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朱元为什么要发明对联 历史对联朱元璋

导语: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他发明对联是为了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宣传政策。对联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通过对仗、对偶的方式,生动地表达了朱元璋的思想和理念。他将对联广泛运用于宫廷和民间,成为明代文化的一大特色。

目录导航:

  1. 朱元为什么要发明对联
  2. 朱元璋讲过哪四句话
  3. 朱元璋与农妇的对联故事
  4.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求出处
  5. 朱元璋五个最经典的对联每一个都不简单
  6. 描写朱元璋的句子
朱元为什么要发明对联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了让春节更喜庆,便下旨家家户户门上都必须贴上一副春联。等到他微服私访的时候,却发现有一户人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十分生气,便命士兵把他带到眼前质问他:“皇帝下令让大家都贴春联,为何你家没有贴?”

男子望着站在院子里的一群人,十分懵逼:“你们都是谁啊,为啥在乎我写没写对联啊?”

但这句话男子只敢放在心里,不敢说出口来,他生怕自己说错话会惹祸上身,男子战战兢兢地回答道:“我就是个阉猪的人,字都不认识几个,实在是写不来对联。加上生意惨淡,请不起识字的先生帮自己写对联,故而才没有张贴对联,并非有意违抗皇帝陛下的命令。”

朱元璋讲过哪四句话

1、笑天下可笑之人,骂天下可骂之人。——朱元璋

2、雪压枝头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朱元璋

3、大度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朱元璋

4、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朱元璋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赠四仙

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

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

钟山云

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

岩虎镇山风偃草,潭龙嘘气水明星。

朱元璋在戎马生涯中也写过诗词,并有《御制文集》传世,集中就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诗词。

当时朱元璋还没攻克南京,更没有称吴王,他行军至当涂时,当地有一位颇有名望的老人来迎接他,并为朱元璋献策,早日拿下南京,顺应人心,称王称帝。朱元璋很高兴,当即让陶安留下来,辅佐自己。

陶安一生和朱元璋交往甚多,朱元璋对他也很放心。朱元璋称帝之后,非常欣赏陶安的谋略和文章,还曾写过一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的对联赐给他。

有一回,朱元璋晚上把陶安喊到皇宫,两位老朋友聊天。不知不觉就已经天快亮了,陶安知道快要回去了,趁机说:鸡鸣有声,东方将白,圣上何不吟诗一首,留给老臣做纪念。

朱元璋思索一会,提笔在纸上写下“鸡叫一声撅一撅”。

陶安一看,如此写诗,岂不是闹笑话吗?不过这些他只敢在心里想,可不敢当面说。朱元璋不慌不忙,又写下一句“鸡叫两声撅两撅”。陶安强颜欢笑,曲意奉承了几句后,只见朱元璋笔不停顿,又写下最后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最后两句大气磅礴,明写是公鸡三声喊出了太阳,赶走了月亮和星星,但实际上这是托物言志,是朱元璋在说自己的志气,必定能像雄鸡一样,三下五除二打败蒙元,建立好自己的国家。王者霸气,令陶安发自肺腑的佩服。

朱元璋与农妇的对联故事

朱元璋在17岁那年,家乡发生了严重的蝗灾和旱灾,颗粒无收本就是穷苦农民最痛苦的事情,但是元代政府却加紧剥削老百姓,又逢瘟疫到处传播,生活过得已经是十分的艰难。半个月的光景,朱元璋的父母饿死,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的大哥也离开了他。此时的朱元璋无依无靠,但为了生活,只好独自一人来到离村子不远的“皇觉寺”中为僧。

寺里有一位长老姓何,看到朱元璋如此可怜,也就收留了他。一日,皇觉寺里来了一位小少爷叶秀才,叶秀才是当时城里大地主叶员外的大公子,此次前来皇觉寺是奉父亲之命来布施。长老和朱元璋共同陪着叶秀才游玩。行至中途,叶秀才看到远处的尼姑庵前,几个尼姑担禾,一时兴起就口占了一个上联“尼姑田里担禾上”。

这个上联可谓是一语双关,“禾上”的谐音是“和尚”,虽然语出轻薄,但是却颇具匠心,构思也很巧妙,长老一时语塞。朱元璋听到这副上联,略加沉吟,便脱口而出下联“美女堂前抱秀裁”。下联的“秀裁”也是谐音字,通“秀才”,叶秀才连忙拍手叫好,大大的夸赞朱元璋有才,对他是刮目相看。

三人不一会来到了莲花池旁,叶秀才看着河中的莲花,又来了雅兴,于是又出了一副对联“莲子已成荷长老”。这副对联也是一语双关,“荷长老”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荷花已经慢慢长老,第二层含义是“荷长老”通“何长老”。这副上联很有难度,如果对对联不熟悉的人,是无法应对自如的。

朱元璋虽然从小没读过书,但是对对联有一种超乎寻常的天赋,他只思考了片刻,便有了答案,于是他对出了下联“梨花未放叶先生”。这副下联更是妙不可言,“叶先生”指的是梨花未开放的时候,叶子是先一步成熟和生长的,还有一层含义也是一语双关,“叶先生”暗指叶秀才,连在一起读堪称是妙对!

叶秀才知道朱元璋擅长对对联,于是又顺口出了一个上联“唉,可叹古今良吏少啊”。此句一出,朱元璋马上应道“恩,须知世上苦人多嘛”。此联一出,叶秀才挑起了大拇指,对朱元璋连连称赞。此段对联佳话,被后人广为传颂,奉为经典。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古业求出处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与徐达在南京莫愁湖畔下棋.两人棋艺相当,各有输赢.恰逢朱元璋棋兴勃发,遂以莫愁湖作赌注,若是徐达赢了,便把莫愁湖赐给他.结果经过一番苦战,朱元璋还是棋差一着,让徐达胜了去.朱元璋“君无戏言”,果然将莫愁湖赐给徐达,并在对弈处建造一座亭楼,取名“胜棋”.楼前题了一副对联:

世事如棋,一着争来千秋业;

柔情似水,几时流尽六朝春.

朱元璋五个最经典的对联每一个都不简单

1,天下口,天上口,志在吞吴。

人中王,人边王,意图全任。

2,天作棋盘星作子,日月争光。

雷为战鼓电为旗,风云际会。

3,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氷。

国难民愁,王不出头谁是主。

4,一弯西子臂。

七窍比干心。

5,枕耽典籍,与许多圣贤并头。

扇写江山,有一统乾坤在手。

描写朱元璋的句子

金鸡报晓

鸡叫一声撅一撅,鸡叫两声撅两撅。

三声唤出扶桑来,扫退残星与晓月。

赠四仙

匡庐之巅有深谷,金仙弟子岩为屋。

炼丹利济几何年,朝耕白云暮种竹。

钟山云

踞蹯千古肇豪英,王气葱葱五色精。

岩虎镇山风偃草,潭龙嘘气水明星。

扩展资料:

朱元璋在戎马生涯中也写过诗词,并有《御制文集》传世,集中就有朱元璋的一百多首诗词。

当时朱元璋还没攻克南京,更没有称吴王,他行军至当涂时,当地有一位颇有名望的老人来迎接他,并为朱元璋献策,早日拿下南京,顺应人心,称王称帝。朱元璋很高兴,当即让陶安留下来,辅佐自己。

陶安一生和朱元璋交往甚多,朱元璋对他也很放心。朱元璋称帝之后,非常欣赏陶安的谋略和文章,还曾写过一副“国朝谋略无双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的对联赐给他。

有一回,朱元璋晚上把陶安喊到皇宫,两位老朋友聊天。不知不觉就已经天快亮了,陶安知道快要回去了,趁机说:鸡鸣有声,东方将白,圣上何不吟诗一首,留给老臣做纪念。

朱元璋思索一会,提笔在纸上写下“鸡叫一声撅一撅”。

陶安一看,如此写诗,岂不是闹笑话吗?不过这些他只敢在心里想,可不敢当面说。朱元璋不慌不忙,又写下一句“鸡叫两声撅两撅”。陶安强颜欢笑,曲意奉承了几句后,只见朱元璋笔不停顿,又写下最后两句:三声唤出扶桑日,扫败残星与晓月。

最后两句大气磅礴,明写是公鸡三声喊出了太阳,赶走了月亮和星星,但实际上这是托物言志,是朱元璋在说自己的志气,必定能像雄鸡一样,三下五除二打败蒙元,建立好自己的国家。王者霸气,令陶安发自肺腑的佩服。

●像李白一样天真烂漫,像苏轼一样豪放旷达,像曹操一样真实温情,像陈独秀一样敞亮直率,像曾国藩一样稳重坚毅,像毛泽东一样同情感伤,像朱元璋一样节俭爱民,像金岳霖一样童心未泯,像沈从文一样纯朴亲切,像朱自清一样凛然正气,像黄家驹一样坚强果敢,像李小龙一样爱国正直,不要像我一样爱她善感!

●再说朱元璋,他曾为阉猪这件事,写了一副非常了不起的对联:

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斩断是非根

这个对联不仅对仗工整,其内容更是贴切,且意义非凡,不愧是从庙里出来的一代帝王。猪不阉,则是种猪,下种为生路,下种亦是死路——生死之路尽在其中。一刀下去,不仅斩断是非,亦斩断因果。其悟性和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曲黎敏《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历史的脚步不紧不慢,踏过战火纷纭的战国,穿越秦汉, 走过三国,在魏晋南北朝的蒙蒙烟雨中迤逦前行,从唐诗的 文采飞扬到宋词的豪放温婉,从蒙古人的铁蹄到朱元璋的铁 腕,八旗入关......多少兵荒马乱的岁月,多少文治武功的太平华年,芈月永远地沉睡在芷阳骊山,任凭时光飞逝,跨越 了两千多年的日落月升。 ----吴韵汐《芈月传》

●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朱元璋

●皮球版的朱元璋,还有那沧桑版的三毛 ----唐七《岁月是朵两生花》

●夜间不敢长伸腿,恐踏社稷山河穿 ----朱元璋

●日中历史有一些时期很有巧合性,比如朱元璋建立明朝并即位的洪武元年1368年,恰巧是足利义满成为室町幕府第三代征夷大将军的那一年,而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的1912年,又恰巧是明治天皇去世的同年。因此,整个明清时代,和室町初期到明治末年,重叠为一个历史时期,而这个历史时期中,中日关系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日本被整编进入明朝的册封体制,以足利将军为“日本国王”,向明朝朝贡的时期;第二个是日本方面在宁波争朝贡先后,从而激怒明朝,命令停止朝贡并将日本置于册封体制外,中国与日本开始进行对等贸易的时期;第三个是江户幕府的德川家光在宽永年间颁布锁国令,限定中国商人与日本通航仅在长崎一地,两国关系从而进入以长崎通商为中心的时代。 ----葛兆光《且借纸遁》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皇权分配的恶果,让子孙不宁。 ----鸿眼《品句子》

示僧 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

朱元璋转战江淮间,一次,乔装出行到太平府的一座寺庙般若庵。庙里的和尚见他为人奇特,就仔细询问。朱元璋不耐烦,就提笔在墙上写了此诗。

朱元璋登基之后,听说当年在庙中墙上的题诗早已被人洗去,就下令将庙中和尚押解至京,准备杀掉。

他问道:“为什么要把我的诗洗掉?”

和尚灵机一动当即吟诗答道:“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常恐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毫光射斗牛。”

朱元璋听了龙颜大悦,当场下令把和尚全放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603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唐代诗人李白《静夜思》下一篇:为何欧洲王室的男性成员经常穿军装 欧洲近代军装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