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唐肃宗 唐肃宗杀唐玄宗是怎么回事 唐肃宗和唐玄宗什么关系

导语:  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镇守潼关之大将哥舒翰受杨国忠逼迫出兵讨叛,结果大败,潼关陷落,长安震动,玄宗携太子、宠妃仓皇逃往成都,行经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并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那么在历史上唐肃宗杀唐玄宗是怎么回事呢,唐肃宗和唐玄宗什么关系呢,和小编一起

  安史之乱爆发,天宝十五年(756年)六月,镇守潼关之大将哥舒翰受杨国忠逼迫出兵讨叛,结果大败,潼关陷落,长安震动,玄宗携太子、宠妃仓皇逃往成都,行经马嵬驿,军士哗变杀杨国忠,并逼迫玄宗赐死杨贵妃。那么在历史上唐肃宗杀唐玄宗是怎么回事呢,唐肃宗和唐玄宗什么关系呢,和小编一起看看吧!

  马嵬民众拦阻玄宗请留,玄宗不从。太子李亨留下,随即往朔方节度使所在地灵武(今宁夏灵武西南),同年农历七月十二日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改元至德,时年四十六岁,是为肃宗。安史之乱爆发,洛阳、长安失守,唐玄宗仓皇“幸蜀”。

  从离开长安,到得知太子李亨在灵武即位后主动逊位,唐玄宗一直是大唐政府唯一合法的“掌门人”。这期间,太子李亨当了皇帝,说句不好听的,他的即位像是趁火打劫——篡行,而且经过精心包装。《旧唐书》卷十《肃宗本纪》详细记述了大臣裴冕、杜鸿渐等人解释太子李亨即位的三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寇逆乱常,毒流函谷,主上倦勤大位,移幸蜀川。国家发生了叛乱,玄宗皇帝已经无法驾驭这种局面,跑到了蜀川避难,他的那把交椅就算让出来了,作为皇太子,在这个时候即位,替父皇分忧、为社稷排难,是顾全大局、理所当然的选择。

  皇太子李享被点为天下兵马元帅,全权负责收复两京、平服叛乱事宜,但替父皇分忧、为社稷排难,就非得自己当皇帝吗?照这样的逻辑,其他人不都可以打着这样的“旗号”另立中央了吗?唐玄宗是“移幸蜀川”,并不是“倦勤大位”,而是仍然主持着全国的平叛工作。

  并尽最大可能履行了大唐政府“掌门人”相应的职责,如对中央和地方的有关人事,进行了调整,并先后任命了崔圆、房琯、崔涣三人为宰相,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危难时期中央政府的感召力,为收拢人心、凝聚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任命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都统朔方、河东、河北、平庐等节度兵马,收复两京的同时。

  分别任命永王李璘、盛王李琦、豐王李珙为各路都统节度使,分守外镇,为稳定局势、平定叛乱创造了积极的条件。史载,任命诏书一下,“远近相庆,咸思效忠于兴复”,而叛首安禄山则拍胸叹气道:“我不得天下矣”。这种理由,难以叫人信服。

  第二个理由:江山阻险,奏请路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玄宗皇帝“幸蜀”后,因为交通不便,给请示汇报造成了困难,而且,他这一去,大唐江山、国家政权失去了凝聚的核心,在这种情况下,皇太子只有当了皇帝,成为社稷之主,才能放开手脚承担起平复叛乱、重整社稷的重任,这是时势使然、迫不得已的选择。

  马嵬驿分手,唐玄宗通过高力士,表达了自己对太子李亨所寄予的殷切厚望,说了一番话。其中“莫以吾为意”至少包涵两层意思:一是从父子感情角度,劝慰太子李亨不要担心;二是从君臣大义角度,提示太子李亨,在这特殊时期不必拘于常礼,一些关乎平叛的大政方针,不必常请示、常汇报,完全可以自行决断。

  玄宗对李亨绝对的信任,溢于言表。李亨即便不当皇帝,照样可以放开手脚承担起平复叛乱的重任。交通困难,请示、汇报不方便,就得自己当皇帝吗?这样的逻辑说不通。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完全可以随机应变地处理军政等有关事宜,与便不便没关系。

  唐玄宗已经充分地放权,成败取决于他的能力和责任心,请示、汇报作为外部因素,不是问题的关键。国家政权失去了凝聚的核心?玄宗皇帝没有死,没有退位,何谈失去了凝聚的核心?第三个理由:万姓颙颙,思崇明圣,天意人事,不可固违。

  在这国难时艰的时刻,老百姓都期望着、各种祥瑞也兆示着,能有一个明君,来拯救他们于水火,这个明君不是别人,就是您——太子李亨,这是百姓的意愿、上天的选择。玄宗“幸蜀”,老百姓的期望,大打折扣,但这不是不承认玄宗这个皇帝。

  在灵武即位前,老百姓充满了期待,但这种期待绝非希望他取玄宗而代之,当他们听到了李亨治兵河西的消息,说道:“吾太子大军即至!”和李亨的拥戴者们“万姓颙颙,思崇明圣”,不对等。马嵬驿分手后,“有白云起西北,长数丈,如楼阁之状,议者以为天子之气”。说太子李亨的即位,与天象有关。后来,又出现好几次,都是预示真命天子的气象。

  人事鼓吹,天意炒作,三点理由,道出唐肃宗的即位,是一场精心包装的篡行。

  在唐肃宗因过度精神紧张结束了自己五十一年的生命之后,他的长子李豫也就是唐代宗接替了唐肃宗的皇位,唐代宗画像唐代宗作为唐玄宗的直系嫡亲,继承了先辈的许多优良传统,他从小就喜欢广泛阅读书籍,性格温和而不张扬,孝顺长辈,毕恭毕敬,颇受长辈喜爱。

  在唐代宗登上皇位后,首先除掉了父亲在位时候的卖国贼李辅国,因为他为人和善,在杀掉李辅国后还不忘去安慰他的家人。紧接着,他便开始处理父亲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可见他对政事颇有一番见解。尤其是恢复了许多人的头衔,平昭了许多冤案。唐代宗的这番计策真是用心良苦,他为了唐朝可以继续发扬光大,费尽心思。

  但是这时的唐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因为官宦勾结,最终唐代宗的美好理想也没能够实现。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唐代宗将安史叛乱军队的最后一个领导者史朝义逼到上吊自杀了,这下安史之乱正式结束了。

  然后在安史之乱结束之后,吐蕃又来侵犯,因为官宦内外勾结导致长安城动荡不安,在把吐蕃打败之后,唐代宗的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病重十天左右的时间便去世了。回想唐代宗在位时候,真是做了许多利民利国的政策,他爱惜百姓,降低了农业的税收负担,并且帮助农民解决粮食生产问题。唐代宗担任着国家的重任,尽心尽责,受到后人很高的评价。

  唐肃宗李亨(711年—762年),初名李嗣升、李玙,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朝第七位皇帝(不算武则天和殇帝李重茂),唐朝第一个在京师以外登基再进入长安的皇帝,756年—762年在位。

  初封忠王。公元738年被立为太子,改名李亨。安史之乱起,被玄宗任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领朔方、河东、平卢节度使,负责平叛。唐玄宗西逃,他在马嵬坡为百姓所留,与玄宗分道,北上至灵武。

  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灵武即位,史称肃宗。先后于至德二年(公元757年)6月、10月收复长安、洛阳两京。唐肃宗曾与回纥兵约定:“克城之日,土地、士庶归唐,金帛、子女皆归回纥。”致使洛阳遭受很大的破坏。

  唐肃宗命郭子仪与李光弼等讨安史,使唐朝危而复兴。在位7年,762年在宫廷政变中惊忧而死,终年51岁。唐肃宗死后,宦官李辅国、程元振杀张皇后等,拥太子李豫即位,是为唐代宗,将肃宗葬于建陵(今陕西省礼泉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三国诸侯中的庸才,韩馥到底有多蠢笨?下一篇:崇祯登基当上皇帝之后 崇祯是怎么对待这个皇嫂的

文章评论

  • 过往不究

    不适合进行评论,这个话题需要更多的历史背景和细节了解,才能做出准确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