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李世民继任者 唐太宗后期的历史

导语:李世民继任者 唐太宗后期的历史

目录导航:

  1. 李世民继任者
  2. 李世民死后谁继承了皇位
  3. 李世民死后
  4. 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什么措施
  5. 李世民下一位继承人是谁
李世民继任者

答:李世民的继任者是李治,大唐王朝的开拓者李世民是大唐帝国的第二个继承者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皇位,李世民开创了大唐帝国的最辉煌时期但是因为皇位之争也比李世民费尽心思先是太子李承乾谋反被废后是李泰也被排除最后他选择了与长孙皇后的第三子李治登上皇位。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由李治继位。

唐朝皇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正常情况下应由嫡长子继位。

但是,因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互相争夺皇位,李承乾皇储之位被废,李泰被隔离、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贞观十七年(643年),嫡三子李治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次年改元永徽,是为唐高宗。

李治本性仁慈、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却也无大志。所以,他不是个事事称职的好皇帝,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后期的治世,有赖武则天执掌朝政。

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以长安为京师。此后,李渊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控制了长安。

李治。李治得宠,贞观十年起李治便由太宗亲自抚养,李泰深知弟弟的这一优势,所以在李承乾倒台之后,对李世民说“杀子传弟”,李世民信以为真,还兴冲冲跟大臣讲,被大臣一句话打脸;李泰后又背地威胁李治,不过被李治告发。从此李泰就与皇位错失了。

三个嫡出儿子就剩他一个,李世民自己亲口也说“若立魏王,承乾、晋王皆不可活;晋王立,承乾与泰可无恙也。”立了李治,承乾和李泰还能安然无恙,因为李治不会对哥哥出手。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唐朝二百八十九年历史(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之一,声誉远播,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隋末天下群雄并起,617年唐国公李渊于晋阳起兵,次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唐太宗继位后开创贞观之治,为盛唐奠定基础。唐高宗承贞观遗风开创“永徽之治”,并于657年建东都洛阳。690年,武则天改国号为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唐国号。唐玄宗即位后缔造全盛的开元盛世,天宝末全国人口达八千万左右。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导致国力渐衰;中后期经唐宪宗元和中兴、唐武宗会昌中兴、唐宣宗大中之治国势复振。878年爆发黄巢起义破坏了唐朝统治根基,907年朱温篡唐,唐朝覆亡。

唐太宗李世民的继任者是唐高宗李治,李世民的第九子,母亲为长孙皇后。

唐高宗在位期间先后灭西突厥、灭百济、灭高句丽,李治在位时期唐朝版图为最大。

他在位时期,他的老婆武则天开始参与政治活动,号称二圣临朝,李治一直身体不好在位34年,55岁去世。

李世民死后谁继承了皇位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由李治继位。 唐朝皇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正常情况下应由嫡长子继位。但是,因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互相争夺皇位,李承乾皇储之位被废,李泰被隔离、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嫡三子李治被册立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次年改元永徽,是为唐高宗。 李治本性仁慈、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却也无大志。所以,他不是个事事称职的好皇帝,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后期的治世,有赖武则天执掌朝政。

李世民死后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由李治继位。

唐朝皇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正常情况下应由嫡长子继位。

但是,因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互相争夺皇位,李承乾皇储之位被废,李泰被隔离、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贞观十七年(643年),嫡三子李治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次年改元永徽,是为唐高宗。

李治本性仁慈、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却也无大志。所以,他不是个事事称职的好皇帝,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后期的治世,有赖武则天执掌朝政。

唐太宗李世民死后,太子李治即位,即唐高宗,是李世民的第九子,其生母是李世民的皇后长孙氏,死后与武则天合葬在乾陵。其实当时李世民在位的时候一共有十四个儿子,李治在其中并不是非常的突出,而在李世民眼中皇四子魏王李泰是自己最喜欢的,最后阴差阳错变成李治当皇帝…

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什么措施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执行。

唐太宗统治时期最大的措施是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用、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同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唐太宗治国的举措:①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民的赋税劳役;②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④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他重用直言纳谏的魏征。贞观时期名将名相辈出

3、贞观之治--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1.任用人才。唐太宗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

2.完善制度。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

3.从谏如流。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李世民下一位继承人是谁

唐太宗李世民驾崩后由李治继位。

唐朝皇位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正常情况下应由嫡长子继位。

但是,因嫡长子、皇太子李承乾与嫡次子、魏王李泰互相争夺皇位,李承乾皇储之位被废,李泰被隔离、改封其为顺阳王、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贞观十七年(643年),嫡三子李治被册立为皇太子。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李治继位,次年改元永徽,是为唐高宗。

李治本性仁慈、低调、俭朴,不喜兴土木,不信方士长生之术,不喜游猎,却也无大志。所以,他不是个事事称职的好皇帝,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好人。他后期的治世,有赖武则天执掌朝政。

李世民的继承人,为唐高宗李治,祖籍陇西,公元628年出生于长安唐朝第三位皇帝,字为善。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其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与唐太宗的嫡长子李承乾,魏王李泰为同母兄弟,李治在位34年,死于弘道元年。年龄为55岁,庙号为高宗。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 -683年12月27日),字为善,唐朝第三位皇帝(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母为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同母弟。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李治出生于东宫丽正殿。贞观五年(631年)封晋王,后太子李承乾与次子魏王李泰相继被废,于贞观十七年(643年)被册为皇太子。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去世,太子李治即位,是为唐高宗。唐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由于他勤于政事,在位期间史称“永徽之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87440.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俄罗斯成人礼是几岁 俄罗斯历史岁数下一篇:古代打仗的地方都是平地吗 古代打仗都向哪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