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乾隆皇帝的名字是谁起的 历史乾隆辈分

导语:乾隆皇帝的名字是父亲顺治皇帝起的,乾隆是中国清朝第四位皇帝。乾隆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和政策,使得中国社会经济得以繁荣发展。

目录导航:

  1. 乾隆皇帝的名字是谁起的
  2. 乾隆传代顺序
  3. 孔子76代是什么辈分
  4. 为什么乾隆后面是同治
  5. 乾隆的家族谱
  6. 乾隆重孙的孩子应该是什么辈
  7. 乾隆第一个曾孙
  8. 雍正乾隆康熙按前后顺序是怎么排的
  9. 乾隆儿子永字辈都有谁
  10. 乾隆的儿子名字有什么讲究
乾隆皇帝的名字是谁起的

事实上还好,清朝早期皇帝及皇族的名字是直接的满语翻译,比如努尔哈赤,皇太极,多尔衮,代善等等。这些名字听着蛮屌,事实上意思都是什么野猪皮了,豹子皮了等等。

清朝入关以后,康熙皇帝注重汉族传统,给自己后人起名字的时候模仿汉族人定字辈。

他的儿子辈名字第一个字必须是胤,第二个字必须是礻旁的子,比如雍正皇帝胤禛,八爷胤禩,十三爷胤祥等等。

孙子辈名字第一个必须是弘,第二个字是日字旁的字,比如乾隆帝弘历,弘时,弘旺等等。

乾隆继位后,规定后人起名的字辈,永绵奕载,道光年间增添了溥毓恒启,咸丰年间增加至焘闿增棋,等等。

后来的名字就比较汉族化了。

比如同治帝载淳,光绪帝载湉,恭亲王奕訢,恭亲王溥伟,末代皇帝溥仪等等,总的来说都比较好念。

先说第一个问题,乾隆儿子的名字。

乾隆儿子的名字,全都与

玉器

相关,巧的是,乾隆一辈子也很喜爱玉器。

乾隆一生,爱玉成癖,他对玉器的喜爱推动清代宫廷玉器的发展,使其做工、器型更加精美,使用更加广泛,当然,数量也贼多,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比不了。

而乾隆一生仅咏玉一个题材的诗词就有八百余首之多,要知道,诗仙李白存世的所有诗词也不过1000首左右。

乾隆一生共有十七个儿子,他所有儿子的名字都取以玉名,全部都是斜玉旁,注意那

不是王字旁

。如果你名字里的文字带斜玉旁,那么那个字极大概率和玉相关,因为就连我们常见的“班级”的“班”,都是指原本在一起又分开的玉。比如我两个姐叫璟、璐,两个哥叫玥、琥,妹妹叫瑀,我就不说了,反正也带。

回过头来看乾隆的17个儿子:

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玉璜是一种礼器,在祭祀等活动中使用,以玉璜礼北方。

爱新觉罗·永琏,次子,端慧太子。琏,分瑚琏和瑜琏,是一种古代宗庙中盛黍稷的器皿。瑜琏是玉的。


爱新觉罗·永璋,三子,循郡王。玉璋,礼器,以玉璋礼南方。

爱新觉罗·永珹,四子,履端亲王。珹,玉名,也指没有杂质或瑕疵的珍珠。

爱新觉罗·永琪,五子,荣纯亲王,大名鼎鼎的五阿哥。琪,一种产于北方的玉。

爱新觉罗·永瑢,六子,质庄亲王,瑢,佩玉相碰的声音。

爱新觉罗·永琮,七子,哲亲王。玉琮,礼器,以玉琮礼地。

延伸一下,礼地用琮,礼天用璧,琮是方的,璧是圆的,天圆地方在此体现。

爱新觉罗·永璇,八子,仪慎亲王。璇,次于玉的美石。

第九子,早殇。未命名。

第十子,早殇。未命名。

爱新觉罗·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瑆,玉石的半透明性质。玉光。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贝勒。璂,古代皮件缝合处的玉饰。

爱新觉罗·永璟,十三子,早殇。璟,玉的光彩。

爱新觉罗·永璐,十四子,早殇。璐,美玉。

爱新觉罗·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琰,一种雕饰的玉名。

第十六子,早殇。未命名。

爱新觉罗·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璘,玉的光彩。璘玢,形容玉石花纹驳杂或光彩缤纷的样子。

乾隆皇帝的儿子,有璜(礼北方),璋(礼南方),琮(礼地)。刚才还提到了璧(礼天)。

除此之外,还有玉圭(礼东方)

和玉虎(礼西方)

这六种也是古人祭祀时很重要的礼器。

不知道乾隆喜欢和珅是不是也和玉有关系?有知道的在评论区聊聊……

而嘉庆帝的名字是登基后为避免避讳扰民,才改为颙琰的。就不详文叙述原因了。

乾隆传代顺序

从乾隆帝开始传代顺序是乾隆帝传位于嘉庆帝,嘉庆帝传位于道光帝,道光帝传位于咸丰帝,咸丰帝传位于同治帝,同治帝传位于他的堂弟光绪帝,光绪帝死后传位于他的侄子宣统帝,辈分排序是永、绵、奕、载、溥,至此到宣统帝时大清走向灭亡,这就是乾隆传代顺序。

孔子76代是什么辈分

孔子第76代孙是“令”字辈。

孔祥熙,出生于山西省太谷县,孔子的第75世孙。孔祥熙长期主理国民政府财政,主要政绩有改革中国币制,建设中国银行体系,加大国家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等。

孔祥熙的长女孔令仪、长子孔令侃、次女孔令俊(又称令伟)、次子孔令杰皆是“令”字辈,就是孔子的第76代子孙。

孔子76代“令”字辈。

元朝孔氏第五十四代衍圣公孔思晦始用辈字,并定第五十五代字辈为“克”,往后字辈如下所示:

1、大明洪武年间

——厘定十个字(自五十六代至六十五代): 希、言、公、彦、承 、宏、闻、贞、尚、衍。

2、清朝乾隆五年

——再定十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 兴、毓、传、继、广 、昭、宪、庆、繁、祥。

3、清朝道光十九年

——续定十字 (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 令、德、维、垂、佑 、钦、绍、念、显、扬。

4、民国年间

——孔子第76代孙衍圣公,孔令贻,报当时的北洋政府批准,又续了二十字(自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 建、道、敦、安、定 、懋、修、肇、彝、常、 裕、文、焕、景、瑞 、永、锡、世、绪、昌。

令字辈,是孔子的第76代世孙。

孔氏家族名字辈分由皇帝立定,孔氏家族有一条规定,就是不准随意取名,要严格按照皇帝赐给的行辈取名。孔府曾专门颁布过《孔氏行辈告示》:“立行辈所以分尊卑,定表字所以别长幼。

孔氏辈分排行用字:清乾隆5年(1740)御赐10字(自六十六代至七十五代):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

道光19年(1839)御赐10字(自七十六代至八十五代):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

为什么乾隆后面是同治

咸丰皇帝逝世后,大清进入了同治中兴 ,师夷长技以制夷,在这样的中心思想指导,大清进入了短暂的快速发展期。

直到甲午战争爆发,

乾隆后面是嘉庆。大清朝乾隆皇帝的儿子是嘉庆帝,嘉庆的儿子是道光帝,道光帝的儿子是咸丰帝,咸丰的儿子是同治帝。这么算来,乾隆皇帝应该是同治帝的高祖了。

这个是错误的。乾隆皇帝去世以后继位的是嘉庆皇帝。

嘉庆皇帝去世以后继位是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之后下一个皇帝是咸丰皇帝。咸丰皇帝去世以后才是同治皇帝。乾隆皇帝和同治皇帝之间隔着好几位皇帝。按照辈分来说同治皇帝是乾隆皇帝的玄孙。

乾隆的家族谱

清朝宗室的字辈,前后计有14字:

胤弘永绵奕载溥毓恒启焘闿增祺。如果以努尔哈赤为第1代的话,那么皇太极是第2代,福临是第3代,玄烨是第4代,以后玄烨这一支系,胤 (允)字辈是第5代,弘字辈是第6代,永(顒)字辈是第7代,绵(旻)字辈是第8代,奕字辈是第9代,载字辈是第10代,溥字辈是第 11代,毓字辈是第12代,恒字辈是第13代,启字辈是第14代,焘字辈是第15代,闿字辈是第16代,增字辈是第17代,祺字辈是第18代。

1937年,溥仪又增:

“敬志开端,锡英源盛,正兆懋祥”12字,作为“祺”字以下的字辈。

那些支派较远的宗室,往往也有自己的字辈。如豫亲王保泰的后人,“载”字辈改用“常”字,“溥毓恒启”字辈,分别用“松柏清国”4字。

乾隆重孙的孩子应该是什么辈

乾隆重孙的孩子应该是乾隆的玄孙,就是第五代人,清朝时为避讳康熙帝的名玄烨的玄,将玄孙改陈元孙。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期,仅次于康熙皇帝的皇帝在位了60年后禅位给自己的儿子又当了4年太上皇活了89岁十分长寿。

乾隆帝还就真的做到了五代同堂,在他七十四岁时岁,17岁的皇长曾孙奕纯比较争气生下了皇长玄孙载锡。

乾隆年间,皇六子永瑢画了一副《岁朝图》进献给孝圣皇太后,而酷爱写诗的乾隆就为这幅画提了一首诗,其中有这么一句诗:

“永绵亦载奉慈娱。”

之后,乾隆从中选取了“永绵亦(奕)载”四个字作为近支宗亲的字辈,1776年,乾隆又规定皇嗣取名,需将永、绵改为颙、旻。

所以,嘉庆帝就叫爱新觉罗·颙琰,而嘉庆之后的道光皇帝就叫爱新觉罗·旻宁。

永(颙)字辈是乾隆的儿子,绵(旻)字辈是乾隆的孙子,而乾隆乃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所以见过自己的子孙二辈也没有什么稀奇的。而所谓的亦(奕)字辈和载字辈,实际上就是乾隆的曾孙辈和玄孙辈。

那么,乾隆见过自己的曾孙和玄孙吗?

事实上,乾隆还真见过。

例如,乾隆就见过爱新觉罗·载锡,载锡生于1784年,他是乾隆的第一位玄孙,当乾隆听闻自己的第一位玄孙出生后,心中甚喜。

载锡是乾隆见过的第一个载字辈,爱新觉罗的父亲属于奕字辈,叫爱新觉罗·奕纯,而乾隆连自己的玄孙都见过,自然也见过自己的曾孙辈,也就是爱新觉罗·奕纯等人。

乾隆第一个曾孙

乾隆十二年(1747年)七月,皇长孙出生后,乾隆帝为其赐名为“绵德”;八月,永璜次子又出生(和长子绵德不同母),乾隆帝再赐次孙名为“绵恩”。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乾隆帝皇长孙绵德的长子出生,这也是乾隆帝第一个皇曾孙,“仅仅”才五十七岁的乾隆帝再次升级,成为了皇曾祖父。

乾隆的第一位曾孙是奕纯,生于1767年,这一年乾隆56岁。第一位玄孙是载锡,生于1784年,这一年乾隆73岁。乾隆以89岁的高龄见到了五世同堂,乾隆没有见过“溥”字辈的。

乾隆在死前有曾孙。 乾隆:乾隆第一个儿子是定亲王-永璜,生于雍正六年五月廿八日(1728年7月5日)。乾隆十三年,因不懂礼数,被乾隆责备,因而失宠。乾隆十五年三月(1750年4月21日),薨。

雍正乾隆康熙按前后顺序是怎么排的

康熙、雍正、乾隆分别是清朝第四位皇帝、第五位皇帝和第六位皇帝。

从辈分上来讲的话,康熙是雍正的父亲,是乾隆的祖父。从贡献来说的话,康熙、雍正、乾隆共同开创了“康乾盛世”,开启了清朝社会最为鼎盛的局面。

扩展资料:

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2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雍正是康熙帝第四子,母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雍正帝死后,由皇四子宝亲王弘历继位。

乾隆帝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位赫赫有名的皇帝。

乾隆帝在位期间清朝达到了康乾盛世以来的最高峰,他在康熙、雍正两朝文治武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

参考资料:

康熙雍正乾隆顺序,也就是清朝康乾盛世三位帝王。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在封建体系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按照顺序排序分别为:康熙、雍正、乾隆,康熙是清世宗雍正的父亲,雍正为康熙第四子,做皇帝前被封为雍亲王,乾隆是雍正的儿子,康熙的孙子,他是雍正的第四子,早年被封和硕宝亲王,总而言之,这是一家三代人,三代皇帝之间的关系,康雍乾也是清朝的鼎盛时期

这三位皇帝的前后排序应该是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清朝前期的三位皇帝。他们的全称是清圣祖仁皇帝玄烨年号康熙,清世宗宪皇帝胤禛年号雍正,清高宗纯皇帝弘历年号乾隆。这三位皇帝在位的百余年间就是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史称康乾盛世。

乾隆儿子永字辈都有谁

乾隆皇帝一生共有十七个儿子,其中三个儿子没有取名就夭折了,共有十四个儿子留下姓名。乾隆给自己儿子取名,都带有“永”字

皇长子永璜,皇次子永琏,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七子永琮,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三子永璟,皇十四子永璐,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乾隆的儿子名字有什么讲究

乾隆皇帝全名爱新觉罗弘历,他的儿子都是永字辈,比如皇长子永璜、皇二子永琏、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十五子(十五阿哥)永琰。

皇十五子(十五阿哥)全名爱新觉罗·永琰,后来继承皇位,就是嘉庆皇帝,他的名字也从“永琰”改作“颙琰”——这是乾隆帝的手笔。

在嘉庆之前,皇子继位是不改名的,只是从康熙帝开始讲究避讳,在出现皇帝名字时加以避讳,康熙帝名“玄烨”,那么在写“玄”字时,要缺末尾一笔。

到雍正帝胤禛时,他名字中的“胤”字,不仅要缺末笔避讳,还把自己兄弟名字中的“胤”字统一改作“允”字,所以康熙帝的儿子胤禔、胤礽、胤禵等人,在后来的史料上都变成了允禔、允礽、允禵,只有雍正帝一人叫胤禛。

嘉庆帝时,改名规则反了过来,不是改兄弟的字,而是改自己的字。

嘉庆帝继位时,乾隆帝还健在,他考虑到如果避讳永琰的“永”字很不方便,因为“永”是常用字,于是反其道而行之,把永琰的“永”字改成了同音的生僻字“颙”。

乾隆儿子名字由这14个字可以自动分成三个梯队:

“珹”、“琪”、“璇”、“璂”、“璐”、“琰”6字都是普通玉或装饰玉;“瑢”1字表玉的声音;“瑆”、“璟”、“璘”3字表玉的光泽。

这10个字等级不高,只能排在第三梯队了。

皇长子和三子的“璜”和“璋”2字是入了“六瑞”的,等级已经很高了,看来乾隆对最大的三个儿子都是比较看重的。

但从形态上来说,璜是半璧形,璋是半圭形,都不算完满。

汉代龙首玉璜

春秋白玉璋

而“赤璋礼南方,玄璜礼北方”,也还是不如“黄琮礼地”。所以这两个字只能屈居第二梯队了。

剩下“琏”和“琮”2字,妥妥站上第一梯队。因为它们都是“宗室庙堂之器”。

先说“琏”。我们通过查字典已经知道:琏是古代宗庙中盛放黍稷的器皿。(注意应该是读第三声哦。)

要知道稷自古就被尊为五谷之长,与土神并祭,合称“社稷”。 稷代表稳定的粮食来源,是国家的根本所在。那么宗庙中装着黍稷的琏,其意义之重大就可想而知

汉绿釉博山琏

二皇子永琏的名字还是雍正赐的。乾隆当然也是非常赞同他老爸起名的用心了,说”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即位的那一年就暗中册立永琏为皇太子了。可惜永琏九岁就殇了,否则大清的国运说不定要改写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3727.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进化论十大诡异之处 盘点人体里发生的10个诡异事件下一篇:为什么古代没有水晶 古代有白色水晶吗为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