 日月为礼

    故宫的历史跃然纸上,溥仪带你穿越时空感受千年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