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 与项羽刘邦有关的历史典故

导语:刘邦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国时期的两位重要人物,他们之间的故事被后人广为传颂。刘邦出身贫寒,但却凭借智勇和人缘逐渐崭露头角,最终成为了汉朝的开国皇帝。而项羽则是个豪勇的战士,曾经领导楚军多次击败秦军。然而,在刘邦的智谋和组织能力面前,项羽最终败下阵来,刘邦成为了真正的统一中国的英雄。

目录导航:

  1. 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
  2. 有关于项羽和刘邦的诚信故事
  3. 你所知道的关于楚汉时期的典故
  4. 项羽刘邦楚汉之争故事
  5. 刘邦有关的成语典故
刘邦项羽的历史故事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先发制人

陈胜起义后,会稽太守殷通也想乘机反秦,他于公元前 209 年 9 月召见项羽时说:"现在是灭秦的好时机。我听说先发制人,后发则被人所制,我想和你早点共同起兵。"出身贵族的项羽岂肯委身于人下,按照计划,项羽杀死了声称"先发制人"的殷通,收集了他的部下,公开树起了起义大旗。

有关于项羽和刘邦的诚信故事

项羽是堂堂男子汉,本来第二天就要攻打刘邦,但他的叔叔项伯夜闯汉营,想通知恩人张良逃命,结果张良以为,私自逃跑不义,所以就把事情告诉了刘邦,刘邦赶紧让张良请项伯进入大帐,摆酒款待项伯,两人相谈甚欢,席间还结为儿女亲家。

项伯连夜赶回楚营后,找到侄儿项羽,替刘邦分辨,请求不要攻打刘邦,还说刘邦答应天一亮,就亲自到鸿门来跟项羽赔罪称臣,项羽答应了项伯的请求,还用当时的方式,说了一句“诺!”,后来鸿门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项羽信守承诺,没有偷袭刘邦,结果是放虎归山,最后项羽死在了汉军手里。

刘邦夺得天下之后,也没有为难项氏族人,项伯也封了侯,刘邦还厚葬了死对头项羽,在项羽的坟头大哭一场,祭奠这位几次差点要了自己老命的对手。

这些小故事,都能说明项羽和刘邦都是诚信的男子汉!

你所知道的关于楚汉时期的典故

答:楚汉时期的成语典故:

1.十面埋伏。该成语典故主要是讲楚汉争霸时期,项羽的楚军被刘邦的汉军围困于垓下的战事。成语解释:在十面埋伏士兵来围歼敌军。

2.四面楚歌。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说四面八方都传来楚国的歌声。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该成语最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其原文如下: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3.破釜沉舟,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形容要把某件事情做好的决心。

4.胯下之辱。胯下:两条腿之间。 解释:从胯下爬过的耻辱。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5.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解释:萧何,汉高祖刘邦的丞相。成事由于萧何,败事也由于萧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败都是由这一个人造成的。韩信的成功是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的败亡,也是萧何出的计谋。所以民间就由这个故事概括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句俚语。宋人洪迈的《容斋续笔》记录下这句话,并简单探讨了它的成因。

6.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指项庄席间舞剑,企图刺杀刘邦。比喻说话和行动的真实意图别有所指。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当然,还有其他典故,就不一一列出了。

项羽刘邦楚汉之争故事

公元前206年五月,项羽前去攻打田荣。刘邦趁机出兵,1月内占领全部关中。 接着向东挺进,直捣项羽的老窝彭城。楚汉战争爆发了。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刘邦和项羽苦战了5年,大战70余次,小战40余次。刘邦在一再失败之后,逐渐转为优势。

项羽曾一度提出和刘邦“中分天下”,以鸿沟 (今河南贾鲁河)为界,河东属于楚,河西属于汉 公元前203年底,刘邦汇合诸将,合围项羽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粮食吃光,援兵断绝。在寒冬的一个夜晚,项羽被围在一个山头,看到战场上旌旗遍野, 鼓角齐鸣。

项羽在四面楚歌中知道军心涣散,大势已去,只好匆匆丢下爱妾虞姬,连夜夺路突围。天亮以后,刘邦闻讯,立即派5千骑兵追赶。项羽渡过淮河,只剩100多人。 汉军追上,杀得项羽只剩28个残兵了。项羽跑到乌江边上,见前面茫茫乌江,后面滚滚追兵,走投无路,拔剑自刎。

刘邦有关的成语典故

刘邦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留下了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以下是其中几个:

1. 拔山盖世:据《史记》记载,刘邦在起义之初,曾经率领着几百名士兵攻占了一个山头,这个山头高耸入云,非常难攻。他就对士兵们说:“今天我们要拔起这座山,成为天下第一!”最终他们成功了,因此有了“拔山盖世”的成语。

2. 鸿门宴:公元前206年,刘邦在与项羽争夺天下时,曾经受到项羽的邀请前往鸿门宴上赴宴。在宴会上,项羽设下了许多埋伏和陷阱,企图将刘邦除掉。然而,刘邦机智过人,通过多次化解危机和识破计谋,最终成功逃脱了鸿门之围。因此有了“鸿门宴”的成语。

3. 杯弓蛇影:据《史记》记载,刘邦在一次宴会上喝醉了酒,拿起酒杯时不慎碰到了地上的弓箭,结果吓得惊恐万分,以为有人要杀他。后来发现原来只是自己的错觉而已。因此有了“杯弓蛇影”的成语。

有关刘邦的成语典故有很多,比如说“居安思危”、“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等。
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刘备托孤”,指的是刘备曾经将其幼子刘禅托付给刘邦抚养,希望他能够继承自己的遗志。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匹夫有责,有志者事竟成,同时也强调了人们在面对困境和挑战的时候,要勇于承担责任,以及要寻求更高层次的救济,才能够走出困境,取得胜利。

论 功 行 赏

刘邦消灭项羽之后,平定了天下,当上了皇帝,史上称他为汉高祖。接着他要对功臣们评定功绩的大小,给予封赏。

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要封他为侯,给予的赏赐也最多。群臣们对此非常不满,都说:“我们觉得功劳最大的应该是平阳侯。平阳侯身受70多处创伤,功劳最多,他才应该排在第一位。”

这时候有人把刘邦要讲而没有讲出来的话讲了出来,他说:“众位大臣的主张是不对的。平阳侯虽然转战各处,夺取地盘,但这只是一时的事情,大王打的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他与楚军对峙五年,常常失掉军队,只身逃走也有好几次。然而萧何常常派遣军队补充前线,这些都不是大王下令让他做的,而是他主动做的。”

“汉军与楚军对垒的时候,军中没有口粮,萧何又用车船运来粮食,如今即使没有平阳侯,咱们汉室也不会有多大的损失,怎么能让一时的功劳凌驾在万世的功勋之上,当然应该是萧何排在第一位,平阳侯居第二位。”

刘邦肯定了他的话,于是确定按功劳大小,萧何是第一位,特许他带剑穿鞋上殿,上朝的时候可以不按礼仪,小步快走,所以论功行赏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59806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历史上有多少景帝 西汉第二位皇帝做了多少年下一篇:唐宋八大家是哪些?顺口溜是哪些 南宋皇帝列表顺口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