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明成祖原名是什么 朱棣称号

导语:明成祖原名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政策,推动了明朝的繁荣和发展。他还是一位睿智而果断的统治者,对外扩张,加强了明朝的国力。朱棣的称号是明成祖。

目录导航:

  1. 明成祖原名是什么
  2. 朱棣称号
  3. 随朱棣起兵有哪些人
  4. 明高祖是朱棣吗
  5. 明太宗朱棣,为什么改称他明成祖
明成祖原名是什么

明成祖本名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

【生平简介】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历史评价】明成祖朱棣文武全才,宽严并济,知人善任,谗间不行,用兵应变,机智神勇。郡县有遇到灾害的,就免租赈灾,荣受直言,保全功臣。外国受封之国多达三十余个,国势极盛!唯独对建文帝忠臣处理过狠,不能说是没有遗憾的。

原名朱棣。

不是长子,也不是嫡子,这就注定朱棣本事再大,朱元璋也不会将皇位传于他,但朱棣是个不安分的人,他在朱元璋去世后,因不满侄子朱允炆的削藩,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了靖难之役。朱棣虽然是藩王,但同时他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建文帝重用的耿炳文、李景隆等大将,才能不如朱棣,他们在战场上接连败于朱棣,这让朱棣战胜朝廷军,夺了建文帝江山。

朱棣称号

朱棣称号是永乐帝、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帝、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明朝是一番盛世,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也被一些人称为“中国最后一位世界性大帝”。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太宗

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子,他原本的庙号是太宗,为什么后世都称他为明成祖

朱棣这个人在历史上是很出色的皇帝之一,他在1402年成功上位,登基做了皇帝,在位22年时间,年号“永乐”。

朱棣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的一生,朱棣在位期间,朱棣就立誓要振奋精神,尽自己最大能力治理好自己的国家。他在位这些年也的确为明朝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延续了洪武政策,在政治上实行削藩政策,并加强中央集团;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

在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朱棣自军事上是一个很有远见,很成熟的军事家,所以后世们叫他明成祖他也是担当的起的。

但庙号这东西,不是说改就改的。因为虽说朱棣这个人是个人才,但是他当上皇帝毕竟不是很光彩的。而且朱棣并非开国皇帝,所以说当时在他死后的很多年里,明朝没有给他太宗的庙号,只是称他明成祖。

大明成祖朱棣,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永乐皇帝等,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明成祖”并上尊号为“成祖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

另外,也有人称明成祖朱棣为“中国最后一位世界性大帝”,主要是由两件事决定的。第一件事是郑和下西洋后带来的“万国来朝”,加强了明朝与印度洋沿岸各国的政治经济联系,恐固了明朝的朝贡贸易。另一件事是明成祖永乐十九年的“大阅兵”,对各国展示了明朝的军事实力,起到了威慑作用,促进了明朝与中亚、西亚的和平。这两件事足以说明明成祖朱棣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政治格局,这是后来比较出名的皇帝,如明朝嘉靖、万历,清朝的康熙、乾隆等所不具备的,所以才称朱棣为“中国最后一位世界性大帝”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刚开始庙号为太宗,嘉靖十七年九月,改庙号为成祖,朱棣的谥号不论是改之前还是改之后,都简称为文皇帝,再纵观朱棣的文治武功,他在位期间不只是南征北战,大规模开疆拓土,使明朝的疆域达到巅峰,文治上创下永乐盛世,使明朝经济繁荣,还修了永乐大典,通过削藩等方式加强了中央集权等等,所以谥号简称文皇帝也属正常。

随朱棣起兵有哪些人

随朱棣起兵有明仁宗朱高炽、汉王朱高煦、道衍法师姚广孝、宁王朱权、荣国公张玉、成国公朱能、淇国公丘福、泾国公陈亨等。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权争夺战,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姚广孝,丘福,张玉,朱能等。姚广孝(1335—1418),幼名天禧,法名道玄,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靖难之役主要策划者。姚广孝年轻时在苏州妙智庵出家为僧,精通佛、道、儒、兵诸家学说,后被太祖朱元璋选中,随侍燕王朱棣,主持庆寿寺,成为燕王朱棣的主要谋士。

明高祖是朱棣吗

明高祖是朱元璋称帝后对父亲的追封朱元璋 庙号:太祖 即朱元璋是明太祖高祖和太祖,通常用在开国皇帝身上,略有区别。

庙号为高祖的皇帝,通常其在位时已经追封了他的某一个祖先为太祖(通常此祖先已有很高的地位和声望,被认为是家族兴旺的奠基人),当他驾崩后,后人便不能再追封为太祖,改为使用高祖。

比如李渊登位后,李虎(李渊祖父)被尊为皇帝,庙号唐太祖。 庙号为太祖的皇帝,通常是没有靠祖上的基业,较近的几代祖上也没有太显赫的人物,得天下后,同常被称为太祖。

比如刘邦,庙号为太祖,就是汉太祖(刘邦也有被称为高帝的说法,但高是谥号,不是庙号,不要搞错)。

另一个例子是,明太祖,朱元璋啦。

不是,明朝没有高祖。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朱棣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1]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历史上没有明高祖,只有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前是燕王。也是篡位夺权才上位的。

明太宗朱棣,为什么改称他明成祖

明太宗变成明成祖是因为明世宗嘉靖皇帝。由于嘉靖皇帝是小宗入大宗也就是世系发生了变化,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加名正言顺,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让同样是世系发生变化的朱棣为自己正名。

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建文帝朱允炆之叔父。建文四年(1402年)即位,在位二十二年(1402年—1424年),年号“永乐”。

洪武三年(1370年),朱棣被册封为燕王。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率军招降北元乃儿不花,声望日隆。建文帝即位后,厉行削藩,朱棣以奉天靖难为名,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位。政治上,继续实行削藩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改革官制机构,设置内阁和东厂;为加强对北方的控制,迁都北京。军事上,五次亲征蒙古,占领安南;积极经营边疆,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置哈密卫,西南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对南海地区积极经营,对西藏实行政教合一的政策。外交上,还委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中外友好往来。文化上,修《永乐大典》。又疏浚大运河,营建北京紫禁城等。统治期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永乐盛世”。但其五征蒙古、出兵安南、派郑和下西洋以及迁都北京等都耗费了很大国力,削藩政策的不彻底性也为其死后汉王叛乱埋下伏笔。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第五次征蒙古回师途中,病逝于榆木川,享年六十四岁。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葬于长陵。嘉靖时期改庙号成祖,改谥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传位太子朱高炽。

明太宗朱棣去世之后,最初的庙号乃是太宗,然而明世宗朱厚熜继位之后,由于“大礼仪之争”事件的爆发,其庙号最终从“太宗”变为了“成祖”,原因便在于明世宗想要将自己父亲兴献王朱祐杬的牌位摆进太庙。当然,具体原因并非网络上流传的为自己父亲在太庙腾出位置,而是为了保证朱棣能够享受到后世祭祀。

是因为他认为“太宗”一词与他的父亲明太祖朱元璋相同,容易引起混淆和误解。另外,他认为自己的成就已经超越了父亲,因此需要一个更具有个人特色的称号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功绩。因此,他决定将自己的称号改为“成祖”,以示区别和尊重。

此外,朱棣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上的改革,他认为这些改革是为了巩固和加强明朝的国力和地位,使其成为一个更加强大和繁荣的国家。因此,他认为自己应该被称为“成祖”,以表彰他在国家建设和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

在他的统治下,明朝经历了一段相对稳定和繁荣的时期,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和提升。他还重视文化教育,注重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的发展,为明朝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朱棣改称为明成祖,是因为他认为自己的地位和功绩已经超越了父亲,需要一个更具个人特色的称号来彰显自己的地位和功绩,同时也是对他在国家建设和文化发展方面的杰出贡献的一种肯定和表彰。

明成祖是因为他在即位后,采取了许多措施使得国家治理更加稳定,社会经济得到了发展和繁荣,故人们称他为成祖;此外,他还修建了明朝第一座规模宏大的皇陵——永乐陵,对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因此,可以说明成祖这个称号是对他治国有方、功绩卓著的肯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60088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清朝缅甸叫什么 乾隆征缅是胜仗还是败仗下一篇:翌日清晨打一历史朝代两个字 明成祖历史迷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