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朱棣二儿子 朱棣想改立世子历史

导语:朱棣二儿子朱棣想改立世子,引发了一段历史变革。朱棣是明成祖,他希望将自己的次子立为世子,以确保皇位传承的稳定。然而,这一决定引起了众多争议和反对声音。这段历史事件对明朝王位继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目录导航:

  1. 朱棣二儿子
  2. 为什么说朱棣生了三条龙
  3. 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汉王
  4. 洪熙皇帝是篡位吗
  5. 朱棣三个儿子下场是什么
朱棣二儿子

朱棣有3个儿子,他的二儿子朱高熙是个很特别的人,一生都还像活的特别“搞笑”,就像是上天一直在和他开玩笑,只所以这样,是和他的性格有关系。

在朱高熙小时候,朱元璋就想为朱棣立世子,那个时候朱棣还是燕王,世子就是可以直接继承老子的位置,朱元璋还把他叫到了南京,但是朱高熙的表现很不好,一点不爱学习,要知道做一个王爷,不光在战场上威严,还要有知识,后来是立了他的哥哥,朱高熙这是有了希望,最后变成了失望!

时间到了后来朱棣准备反了,朱高熙作为儿子一定是要跟着的,这个时候朱高熙很是用力,他认为朱棣当皇帝后,他只要很突出一定是个太子,但是后来太子还是胖的走不动路的哥哥朱高炽,真是气人。


朱棣死了,朱高炽当了一年皇帝后也死了,这个时候朱高熙更是蠢蠢欲动了,但是他失败了,还被侄子皇帝给抓了,把他关起来了,过了一段时间,侄子认为朱高熙应该悔改的差不多了,就去牢里看看,没有想到朱高熙一伸腿把侄子皇帝给绊倒了。

侄子很是生气,让人用300斤铜缸给他扣在里面,外面用火烤缸,最后他是被烤熟了!

朱高煦,生于1380年12月30日,他是明成祖朱棣的二儿子,明仁宗朱高炽的弟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这个人,从小就不讨他的爷爷朱元璋的喜欢。

虽说朱元璋不大喜欢这个孙子,但朱高煦在靖难之役的时候,曾经多次救了他父亲朱棣,而且当时特别的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再加上当时朱棣闲暇时多说了几句,说他大哥腿不好,于是朱高煦就误会了,认为老爹估计是想传位给自己。打这以后朱高煦就开始越发自大,开始对老爹的位置虎视眈眈了。

为什么说朱棣生了三条龙

因为朱棣生的三个儿子都是人中龙凤之才,随便拉出一个都是当皇帝的好料子。

长子朱高炽,虽然老好人一个而且有些软弱,身体不好,也不受父亲朱棣喜爱。但是他的能力非常强,朱棣出征期间他都是稳坐大后方,在燕王世子期间以极少数的兵力击退了李景隆的50万大军。

次子朱高煦和三子朱高燧都是骑马打仗勇猛无比,朱高煦最像朱棣,而朱高燧更有谋略。

因此,朱棣的这三个儿子都可以当皇帝,但偏偏生在了同一个年代,只能有一个人胜出。

朱棣的三个儿子,个个都有当皇上的潜质,可惜三龙生到一块了,朱棣的三个儿子,个个都有当皇上的潜质,可惜三龙生到一块了。

朱高炽,明成祖朱棣长子,洪武十一年(1378年)出生于凤阳府,洪武二十八年被立为燕王世子,为人儒雅、仁爱,深得朱元璋的喜爱,但却不为朱棣所喜,朱棣起兵靖难时,以朱高炽镇守大本营北平府,仅以万人之军成功抵挡住了建文帝大将李景隆的五十万大军,这一战对靖难之役有着重要的意义。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自幼生性凶残,洪武年间曾被朱元璋召往京师学习,但他不肯向学且举止轻佻,因此并不为皇祖所喜。靖难之役爆发后朱棣以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朱高煦则随军出征,常为先锋曾多次救朱棣于危难之中,再加上他与朱棣颇有几分相像,且作战勇猛,因此在武将中威信颇高。

朱高燧,明成祖朱棣第三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洪武十六年出生,靖难之役时也是经常随着朱棣四处征战,永乐二年(1404年)被封为赵王,镇守当初的大本营北平,朱高燧因此不仅获得了独断专行的权力,还建立起一支强大的护卫军。

朱棣为什么没有传位给汉王

首先,尽管有支持汉王朱高煦的声音,但是更多的声音还是支持朱高炽,明朝的政治制度从根本上来说还是文官制度,当时的官员还是比较支持朱高炽。

朱高炽的人设就是宅心仁厚,符合儒家标榜的贤明君主的模样,相比之下,朱高煦从小就劣迹斑斑,后来在靖难之役中以武夫的形象示人,更让大臣没有安全感。这些大臣的直接反对,是朱高煦错失太子之位的重要原因。

其次,朱高炽以前就已经是世子,而且是朱元璋给封的,朱棣的皇位来源本来就复杂,再节外生枝就不好了。

朱棣虽然不是很喜欢朱高炽,但是还没有到讨厌的地步,无缘无故的废长立幼,一直都是大忌讳。

最后,朱棣没有立朱高煦为太子,跟朱瞻基也有关系,朱瞻基是朱高炽的儿子,是朱棣最喜欢的孙子,从小就带在身边,因此,朱棣在考虑皇位继承人的时候,应该也是考虑到这个因素。

朱棣的长子高炽,任燕世子多年,兢兢业业、谨慎细微、没有大的过失。在靖难中虽没上前线无战功,但他坚守北平并保持了军队后勤的供应,功劳不可磨灭。尤其是,他已经有了一定的处理政事能力,处世为人受到朝臣的好评,是皇太子的不二人选。

汉王高熙立有战功,能于战场上力挽狂澜,并多次救了自己的命,自己一度看好他。但,和平年代,高熙就是一个半弱智,他自恃战功,骄纵狂妄,崇尚一切以武力说话,目无法纪。除了朱棣自己,谁也管不住他。而且,人缘差到了极点。 如果再改立高熙为太子,无异于把国家交到了残暴的武夫手里。

于是,在观察、权衡了近两年之后,于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最终下定决心:册立嫡长子、原“燕世子”朱高炽为大明皇太子!同时,册封次子、战功累累的朱高熙为汉王,治藩国封在云南。

洪熙皇帝是篡位吗

明仁宗(1378年-1425年),明成祖长子,其母为仁孝文皇后。徐达外孙。明太祖也挺欣赏其才。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册封为燕世子。明成祖即位后立为皇太子。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即位,次年改元为洪熙元年(1425年)。明仁宗随父征战多年,知道创业很难,重用户部尚书夏原吉,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国家开支的措施,对国力的恢复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朱高炽在位期间,他褒奖直言,虚怀纳谏,减轻刑法,对开封、山东等地赈灾免粮。用人,行政均得后人称善。他一即位,即决定将首都迁回南京,以免漕运的巨大花费。体弱多病的洪熙皇帝,登基仅8个月就一病不起,于洪熙元年(1425年)因心脏病驾崩于钦安殿,庙号明仁宗。葬于明献陵(今北京昌平)。朱高炽虽庙号是仁宗,但是依然延续了明太祖、明成祖的殉葬制度,死时生殉七名妃嫔。

洪熙皇帝不算篡位。洪熙皇帝明仁宗朱高炽是明成祖永乐皇帝的嫡长子,在朱棣还是燕王的时候朱高炽就被明太祖朱元璋立为了燕王世子,在朱棣发动了靖难之战成功登基后,留守北平的世子朱高炽被立为了皇太子,虽然由于皇太子朱高炽身体肥胖,不受皇帝朱棣喜欢,但是朱高炽的皇太子的太子之位还是很稳固的,在朱棣第五次御驾亲征班师回朝途中病逝后,在北京监国的太子朱高炽就在大臣的拥立下登基为帝,是为:洪熙皇帝。

朱棣三个儿子下场是什么

朱棣有四个儿子。

1.朱高炽:朱高炽是朱棣的大儿子,1378年出生母亲是文皇后徐氏。在朱棣死后朱高炽继承皇位,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也就是明仁宗。

2.朱高煦:朱高煦是朱棣的第二个儿子,和朱高炽是同一个母亲,朱高煦最开始被朱棣封为高阳郡王,但是朱高煦不肯去高阳就一直留在南京,想要篡夺太子的位置。在朱高炽死后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失败最后被贬为庶人。

3.朱高燧:朱高燧是朱棣的第三个儿子,和朱高炽还有朱高煦都是一个母亲生的,被朱棣封为赵王。但是最后因为和朱高煦一起造反被捉拿,最后被罢免爵位在宣德六年去世。

4.朱高爔:朱高爔是朱棣的第四个儿子,但是在出生的一个月以后就夭折了所以没有被封任何的爵位。

大儿子朱高炽,一代仁君,在位九个月因病去世。

二儿子朱高煦起兵造反,失败后被贬为庶人。依然不死心,终被诛杀。

三儿子朱高燧,品性恶劣,在朱高炽上台后,将朱高燧分配到彰德居住,夺取了他的护卫队,后来为形势所迫,只好选择屈服。明宣宗继位初期,皇叔朱高煦在乐安发兵造反,朱高燧没有参与叛乱,得以保全。

朱棣的三个儿子结局分别是:

1、朱高煦:

朱高煦是朱棣次子,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

他却一直留居南京,不肯就藩,多次谋取太子之位,纵使私兵劫掠,僣用乘舆器物。永乐十五年,被强令就藩乐安州,但仍不悔改。宣德元年,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明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2、朱高燧:

朱高燧是朱棣第三子,靖难之役后,其父朱棣登基改元永乐,于永乐二年四月封为赵王,藩地为彰德府,时年22岁。

受封赵王以后,永乐帝命其据守北京,令有司将一切政务先交由赵王朱高燧过目,再进行处理。由此可见朱棣对这个儿子能力的肯定,并且对他信任有加。宣德六年八月二十六日薨逝,年50岁。

3、朱高炽:

朱高炽是朱棣长子,洪武十一年,朱高炽生于凤阳府。洪武二十八年立为燕王世子。朱棣起兵靖难期间,以世子朱高炽守北平府。朱高炽善抚士卒,仅以万人拒南军李景隆五十万之众围攻,城赖以全。永乐二年,立为皇太子。

明成祖朱棣数次北征,朱高炽都以太子身份监国,朝无废事。其弟朱高煦、朱高燧有宠于朱棣,串通宦寺,阴谋夺嗣;后因侍郎胡濙密疏,成祖才改变更换太子之意。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登基。洪熙元年五月,朱高炽病重,不久去世,终年48岁。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9369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描写康熙年间的书有什么 历史上真实的康熙书下一篇:臣,小人,在下,陛下,阁下,奴才,奴家,晩生在古代是指什么 古代可以称女子为阁下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