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袁崇焕真的爱国吗:为什么蒙受不白之冤被杀?

导语:袁崇焕是1619年年中的学者,被授予福建邵武县县长。袁崇焕虽然是个读书人,却不愿意当读书人。他对军事的兴趣似乎远远超过了他一步步获得提升的愿望。在他当官的那一年,大明军队和后金军队在萨尔浒发生了一场大战,明军惨败。自大的大明王朝终于感受到了东北女真的巨大压力。图片来

袁崇焕是1619年年中的学者,被授予福建邵武县县长。袁崇焕虽然是个读书人,却不愿意当读书人。他对军事的兴趣似乎远远超过了他一步步获得提升的愿望。在他当官的那一年,大明军队和后金军队在萨尔浒发生了一场大战,明军惨败。自大的大明王朝终于感受到了东北女真的巨大压力。

图片来自网络

天启元年,东北战事恶化。这一年,袁崇焕开始在兵部工作,不久沈阳、辽阳相继沦陷。朝廷官员主张退守山海关。相比那些大谈空的公务员,袁崇焕更是主动站出来,愿意去辽东前线担负起镇守关防的责任。袁崇焕的军旅生涯正式开始。经过反复试验,他的军事能力开始得到朝廷和上级的认可,并被督学孙承宗所倚重。袁崇焕主张保卫宁远市,坚决不能放弃辽河以西的大片土地。事实证明他的想法是正确的。后来很长一段时间,首都没有受到后金的直接威胁。

古城宁远抗强敌

天启三年九月,孙承宗决定出兵镇守宁远,命袁崇焕、文贵共同镇守。袁崇焕到宁远后,第一件事就是修城,定下城墙的规矩:高三尺,宽二尺。他命令祖大寿和高建监督修复城市的任务。

天启四年,宁远城建成。通过袁崇焕的经营,宁远不仅成为关外重镇,也成为关外重要的贸易中心。对于宁远的防守,袁崇焕尽力了。他把明朝的防线往东北推了两百多里,再往外就是锦州。这两座城镇在后来的军事较量中给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然而好景不长。孙承宗因得罪魏忠贤被迫离职。接替孙承宗当跑步官的是高第。这个人的策略和袁崇焕的想法正好相反。他主张放弃关外宁远、锦州,采取防御措施。袁崇焕及其部下明确反对这一策略。曾经经营艰难的宁远市,怎么可能交给后金?无论袁崇焕如何呼吁,高第始终坚持自己的主张,将关外的军队全部撤回山海关。袁崇焕坚决不肯撤退,用自己的两万守军防守了宁远这个与世隔绝的城市。为了表扬袁崇焕的勇气,朝廷提拔他为省长。这时,老虎和狼的老师觉得机会来了。

图片来自网络

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率领六万精兵直奔宁远城,切断了高马德狄不敢出兵支援的袁崇焕后路。这时,袁崇焕和守城官兵只能靠自己了。于是,袁崇焕召开了宣誓大会,士官长们都被它感动了。他们发誓要在城里同生共死,不如一起战斗。袁崇焕此时还是有点底气的,因为他手里有一张王牌,那就是从澳门运来的红一炮。根据当时军中朝鲜使者的记载,“红夷火炮威力巨大,一发炮弹可伤数百人。城门内外,土石横飞,火光中,只见胡人坠于胡马腾空,死伤无数”。

努尔哈赤大军攻城数日,被袁崇焕的红夷火炮击退。面对宁远城,努尔哈赤叹了口气说:“我从二十五岁开始就所向披靡,除了宁远城,我下不了城。”愤怒的努尔哈赤不愿意撤退,立即采取了更加猛烈的进攻。他自己也参战了。经过几天的战争,袁崇焕和守将士气大增。从此,袁崇焕深受朝廷信任,逐渐成为辽东最高武官。

伟大成就背后的孟颀不公

身居要职的袁崇焕开始暴露性格缺陷,因与宁远市满族意见不合被调离辽东。崇祯皇帝登基后,擅自杀了毛龙文,引起朝廷大臣的不满。这时候崇祯皇帝信任袁崇焕,到处支持袁崇焕。崇祯二年,后金军绕过锦州、宁远的防区,从集门大举南下。袁崇焕听到消息后,迅速派遣山海关总兵增援首都,不料清军半路伏击,全军覆没。后来袁崇焕提前率军到了首都广渠门。崇祯皇帝在平台上召见袁崇焕,对他进行了深深的安慰,并请教了攻守策略。

图片来自网络

袁崇焕认为应该主动带兵,积极主动。岂不知崇祯皇帝此时已开始疑神疑鬼,群臣弹劾袁崇焕与后金军队勾结,率军攻打?再加上皇太极反制的运用,袁崇焕此时已经跳到黄河边上了,洗不掉了。后来,袁崇焕被崇祯皇帝处死。几个月后,他被处死,切下的肉以一分钱的价格卖给了人民。

悲剧!忠诚和爱国最后竟然就这样死去,真是气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德龄公主揭秘:慈禧少女时代曾经与荣禄相恋下一篇:苏麻喇姑是怎么死的?苏麻喇姑墓在哪里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