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改成什么姓 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什么措施

导语: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改姓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他们在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其中包括推行科举制度、加强地方官员的选拔培养、实行军功爵位制度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目录导航:

  1.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改成什么姓
  2. 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什么措施
  3. 历史可以随意改变吗
  4. 唐太宗改革的历史作用
  5. 历史上唐太宗征东是真实吗
唐太宗李世民的后代改成什么姓

胡姓

唐太宗李世民是两千多年封建王朝中,能够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少数几人之一。他在位二十年中开创的“贞观之治”,是历史上有名的盛世,那个时代,百姓安居乐业,周边万国来朝,好不兴盛。然而,王朝的兴衰更替是难逃的规律。两百年后,当李唐王朝走向灭亡时,李世民的后人沦落到为了保命,改换姓氏的地步。

公元904年,此时的唐朝如风中烛火,随时可能灭亡,唐昭宗李晔被权臣朱温控制,挟天子以令诸侯,形如傀儡。就在这一年,朱温再次逼迫李晔迁都到他的根据地洛阳。李晔自知此去凶多吉少,为了给李氏留下一段血脉,他将刚刚出生的皇子托付给了心腹侍卫胡三,此人来自江西婺源,追随李晔多年,对他忠心耿耿。

想到此时唐朝已灭,他无法恢复李唐辉煌,不由得与胡三抱头痛哭。此后,胡昌翼告别仕途,开坛讲学,并在婺源娶妻生子,家族也开枝散叶,繁衍了下来。为了报答忠义的胡三,胡昌翼死后立下祖训,让子孙尊称胡三为义祖,并且从今以后不得复姓“李”。

胡昌翼的遗训被很好地遵守了下来,由于他生前是宋代大儒,当世之人以他考取过的功名为号,尊称他为“明经公”,其后人也被称为“明经胡”。数百年间,明经胡繁衍生息,后来为了躲避战乱,经过数次迁徙,定居到了安徽绩溪,并与其它几支胡姓族人聚居,成为当地一个人口兴旺的大家族。

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什么措施

唐太宗治国的举措:①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民的赋税劳役;②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③他还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④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他重用直言纳谏的魏征。贞观时期名将名相辈出

3、贞观之治--贞观年间,农民占有一定的土地,赋役负担减轻,有了安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大量的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的景象。那时候,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的治国措施

1.任用人才。唐太宗即帝位不久,按秦王府文学馆的模式,新设弘文馆,进一步储备天下文才。李世民知人善任,用人唯贤,不问出身,初期延揽房玄龄、杜如晦,后期任用长孙无忌、杨师道、褚遂良等,皆为忠直廉洁之士。

2.完善制度。李世民在位期间使隋制更趋于完善。如中央朝廷方面延续了三省六部制,特设政事堂,以利合议问政,并收三省互相牵制之效;地方上沿袭了隋代的郡县两级制,分全国为十个监区(道)。

3.从谏如流。李世民以隋炀帝拒谏亡国为戒,即位后尽力求言,他把谏官的权力扩大,又鼓励群臣批评他的决策和风格。其中魏徵廷谏了200多次,在朝堂上直陈皇帝的过失,在早朝时多次发生了使李世民尴尬、下不了台的状况。

唐太宗统治时期最大的措施是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 唐太宗(李世民)知人善用、虚心纳谏,重用魏徵等诤臣;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同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 ,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1. 他不拘一格的用人,对人材的使用及领导达到了极高的境遇;

2 .他独具慧眼,看到了个人力量的不足,充分认识到君王如石、良臣如匠,方有美玉问世,对大臣的各项进步之言豁达地予以采纳;

3 .不独断专行、初步确立了三权分立、互相监督的政治管理制度,规定法令甚至包括自己(影响国家政策的那一部分)旨意需门下省审查副署后方可生效发布,保证了政策的可行性、及时发现并纠正。杜绝了不良政策对国家及人民的违害与影响; 4 .认识到人命至重、不可妄杀的法政政策,规定死刑需三复奏(外地五复奏)复审批准后方可执行。

历史可以随意改变吗

历史不但不可能随意改变,历史人物也不是可能随意褒贬的。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可能有些片面和主观。事实上,历史就是历史,他是客观存在,是经过时间印证的,经过时间检验的。历史的真相有时会被扭曲,但是,随着时间的冲击,最后会水落石出,露出真相。对于历史人物,也许有的身上的光环消失了,有的更加光芒四射,原因就是乌云遮不住太阳。

霍金倒是有一个实验证明了不会有时光机器来穿越时空,如果无法穿越时空,那历史肯定不会改写。下面说说霍金的实验是怎么做的。

2009年6月28日,霍金精心准备了一场名为“时光旅行者派对”的实验。他的实验思路是:将自己举办“时光旅行者派对”的时间和地点,向全世界发布出去,如果未来的人知道在历史上,霍金曾经举办过这种“派对”,肯定能够架着“时间飞船”赶来参加,这样,霍金就可以见到“未来人”了。当然,为了防止有人故意冒充“未来人”过来捣乱,霍金并没有将这个“邀请”提前公之于众, 而是等到“派对”结束后,才将他的“请柬”发布出去。

霍金将“派对”地点选在了英国剑桥大学,并安排人员精心布置了房间,除了美酒、佳肴和气球以外,霍金还命人悬挂了“欢迎时间旅行者”的标语,满心期待的等待“未来人”的出现。

同时,他还打印了精美的请柬,上面注明了“派对”的具体经纬度以及时间,如果他们看到邀请,可以毫无障碍的到达剑桥大学的“派对”地点。

霍金认为,以他在全球的知名度,如果向“未来人”发出邀请,那么他们一定能够在查阅史料时看到这个请柬,而且以他的历史地位,“未来人”一定能够对这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派对”感兴趣。

可是,让人失望的是,他等了很长时间,并没有一个人露面。他还将等待的视频发布到了网上,并且下了如下结论:尽管爱因斯坦认为时光旅行是可行的,人类可以通过扭曲时空回到过去,但扭曲时空会产生辐射,从而摧毁时光机器,甚至摧毁时空。

无独有偶,有位科幻作家也提出过这样的“祖父悖论”。“如果你穿越回过去,在自己的父亲出生以前,将自己的祖父母杀死,那么,就会出现如下逻辑错误:祖父母死了就不会有你父亲,没有父亲就不会有你,那么,又是谁穿越回去杀了自己的祖父母呢?”

一些科学家也认为,如果将来可以穿越回历史,那结果也是非常可怕的。因为,人人都可以穿越回去,那必然会改变历史,而改变了历史,就等于改变了将来。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世界上可能存在“平行宇宙”。许多物理学家认为,世界由无数个平行宇宙组成。这样就可以很好的解释“祖父悖论”了,也就是说,某人穿越回去杀死自己的祖父母,其实杀的是另一个宇宙的人,而此人的祖父母在其他的平行宇宙中,仍然存在。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哪个统治者或写历史的人不是说:他所讲所写的历史“都是真实的记载”?!

是的,有些历史事件,由于思想观点,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真假。远的说不清,就说现代的吧。农村改解放前的“农田私有,耕种各家各户模式,为解放后的“合作社,人民公社,集体经济,按劳分配,共同富裕”的模式。这种模式改革开放前,已经作为成功经验载入史册。但是,八十年代初期,搞分田单干,一家一户的经营模式。恢复了解放初期的状态,对以前的做法予以否定。给一家一户方式充肯定。而现在又要搞农田集体流转,搞集体主义经营。你说,这个历史怎么写?

我这里说的怎么写不是“记流水账”历史过程。而是对某个历史过程进行评估(评价)。有些说法不“随意改变”行吗?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让后代人们去评判吧!

不可以通过时空穿梭去改变过去的事情,回到过去是不可能的。

但是你这个问题是可以做到的,也就是说,历史是可以改变的。

从古至今,历史都不能和真相划上等号,我们从“历史的作用”上看,历史推动了我们现在的一切作为,从表面可以看出,我们记得什么样的历史,我们便以为历史是怎么样,然后我们继承了这条线。

举个科幻点的例子,进化论让我们以为我们是从猿猴进化而来的,然后现在人类历史进程也几乎是顺延这条线,但是如果有一天科学家发现人类与其它物种不同,是外星人通过地球生物的基因组合而制造出来的,这时候历史就已经发生了改变,因为它(历史)推动人类发展进程的力量已经不再相同。从这个角度来看,历史已经被改变。

有人说历史其实是唯心的,你今天可以认为你是父母所生,明天就有可能发现并非如此,今天的你和明天的你则很大可能完全不同一个人,甚至在记忆、意志、理想等方面产生剧变。

我们作为自己,要防止在重要关头被人更改记忆,我们作为国民,则更要尽量接近地认识历史真相,防止被更改。

历史是已经发生过的事,没有可能改变。写在纸上的,不是历史,是书写者根据自己的了解对历史的记录,由于书写者不可能事事亲历,再加上书写者都有自己的立场观点方法,所以,写在纸上的记录历史的文字,都有主观性,片面性,局限性。人们在读书时,对文字的理解不同,比如地域差异,文化差异,年代差异,又会产生歧义。

唐太宗改革的历史作用

唐太宗励精图治,使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坚实基础,是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唐太宗善于用人和纳谏具有很强的自我反省能力,成为古代封建君主的楷模和典范,并对以后历朝的治国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唐太宗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揭开了中国民族关系史的新篇章,加强了同周边各族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唐太宗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使中国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封建文化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历史上唐太宗征东是真实吗

薛仁贵征东:

很久以前,民间就流传着唐二主征东或薛仁贵征东的故事。唐二主即唐太宗,薛仁贵则是唐初有名的军事将领。

唐太宗为了收复辽东,统一天下,征讨盖苏文弑逆,援救新罗,曾三次出兵征讨高句丽。至唐高宗总章元年薛仁贵等率兵攻下平壤城,俘虏高句丽王高藏,高句丽灭亡。

唐在高句丽故地设置9个都督府、42个州、100个县,设安东都护府统辖,以左武卫将军薛仁贵总兵镇之。薛仁贵征东就是以这段历史为背景,它是薛家将故事的一部分。

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高丽西部大人泉盖苏文发动政变,杀国王建武及大臣,自号莫离支,专擅国政,对唐“不奉正朔”,并进攻新罗,新罗求救于唐。唐太宗为收复辽东,决定亲自出兵征战,对高丽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战争。

贞观十八年(644年)7月,唐太宗命令水陆并进,以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统率战舰500艘,士兵43 000人,自莱州泛海趋平壤;以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李道宗、张士贵步骑6万征辽东;次年2月,唐太宗自洛阳出发,御驾亲征,率军前往辽东城。

4月1日,李世绩率军渡过辽河,直至玄菟城(辽阳北),李道宗将兵数千名至新城(辽阳北)。5月8日,当李世绩南下攻打辽东城(辽阳市)的时候,唐太宗早已穿过200里的泥淖地带,赶到辽东城下,攻城将士莫不受到鼓舞。官兵昼夜不停,连续作战10天,到5月17日,唐太宗挑选精兵从城西南角举火焚烧城楼,风急火大,很快地烧到城内。勇士们乘势登城,高丽兵无力抵抗,纷纷投降,辽东城终为唐军攻下。

唐太宗改辽东城为辽州。数日后,唐军趁胜攻至白岩城(辽阳城东北25公里)下,李世绩率军从城西南角猛攻,唐太宗在城下督战,城主孙代音招架不住,请降。唐太宗改白岩城为岩州,俗称燕州城,孙代音任为刺史。犒赏官兵,抚慰百姓。

接着,唐军攻打安市城(海城南15里营城子)不下,遂班师辽州城。唐太宗返回洛阳。这一年,唐太宗东征,除辽东城、白岩城外,还攻取盖牟(盖州)、卑沙(金州)等城10座。

唐高宗总章元年(668年),唐军攻克平壤,高丽灭亡。为了经营辽东,唐设安东都护府,管辖9都督府、42州。上元三年(762年),将安东都护府移至辽东故城(辽阳市)。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renwu/61138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日本,忍术,真的存在吗 日本忍术流派下一篇:三顾茅庐的刘备卧薪尝胆的故事 三国鼎立局面的战争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