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慈禧能玩弄国家半世纪因国家缺政治理性

导语:慈禧太后两次成功发动宫廷政变,三次听政。同治和光绪两个朝代统治强势,行事武断。两个小皇帝随意捧在她手里,大臣中的精英也是她玩的。她操纵权力48年,享年74岁。如果当时的中国还生活在一个无视世界的绝缘体里,那么慈禧太后的命运和中国社会的运行可能不会有太多特别的关注。但

慈禧太后两次成功发动宫廷政变,三次听政。同治和光绪两个朝代统治强势,行事武断。两个小皇帝随意捧在她手里,大臣中的精英也是她玩的。她操纵权力48年,享年74岁。如果当时的中国还生活在一个无视世界的绝缘体里,那么慈禧太后的命运和中国社会的运行可能不会有太多特别的关注。但是,当时的世界形势绝不是一个传统的时代,一个落后于时代的古代文明与生机勃勃的西方世界的对比,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换句话说,面对西方文化的强势崛起和大国对整个地球的包围,中国如何适应世界的变化是千年一遇的严肃问题。这个时候,精通治国,对世界大势一无所知的就是慈禧太后了。虽然她在形势的压力下做了一些支持洋务派和维新派的事情,似乎在中国社会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她始终无法摆脱内外困难的局面,甚至造成了屈辱国家的后果。在中国传统社会的最后几年,她演绎了一段非常悲壮而深刻的历史。

网络映射

1861年,咸丰病逝,辛酉政变夺权的慈禧开始听政。在“中外和平”的大背景下,改革体制实行“满汉合流”,重用曾国藩、左、、李鸿章、张之洞等。太平天国革命被镇压后,以“自强”、“求富”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得到支持,出现了“同治精神”,开创了近代中国“摸着石头过河”的新局面。洋务运动使国民经济多年高速增长。制造局、机器局、招商局、织造布局、贸易银行等一大批企业,一系列重大项目相继建成。新的学校开展了新的教育,新的部队建造了新的设备...洋务运动在30年发展下的辉煌成就,没有慈禧太后的首肯是不可能取得的。他重用汉族大臣的努力也超过了任何一个晚清皇帝。

然而,在世界科学进步和她自己的社会需要巨大变革的过渡时代,慈禧与当时的国家最高统治者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她在很多问题上表现出惊人的无知,不主动吸收新知识新东西,对洋务运动不统筹兼顾,不做目标规划,甚至打压立志改革的龚亲王,同意停止送子女赴美留学,阻碍铁路工程建设...她支持洋务运动富民强兵的目标,而不是提高素质富民,她不想让洋务运动变得太强大,危及皇权。所以她也是死忠保守派的后台,支持他们对洋务运动的各种约束。更渴望享受幸福的他,不惜挪用海军军费修建颐和园。甲午战争期间,他拼命地举行60岁生日庆祝会,极其豪华奢侈。月前月后他用了540多万银子,而前线战争筹款只有250万,还不到庆典费用的一半。她有足够的手段控制国家政策的人事,却没有一点责任感让国家适应世界的步伐。她只是一个支持有限改善的既得利益者。

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据说前线战败的报告来了,慈禧和光绪也痛哭流涕。光绪皇帝决心改革,慈禧也支持。她曾对光绪说:“改革是单纯的野心。同治初,曾国藩议之,遣子留学,造船,制械,以求富强。”他还说:“如果你能变得有钱有势,你可以自己去做,但我内部不控制。”但据说是“回归政治”,却依然控制着所有幕后用人的行政。光绪皇帝什么都要向她汇报,其实是个傀儡。于是,当她受到顽固保守派的影响,对变法的措施和限度不满,听说变法派要以兵变直接威胁其权力和生命时,就以政变囚禁皇帝,杀死戊戌六君子,轰轰烈烈的百日维新流产。

慈禧扼杀变法,囚禁皇帝,引起列强干涉,要求她回到光绪。她不得不传播光绪病重的消息。没想到,洋人不但出面见光绪,还庇护康有为等改革派,这让慈禧极为愤怒。此时义和团在“扶清灭洋”的口号下爆发,对她来说颇为开胃。看完义和团的荒唐表演,她以为有天兵相助,于是贸然向列强宣战。保皇党和义和团袭击外交使馆和租界地区,见到外国人和教区居民就杀。然而,当他们遇到“八国联军”时,他们被打败了。慈禧只得弃京西而逃,中国陷入“义和团运动”。这时,我感觉到了双方的实力差距。最后,我指责义和团运动,下令进行痛苦的围剿。知道联军烧杀抢掠,就说“对不起人民”。同时他们清醒了,知道中国积累的弊端必须改革,主动发出新政。然而付出的代价是极其沉重和痛苦的。

网络映射

晚年实行新政,改革官制、军制、法律、经济、教育,几乎都很伟大。如设立现代政府部门,鼓励私营工商业,废除科举,建立现代学校和学术体系,派遣学者出国留学等。在法律的全面完善中,批准聘请日本法学家起草和编纂近代各种新法典,并使军队现代化,特别是派遣大臣到东西方国家学习,然后同意准备君主立宪,发出信函准备成立顾问委员会和顾问委员会,并颁布了顾问委员会章程和顾问委员会成员选举...最后一个法令是《九年预备立宪逐年实施预备事项》,改革力度不小。说明在国家事务的衰落过程中,她逐渐养成了一些朴素的改革和进取意识,在政治改良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辉煌的成就。

但是,在关键问题上,她有一个底线,那就是不能触碰祖先的家法,不能对现有制度做出过度的改变,必须维护皇权的稳定,保持皇室的既得利益。因此,她绝不会屈服于宪政改革的本质,也不能妥协皇权的专制独裁和至高无上。她支持洋务运动,因为她的富国强兵的目的是巩固皇权。她同意君主立宪制,因为一些亲贵的大臣告诉她,这可以使王位永存,消除外患和内乱。所以,慈禧不是一个有政治远见的人。她的核心价值是保证皇权在自己手中。她对权力相当上瘾,知道一切都是伴随着权利而来的,但没有权利一切都化为乌有。让这样的统治者放弃权力,实行真正的虚拟君主立宪制,无异于虎谋皮。同时,中国没有这种虚拟君主的文化传统。如果一个皇帝只是一个摆设,他的命运肯定是悲惨的。慈禧同意君主立宪,只是用“宪法”为专制皇权寻找法律依据,于是《钦定宪法大纲》就出来了。所以她还是顽固保守势力的总代表,统治者的立场只会导致专制政权的崩溃。

很多人认为慈禧是个阴险恶毒的独裁者,外表狐狸心老虎。这其实是在中国特色的权力斗争旋涡中生存下来的必备政治技能。在一个最看不上女人的国家里,皇帝的遗孀们为了获得权力,不得不冷酷无情。她在六十周年庆典上的名言:“你让我今天不开心,我就让他终身不开心!”他傲慢残忍的性格和人生价值观一目了然。但是,在不危及她的地位和权力的前提下,她可能是豁达、善良、平易近人的;说到权力斗争,她会不顾利益,不择手段地杀死对方。平心而论,慈禧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女人,政治才华出众,坚强果断,机智敏感。在她48年的执政生涯中,她能够牢牢控制局势,并通过自己的聪明和狡猾,成功地将整个国家变成了维护自己权利和欲望的工具。

网络映射

时代的悲剧在于,当中外文化开始摩擦和火花的时候,中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改革呼声,比如西化派、改良派、立宪派,还有一些具有全球视野的学者。可以说,世界局势开始向中国招手。但统治中国的是慈禧,一个对新事物缺乏认识,对世界形势反映迟钝的独裁者。她其实代表了真理,决定了民族的命运。所以她可以支持洋务运动,赞成维新。还可以挪用军费发动政变;它不仅盲目利用义和团向列强宣战,还造成了国家和人民的蹂躏。也有可能在失败后与列强和平谈判,缔结羞辱国家的条约,“衡量中国的物质资源,讨国家欢心”;它能主持新政,比戊戌变法时期采取的措施更有力,取得了可观的改革成果;还可以阻断宪政之路,提出“五不议”,制定一部“钦定宪法”,规定专制、排他的皇权。在这条道路上,国家摇摆不定,不时伴随着一系列的灾难。

据说庚子事变受挫后,慈禧晚年在做重大决策时,往往焦虑、优柔寡断、心力交瘁。她还在以泪洗面,表面上很坚强,内心却很脆弱。但我还是遵循“宁为天下,不为天下”的原则,通过权力、性格、手腕、心情来掌控中国的一切。为什么这个国家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关键时刻被这样一个寡妇扮演?国家的未来只能赌在这样一个统治者身上?只能说明在这片土地上,政治理性和制度文化的智慧太少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史上最苦逼皇帝是谁?非明朝朱常洛莫属!下一篇:历史谜团:孙权为何把妹妹嫁给刘备?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