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如何评价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惩贪” 朱元璋微服私访杀他侄子是哪集

导语:如何评价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惩贪” 朱元璋微服私访杀他侄子是哪集

目录导航:

  1. 如何评价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惩贪”
  2. 朱元璋微服私访杀他侄子是哪集
  3. 明朝朱桓结局
如何评价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惩贪”

治乱世必用重典

明初的时候,承接的是元末农民起义的乱世,虽然建国了,但是人的思想已经经过很多年的洗礼,要想改变思想,让官员们好好做事,清正廉洁,就必须用严厉的典刑。元末以来,贪污腐败严重,农民起义军割据一方,所用的发令也也不一样,而且当时主要任务在打仗,很多具体的法令都不是首要任务,所以,明朝一建立,就要建立起严厉的典刑,来规范大家的行为,来树立廉洁的思想,改变以前的思维和做法。

矫枉必先过正

很多人觉得矫枉过正是个贬义词,却不知道矫枉必先过正。因为事情和人是有弹性的,人作为主体,总是有反抗的思想存在,不愿意做侵害自己利益的事情。像柳条,我们用力折弯它,之后他又弹回去,如果它本来就是弯的,我们把它矫正,之后借着弹力,它会反弹,还是弯的。因为人们会逐渐的把事情敷衍化,所以,一开始制定法规的时候,就要狠一点,留出敷衍的空间,让贪官污吏胆寒,让他们即使是贪污,也绝对不敢大贪。使得朝堂风气不敢随意变动。

朱元璋自身对贪官的痛恨

其实若论出身的话,朱元璋连刘邦都不如,刘邦好歹还是个亭长。朱元璋出身贫苦农民家庭,当然知道百姓疾苦,也被官僚逼迫过,知道下层民众的不容易,他自然痛恨贪污的官吏。对待这些贪官污吏,当然是要严厉惩处的。

朱元璋出身卑微,起义后念人间疾苦,而且也想不通为何有官做仍要贪官,所以对待贪污之行,恨不能罢。采用强制手段惩治贪官污吏,背后的意思,我认为有三个。

1、得民心,这是肯定的,得民心者得天下。

2、为后代做榜样,朱元璋深知自己治国或许紧张,应有后代松弛下国家制度,有张有弛才能千秋万代,这也是选择朱标,朱允炆作为继承人的重要原因。

3、惩治文官集团,将权力再次统一集中。

明太祖朱元璋,是历代封建王朝中的明君之一,尤以重典惩贪名扬四海古今,开创了明朝初期国泰民安的洪武盛世。根据有关史料,朱元璋的惩贪治吏,主要采取了以下三大措施,并取得实际成效。

第一、重典立律治吏,严惩贪污官僚。朱元璋在建立明朝后,即开始组织编制《大明律》,后来针对官场贪污贿赂盛行、民怨上升状况,先后制订颁布了《明大诰》、《武臣大诰》等律令,严律整肃朝纲吏治,重刑判罚一大批贪官污吏,为遏制官场贪腐混乱势头,努力营造吏治清廉环境,保障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

第二、保障律不避嫌,实行违律必究。朱元璋时代在惩贪治吏中,要求执律人员和判官注意查清案情,加强官员内外监督,在律典面前不避权贵不避亲,对贪官污吏一律严惩不贷,决不手软。无论是骄横拔扈、擅权枉法的丞相胡惟庸,还是直系亲属驸马爷都尉欧阳伦等大贪官,因严重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照样被处死。

第三、加强廉政教育,倡导清正为官。朱元璋在严惩贪官污吏的同时,重视运用典型案例,加强官场上下廉政教育,并且严于律己,从朝廷内部做起,实行标本兼治,从而保持了上百年时期的朝政清明。

明太祖朱元璋重典惩贪,虽然现在看来在刑律上存在残酷性、并对贪官实行家族株连等缺陷,但在当时对于遏制官场腐败、震慑官吏不敢贪、巩固新生政权和稳定社会,确实起了重大作用,其惩贪治吏举措对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借鉴意义。



明太祖朱元璋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明君之一,他执位后,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对法制非常非常关注,釆取了“治乱世用重典”的原则,声言:“胡元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朱元璋的“刑用重典”除了对谋反、大逆、谋叛、劫囚、强盗等罪使用重刑之外,还特别表现在“重惩贫官污吏”方面。根据《明律.刑律》和《明.大诰》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重惩贪官污吏方面大致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明初“严犯赃官吏之禁”,诏“重治贪吏",并敕令刑部,官吏受赃,连同行贿者一并处罚,“徒其家于边”。二是明律沿用唐律“六赃”罪名。除“常人盗”、“窃盗”外,其余四赃(监守盗、受财枉法、受财不枉法、坐赃)均与官吏有关。三是(明律.刑律)专设“受赃”之门,内有“官吏受财”、“坐赃致罪”、“事后受财”、“有事以财请求”、“在官求索借贷人财物”、“风险官吏犯赃”、“私受公侯财物”、“克留盗赃”等详细律条。四是刑罚手段惨酷。《大诰》记:龙江卫仓库官吏勾结户部官吏盗卖官粮,被墨面文旬,抽筋去膝。太祖还沼令:“凡守令贫酷者,许民赴京陈诉”。五是官吏赃至六十两以上,枭首示众,剥皮实草。六是不避权贵。如开国元勋永嘉侯朱亮袒受贿枉法,也被召人京城鞭死。七是严禁臣下结党内外官交结。洪武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的“胡蓝之狱”即一例,先后诛杀3万人。由于明太祖朱元璋采取了一糸列严惩贪官污吏的法律措施,使明王朝的统治得到了加强,出现了洪武比较稳定的盛世!

朱元璋微服私访杀他侄子是哪集

朱元璋微服私访杀他侄子在第6集

第6集

朱元璋由中都回到定远县,提审朱桓等人。朱六九在府中接到报告,马上命人备马,为了保住朱桓的性命,准备大闹公堂。朱元璋于县衙提审朱桓、吴金德等人。

朱六九闻讯赶到县衙,被挡在门房不得入内。如此严厉的刑罚吓得朱桓浑身发抖,求朱元璋再饶他一次,情愿不再做官,回老家为朱元璋守护祖陵。

朱元璋念及朱六九的亲情和恩情,不想处死朱桓,却碍于刑律不能主动说出饶过朱桓的话,是以在堂上责令将朱桓重打一百棍。朱桓不堪重刑,昏死过去。

刑部侍郎唐铎上前求情。朱元璋虽不再行刑,却令人将朱桓绑到大堂的柱子上,要以箭射杀。射箭的武士知道朱元璋不愿处死朱桓,屡射不中。

朱元璋离案,接过弓箭准备亲自射杀朱桓。唐铎等大臣急忙求请。朱元璋见此情景,遂传令将朱桓废为庶民,永不录用。郑士元从惩贪大局着想,不赞同对朱桓从轻处罚,冒死进谏“若皇亲国戚便法外施恩,则将失信于民,久而久之,法将不法”,结果激怒朱元璋,被判处斩首。

韩宜可冒死进谏,结果被判和郑士元一同处死。太子朱标私自做主,救下郑、韩两人后,朱标后向朱元璋进言,认为不杀朱桓,实在难以向天下人交待。马皇后也进言,劝告朱元璋不要杀郑士元和韩宜可,以免阻塞视听。

朱元璋最终决定判斩朱桓。朱六九求告朱元璋无果,当庭拿出刀来自杀身亡。

明朝朱桓结局

明洪武年间,皇帝朱元璋对整肃吏治不遗余力。定远知县朱桓凭借“皇侄”的特殊身份,横征暴敛,强抢民女,可谓无恶不作。经由监察御史郑士元检举查证,朱元璋割弃亲情将“皇侄”处死。

朱元璋由中都回到定远县,提审朱桓等人。朱六九在府中接到报告,马上命人备马,为了保住朱桓的性命,准备大闹公堂。朱元璋于县衙提审朱桓、吴金德等人。

朱六九闻讯赶到县衙,被挡在门房不得入内。如此严厉的刑罚吓得朱桓浑身发抖,求朱元璋再饶他一次,情愿不再做官,回老家为朱元璋守护祖陵。

朱元璋念及朱六九的亲情和恩情,不想处死朱桓,却碍于刑律不能主动说出饶过朱桓的话,是以在堂上责令将朱桓重打一百棍。朱桓不堪重刑,昏死过去。

刑部侍郎唐铎上前求情。朱元璋虽不再行刑,却令人将朱桓绑到大堂的柱子上,要以箭射杀。射箭的武士知道朱元璋不愿处死朱桓,屡射不中。朱元璋离案,接过弓箭准备亲自射杀朱桓。唐铎等大臣急忙求请。朱元璋见此情景,遂传令将朱桓废为庶民,永不录用。

郑士元从惩贪大局着想,不赞同对朱桓从轻处罚,冒死进谏“若皇亲国戚便法外施恩,则将失信于民,久而久之,法将不法”,结果激怒朱元璋,被判处斩首。

历史上的朱桓案发生在明洪武七年,朱桓原本是朱元璋堂兄朱六九之子,初为庐州知府,因作奸犯科险些被朱元璋处斩,因朱六九求情才被贬至定远县任知县。在定远任知县的朱桓凭借“皇侄”的特殊身份,横征暴敛,强抢民女,无恶不作。经由监察御史郑士元检举查证,朱元璋割弃亲情将“皇侄”处死。

朱元璋还把朱桓收为义子,准许他喊自己父皇,摇身一变成为皇亲国戚。只可惜,他越来越高调,仗着显赫的身份,在封地为所欲为,贪赃枉法、欺男霸女之事数不胜数。

当地官府不敢拿朱桓怎么样,从某一方面来说,这也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认为没人敢动自己。朱桓的行为传到了京城,朱元璋差点气吐血,果断派锦衣卫将他抓来,并决定亲自审讯。

此时的朱桓彻底怂了,求朱元璋放过他一次,保证日后一定好好做人,甚至愿意回家种地。朱元璋怒斥道:“如果朕这次饶恕你,如何向文武百官和天下苍生交代,不杀你不足以平民愤。”随后,朱元璋命士兵把他拉出去射死,让胡惟庸监刑,并且给胡惟庸使了一个令人不解的眼色。

胡惟庸跟随朱元璋多年,看出了皇帝的用意,告诉那些士兵不要射朱桓的要害。朱桓虽然身中数箭,却保住了性命,朱元璋故作生气,要亲自动手射死朱桓,胡惟庸说了“朱桓不死,此乃天意”8个字,朱元璋感叹道:“既然如此,那就免了他的死罪,贬为庶民。”其实,哪有什么天意啊,只是朱元璋刻意安排胡惟庸留朱桓一条命,否则他必死无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60832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塞内加尔参加过几次世界杯 荷兰对塞内加尔历史战绩下一篇:天下长河中陈天一的结局如何 康熙历史陈璜的原型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