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八国联军侵华时到底是什么样的场景 百姓真的帮助八国联军吗

导语:还是不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读者们,下面的小系列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往下看~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提前敲响了清朝的丧钟。《辛丑条约》中近10亿两白银的赔款总额,彻底摧毁了反清的希望。对它愤怒,哀悼它的不幸。清末屈辱的经历,让很多人痛心疾首,被后人诟病。甚至出现了“

还是不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读者们,下面的小系列会给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然后往下看~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提前敲响了清朝的丧钟。《辛丑条约》中近10亿两白银的赔款总额,彻底摧毁了反清的希望。

对它愤怒,哀悼它的不幸。清末屈辱的经历,让很多人痛心疾首,被后人诟病。甚至出现了“八国联军攻打北京,老百姓主动帮外国人攻城”的说法,证明当时清政府不得人心。

我只能说这其实有点夸张。

网上流传着很多所谓的晚清老照片,比如这张,显然是在帮八国联军搭梯子。

但眼见不一定为实,你能确定这是他们的主动吗?还是说这些人真的是北京的普通人?我觉得不是!

且不说照片的真假来源,这些帮助八国联军的中国人可能还有其他原因。第一种是强迫。这就像抗日战争时期给日本人修炮楼挖战壕一样。你能说他们很活跃吗?显然,这只是为了救你一命。

再者,我也可以怀疑他们是汉奸,他们拿了八国联军的好处,也很有可能。反而所谓主动帮助八国联军,所谓热情欢迎,没有太多依据。想想又是一场战争,普通人都躲得来不及,怎么会凑上去帮忙?说不通。有些外国人不是好东西。

如果是这样的话,历史上对抗外侮的例子就不会有那么多了。其实普通人当时是被迫为八国联军搬梯子的,身不由己。想一想,手无寸铁的人,面对全副武装的八国联军,能以肉搏抵抗八国联军吗?反正我很同情那些人。连政府首脑慈禧都跑了,把烂摊子留给穷人。合理吗?其实当时的老百姓很简单,不是主动帮忙,而是被迫帮忙。晚清颓废,但请正视历史,不要让你带节奏,只是为了黑。

当然,当时大多数人表现出麻木和冷漠,仿佛战争与自己无关,这是比较客观的说法。

之所以会这样,其实是因为一个国家的身份观念。当时在清朝的愚民政策下,老百姓的国家和家的概念很混乱。

自清朝以来,我国的一切侵略都是内部力量的竞争,外国没有机会或力量与中国作战。

从汉朝开始,中国就是世界一流的帝国,连著名的罗马帝国都比不上我们。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强大的国家,很难理解被外国势力入侵是什么感觉。

在我们以前的朝代,人们大多是漠不关心的。很多地区位于战区之外,这些人基本不受战争影响。只要他们的生活没有压力,在外面统治的就不是他们的事。

所以八国联军进京后,很多人还保持着这样的“惯性”,甚至比以前更严重。清朝200多年的奴役和愚弄,让大多数人麻木,不知如何战斗。他们认为只要家里不受影响,与中国有关的事务根本不关心自己的事情。这种现象也是集权统治的一大弊端。一般只有官员和君主有民族意识,下层人民只有小家庭意识,这是政府“愚弄人民”政策的结果。

当然,历史上也有过族群之间的纷争,爆发过很多流血事件。比如雅山海战,十号扬州,嘉定三图等等。

但是,这些大多有特殊条件。比如雅山海战的十万军民,其实就是南宋时期的忠臣及其家属。他们有忠于君主的思想,皇帝跳了,自然也就跳了。南明的斗争,除了忠君之外,也是由于清朝的剃发换衣政策,想要改变我汉传统和服饰,难免会有阻力。

但是八国联军过来的时候,目标是慈禧,并没有太多针对老百姓的;当时老佛爷跟光绪跑了,领导都跑了,下面的人连死都不想死。

人需要一个爱国的前提,就是这个国家能给他们带来美好的生活,让他们在心理上依赖国家。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才有与国家共生死的想法。然而,整个清朝的人民生活并不理想。由于满清时期政权掌握在八旗贵族手中,在数量上占有巨大优势的汉族长期受到区别对待。

到清朝末期,国家的政治机构已经极度腐败。当时几乎所有的人都活不好,老百姓都在抱怨当权者。王朝交接大势基本成型。生活在这种政权下的人,不可能对国家有好感。

没有人能改变赢得人心的人赢得世界的事实。而国家不知道有人民,人民怎么知道有国家?

他们没有理由努力!

说实话,人在战争中受害最深。统治者早早逃走,留下手无寸铁的人。帝国主义入城,老百姓有两个选择:一是带着家人逃走,二是苟且偷生。在一个信息封闭的社会,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八国联军打到北京,已经来不及跑了。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要求城里人帮忙搬梯子。面对这种情况,普通人要么反抗,要么合作。普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帮忙搬梯子,甚至被迫一起进攻城市,都是为了保命。所以,发生这种情况,是被迫的。谁会喜欢呢?老百姓思想简单。他们只想好好生活,不干涉政治。

综上所述,人们对侵略充耳不闻的核心因素是民族意识的觉醒不足,这也是为什么后来的“五四”等运动会唤醒人们的意识,这是现代中国面临的根本问题之一。

所以看完晚清历史你就知道爱国主义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培养一个国家的凝聚力才是最重要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关于长城的故事 关于万里长城的传说故事 盘点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下一篇:男朋友几下就不行咋办 男朋友在家很色怎么办? 10种不能要的男朋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