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朱棣时期的名臣 朱棣对历史有什么贡献

导语:朱棣时期的名臣对历史有着重要贡献。作为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政治、军事和文化改革,对明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重视农业生产,推行均田制,改革土地制度,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社会稳定。他注重军事建设,加强边防防线的建设,巩固了明朝的国防力量。他还注重教育和文化的发展,设立国子监,推行科举制度,培养了大量的人才。朱棣时期的名臣们在推动这些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明朝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目录导航:

  1. 朱棣时期的名臣
  2. 如何评价明太祖的功绩和历史地位
  3. 朱棣哪朝
朱棣时期的名臣

1、姚广孝。文官,本名天禧,祖籍河南。追随朱棣,留守北平祝其击败来犯之敌,建功立业,主持编制《永乐大典》。

2、朱能。武将,授封成国公。

3、李兴。宦官。协助朱棣建功立业。

4、郑和。宦官。下西洋远航造访各国。

5、侯显。宦官。协助朱棣建功立业。

6、马竞。宦官。协助朱棣建功立业。

朱棣(1360年-1424年)是明朝的第四位皇帝,他发动靖难之役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成为永乐帝,使明朝进入了一个较长的繁荣时期。朱棣在位期间(1402年-1424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国家稳定,社会繁荣。

在朱棣时期,有许多名臣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是一些朱棣时期的著名名臣:

1. 杨士奇(1365年-1444年):杨士奇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内阁首辅。他的政治主张较为温和,主张改革但不激进。他在朱棣时期主持制定了《永乐大典》,为明朝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 杨荣(1371年-1435年):杨荣也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任内阁首辅。他在朱棣时期主持了《永乐大典》的修订和《明实录》的编纂。他的政治主张较为务实,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3. 夏元吉(1366年-1430年):夏元吉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曾任吏部尚书。他在朱棣时期负责国家财政、税收管理和土地改革等重要工作。他的财政改革政策为国家财政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4. 解缙(1377年-1415年):解缙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曾任内阁首辅。他在朱棣时期负责编纂了著名的《永乐大典》,对明朝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名臣在朱棣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共同推动了明朝国家的发展和繁荣。

如何评价明太祖的功绩和历史地位

对明太祖的历史功绩和地位,可以参照清朝对他的评价。清朝编撰的《明史太祖本纪》说朱元璋出身布衣,一统天下,是继汉高祖刘邦后,又一开创基业的平民皇帝。康熙皇帝为朱元璋亲笔书写过“治隆唐宋”四个字,意即朱元璋的明朝超过了以前的唐宋两朝。应该说,清朝对朱元璋的评价是比较准确的。

朱元璋的功绩是显著的

其一,他率领起义军由南至北统一中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重新建立了汉人王朝,统治的疆域非常辽阔,奠定了以后中国的雏形。其二,他减轻百姓的税负,休养生息,大力发展农业,而且明朝的纺织业、制铁业和漆器生产都大幅发展,人口得到恢复和增长,成为世界强国。

朱元璋也有不足

他没有走出过去皇帝的窠臼,杀戮功臣,建立锦衣卫,搞特务统治 ,体现了他严酷的一面。此外,他首先实行了禁海,为中国以后的闭关锁国开了头。

当然,这些都不足以抹杀他的功绩。



公元1368年,参加元末红巾军起义的朱元璋推翻元朝统治,在应天是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明朝建立后,用了近二十年的时间,扫平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明太祖朱元璋的主要功绩有:一是推翻了元朝,扫除了各地割据势力,实现了中国的统一;二是轻徭薄赋,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三是“重典治国”,颁布了《大明律》,严法整饬吏治,重惩贪官污吏;四是首设省、府、州、县四级制;五是政府设科举,规定以八股文取士。八股文是种特殊文体,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八部分组成。考试以《四书》和《五经》命题,《四书》要以朱熹的注解为依据;六是郑和下西洋。公元1405年开始,郑和远航到达亚非30多个国家,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殴州航海家的航行早80年。由于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出现了“洪武盛世”。但明太祖执位后,杀害功臣、实行严格的″厂”“卫”制,废除宰相制等等,充分暴露了朱元璋的封建专制独裁。

朱棣对于历史做出的贡献十分巨大的,虽然他夺得皇位的手段很容易被人唾弃,但成王败寇的观点,从古流传至今,只要能赢,没有人会记得你做过事情,包括从自己侄子手中夺得皇位。接下来一一列举朱棣的功绩。1、郑和下西洋

永乐年间,发生了一件震惊海外的事件,那就是大明王朝开始与各国开始建交,郑和共七次下西洋,当时的中国海上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并不像清朝后期的闭关锁国,被英国人的坚船利炮硬生生的轰开了中国的大门。明永乐时期的海上的力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小觑,甚至都是用崇拜的目光看待的,要知道当时建造中国最大的战船时,永乐帝是亲自监工的,所以自然没有人敢偷懒,建造的战舰确实是世界上最大的,并且并没有单单一只,而是一支舰队。因此郑和下西洋也可以说是永乐帝在炫耀明朝的海上力量,避免了其他国家的挑衅,立下了国威,除不怕死的东夷人外,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挑战明朝的海上力量。不过东夷人挑战的时候已经是明朝的末期。2、《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全的百科全书,比清朝创造《四库全书》有过之而无不及,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永乐大帝在文学上,也是下了不少的苦功夫,要不是这本书毁于战乱,我们现在能够了解到的历史比现在能多百倍。这对研究历史的史学家绝对是一种非常大的损失。这本书记载中国历史上的医学、种植、天文、地理、阴阳、玄学,将各行各业高端的技巧全部记录在案,让很多人少走了不是一点不点的弯路。清朝的《四库全书》大多都是借鉴了残留了永乐大典,继而能够让世人看到,因此这本书直接影响了后世王朝。这两点足以说明永乐大帝的功大于过,这两件事情一方面保证了中国的海防力量,一方面决定了中国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明朝是中国人从正常人走向奴才的转折期。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制度设计是关键因素。因此,明太祖可以说一辈子过大于功,说千古罪人有点过了,但是对中华民族从盛转衰,至今不能完全清除遗毒来看,明太祖实是误国误民。

先讲功,无非是赶走蒙古人,统一中国汉族地区,这一点,即使没有朱元璋,其他职张士诚,陈友谅之流,都能做到,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因此,功则并非盖世之功。

过则大矣:

第一,大臣廷杖自明朝始。什么是廷杖,就是当众脱裤子打屁股,颜面全无。无颜面则无耻,无耻则无忠心,这也是后来明朝被区区十几万人的满族征服的原因。大部分知识分子已经无耻了,谈何忠心,所以投降的特别多。即使不投降,如南明小政权,生死已系一线,大臣们还在争权夺利,犹如在泰坦尼克号上争头等舱,愚昧之极。

第二,最大限度地控制老百姓人身自由。朱元璋恨不能将老百姓种在土地里,只要按时出产粮食产物就行了。老百姓出门需要票引,即介绍信,否则就是流民,犯法。由此造成了整个中华民族割裂成一个个以地方家族为主的状态,一姓一氏的家族管理成为社会主要组织形态,乃至只知有家,不知有国,家族之间宛如国与国,为利益可以大规模械斗,如国之战争。民族性格由此逐渐走向封闭,全无大国气象。

第三,编户。多数行业子子孙孙都只能从事该行业,无交流,非但阶层固化,职业也固化,限制了生产技术的发明创造,特别是限制了与外界的交流,错失大航海时代,中国由此慢慢被西方赶上并超越,至今未完全翻身。

朱棣哪朝

朱棣是明朝,明太宗朱棣。是明洪武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镇守北平。1401年不满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但燃起并使程晋南之一。在一年后攻克南京。称帝年号永乐,史称明太宗。并在北京迁都北京,修撰《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考察。五征蒙古为明朝的边疆稳定做出了卓越贡献。

明朝的。朱元璋四子,被封为燕王,封地在现在的北京一带。朱元璋死后,把皇位传给早逝太子朱标的儿子、皇太孙朱允炆。朱允炆上台后,鉴于分封的叔叔们势力越来越,已威胁到皇权,遂采取“撤藩”国策。“撤藩”加上自己没能登上皇位、对朱允炆的不服气,于是起兵造反,击败朱允炆后称帝,后把京城从南京迁移至如今的北京。朱棣在位奋发有为,明朝国力强盛,有“永乐中兴”之称。朱棣亦被后世称为“永乐大帝”,庙号成祖。

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出生于应天(今南京),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

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他在位时,改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派郑和下西洋,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缔造永乐盛世。1424年驾崩,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后明世宗改上庙号为成祖(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朱棣是明朝人。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代皇帝,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儿子,朱元璋监理大明王朝后,立大儿子朱标为太子,后来朱标英年早逝,朱元璋大为伤心,之后他又立朱标的儿子朱允文为皇太孙,朱元璋死后,朱允文继位,后来燕王朱棣带兵入城,夺取侄子朱允文的皇位,成为明朝第三代皇帝。

朱棣是明朝的一个皇帝。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子,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棣并不是继承了朱元璋的皇位,而是起兵推翻了他的侄子朱允炆的帝位而得。

朱棣造反的事件就是历史上的“靖难之役”。1389年,朱元璋驾崩,因为太子朱标早逝,皇位由皇太孙朱允炆世袭。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后,为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听取大臣齐泰、黄子澄的意见,开始采取“削藩”政策。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代皇帝,1402-1424年在位。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生于应天,时事征伐,并受封为燕王,后发动靖难之役,起事攻打侄儿建文帝,夺位登基。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成祖”,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在位期间完善政治制度,发展经济,开拓疆域,迁都北京,编修《永乐大典》,派遣郑和下西洋,使明朝发展到顶峰,明成祖的统治时期被称为“永乐盛世”,明成祖也被后世称为永乐皇帝或永乐大帝。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洪武三年被册封为燕王。是建文帝朱允炆叔父。建文元年(1399年)建文帝削藩,燕王遂发动靖难之役,起兵夺位,经过三年的战争夺得皇位。年号永乐。在位二十二年。在位期间迁都北京。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政治经济措施,是历史上有名的皇帝之一。

最有名的朱棣是明朝,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

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9525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御膳房最高职位叫什么 古代厨子能成为皇后吗下一篇:世界上无国籍的人住哪里 在深海底漫步的巴瑶族最后一个海洋游牧民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