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历史竟有流传说端午节是纪念曹娥?到底是真是假?

导语:曹娥端午节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包括纪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的说法。我现在想说的是曹娥和端午节的联系。端午节的传说之一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她为了救父亲而投河自尽。曹娥肖像曹娥,东汉上虞人。他的父亲淹死

曹娥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有许多说法,包括纪念屈原、伍子胥和孝女曹娥的说法。我现在想说的是曹娥和端午节的联系。端午节的传说之一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她为了救父亲而投河自尽。

曹娥肖像

曹娥,东汉上虞人。他的父亲淹死在河里钓鱼,但几天后他的尸体仍然不见了。那时,曹娥只有十四岁,每天晚上都沿着河边哭着寻找他的父亲。过了十七天,农历五月五日投河,五天后被村民发现。

尽管孝顺的女儿曹娥去世了,她还是找到了父亲的尸体,并把他带回了河边。人们看到这一幕非常感动,认为她的孝心感动了上帝。后来,人们把曹娥把他父亲抬出水面的地方叫做河湾村。同时,她的孝心感动了村里村外的村民。他们埋葬了曹娥的父女,在曹娥提水的河边建了一座曹娥庙,为她立了一座雕像,并尊称她为“孝女娘娘”,还把小渔村曹娥村改名为曹娥河。

每天当曹娥跳入河中时,一个非常盛达的庙会就会在曹娥寺举行。很多村民都会来拜孝,送匾额来歌颂她的美德。直到现在,不管曹娥江的河水有多凶猛,只要到了曹娥庙前,就会变得平静,仿佛对孝顺的女儿感到愧疚,悄然离去。过了曹娥的脸,河水又要闹了。

因为五月五日是曹娥投河的日子,所以许多人把端午节作为纪念曹娥冤的节日

曹娥的墓在哪里

孝女曹娥的墓位于浙江上虞关白镇西岸的曹娥寺,这里被称为“江南第一寺”。曹娥皇陵原位于曹娥江东岸,但由于风潮的破坏,被移至曹娥皇庙。老曹娥墓两侧有石马、羊、丫鬟,但这座墓早就毁了。

曹娥皇陵

今天的曹娥墓是1982年由人民集资研究所重建的。1987年,上虞市文物管理处根据清代曹娥墓的外貌进行了修改。站在墓前的墓碑是绍兴兰亭书局总裁沈定安题写的。

除了曹娥之墓,曹娥寺还有许多建筑,如曹娥纪念碑、大殿、正殿、双枝亭等景点,都是游客驻足观看的地方。

为了颂扬曹娥的孝道精神,上虞县官员向朝廷报告,并为她竖立了曹娥的纪念碑。碑文是韩丹春写的,但这块墓碑早就不见了。现在曹娥冤是蔡卞写的,写得非常轰轰烈烈,流畅优美,在中国文学中有很高的地位。

想拜谒孝女的人会去正殿,正殿位于整个寺庙的中心,是纪念曹娥的主要场所,大厅里的气氛非常肃穆,一进大厅就让人肃然起敬。

雅霜亭位于曹娥皇陵前,是古代官员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因为建成后在亭前发现了两棵柏树,所以这个大厅被命名为雅霜亭。双枝亭呈方形尺度形式,主要由三个房间组成。房间里随处可见浮雕和图案,使房间充满艺术气息和精致。

小女曹娥纪念碑

曹娥碑是东汉时期人们为歌颂曹娥的美德和纪念她的孝道而制作的石碑。墓碑原来是蔡邕写的。经过几千年的风雨,碑文有点难以辨认,所以宋代又被王安石的女婿蔡卞所抄,并一直保存至今。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曹娥碑,是宋代的石碑,字体是线体、楷体。

曹娥纪念碑

关于这块石碑的书写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原来,知府请了抄写员朗威来写碑文,但朗威写完后没有拿出来。他故意制造悬念。他告诉大家写碑文有多难,想等到拿出来震撼大家。当时有一个叫韩丹春的人在场。当他听到朗威说碑文很难写时,他开始用钢笔写。朗威读了韩丹春的题词后感到惭愧,于是他撕掉了自己写的字。于是他用韩丹春的手抄本作铭文,蔡邕看到这些铭文后,在碑帘上写下了“黄绢少妇,孙子臼”八个大字。

另一个故事也是关于这个铭文的。三国时期,曹操和杨修骑马到曹娥冤前朝拜。曹操惊讶地看着碑文上的八字,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最后,杨修解开了为曹操题词的谜底,答案是“妙词”的意思。因为这个故事,曹娥碑成为中国最早的填字游戏,也因为曹娥碑暗含离合游戏,也被认为是填字游戏的鼻祖。正是因为这个典故,在现在的灯谜中专门设立了一个名叫“曹娥格”的谜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繁缕草图片大全 有一种报春花科植物叫蓝花琉璃繁缕!下一篇:中国历史上有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呢?有的话都是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