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太平天国背景 清朝咸丰时期的历史背景

导语:咸丰时期是清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阶段。在这个时期,太平天国领导人洪秀全发动起义,以推翻清朝统治为目标。这场起义以其规模之大和持续时间之长而闻名,对清朝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咸丰时期的历史背景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同时也揭示了清朝政治腐败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目录导航:

  1. 太平天国背景
  2. 同治中兴的背景
  3. 淮军形成的背景
  4. 高鼎的时代背景
  5. 1800万的咸丰重宝
  6. 京剧的形成背景
  7. 巾帼枭雄是哪个年代
太平天国背景

太平天国运动是清朝咸丰元年到同治三年(1851年—1864年)期间,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组成的领导集团从广西金田村率先发起的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一场大规模反清运动。1864年,随着太平天囯首都天京的(南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起义发生于19世纪中期。它发生于中国古老的封建社会遭受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开始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换的大动荡时代,中国正面临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难关头。

太平天国的思想说教,理论体系既被封建士大夫斥为“妖言”,又为外国资本主义传教士视为“异端”,然即使如此,依旧在广大平民百姓中进行了广泛的传播。

天下人士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后又经十年努力,从广东横跨江南七省,一举攻占六朝古都,建立太平天国政权。可见其有一定的可取之处。

鸦片战征后,大量的外国产品涌进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原本自给自足的经济遭到无情地破坏,大量白银外流,而且货币贬值,人民生活困苦。

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使其税收权完整性破坏,影响了税收,条约中的赔款又加重了百姓的税负。

同时小农破产,土地兼并严重,出现大量失地农民沦为赤贫者,地主的盘剥和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高涨,于是南方各省民众反抗斗争风起云涌,其中就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最为出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区,清朝统治者对广大少数民族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剥削十分严酷;又加以天灾人祸,广大农民苦不堪言,反抗斗争此伏彼起,终于在道光三十年末爆发了洪秀全领导的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

1851年洪秀全创立的君主政体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其中“天”字两横上长下短;“囯”字内为“王”字),后期曾先后改称上帝天囯、天父天兄天王太平天囯。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也是清朝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组成的领导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1864年,太平天囯首都天京被湘军攻陷,洪秀全之子、幼天王洪天贵福被俘。1872年,最后一支太平军部队,翼王石达开余部李文彩在贵州败亡,太平天国终结。

太平天国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南方兴起而波及全中国的农民战争,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农民战争,而且它在新的时代,有新的特点和水平还开创了中国农民战争不少先例,例如中国农民起义第一次遭到中外势力共同镇压、利用西方宗教发动起义。反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提出了一整套纲领、制度和政策等。近年来,关于太平天国的研究和评价颇多争议。

太平天国(1851年-1864年)是清朝后期的一次由农民起义创建的农民政权,这次起义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由于腐败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同时,自然灾害严重。1846年至1850年,两广地区本来就地瘠民穷再加上水、旱、虫等天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入饥饿和死亡的困境。鸦片的输入,导致满清白银大量外流,劳动力日益衰竭,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艰难。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为支付战争赔款,加紧搜刮人民。统治更加腐败。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也乘机勒索百姓。不堪忍受煎熬的劳苦大众纷纷起义。

同治中兴的背景

同治中兴是指清朝后叶,同治帝在位期间(1862-1874年)的一个中兴阶段。适逢1860年清政府与英法媾和,及太平天国被消灭(1864年),政治上出现了一个和谐时期,下开洋务运动。

也有人把清代咸丰至同治时期定为咸同中兴,作为一个中兴的阶段,但现时普遍都认为中兴时期主要在同治统治年间。

自然修补内部的政治秩序。基于封建统治者利益,部分儒生与农民在官僚带领下,收编武装力量,试图剿灭太平天国的叛乱。

对内乱后的经济调整。降低农村赋税,鼓励耕作及发放粮种,安抚人民的反抗情绪。

大兴科举,增加考试取录名额以笼络人才,防止类似太平天国的出现,笼络更多人才维护清廷统治,客观上造成近代中国人思想进一步腐化。

同治皇帝

办洋务,主要在外交方面,与外国列强谋求共同合作。

影响

中兴的主持大臣主要是奕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和胡林翼。他们在镇压反抗人民和平定社会动乱方面发挥了很大效果,同时亦成为了之后洋务运动的重要官员。

钱穆《国史大纲》有提:

"曾氏同治元年五月七日日记,详论洋务,谓:“欲求自强之道,总以修政事、求贤才为急务,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等具为下手工夫”云云。"

淮军形成的背景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天国向上海 进军,曾国藩即命他的得力幕僚李鸿章招募淮 勇,并于同治元年二月(1862年3月)在安庆编 成一军,称“淮勇”,又称“淮军”。其后, 淮军乘英国轮船闯过太平天国辖境,前往上 海,与英国侵略军合作对抗太平军。

淮军成立时有6500人。 淮军营制出自湘 军,每营500人,用抬枪、小枪120余杆。因使 用新式兵器需人较多,故每营人数连长夫在内 增至七八百人不等。光绪三年(1877年),淮 军又参照德国营制,建立克虏伯炮队:淮军虽 承袭湘军制度,但训练用洋操,兵器是洋器, 并聘西洋军官为教习,这和当年湘军用土法土 器、由书生自任教练迥然有别,成为中国军队 近代化的开端。

但淮军并未改变勇营旧制,因 而体制本身存在种种矛盾和弊端。

高鼎的时代背景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著有《拙吾诗稿》。

1800万的咸丰重宝

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1800万的咸丰重宝是一枚非常珍贵的古钱币。咸丰重宝是清朝咸丰年间发行的货币,具有历史价值和收藏价值。其价值受到历史背景、保存状况、稀缺性等因素的影响。对于收藏家和钱币爱好者来说,这样一枚咸丰重宝具有很高的投资潜力和升值空间。然而,鉴于市场行情的波动性,具体的价格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

咸丰重宝是清朝咸丰年间发行的一种货币,面额有不同,其中最高面额为一两。根据市场行情和珍稀程度,一枚1800万的咸丰重宝可能是非常罕见且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其价值取决于存世量、品相、保存状况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

收藏者和投资者对于这种珍稀货币可能会有很大的兴趣,价格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值。

京剧的形成背景

继1828年徽汉合流以后,经过十余年的相互兼容,在以调、汉调作为载体和内核,并以宽广的胸怀吸收和借鉴昆曲高腔、秦腔等姊妹艺术精华以及京城民间曲调的基础上,清道光二十年(1840)左右,一个新的剧京剧(当时称“皮黄戏在京城诞生了。

京剧不是北京土生土长的地方戏剧种,尽管京剧形成于京城,但并非京城土生土长的地方戏种。它是以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为主体,广泛地吸收和借鉴昆曲、弋腔、秦腔等姊妹艺术精华以及京城当地的民间曲调形成。

关于京剧起源:

清朝庚戌年(公元一七九零年)九月二十一日是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全国各省有名的戏班,都被召进北京演戏庆寿。首先,“安庆徽”戏班的名旦高郎亭应命率 “三庆班”入京祝寿,随后,“四喜”、“春台”、“和春”也接踵而来。这是徽戏第一次登上北京的戏曲舞台。当时,被统称为“四大徽班”。

“四大徽班”为乾隆皇帝的八旬“万寿”的庆典演出结束后,没有南返,留在了北京。从当年的十月中旬起,他们就转入民间戏曲舞台献艺了。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同治六年(1867),京剧传到上海。从而使之成为与北京并立的另一个京剧中心。京剧在进入上海之前,即咸丰十年(1860)之后,随商旅往来及戏班的流动演出,很快传播到全国各地。1919年,梅兰芳率剧团赴日本演出,京剧艺术首次向海外传播,此后,世界各地把京剧看成中国的演剧学派。

京剧的兴起:

1883年-1918年,京剧由形成期步入成熟期,代表人物为时称“老生后三杰”的谭鑫培、汪桂芬、孙菊仙。

1917年以来,京剧优秀演员大量涌现,呈现出流派纷呈的繁盛局面,由成熟期发展到鼎盛期,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由于文人崇尚的雅文化传统在20世纪遭遇灭顶之灾,京剧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

京剧的前身是徽剧,在清朝乾隆至道光年间,北京的戏曲主要是秦腔、弋阳腔、高腔以及昆区为主,到了道光初年的时候,安徽、湖北有两个剧种陆续传入北京,安徽以徽调二簧为主,湖北以汉调西皮为主。

随着时间的发展,徽班和湖班吸取了梆子的腔调和昆曲的特长,又加入了北京的演员,口白慢慢发展为京音,而后两剧合二为一,就形成了京剧的雏形,到了咸丰年间,南方演员来京较多,成立了四个班社,其中安徽人多余湖北人,因此也被称为四大徽班。

后来经过演员们和戏剧工作者的努力,如今的京剧慢慢成形,因此说京剧的前身是徽剧。可以说京剧是有多种戏曲风格不断的交流、融合而成的,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

巾帼枭雄是哪个年代

是清代

《巾帼枭雄》是由电视广播有限公司(TVB)出品的25集古装剧情电视剧。该剧由李添胜监制、执导,邓萃雯、黎耀祥主演,于2009年4月27日播出。

该剧以清朝咸丰年间米业王国为背景,讲述了妻妾间为争宠而牵起的钩心斗角,同时展现红粉商人的果断及坚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9045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黄河为人们做了哪些贡献 夏朝的有关历史的人物素材下一篇:朱佑梹的墓在哪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