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雍正封刘墨林为侍读为什么 雍正历史第一明君是

导语:雍正封刘墨林为侍读,是因为他被认为是雍正时期的第一明君。

目录导航:

  1. 雍正封刘墨林为侍读为什么
  2. 雍正他爹是谁
  3.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吗
  4. 雍正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皇帝是什么
  5. 中国十大仁慈皇帝
  6. 雍正年距今多少年
  7. 雍正得位到底正不正
雍正刘墨林侍读为什么

刘墨林得到重用,被雍正选为侍读学士。一方面是因为刘墨林的确才华出众,而且办事机敏过人,虽不是状元,但某些方面比王文昭更灵活;

另一方面,雍正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里,都是一个贤明的君主,重用刘墨林能凸显雍正以社稷为重,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手段,能更加彰显雍正的明君气度。

雍正他爹是谁

康熙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清朝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曾自号破尘居士、圆明主人,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当然是康熙大帝啦!康熙帝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局面,被后世学者尊为“千古一帝”,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雍正是康熙大帝的第四个儿子。

雍正他爹是康熙帝 康熙是雍正的父亲,他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并且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
雍正继位后下大力气整顿吏治,整顿大大小小的公共事务,深受百姓的称赞
雍正继位后,平定了三藩之乱,加强了朝廷的中央集权,推行了许多改革和制度的更新,这些都得到康熙朝时期奠定的基础

雍正的父亲康熙帝,是一代明君,晚年却不免发生立嗣之争。对皇位的争夺残酷而激烈,为了那至高无上的权力,诸皇子斗得你死我活。论出身、论才干,皇四子胤禛都不能说是最有优势的,但却能最终登上皇位

是康熙。

雍正的父亲是康熙大帝玄烨,8岁登基,长大亲政后,努力治理国家,南收复台湾,北剿灭了叛乱的葛尔旦,消灭了吴三桂反叛。打造了一个太平盛世。

雍正他爹是一代明君。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吗

雍正的确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但最勤政的是朱元璋,没有之一。

首先,朱元璋25岁前做过贫农、乞丐和和尚,颠沛流离尝尽了人间的所有疾苦,放眼中国五千年历史,堪称出身地位最低的皇帝。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能打下276年的江山,其能力和意志是含着金钥匙出身的雍正所不能比拟的。

其次,1368年朱元璋40岁时建立了大明王朝,从去郭子兴那参军算起,朱元璋用15年时间一路披荆斩棘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张士诚和元朝,收复了被少数民族占领长达400年的幽云十六州。虽然所用时间远多余汉高祖和唐太宗,但朱元璋面对的敌人是横扫世界的蒙古帝国建立的大元朝,唐朝灭亡后先后出现的契丹、女真和蒙古是实现了封建化的王朝,其强悍实力和组织能力是一盘散沙的汉朝的匈奴、唐朝的突厥吐蕃所必能比拟的,辽金元都是拥有占领并统治中原汉地能力的少数民族。所以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的难度远胜于汉唐。

再次,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在位长达31年,通过铁腕的手段废除了丞相制度,建立了内阁制度,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彻底根除了地方割据和权臣弄权对中央王朝的威胁。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这种开创性的制度设计,有效保障了明清两朝运转五百多年。

所以说,评价一个皇帝的勤政程度,应该从他所面对的问题难度入手,而非简单地看此皇帝是否按时上朝、每天批阅奏折多少。清朝的道光皇帝其勤政简朴程度不逊色与雍正,却难以挽救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的惨败,是因为他再勤奋也收拾不了乾隆嘉庆留下的腐败僵化的烂摊子;雍正皇帝勤政可以将清朝顺利过度到乾隆盛世,是因为雄才大略的康熙打下的雄厚的基础。而朱元璋连一个皇族的背景都没有,崛起于草莽之中,荡平天下,建立王朝,这点只有汉高祖刘邦可以媲美。但朱元璋建立王朝后,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堪比汉朝的文景之治;数次远征漠北消灭北元功绩堪比汉武帝;建立的内阁制度影响明清两朝500年,不逊于隋文帝建立的三生六部制影响隋唐300年。

朱元璋真的太勤政了,他几乎施展出了封建制度下皇帝能施展的全部能力。至于后人诟病的由他开启的海禁政策,让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这完全是一种脱离时代背景,以今人的眼光对古人的苛责。东西方的文明自古以来都是天差地别,就像当年强悍的苏联全盘西化后换来的是国土四分五裂、经济一蹶不振那样,每个文明都必须艰辛探索适合自己的国家制度,照搬照抄他人文明制度的国家从来都没有好下场。


这点不用怀疑,雍正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

首先,雍正上位之前,其政治思想已经相当成熟

我们都知道,在雍正之前的康熙皇帝寿命较长、在位太久,以至于雍正即位之时已是45岁的中年。

当然,大龄继位有大龄继位的好处。此时的雍正政治思想已然成熟、施政经验也已相当丰富,已经具备了大展鸿图的能力。

因此,尽管雍正在位时间不足13年,但是在这短短的12年8个月里,全速推动改革,每天处理政务的数量数倍于甚至数十倍于其他帝王!!

据载,雍正在位期间每天工作到凌晨,平均睡眠不足4个小时!经其所批阅过的数万奏折中,仅仅写下的批语就有1000万字之多!!

其次,雍正在位12年,大清进行了大刀阔斧改革

那么,雍正在位期间有做过哪些改革呢?

一、除去政敌,使国政稳定

其实,关于雍正篡位的传闻至今仍屡见不鲜,可见,在雍正登基之初肯定更甚!!

康熙末年,围绕立储、继位、夺权.........的斗争一直异常激烈与复杂!!

雍正继位之后,为了稳定皇权,消除不安定因素,最终还是痛下杀手。

此等行为虽说也让雍正落下弑亲屠臣的骂名,但是站在历史的视角,现今看来也不得不佩服雍正的果决!!

二、惩治腐败,充实国库

其实在雍正继位之初,先前康熙时期的繁荣已经开始衰退,此时国库空虚、朋党横行!

雍正上位后,整治吏治,严查钱粮亏空案件。并下令“凡有亏空,无论已经参出或未经参出者,三年之内务期如数补足,否则治重罪”!!

三、改革税收制,增加税收无人逃税

雍正将自古以来的“人头税”改成了“地亩税”,也就是说不再像以前那样所有成年男子都得交税,而是根据田地多少来规定纳税数量。

这在我国历史上是极其重要的税制改革,不仅增加了税收,也避免了有人因避税而逃亡!!

四、镇压土司,实施土改

自古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清朝之时,很多少数民族表面接受朝廷册封,实际上却实行土司制——土司们私自拥有生杀与统治大权!!

为了促成国家的进一步统一与经济发展,雍正坚决镇压土司!对于武装反抗的土司们,雍正直接派兵平定!

五、推广奏折制,创立军机处

为了避免像明代那样——因内阁过于集权而产生权相。

雍正创立军机处,以类似于皇帝秘书团队的方式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

而真正定夺的权力却更多的握于皇帝自己的手中。

六、“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

为了限制官员的贪腐,雍正接受了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制度。

所谓“耗羡税”,指的是银两在制作成货币的过程中有所损耗,因此需征收一项名为“耗羡”的附加税。

由于这种税没法定额,所以给了很多贪官操作的空间!!

雍正规定“耗羡归公”也就是将其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统一管理,从而阻止了贪官们以此谋财。同时,将所收上来的税款,除去损耗的剩余作为“养廉银”的方式以提高官吏俸入。

限制贪污、统一纳税的同时,整体提升官员的俸䘵,可谓是一举三得!

七、立储改革,皇权平稳过渡

自古以来,皇室子孙围绕争储、夺权....等斗争而产生的悲剧就屡见不鲜!

雍正吸取自己继位时的教训,改革立储制度,提出了“秘密建储”的设想,得到了所有大臣们的赞赏。

...............................

最后,对比出结果,雍正12年所做出的改革,比其父康熙61年所做出的改革只多不少。

想要评价一个帝王是否勤政,最主要的还是要给其找一个对比。

就雍正的对比对像而言,也不用找远的,其父亲——康熙大帝就是现成的观照。

康熙算是清朝公认的勤政明君,我们查阅其在位历史,他主要功绩: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台湾、新征准噶尔、驱逐沙俄、发展经济........

我们发现,康熙在位期间对于稳固政权、中央集团、扩张领土等方面的作为占主要比重,而单纯就国内改革与发展而言,其比雍正要少得多!

要知道,康熙在位61年,而雍正在位仅仅12年,雍正以12年所做出的改革比其父在位61年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雍正帝勤政的程度不言而喻!!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吗?原因有三点……

1:勤政,是雍正区别于其他帝王的一个显著特征。纵观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像雍正那样勤政者,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位期间,自诩“以勤先天下”,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终年不息。仅以朱批奏折而言,雍正朝现存汉文奏折35000余件、满文奏折6600余件,共有41600余件,他在位12年零8个月,实际约4247天,平均每天批阅奏折约10件,多在夜间,亲笔朱批,不假手于他人,有的奏折上的批语竟有1000多字。

2:还有在那时期雍正确立了密折制度,有一千多人直接向他秘密奏本。他通过密折施政,被称为“奏折政”。 这些当年绝密的档案,就是今日的雍正御批。这是最原始的材料,从这里可以获取鲜为人知的信息。通过御批,雍正的真实面目便清晰地呈现在眼前。

雍正在位13年,是清朝继康熙之治后进一步强盛的13年。他锐意改革,极大地加强了综合国力。他改革赋役制度,清查国库亏空,打击了贪官污吏;他实行耗羡归公,有利于澄清吏治,他推行摊丁入亩制度,有利于穷苦百姓;他安边固境,改土归流,镇抚青藏……

13年间,雍正励精图治,日理万机。他曾在一折批语中说,“朕自朝至夕,凝坐殿堂,披览诸处奏章,目不停视,手不停批,训谕诸臣,日不下千数百言,”他写的两首七律,很能说明他的勤政程度。诗歌如下……

一:——《暮春有感》

虚窗帘卷曙光新,

柳絮榆钱又暮春。

听政每忘花月好,

对时惟望雨匀。

宵衣旰食非干誉,

夕场朝乾自体仁。

风纪兮颁虽七度,

民风深愧未能淳。

二:——《夏日勤政殿观新月作》

勉思解愠鼓虞琴,

殿壁书悬大宝箴。

独览万几凭溽暑,

难抛一寸是光阴。

丝纶日注临轩语,

禾黍常期击壤吟。

恰好碧天新吐月,

半轮为启戒盈心。

3:历史客观条件下因为他哪个朝代从他登基就很困难,八王争储,阿哥们个个实力强进且优秀争夺皇位甚是激烈,尤其是八阿哥,所以不勤政是不行的.

所以雍正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之一!你们觉还有何看法?欢迎下面留言见解。

这个绝对是,雍正看到了康熙朝的很多弊端,所以雍正继位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摊丁入亩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等;雍正是一位勤勉、负责、事必躬亲的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乾隆盛世!

雍正是非常勤政的

现存的由雍正亲自批改的奏折共有三万五千多件,总字数达到三千八百多万字,咱做个简单的除法就可以得知,他每天批复的“作业量”达到了八千字。那可是用毛笔写成的,和今天用电脑打印出来的速度可差得太多了。

雍正的上一代和下一代皇帝是什么

雍正前面的皇帝是爱新觉罗·玄烨(康熙),后面的皇帝是爱新觉罗·弘历(乾隆)。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再次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雍正的上一代皇帝是康熙皇帝。

康熙皇帝原名: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是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崩于北京畅春园,享年六十八岁,庙号圣祖,葬于景陵。

雍正的下一代皇帝是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原名: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乾隆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百姓,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乾隆时期武功繁盛,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并且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 庙号高宗,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雍正帝 庙号清世宗 爱新觉罗·胤禛(1678年—1735年)康熙帝第四子,四十四岁登基,清朝第五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三位皇帝。在位约十二年,传位于第四子弘历(乾隆)。

雍正在位时非常勤奋,处于清朝最强盛时期-康乾盛世,他也是历史上最勤奋的皇帝之一。

雍正上一代皇帝是清圣祖(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1722年),顺治帝第三子,祖母是孝庄太皇太后。八岁登基,在位六十一年,年号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

康熙一生中创下无数丰功伟绩,是中国历史最英明的皇帝之一,被誉为“康熙大帝”,也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雍正下一代皇帝是清高宗(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1799年)二十五岁登基 ,年号乾隆,清朝第六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四位皇帝。

乾隆登基满六十年时,便禅位于十五子永琰(嘉庆),当了三年太上皇后驾崩,活了八十九岁。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盛世明君,大一统朝代中的最长寿皇帝,也是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





你的问题我来回答。雍正的上一代是康熙,下一代是乾隆。

康熙:

爱新觉罗·玄烨(清圣祖,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即康熙帝,顺治帝第三子,清朝第四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被尊为“千古一帝”。 8岁登基。16岁挫败权臣鳌拜夺回大权。军事上削三藩,收台湾、驱沙俄,创“多伦会盟”联盟蒙古。政治上中央集权,笼络汉族士人。晚年吏治败坏,对继承人选择的举棋不定酿成了九子夺嫡的局面。1722年崩于畅春园,死后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

乾隆:

爱新觉罗·弘历(即清高宗,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雍亲王府东书院(今雍和宫),年号“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和最长寿的皇帝。 乾隆帝时期武功繁盛,平定边疆地区叛乱,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但后期奢靡,吏治有所败坏,多地爆发起义;闭关锁国,拉大了和西方的差距。1799年2月7日卒于紫禁城养心殿,庙号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在它存在的近三百年时间里,曾经也出现较为繁荣发达的时期,历史上将这段时间成为康乾盛世。那么康乾盛世时间是什么?在康乾盛世时间内,清朝都历经了几个皇帝,他们都为康乾盛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康乾盛世的时间是从公元1681年到公元1796年,封建王朝的康乾盛世共持续了一百一十五年。康乾盛世开始时的标志事件是康熙亲政时平定三藩,康乾盛世结束时的标志事件为川陕楚白莲教起义爆发。其次,从皇帝的继位者来看,康乾盛世并非是特指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所在的时期,其范围还应该囊括了雍正皇帝,所以康乾盛世又被称作是康雍乾盛世,之所以省略了“雍”,是因为雍正继位时间较晚,在位时间较短,但这并不能抹杀雍正在康乾盛世中的作用。




爱新觉罗·胤禛, 雍正(1678-1735),康熙帝第四子,清朝第五位皇帝,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传位于第四子弘历,即乾隆。

雍正皇帝即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他的父亲即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后世称之为康熙皇帝,他的儿子为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后世称之为乾隆皇帝,三代开创了封建王朝的康雍乾盛世

雍正和上一代和下一代皇帝是谁?雍正上一代皇帝是康熙,他的原名是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是大清王朝第四位皇帝。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康熙帝少年时就挫败了权臣鳌拜,完全夺回朝廷大权,开始真正亲政的阶段。成年后康熙帝坐镇北京取得了对三藩、沙俄的战争胜利;消灭在台湾的明郑政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康熙帝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是一位英明的君主、伟大的政治家,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传位于第四子胤禛。雍正的后一代皇帝是乾隆。他的原名是爱新觉罗·弘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60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63年零4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他的功绩总结起来,主要有8项:第一项是编修《四库全书》等文化典籍,开博学鸿词科;第二项是维护、兴建皇家园林,除圆明园被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三项是贡献诗文才华,一生所作诗词总量达到了42613首,平均每天1.3首;第四项是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第五项是统一整个新疆。在北疆,两次平准噶尔,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第六项是完善治理西藏;第七项是修砌浙江海塘;第八项是实现中华各民族的统一,清朝的版图亦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他的功绩总结起来,主要有8项:第一项是编修《四库全书》等文化典籍,开博学鸿词科;第二项是维护、兴建皇家园林,除圆明园被焚毁外,多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第三项是贡献诗文才华,一生所作诗词总量达到了42613首,平均每天1.3首;第四项是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起到了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使得清朝国库日渐充实;第五项是统一整个新疆。在北疆,两次平准噶尔,使土尔扈特部回归,基本上解决了北疆的问题;第六项是完善治理西藏;第七项是修砌浙江海塘;第八项是实现中华各民族的统一,清朝的版图亦达到了最大化,近代中国的版图也由此正式奠定。




雍正上一代皇帝历史上在位最久的皇帝,也是给雍正留下一个烂摊子父亲——爱新觉罗·玄烨。

爱新觉罗·玄烨,满族(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朝第四位皇帝(1661年-1722年在位),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成就:诛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逐沙俄、征漠北。

出生:

顺治十一年三月十八日(1654年5月4日)(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逝世: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

雍正的下一代皇帝是历史上最高寿的皇帝,也是败光雍正所有家底的儿子——爱新觉罗·弘历。

爱新觉罗·弘历,满族,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清世宗雍正帝胤禛第四子,初封和硕宝亲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弘历禅位于皇十五子爱新觉罗·颙琰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掌握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仅次于其祖父清圣祖康熙帝)、年寿最高的皇帝。

成就:戡乱边疆、扬威西南、四库全书

中国十大仁慈皇帝

第一名:汉光武帝刘秀,刘秀先生是汉高祖刘邦同学的九世孙,出自汉景帝子长沙定王刘发一脉,刘秀的先世,因遵行“推背令”的原则而从列侯递降。到他父亲刘钦这一辈,只是济阳县令这样的小官员了。 自建武元年至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登基后用了十二年的时间终于克定天下,使得自新莽末年以来四分五裂、战火连年的中国再次归于一统。

第二名:宋仁宗赵祯,赵祯同志虽然享受着很多荣华富贵,但他的为人可以说是十分节俭了,节俭到爆炸的那种,一点也不像个皇帝,俨然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不仅在吃这方面赵祯非常节俭,在住和用这方面也是节俭的不行。有一次大臣们来赵祯的房间里讨论事情,看到赵祯的被褥之类的东西都略显陈旧,就问赵祯为什么不换一下呢?宫中又不缺这些东西。赵祯说:“这些也都是出自百姓之手,我少用一点,百姓就能少劳累一些。”这处处为百姓百姓着想的样子,还真是配得上“仁”字啊。

第三名:隋文帝杨坚,杨坚同学的人品很好,比起任何一个皇帝都丝毫不差,别的皇帝都是后宫佳丽三千,他只娶了一个。他掌权二十多年,每顿饭只有一个荤菜,绝不铺张浪费,只有一个行宫,还废除了酷刑。他也是非常有名的妻管严,非常怕老婆,他还说过:我作为天子,但是却被老婆限制自由。每一个成功的男人都有一个默默奉献的女人,而隋文帝杨坚背后的这个女人就是孤独皇后。

第四名:后周世宗柴荣,柴荣同志被史家称为”五代第一明君”。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不仅精明强干,而且节约简朴,赢得了广泛的拥戴。他从小家道中落开始经商,在全国各地设立商号,经营瓷器、茶叶、雨伞等生意非常成功。资助养父郭威招兵买马平定乱局,柴荣继承皇位后,南征北战开疆拓土,百战百胜;开拓经济领域市场,以供经商之用;设立官办民用定窑,以满足民需。柴荣称帝后爱民如子,他特命工匠在皇宫雕塑了一尊农夫和一尊农妇的雕像矗立在宫中,他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百姓的疾苦。

第五名:爱新觉罗·乾隆 ,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定都北京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六十三年零四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第六名:爱新觉罗·康熙,康熙老铁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农历十一月十三日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孝敬诚信功德大成仁皇帝,葬于景陵。传位于第四子胤禛。

第七名:北魏孝文帝元宏,魏孝文帝拓跋宏(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后改名元宏,河南洛阳人。北魏第七位皇帝(471年9月20日~499年4月26日在位),献文帝拓跋弘长子,母为李夫人,杰出的少数民族改革家、艺术家。

第八名:宋高宗赵构,字德鸡,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市)人。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高总皇帝虽然很胆小怕事,但为人确实一个心地善良的小盆友,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第九名:唐高宗李治,李治廷是唐太宗李世明的第九子,也是女皇帝武则天的老公。李治为人勤俭节约,同时也是个胆小怕事的妻管炎,虽然如此也是一个可圈可点的好皇帝。

第十名:明武宗朱厚照,朱厚照哥哥虽是荒唐,但在大事上一点也不糊涂。武宗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大败蒙古王子,且多次赈灾免赋,这些都是正德年间大事。而且,他在位时臣下仍有不少贤才,也从侧面反映出这位帝王治下总体上仍有可称道之处。

既然是仁君,则必须施仁政,轻徭役,轻赋税,重视经济,发展农业,与民休息。以下是我个人认为历史上的十大仁君。

1、隋文帝杨坚。

2、汉文帝刘恒

3、宋仁宗赵祯

4、汉光武帝刘秀

5、宋太祖赵匡胤

6、汉宣帝刘询

7、明仁宗朱高炽

8、周世宗柴荣

9、明孝宗朱佑樘

10、汉景帝刘启

雍正年距今多少年

292年

雍正,為清朝雍正皇帝的年號,從1723年(雍正元年)至1735年(雍正十三年),前後共十三年,雍正皇帝在位期間,清朝顯示出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距今已經有292年

雍正是清朝入关后第3个皇帝,1722——1735年在位,距今275年

雍正,为清朝雍正皇帝的年号,从1723年(雍正元年)至1735年(雍正十三年),前后共十三年。

雍正继位的时候正好是冬天,而这个时候雍正已经达到了45岁。在1735年的时候,由于劳累过度,雍正去世。雍正也是一位明君,一直想着为百姓造福,为国家的利益着想。但是雍正在位时间很短,如此好的君主英年早逝,的确很可惜。

最喜欢的女人是年氏,但是年氏命短,早早去世。

其次,最喜欢的是齐妃,齐飞给雍正生下了三个儿子,一个女儿。

1678年12月13日(距今339年),清朝皇帝雍正出生。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

雍正得位到底正不正

这就是康熙皇帝的责任了,康熙皇帝年老没有能力,有能力的时候怕夺权,没能力的时候,保护自己的皇位,才导致了雍正皇帝的急于求成的座了皇位,也是为中国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了。

关于雍正得位是否正当,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雍正是清朝的一位皇帝,他在康熙帝去世后继位。在雍正即位之前,有一些争议和权力斗争,包括康熙帝的遗嘱是否真实以及继承人的选择等方面。

一些人认为雍正得位是正当的,因为他符合清朝的世袭制度和继任原则。然而,也有人认为雍正得位存在非正当因素,比如他可能通过一些手段排除了其他竞争对手,或者他可能篡改了康熙帝的遗嘱。总的来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不同的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对此持不同观点。

我认为,雍正帝的皇位是正常的传位得来的。

理由:皇帝接任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尤其在清代,已经形成了一套严谨的程序,如太子的废及立都是有严格的程序的;其次,在雍正身上之所以出现了密而未宣的情形,是因为康熙大帝自身的原因,一句话就是为了保护自己;三有遗诏为证,在清代时伪造遗诏是不可能的,没有那完美的技术,而且众位皇子在康熙大帝眼下,是没有冒头的机会的,谁主动出来谁被淘汰,这种情形下,掌握一两个权臣听命于己可能容易,但掌握整个传位链绝无可能,所以伪造遗诏绝对没有实际条件。

雍正得位有两个说法:

第一个就认为他是正常的地位,第二个观点就是说他使用了阴谋篡位。

但是经过种种分析,事实证明第一种观点更有可能性。在上一任皇帝临终之前,他亲手把当时的太子给废弃了,诸位皇子看见自己的父亲已经日子不长了,都在为争得皇位而相互斗争,宫内一时之间非常的不安宁。而所有皇子之中要数十四最为出色,皇上也非常的看重他,特意让他带兵去到边疆打仗,周围的人都认为这是对他器重的一种表现。所以大家都非常自然地认为皇位会属于十四皇子。

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十四在外面带兵打仗的时候,皇上却突然在宫中去世了。他在传授自己的旨意之时,老四带着一些人守在宫内,其他的人都不准入内,所以谁也不知道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野史都说雍正是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皇位的,但实际他是一个血统纯正的好皇帝。

雍正在位13年,极其勤政,锐意改革,陆续出台了一些好政策利国利民,是一位上承康熙下启乾隆的圣世明君。

雍正登基实际上就是名正言顺的。且雍正谋权篡位说证据匮乏,而其顺理成章继位的说法,史实记载清楚,而其做法亦可解释的通。篡夺上位只不过是那些居心不轨的小人们臆造出来的虚假事件。

按后期的历史资料,雍正皇帝得到的位置是正常的,是康熙帝正常传位的,但民间所谓的雍正皇帝篡改遗诏才登基是没有历史资料记载,所以,雍正皇帝篡改遗诏也就没有,正常得位是有资料可查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074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历史教材改革原因 为什么历史会被改写下一篇:古代女性的私人居所被称为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