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多少年 经典传奇历史唐太宗李世民

导语: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皇帝,他执政期间共计多达二十三年。他是唐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唐朝的开国君主。李世民通过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扩张,使得唐朝达到了繁荣与强盛的巅峰。他的统治为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录导航:

  1.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多少年
  2. 唐太宗李世民对中国历史有什么贡献
  3. 李世民陵墓被盗过程
  4. 秦王李世民传奇的结局是什么
  5. 渭水一战是什么典故
  6. 求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说
  7. 都谁扮演过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多少年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23年,(589年-694年)是唐朝第二代皇帝。在位二十三年,在位期间国泰民安,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后人称他统治时期为“贞观之治”

李世民在武德九年(公元626年)八月正式即位,成为皇帝,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至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五月因病去世,执政共计23年。

唐太宗李世民对中国历史有什么贡献

李世民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唐太宗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个人以为,是开放。可以这么说,唐朝是1979年以前最开放的朝代。具体体现为:

1、 怀柔包容的少数民族政策

贞观年间,李世民对外开疆拓土,唐朝疆域不断扩大。对于少数民族,李世民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

对于侵扰唐朝边境的少数民族,李世民予以坚决打击,先后征服了东西突厥、吐谷浑、高昌、焉耆、龟兹、薛延陀及高句丽一部分。而对其它少数民族则采用怀柔政策。

对于归附的突厥人,李世民采用温彥博的建议,“全其部落,顺其土俗”,在东起北京、西至宁夏的广大区域,设置了四个都督府安置他们,保留原有部落和风俗,从事原来习惯的畜牧业,使归附的突厥人得到妥善安置。又在定襄、云中设置

对于愿意住到长安的突厥人,李世民也答应了他们的要求,结果有一万多突厥人住进长安,使长安城热闹非凡,成为当时国际化大都市。

李世民还采取和亲政策,使大唐和少数民族成为亲戚,形成了胡汉一家亲的局面。

李世民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贞观21年,李世民被回纥等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成为各族的共主和最高首领。

2、 大胆重用少数民族将领

李世明曾说:“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夏不殊。人主患德泽不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则骨肉不免为仇敌。”

李世明的这种开放心态体现在用人上,就是大胆启用少数民族将领,贞观期间,唐朝任用的重要少数民族将领有:

——长孙无忌:鲜卑族,唐初宰相,赵国公,李世民大舅子,凌烟阁第一功臣,历任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尚书右仆射、司空、司徒等职位。

——卑路斯:波斯王子,波斯灭亡后逃到大唐,被李世民收留,并任命他为波斯都督府都督。

——契苾何力:铁勒部将领,随其兄归顺唐朝,因勇猛善战,被李世民任命为左骁卫大将军。

——阿史那社尔:贞观9年,率部下归顺大唐,被李世民任命为左骁卫大将军,并把妹妹南阳公主下嫁给他。在征高昌、龟兹、契丹的战役中立下汗马功劳。

——阿史那思摩:东突厥贵族,阿史那.咄陆设之子。归顺大唐后,因军功被赐姓李,叫李思摩,授左卫大将军。

李世明开创的“胡汉一家亲”的用人风气,延续了整个唐朝。后世陆续有胡人将领被历代唐皇重用,比较著名的:

哥舒翰:西突厥哥舒部落人

仆固怀恩:铁勒仆固部人

李光弼:契丹人

高仙芝:高句丽人

黑齿常之:百济人

另外,据统计,唐朝所有宰相中,有29名宰相是少数民族人。李世民开创的唐朝开放政策使得中国人有了一个新的标签:唐人!

3、 积极与外国通商

李世民的开放体现在经济领域,就是积极与外国通商。

唐朝是少有的不歧视商业的王朝,李世民打败西突厥后,丝绸之路重新繁荣起来,成为连通大唐和西域各国的经济交流通道。

为了方便海外贸易,在沿海城市设立了商业交流中心。当时世界出名的商业中心,一半以上出现在大唐的沿海和内陆。像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内陆的南昌、扬州、益州,西北的沙州、凉州等商业中心城市,商贾云集,贸易发达。

长安、洛阳成为世界大都会,并设有专门供胡人居住的区域。

外交方面,呈现万国来朝的盛况。日本、朝鲜甚至连年派出遣唐使来到大唐。王维的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就是最好写照……

今天我们感受改革开放释放出来的巨大潜能和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追忆“天可汗”李世民的开放政策,有理由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会成功,汉唐盛世的瑰梦一定会重圆!

政治方面,第一是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为了实现唐朝的长治久安,他用人不避仇怨,不拘门第、民族,兼收并用。因此,贞观一朝,人才济济,朝臣进谏成风,唐太宗充分发挥了臣僚的作用,减少了政策的失误。第二是革新政治。唐初的统治制度基本沿用隋制,但鉴于隋朝的灭亡,对制度又有所革新,使之进一步完善。

经济方面,第一是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我们知道,隋炀帝曾无休止地征发徭役,导致人民怨声载道,从而引发农民起义。唐朝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多次减免租税,兴修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第二是戒奢从简。隋炀帝为了自己过奢侈的生活而大兴土木,役使千百万人营建洛阳富丽堂皇的宫殿建筑群。因此唐太宗力倡节俭,不准修建台榭,还禁止地方官进贡珍奇宝物。

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唐朝的文化政策基本沿袭前代。兴科举是继承隋制,以儒为师是继承汉制。但是,在继承的基础上,都有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唐朝的学校,就其规模、种类、数量和课目设置,都是前代无法比拟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化家。为大唐帝国在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首先是制度问题。最大的贡献就是完善了隋炀帝的三省六部制度,三省六部制的确立,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生深刻变化的标志,决策、审议、执行权力的分解,既明确了行政分工,又是三省之间相互牵制,对后世的国家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次是支持商业发展,完善丝绸之路。贞观时期,李世民大力发展商业发展。除了沿海的交州、广州、明州、福州外,还有内陆的洪州(江西南昌)、扬州、益州(成都)和西北的沙州、凉州。大唐的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都是当时的世界性的大都会!甚至当时的世界,有一半的商业城市都在中国!

李世民在西域设立了安西四镇,为东西方来往的商旅提供了安定的社会秩序和有效的安全保障,各国商旅络绎不绝,种类繁多的大宗货物在东西方世界各国之间往来传递,丝绸之路成了整个世界的黄金走廊。为世界发展和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

最后是对文化的发展。 贞观初年,太宗诏令在全国范围内收集图籍,在弘文殿聚四部群书20余万卷,在弘文殿旁建“弘文馆”以储图籍。并任命虞世南、褚无量、姚思廉、欧阳询等充任学士。官府藏书机构除“弘文馆”外,还有“史馆”、“司经局”、“秘书省”和“崇文馆”等,其藏书质量和数量远远超过前代,史称“群书大备”。

总而言之,太宗李世民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所以,后来人就用“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政绩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而唐太宗李世民更是被当时各民族称为“天可汗”,这更是对其贡献的肯定!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攻灭-厥与薛延陀,征服高昌、龟兹、吐谷浑,重创高句丽,设立安西四镇,各民族融洽相处,被各族人民尊称为天可汗,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础。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1.以独树一帜,国之本情,民之所需,开创独一盛世之本责。

2.以三权鼎力限制皇权依法治国为依托

3.谦恭尽责为后世之帝王供以模板。

4.综上所述,开创出怀柔世襟开放多远的华族光斓

唐太宗李世民是继秦始皇,汉武帝之后的一代英主,他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使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唐朝继承前代的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科举制,府兵制。使各项制度趋于完善,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他周围网罗了一大批人才。为唐帝国的兴盛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多次带兵远征,大大拓展了唐的疆土。与各少数民族建立了密切的关系,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


唐太宗李世民对中国历史的主要贡献是:

1,科举取士,开启寒门上进的道路,打破士族门阀政治垄断地位,影响深远有意义。

2,集成和完善九品中正制和郡县制,将唐朝打造成封建社会史上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李世民陵墓被盗过程

李世民苦心经营,陵墓雄伟壮观的昭陵在他死后不仅被盗,而且至少有三次大规模盗墓,不仅陪葬宝物被洗劫一空,就连李世民的遗体也被破坏。

第一次,是唐末黄巢起义,攻入长安的时候。黄巢本是流寇,一路破关夺城,劫掠富豪之家。不过,黄巢没有稳固根据地,没法保证40万军队的给养,盗墓便成为他获取财富的手段之一。根据史料记载,黄巢在长安到处盗掘汉唐帝陵,还指挥全军挖掘武则天的乾陵,挖出一条深40米的“黄巢沟”,也没得手。虽然黄巢没挖开乾陵,但唐代各帝陵大多遭到其破坏,尽管没有黄巢盗开昭陵的记载,但昭陵这么宏大的陵寝,地面建筑被黄巢破坏,这是肯定的。

第二次就惨了,在公元908年(后梁开平二年)10月,唐朝刚灭亡1年多,昭陵被盘踞在雍州的军阀温韬给盗掘了。《旧五代史》记载:“韬在镇七年,唐诸陵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而昭陵最固,韬从埏道下,见宫室制度闳丽,不异人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世图书,钟、王笔迹,纸墨如新,韬悉取之,遂传人间,惟乾陵风雨不可发。”温韬盗掘了他统治地盘里的所有唐陵,除乾陵幸免,全被洗劫一空。他还亲自下到昭陵地宫,把昭陵里的珍宝,包括前朝钟繇、王羲之等人的书法作品,全部盗出。据说,当时温韬从昭陵中盗出的宝物用车拉马驮,动用几千士兵,花了1个月的时间才全部运完。

温韬的外甥郑玄素说过,他当时随同舅舅温韬一起进入昭陵,看到躺在棺材里的李世民尸体完全腐烂,头发散乱,头用玉架护卫着,十分惊讶。宋代的《江南余载》记载“进士舒雅,尝从郑元素学。元素为雅言:温韬乱时,元素随之,多发关中陵墓。尝入昭陵,见太宗散发以玉架卫之,两厢皆置石榻,有金匣五,藏锺、王墨迹,〈兰亭〉亦在其中,嗣是散落人间,不知归于何所。”

昭陵不仅随葬宝物被盗,李世民的尸体也被破坏,一代英主,费尽心思为自己营建牢固的陵墓,结果还是没能挡住盗墓贼,如此下场,令人唏嘘。

昭陵的第三次被盗,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昭陵北侧的祭殿庑廊,列有六块骏马的石刻,被称为“昭陵六骏”。据史料记载:“昭陵六骏”石刻的原型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最喜爱的6匹战马,是他辅助其父唐高祖李渊平定四海、建国立邦时所乘的坐骑,它们分别名为: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特勒骠、青骓、什伐赤。公元636年(贞观十年)昭陵初建成时,李世民诏令大画家阎立本先画出六骏图形,后由雕刻家阎立德依画雕刻而成。李世民亲自作诗6首(即“六马赞”),赞扬每匹马的风采,并命大书法家欧阳询抄录下来刻在“六骏”旁边。

“昭陵六骏”在唐末黄巢、温韬盗墓时受到过破坏,但大体保存完整。直到民国初年,遭受灭顶之灾。

秦王李世民传奇的结局是什么

1. 秦王李世民传奇的结局是成功。
2. 这是因为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和政策,使得唐朝达到了繁荣和强盛的巅峰。
他通过平定割据势力、征服各地、推行改革,使得国家统一、经济发展、社会稳定。
3. 李世民的成功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能力和智慧,还得益于他的谋略和领导才能。
他善于用人,任用了一批才华出众的官员,使得国家治理更加高效。
此外,他还重视军事力量的建设,使得唐朝的军队强大无比。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李世民传奇的成功结局。

在《秦王李世民传奇》的大结局中,李世民的儿子李建成因被自己的弟弟李元吉陷害而陨落,而李世民的心灵深处也痛彻刻骨,深刻的情感描写让观众们为之感人而泪目。而在高科技的营造下,让现代人可以更加直观深入地体会到古代的战争场景和英雄人物的内心感受。

大结局是:

建成带李渊前来,李建成表面替李世民求情,暗地却派元吉激怒李世民部将,李渊气愤异常当即让李世民流浪他乡。

魏征找到李建成提出跟李世民远走,李建成和元吉密谋半路伏击李世民,吴姬将此消息告诉若惜,若惜不顾一切要魏征驾车带自己去明德门,用自己换回了李世民的性命。

之前发生的种种以及若惜的死彻底激怒了李世民,他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了李建成,开创了“贞观之治”,成为一代明君。

渭水一战是什么典故

渭水之盟,又称渭水之辱,指的是唐朝时期玄武门之变之后的唐太宗李世民与围攻长安的东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的结盟。

公元626年,突厥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京师震动。此时,长安兵力不过数万,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6人在渭水隔河与颉利可汗对话,怒斥颉利、突利二可汗背约。《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杀白马与突厥可汗缔结“渭水之盟”,突厥兵于是退去。渭水之盟避免了唐朝在不利条件下的作战,为自己稳定局势。为发展经济、积蓄力量赢得了时间,是唐朝与突厥强弱变化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求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小说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 -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

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

公元649年7月10日(贞观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都谁扮演过李世民

《少林寺》(1982年)王光权饰李世民

《决战玄武门》(1984年)苗侨伟饰李世民

《武则天》(1984年)江汉饰唐太宗

《一代女皇武则天》(1986年)梁修身饰唐太宗

《西游记》(1986年)张志明饰唐太宗

《大运河》(1987年)刘青云饰李世民

《大唐名相》(1990年)佟瑞敏饰唐太宗

《新隋唐演义》(《唐太宗李世民》)(1993年)林俊贤饰唐太宗

《武则天》(1995年)鲍国安饰唐太宗

《隋唐群英会》(1996年)张兆辉饰李世民

《游龙惊凤》(1997年)焦恩俊饰李世民

《西游记》(1998年)潘志文饰唐太宗

《镜花缘传奇》(1998年)濮存昕饰李世民

《布袋和尚》(1999年)张兆辉饰唐太宗

《新少林寺》(2000年)樊少皇饰李世民

《乱世桃花》(2000年)翁家明饰李世民

《文成公主》(2000年)洪宇宙饰唐太宗

《大唐情史》(2001年)唐国强饰唐太宗

《隋唐英雄传》(2002年)卡通版

《隋唐英雄传》(2003年)郑国霖饰唐太宗

《移山倒海樊梨花》(2003年)陈宝国饰唐太宗

《烽火奇遇结良缘》(2003年)廖启智饰唐太宗

《大唐双龙传》(2004年)阮德锵饰唐太宗

《傻小李元霸》(2004年)于洋饰唐太宗

《秦王李世民传奇》(2004年)何润东饰秦王李世民

《无字碑歌》(2004年)刘威饰唐太宗

《至尊红颜》(2005年)寇振海饰唐太宗

《渊盖苏文》(2006年)(韩国电视剧)徐仁锡、李柱贤饰李世民

《大祚荣》(2006年)(韩国电视剧)宋勇泰饰唐太宗

《薛仁贵传奇》(2006年)王卫国饰唐太宗

《风尘三侠之红拂女》(2006年)李俊锋饰唐太宗

《开创盛世》(2006年)沈晓海饰唐太宗

《贞观长歌》(2007年)唐国强饰唐太宗

《贞观之治》(2007年)马跃饰唐太宗

《少林寺传奇》(2008年)林志颖饰唐太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255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完颜慧德是金人吗 金朝历史人物简介表格下一篇:让荷兰回收光刻机它能同意吗 荷兰建筑历史保护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