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为什么光绪皇帝的地宫奇丑无比 光绪陵寝之谜真实历史

导语:文章介绍:本文揭秘了光绪皇帝的地宫奇丑无比的真相,探讨了光绪陵寝的历史谜团。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光绪皇帝的地宫奇丑无比
  2. 光绪陵墓为何被盗
  3. 光绪陵有石像生吗
  4. 明清皇家陵寝来历
  5. 清朝皇陵深度
  6. 光绪墓谁盗的
  7. 珍妃被慈禧害死后,埋在了哪里?为什么没有跟光绪葬在一起
  8. 河北清东陵惠陵介绍
为什么光绪皇帝地宫奇丑无比

清政府倒台之后,光绪陵墓自然也没人看守了。这么大一块“肥肉”,被人盯上也是正常的。民国时期军阀混乱,盗墓来填充军用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后来的孙殿英,也曾盗过慈禧皇陵。

光绪的陵墓,到底是被谁盗的,我们只能猜测。但是当考古队员发现后,里面的大量宝物,已经被洗劫一空。而光绪皇帝和隆裕太后的尸体,也被盗墓贼拽了出来。光绪的双腿都被拽出来了,扔在了一旁。如此恶臭的味道,就是因为这个。

崇陵是清德宗光绪皇帝爱新觉罗·载湉和孝定景皇后的合葬陵寝,位于清西陵泰陵东北,是中国历代皇帝陵寝中的最后一座。宣统元年(1909年)破土兴建,民国二年(1913年),光绪皇帝入葬,民国四年(1915年)竣工。光绪皇帝的陵寝在大部分修建的时间里,清朝已经灭亡,因此从财力到物力和人力都比较节省了,因此地宫会比较局促,不够美观。

光绪陵墓为何被盗

光绪帝的陵墓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崇陵随葬品丰厚,有绿玉佛手簪、绿玉葫芦、大东珠、饭块珠、珍珠、小飞珠、各色宝石、各种名贵皮毛、绸缎料衣服袍褂等等,计100多件,由此吸引了盗墓者。

另外清朝灭亡后,抗战期间,对于陵墓的保护力度不够强了,再加上有熟悉崇陵的人参与盗墓,因此最终被盗。

光绪陵有石像生吗

没有石像生和大碑亭建筑。

崇陵陵址名叫金龙峪。其规模虽不如雍正、嘉庆的陵墓那样庞大,没有大碑亭、石像生等建筑,但它除继承清代建陵规制,参照咸丰帝定陵、同治帝惠陵的风格外,又吸收了古代建筑技术的某些精华,仍具有它的特色。整个陵寝根据守卫和祭把的需要,建筑了五孔桥、巡房、牌楼门、神厨库、三路三孔桥、朝房、班房、隆恩门、燎炉、配殿、隆思殿、三座门、石五供、方城、明楼、宝顶、地宫。为了增强排水性能,每个宫殿基部都建有2米宽的散水,明楼前和三座门前分别挖砌了御带河,地宫内凿有14个水眼与龙须沟相通。

隆思殿木料均为异常珍贵的铜藻、铁藻,用这种木料制作一把普通太师椅,重量竟高达百余斤,所以隆思殿被誉为“铜梁铁柱”,且梁架之间增加了隔架料,既能托顶,又使殿内更加美观。隆思殿内的四根明柱,底部有海水江涯图案,柱身为一条金龙盘绕向上,较其它帝陵的宝相花更加富丽堂皇。

明清皇家陵寝来历

明清皇家陵寝的重要参照物是朱元璋的明孝陵。可以说朱元璋的明孝陵影响了明清两朝500多年的历史。自从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北京有明十三陵(除明太祖、建文帝、景泰帝以外),明朝一共16位皇帝。

朱棣迁都北京,主要是因为靖难之前在北京生活习惯了,再加上天子守国门的战略考虑。他也在北京修了自己的陵墓——长陵。后来,陆续形成了明十三陵。

清朝入关后,在河北寻找吉地。顺治死后,葬于河北遵化孝陵,这也是清东陵首陵,此后陆续葬入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帝王。

不过雍正另辟蹊径,在河北易县修建了自己陵墓,这也是清西陵的首陵。共有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宣统等葬入清西陵。

总而言之,明朝的陵寝制度影响了清朝,其中明孝陵影响最大。

清朝皇陵深度

清皇陵主要被分成两大部分,在河北遵化有清东陵,在易县有清西陵。东陵的陵墓算是比较多的,顺治、乾隆、康熙等等皇帝的陵园。西陵也住了多为帝王,有光绪、雍正、道光、嘉庆等等的陵园。当时的孙殿英在清东陵大肆挖掘偷盗,给东陵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

清朝的皇陵,地宫的深度只有9米左右。而且墓道是比较笔直,也非常的短。对于挖掘考古的工作者和对于盗墓者来说,都是相对比较容易的。

清皇陵埋葬的深度比较浅,大概有七八米深。而且慈禧和乾隆埋葬的时间很短,还有很多人记录了里面的情况。清朝的皇陵都在深山中。不轻易被人发现。。

光绪墓谁盗的

1938年秋季,一伙不明身份的军人盗掘了崇陵地宫。还有的说是当地一股匪徒所为。崇陵地宫究竟被谁盗劫,到现在也没有定论。

光绪黄帝的陵墓——清崇陵在1938年被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人员所盗。

1938年秋,一股不明身份的军人窜进崇陵,从方城月牙城罩壁前撬开墁地的砖石,凿开地下城砖,掘一深洞,透过月牙石影壁下的土层再往上翻挖,便进入了地宫的隧道券。

盗墓者们用斧头把光绪帝梓宫正面砍开一个直径约3尺的圆洞,把光绪帝的尸体拖到棺外,再盗走棺内的随葬品。隆裕太后的梓宫是从上面宁丁开了盖子,盗走随葬物。而且,把册宝箱也打碎了,盗走了里面珍贵的玉册和宝玺。

在清官档案中存有光绪帝随葬品的清单,主要的随葬品当时都被盗了。其中有绿玉佛手簪、绿玉葫芦、大东珠、饭块珠、珍珠、小飞珠、各色宝石、各种名贵皮毛、绸缎料衣服袍褂等等,计100多件。其中还有许多没上帐的。

珍妃被慈禧害死后,埋在了哪里?为什么没有跟光绪葬在一起

珍妃遇害后的第2年,慈禧,光绪帝由西安返京,命人将珍妃尸体打捞,追封为珍贵妃,初葬恩济庄。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存的清宫档案中有下述记载:“光绪二十七年七月初四,贞妃安葬在恩济庄,过过营地一座”。在追封珍妃为珍贵妃的谕旨中,曾有“上年京师之变,仓猝之中,珍妃扈从不及,即于宫中殉难,洵属书烈可嘉,恩著追赠贵妃位号,以是褒恤”。将“珍”写成“贞”,大概有以示崇敬之意。

是1901年葬的

崇陵位于泰陵东侧、是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的陵墓,始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至民国4年(1915年 )竣工,是中国最後一座帝陵。崇陵的地上建筑尚保存良好,色彩仍鲜丽;地宫则已遭盗掘,随葬品尽失,但内壁的佛像、神兽等浮雕精致生动,倒也有一看的价值。崇陵东侧紧邻著埋葬光绪妃嫔的崇妃陵,珍妃和瑾妃就葬在这里。传说珍妃系被推下紫禁城内的一口井里而死,尸体捞上来後就葬此地。

河北清东陵惠陵介绍

清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的合葬陵墓

惠陵是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和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景陵东南三公里处的双山峪,载淳在位十三年(1862-1874年),生前一直未建陵寝。死后,于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清廷选择双山峪为万年吉地,二月二十三日确定陵名为惠陵。自光绪元年八月初三动工,至光绪四年九月竣工(1875-1878年),历时三年零一个月,共耗银4359110.89两。承修大臣醇亲王奕譞、左都御史魁龄、户部侍郎荣禄、署理工部侍郎翁同龢等。[1]

惠陵建筑规制依照定陵,除未建神功圣德碑亭和二柱门外,又裁了石像生和接主神道的神路。建筑布局从南往北依次为:五孔拱桥一座、平桥两座、石望柱两根、牌楼门一座、东西下马碑各一座、神道碑亭一座、神厨库一座、井亭一座、三孔拱桥三路、平桥两座、东西朝房各一座、东西值班房各一座、隆恩门一座、东西老燎炉各一座、东西配殿各一座、隆恩殿一座、琉璃花门三座、台石五供一座、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各一座,宝顶下为地宫。陵寝外围环以砂山。除东西值班房为布瓦盖顶外,其他建筑屋顶均用黄琉璃瓦。[1]

该陵虽是清晚期营建的皇帝陵,但所用木料均为楠梃木,木质坚硬,俗有“铜梁铁柱”之称,因而大木构架保存完好。[1]

惠陵是清穆宗载淳(同治皇帝)的陵寝,位于清东陵境内东南之双山峪,是清代皇家在东陵兴建的最后一座皇帝陵。

按照封建定制,新君即位后就应相度万年吉地,营建陵寝。但穆宗在13年中未提及此事。穆宗驾崩后,建陵一事才被提到日程上来。

穆宗逝后10天,两宫皇太后颁发懿旨,决定为大行皇帝选吉地建陵。派出的相度大臣都是朝中的亲信重臣,他们在东陵、西陵界内遍行相度,找到了数处备选吉地。经过反复比较,认为在东陵以双山峪最好,西陵则以金龙峪最佳。经两宫皇太后懿旨,最后确定东陵的双山峪为穆宗的万年吉地。任命奕譞、魁龄、荣禄、翁同龢为承修大臣,于光绪元年(1875年)三月十二日午时破土,八月初三日午时动工营建。规制仿定陵。兴工前夕,两宫皇太后降懿旨:“神路及石像生无庸修建。”所以惠陵未建石像生,神路亦不与孝陵相接其余规制均与定陵相同。因穆宗和孝哲皇后梓宫在东陵隆福寺暂安,急待入土为安,所以施工很紧张。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惠陵及妃园寝全工告竣,历时3年。惠陵实用银4,359,110.89两,妃园寝用银517,775.428两。

惠陵及妃园寝各建筑的主体架梁及大木构件均使用棪楠木,质地坚硬,十分珍贵。《异物志》载此木“非利钢截不能克”。民间称此木为“铜操、铁操”,所以惠陵亦有“铜梁铁柱”之称。

光绪五年(1879年)三月二十六日,穆宗载淳和孝哲皇后梓宫葬入惠陵地宫。这一天,德宗(光绪皇帝)奉慈安皇太后和慈禧皇太后亲临惠陵参加了葬礼。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268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上官岚与唐思相伴唱新诗下一篇:孙悟空的墓有尸骨吗 孙悟空兄弟合葬墓孙悟空墓出土的金箍棒()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