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风云人物>正文

同样都是分裂割据的时代 五代十国和东汉末年有什么不同

导语:大家好,我是边肖。今天给大家讲讲五代十国的故事。欢迎关注。如果一定要把中国古代史浓缩成两个朝代的历史,那么创造了鼎盛时期的汉唐无疑是首选。但是,有一句老话:“天下大事,必长久合,必长久分。”两个强大的王朝结束后,中国一度陷入空之前的战乱和分裂,但也处于乱世。两个时期

大家好,我是边肖。今天给大家讲讲五代十国的故事。欢迎关注。

如果一定要把中国古代史浓缩成两个朝代的历史,那么创造了鼎盛时期的汉唐无疑是首选。但是,有一句老话:“天下大事,必长久合,必长久分。”两个强大的王朝结束后,中国一度陷入空之前的战乱和分裂,但也处于乱世。两个时期的割据政权有什么区别?历史演变遵循什么样的逻辑?

1.事实上,两大王朝分裂的原因是不同的

东汉的分裂,表面上是因为末年的政治腐败,外戚宦官的独断专行,党在清朝的闭关锁国的覆灭。再加上连年天灾,四大流民,最后黄巾起义掀起了大分裂的序幕。但最核心的原因是在东汉建立的时候就已经被埋没了。东汉建立后,汉光武帝刘秀向浴血奋战而死的弟弟进贡,册封云台二十八将,大有赏赐。所以以它为代表的这群人,在经济上占有了大量的土地和人口,建立了庄园,成为了当地的贵族家庭。政治上,通过相互推荐和长期联姻,长期占据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官。在教育方面,由于文化的载体是竹简、帛,收藏成本高,文化根本无法惠及大多数人,所以仅限于在这些名门望族之间传播。

然而,豪族对社会的长期吸收导致了整个国家的沉重负担。当豪族与平民的关系再次无法平衡时,自然灾害发生后,黄巾军与后续军阀的混战彻底打破了平衡。战争中,贵族家庭的爵位被剥夺,土地被分散,文化没有传承。取而代之的是一批中小贵族的崛起,这就是士族,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但在他们的背后,其实是颍川、荆州、江东几大士族集团的角力。

因为士族还能维持社会稳定,长期的礼教还维持着对君主的尊重,这期间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三国无论哪个国家,都在高喊复兴汉朝的口号,而曹操虽然强大,却还想“挟天子以令诸侯”,直到曹丕通过皇权“禅让”,汉朝终于结束,汉献帝。

到了唐代,士族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唐代士族以五姓七家为尊,即太原王、陇西李、昭君李、清河崔氏、博岭崔氏、涡阳陆、荥阳郑。当时的高官显贵都以五姓联姻为荣。

这个思想甚至深深影响了当时的皇帝。贞观年间,吏部尚书高士廉公布天下士族族谱《族谱》,引起唐太宗极大不满。为此,唐太宗强行将皇族的李改姓为第一等。同时,为了突出自己的贵族身份,他还试图依附赵国郡王李,自称是战国时期赵国名将李牧的后代,并将祖灵迁到当时的赵州,以示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帝国的边境上出现了另一种变化。唐太宗、高宗时期,大唐常年与突厥、吐蕃作战,边境需要设立节度使,驻扎大量军队。政府以前的军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导致征兵制度的形成,军制由军农一体转变为职业军人。最后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最后,一场“安史之乱”彻底打败了国家。此后,唐朝为了应付叛乱,平衡各方势力,设置了大量节度使。这些军官可以就地征兵,这些士兵大多来自当地,依靠军饷,父亲去世,儿子跟随,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在这些人眼里,只有付出的军官,而皇帝其实只是一个遥远的摆设。

最终唐朝终结在这些军阀手中,但严格来说,他们只是士兵,而不是门阀,因为唐末军队多由平民组成,战斗不再是贵族的专利,导致“君权神授”制度的消失。想当皇帝完全是武力争夺,导致了唐末国家更大的分裂,割据政权到处出现,频繁更迭。

2.分裂背后的历史演变

事实上,从战国到唐末,中国社会的中间力量经历了一个从贵族-贵族家庭-绅士-平民的演变过程。第一个时期从商周开始,到秦朝结束,秦朝统治着这个国家。六国贵族被大量屠杀,然后贵族就消失了。秦汉时期,依靠军事功德的贵族家庭逐渐出现,并逐渐控制了全国。然而,对社会资源的过度侵占导致他们与士绅平民的矛盾日益加剧,最终走向毁灭。

东汉末年到唐朝,是士族不断崛起的时期。当时被认为是社会的中产阶级。这种力量在中世纪统治了中国的历史。直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的战争彻底毁了这个阶级。之后中国封建王朝进入平民社会,一直到清末。

三国和五代十国虽然都是独立政权,但是如果把历史的镜头拉长,就会发现中国历史在经历了两个时期的独立政权之后,发展的截然不同。三国之后经历了两晋的短暂统一,然后迅速分裂,再进入漫长的南北朝,直到隋唐再次统一,最后分裂成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整体被宋朝继承后,中国社会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稳定时期。宋以后,除了改朝换代时的社会动荡,基本上连续元明清保持了近千年的统一格局。

为什么是同一个割据政权,为什么经历了两个动荡时期后历史完全改变了,推动历史改变的核心原因是什么?

3.推动进化的核心原因

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皇权的加强,二是文化的普及。我们来看第一点。从表面上看,中国自秦汉以来进入了一个大团结的时代。然而,在统治方面,皇权与相对权力的矛盾从未停止。除了秦朝,在汉朝,其实豪族一直都是以豪族为主,无论是从建国功过,还是从地头蛇。比如我们可以看到,东汉末年形成割据政权的军阀其实是袁绍、刘表等人

士族的力量相对于原来的贵族家庭并没有那么强大,需要相互扶持来制约皇权。比如曹魏阵营,既有颍川集团,也有南阳集团,一切都变了,皇权却无形中增强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隋唐时期,中央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皇帝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直接从地方开始选拔人才,所以这就是隋朝出现科举的原因。

五代十国以后,士族基本上被军事集团消灭了。在此时的政治构成中,士族已经无法控制话语权。唯一的衡量标准是军事能力的大小。这一时期,社会逐渐从士族社会过渡到平民社会。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宋后期,直到元明清,皇权不断加强。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唐朝的宰相可以坐,只有宋朝可以站。

再看第二个因素,文化的普及。为什么从汉朝到隋唐,平民始终不能参政?作者认为,重要的原因是文化的传播总是在贵族或绅士之间传播。

众所周知,从汉代到魏晋,文字主要刻在竹简上或写在布帛上,无论是传播还是保存都非常不方便。南北朝时期,北周军队突破江宁,当时的梁元帝下令烧毁东哥竹堂14万卷竹简,感叹“今宵文武之道差!”可见,简牍的收集难度很大,帝王家也是如此,所以百姓怕没有机会接触文字。

所以当时文化的传播主要依靠家族内部的私塾,这种封闭性在三国都可以看到,比如荀氏家族的于迅、荀攸,诸葛氏家族的诸葛亮、诸葛瑾,大部分名人都是家族出身。

但隋唐以后,随着纸张的普及,民间文化的获取成本进一步降低。到了宋代,随着活字印刷术的出现,大量古籍开始进入民间,导致平民文化水平迅速提高,新的“科举”渠道也使他们能够参政议政,表达诉求。所以文化的传播也是推动“科举”发展的第二个原因。文官权力的崛起也使得皇帝能够绕过世家大族,从民间汲取人才,而不受传统家族的束缚。所以经过五代十国,到了后来的宋元明清,我们看到贵族中只剩下皇室,其余都是文官集团。政治由职业官僚组成,使得皇权扩散到全国,国家长期统一。

综上所述,无论是三国时期还是五代十国时期,表面上都是一个混乱的过程,但也是一个打破旧秩序,重建新秩序的过程。三国结束了权贵对国家的统治,开启了士绅的门到门政治。虽然一度形成稳定的三足鼎立,但晋朝以后国家最终还是分裂了。五代十国,军队结束火葬。从此,中国开始进入文官时代,职业官僚开始出现,国家终于形成了长期的统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象人族增长增大 非洲象人族吃什么变那么大?象人族为什么那么长下一篇:大宋少年志裴景喜欢谁 裴景结局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