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盗墓贼有技巧!可凭气味地表回声分辨目标

导语:有考古专家指出,盗墓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盗墓者不仅分工明确,工具齐全,而且很多人拥有更专业的考古知识。在秦公六号墓地“六四”入室盗窃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对相关书籍资料的熟悉阅读和对出土墓葬的实地计算,准确找到了目标墓并进行入室盗窃。这种作案手法让消息灵通的警察和考

有考古专家指出,盗墓已经成为一个“行业”,盗墓者不仅分工明确,工具齐全,而且很多人拥有更专业的考古知识。

在秦公六号墓地“六四”入室盗窃案中,犯罪嫌疑人通过对相关书籍资料的熟悉阅读和对出土墓葬的实地计算,准确找到了目标墓并进行入室盗窃。这种作案手法让消息灵通的警察和考古学家感到惊讶。

在盗墓贼中,书籍和史料已经成为他们获取坟墓信息的重要途径。据一些媒体报道,还有一本盗墓指南——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物地图集》。该图集分北京、山东、陕西、山西、广东、四川四省,提供了大量详细的文物信息,全面记录了“各大文物大省已知和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古墓信息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映射

此外,盗墓贼还在实践中总结了“望、闻、问、切”的诀窍。“看”就是看风水,看地貌,看地表特征;“闻”就是闻气味,听声音。高超的盗墓贼,由于加工工艺的不同,打雷时表面回声的不同,可以根据不同年代的墓葬发出的不同气味来区分某处是否有墓;“问”就是踩在当场。盗墓贼会冒充风水先生,去拜访当地老人,看看这里有没有古墓;“切割”是古墓葬搜寻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包括准确钻孔、盗窃文物和判断文物价值。

盗墓和社会上的其他行业一样,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产生了一定的分工。在盗墓圈里,凡是参与一次入室盗窃活动的人,都被称为“一果儿”,基本上由“手眼”、“枝锅”、“腿”和“吃苦”组成。但是这种分工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一国二”中的一些人会有多重角色。

从“六四”秦公六号墓地入室盗窃案犯罪嫌疑人的供述中,可以对盗墓团伙的构成和分工有一定的了解。

网络映射

犯罪嫌疑人姜是该团伙的“掌上明珠”,是该“一锅粥”的核心人物,负责寻找古墓,筹集所需资金。在其他盗墓活动中,“张延”也是文物的主要买家或围栏。

本案的犯罪嫌疑人张就是这个“一锅粥”中的“撑锅”,具体负责盗墓活动。和包工头类似,他有技术和设备,同时能召唤“腿”和“苦难”,“托锅”有时还负责卖赃物。

就像有些盗墓活动中“手眼”和“托盆”的分工会重叠一样,“腿”和“苦”的界限并不明确,有偷挖技术的“腿”往往承担着打洞等体力劳动。

网络映射

盗墓也有“行话”,盗墓者称自己的盗墓活动为“工作”;“去工地”是指去盗墓现场;墓葬叫“坑”,根据墓葬的大小和朝代分为“大坑”、“小坑”、“秦坑”、“汉坑”;被盗文物称为“物品”。

盗墓者一旦发现“货物”,通常会迅速将其击毙,甚至在极短的时间内通过走私等手段让“货物”离境。在国外丢失的文物入境时不需要海关检查,买卖归还国内的文物是合法的,所以很多被盗文物都是“洗白”的。

一般盗墓前,相关人员会协商如何分赃。通常是“掌上明珠”的大头,一旦一无所获,一切费用由他承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耶稣裹尸布之谜 耶稣裹尸布之谜,欺骗世人20世纪下一篇:揭秘:面对“女主武王”李世民为什么不杀武则天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