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揭秘中国古代官员的考勤制度 无故缺勤大板伺候

导语:“上班”的由来要了解古代懒惰的规律,首先要了解古代官员是如何上下班的。在古代,工作时间比现在早。《诗经·冯祺·纪明》中,妻子催促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院的人都到了;东方已明,商朝已忙。”可见,从春秋开始,古人就有“歌舞升平”的传统,到了后来,这个时期被定义为“

“上班”的由来

要了解古代懒惰的规律,首先要了解古代官员是如何上下班的。在古代,工作时间比现在早。《诗经·冯祺·纪明》中,妻子催促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院的人都到了;东方已明,商朝已忙。”可见,从春秋开始,古人就有“歌舞升平”的传统,到了后来,这个时期被定义为“石矛”,也就是早上5点到7点。所以“上班”的想法一直流传至今。

网络映射

古代我上班早,下班早。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点下班,秋冬下午3点下班。至于白居易的“离官逼夜,拜表侵晨”,是因为办公区和生活区相隔很远,当时没有车,所以走路回家就是“逼夜”。

古人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开会。在中央政府里,皇帝每天早上都要召开“朝会”,也叫“上朝”,这是最高的国务会议。与会官员为省级以上官员,包括“六部委九部长”。会议内容有两个:一是皇帝决策,征求大臣意见;第二,大臣有重要事项需要报皇上批准。根据议程,“早上开会”的时间有长有短,通常在上午9点结束。正常情况下,每天都是这样。所谓“君王不早上朝”是个例外。

明朝的时候,你旷工20天,一棍子打100板

早上九点,官员们在宫门外吃完皇帝给的“早餐”,回到衙门,或者在“朝会”上执行皇帝的最新旨意,或者处理自己的日常工作。这是京官一天的工作模式,地点和北京差不多,不赘述。

古人以“迟到早退”为起点来统治“平庸”。古代官员以“清明、慎行、勤政”为原则,“勤政”的最低要求是按时上班下班。对于“懒惰”有迟到、早退、旷课、上课失手等惩罚方法。

明代“治庸人”盛行“打屁股”,规定缺课一天打20个小板,三天加一节课,人员满20天打100个大板。

为了不被打迟到,明朝有个高官不小心掉进了御河,冬天淹死了。怎么回事?

原来魏忠贤当政时,故宫并没有按时设置路灯,说是为了防“火”。官员们也被禁止骑马和坐轿子。冬天,路又黑了。结果官员们“晚上往朝里走,都是偷偷走进去的,见面也不检查不区分”,于是“追尾”事件就经常发生。有一天,一个住得离皇宫很远的官员可能起得有点晚。他一路小跑,生怕“开会”迟到。另外,那天早上雨下得很大,路很滑,他慌慌张张的不知道方向。他在河里失去了一只脚,死在了酒泉。

网络映射

唐朝因迟到扣工资

除了“打屁股”,还有各种扣工资、降级、开除甚至迟到“监禁”等处分措施。

先说“迟扣工资”。唐朝“文武百官上参,无故不来者得一季”。到了苏总,“无故不来参议,就赢了一月工资。”。我去文宗的时候,“武文经常参加官,朝鲜不行。按预期金额,他被罚“每贯二十五条”。此外,“旷课罢课”,清朝乾隆年间,一位名叫钱商的翰林成为皇帝和孙子的老师。因为旷工几天,被政令辞退,留下来了,失去了发穷考收孝赚钱的机会。还有“旷工监禁”的规定。《唐律》规定:“旷工超过三十五天的,处一年有期徒刑。如果是在军事城镇或边境地区工作的官员,他将受到更大的惩罚。”。

明代张的“试法”

抓考勤是“治标不治本”,那么如何“治本”?如何对待“不才而食简”的平庸官员,历代都是“推陈出新”,明代张的“考法”很有代表性。

“考法”类似于现在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但他的做法似乎更具操作性,用“三字”概括,即“稳、准、狠”。

网络映射

以六位部长的考核为例,管理办法如下:一、将每位部长每年必须完成的工作和完成期限登记到三个账本中,保存在部、都察院、内阁的“给予事务”中;然后每个大臣每个月必须出示完成工作的依据,完成后分别到党、内阁、都察院核对账册,注销一份;最后,内阁、都察院、外交部逐一核实官员提供的工作完成依据。如果任何部门发现未能如期完成工作,将根据规定进行处罚。

按照这种方法,万历三年,共查出未竟事件237件,大臣54人。凤阳巡抚王、张庚华,广东巡抚张守岳,浙江巡抚肖混,因三月未竟之事太多而受罚。万历四年,山东17官、河南2官因地方官员征税不足90%被降职,山东2官、河南9官被革职。在张执政期间,根据《考成法》,被裁掉的冗员约占官员总数的十分之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绢豆腐与内酯豆腐的区别 绢豆腐可以生吃吗,可以生吃下一篇:有何仇怨?彭玉麟要杀李鸿章的儿子?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