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朱元璋即位诏书原文及译文 历史朱元璋称咱还是称朕

导语:朱元璋即位诏书是朱元璋在明朝建立初期发表的重要文件,宣布他成为皇帝。诏书表明朱元璋坚决采用儒家思想,自称咱,体现了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和决心。

目录导航:

  1. 朱元璋即位诏书原文及译文
  2. 东汉皇帝称呼自己叫什么
朱元璋即位诏书原文及译文

《朱元璋即位诏书》原文及译文如下:

昔有元失驭,天下崩离;民遭荼毒,荡覆光明。然非无仁贤之士,亦非无智勇之人。

君非乏人,惟奸邪之臣作乱于上,剥蠹无厌,遂使天下陆沉,

我高皇帝秉烛之象,起于淮、泗,假手于元,提三尺剑,驱逐震邻之贼,抚定八方。

体貌群雄,增辉日月,乃知天命之有在,上应乎天,下应乎民。

是以后势育成,巩固皇图,益振神威,遵扬祖武,俾六合之内,皆为嘉绩,仰昭灵承于天眷。

予用是膺图,乃圣乃神,诚惶诚恐,祗畏之弘,不敢他媲。

服我皇祖大明之正统,受我皇祖大明之重托,今即皇帝位。

太祖高皇帝神功圣德,垂裕无疆,百世蒸尝,用资巩固。

其以明年为洪武元年。与天下更始,凡我臣民,欢呼畏祝。

广惠老成,尚体至意。

今登极已有年矣,诏旨一颁,即有数千士大夫之身,近悦远来,维兹太平景象,朕与尔众共之。

盖昔者尧舜禹汤之治,莫非由仁义而致也。

今天下大定,朕愿与众臣及天下百姓共勉。

是以设为科举以砥砺人才,颁定律令以垂示炯戒。

盖欲使家家廉让,人人淳良,俾与亿兆之民,共享太平之福。

世有能行帝王之道者,朕必与共治天下。

尔中外臣邻,其尚辅予以修厥身以成至治。

呜呼!慎厥终如始则善矣。

尚其敷朕训于嘉谟,以共成天德。

洪武十年六月十六日

《朱元璋即位诏书》译文如下:

过去元朝失去统治能力,天下崩离,百姓遭殃,社会荡翻。但不是没有贤能的人,也不是没有智勇双全的人。

君主并不缺乏人才,然而奸邪的臣子作乱于朝廷之上,剥削无厌,于是使得天下陆沉。

我高皇帝秉承上天的明象而兴起于淮、泗一带,借元朝的余力,拿起三尺剑,驱逐身边的贼子,安抚平定八方。

他体恤群雄,增添了日月的光彩,于是知道天命就在自己身上,上应天意、下顺民心。

因此后辈孕育了如此的成果,巩固了皇皇疆图,更加增长了神威,遵从和发扬祖上的宏伟事业,使得天下之内都有美绩,仰望神灵的承领。

我秉承先皇遗图即皇帝位,先皇英明神武、无所不包、诚惶诚恐地继承他的遗志,不敢与其他前人相媲美。

我服行我皇祖大明的正统帝位,接受我皇祖大明的重托,现在即皇帝位。

太祖高皇帝的神功圣德,无穷无尽地惠及后世子孙,百代之祭祀正需要巩固它。

从明年开始称为洪武元年。与天下之人共同更新开始。所有的臣民百姓欢呼祝贺。

广大的恩惠和普遍的告诫是一视同仁的。

现在登极已有几年了。诏旨一发布;即有数千士大夫从远方而来对新朝表示欢迎。这个太平景象的实现;是我与众臣民共同取得的成果。

过去尧、舜、禹、汤的治理天下;都是以仁义而获得成功的。

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我愿意与众臣及天下百姓共同勉力向前。

因此设置了科举以磨炼人才;颁布了定律令以告诫人们注意防范。

希望做到每家都清廉谦让;人人都有淳朴善良的品德;使亿万人民与帝王一样享受太平之福。

世间如有能行帝王之道的人;我一定与他共

东汉皇帝称呼自己叫什么

东汉皇帝称自己为“孤”。以下是不同时期皇帝的自称:

1、“朕”,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不过这一情况比较罕见。

2、“孤”,不是孤单的意思,而是说自己不能得众。东汉末年,袁术、曹操、孙权、刘备等群雄“南面称孤”。此时“孤”较为流行。而曹操称魏王,孙权为帝,仍然喜欢自称“孤”。

3、“寡人”,即为寡德之人,意是古代皇帝、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4、“予一人”,对于古代天下,特别是周朝时期君主经常自称,《礼记·曲礼下》:“君天下,曰‘天子’;朝诸侯、分职、授政、任功,曰‘予一人’。”而在秦始皇之后,也有皇帝自称“予一人”。《汉书·文帝纪》:“朕获保宗庙,以微眇之身托于士民君王之上。天下治乱,在予一人。”

5、“吾”、,古代的皇帝在许多场合、许多情况下并不自称为“朕”,而是和平常百姓一样自称。比如汉武帝即位之初,责问丞相田蚧说:“君除吏已尽未?吾亦欲除吏。”在这里,汉武帝刘彻就自称“吾”。

6、“我”,对于明清时期的皇帝,比如朱元璋、乾隆等还自称“我”,这和当时人们日常交流的口语相一致。至于明朝永乐皇帝朱棣,则比较不拘一格,喜欢自称“俺”,比如朱棣曾表示“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边,便来入贡,那意思甚好。”

东汉皇帝称呼自己叫朕

第一,“朕”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先秦时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类的第一人称代词。正像顾颉刚、刘起纡两位先生在《<尚书·汤誓>校释译论》指出的那样:“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单数第一人称领格(所有格),即‘我的’。”如:《书·舜典》:“汝作朕虞。”意思是:“你作我的掌管山泽的官员。”《大盂鼎》(金文):“勿废朕令”。意思是:“不要抛弃我的训令。”《离骚》:“朕皇考曰伯庸。”意思是:“我的父亲叫伯庸。“

或许有人说,《尚书·汤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会说话不算数”。许慎《说文·舟部》释“朕”:“我也”。这些不都证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吗?我们认为,今本《尚书·汤誓》已非原汁,难免被后人搀假。秦火以后,仅凭西汉儒家学者伏生口授,打上汉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许慎是东汉人,他对先秦词义的理解就更难确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这是普通的情况,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例如《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寡人,寡德之人。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 的。《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诗•邶风》: “先君之恩,以勖寡人。”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118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诸葛亮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下一篇:刘邦第一次与英布相遇的历史背景及意义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