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清朝乡试时一奇葩的“习俗” 考官吃剩的食物竟成了考生抢夺的对象

导语:在清代科举考试中,乡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考取后叫举人,举人其实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当官员。“鲤鱼跃龙门”,考取地方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飞跃。1864年,曾国藩攻占太平天国都城天津后,为了赢得两江士绅

在清代科举考试中,乡试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考取后叫举人,举人其实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当官员。“鲤鱼跃龙门”,考取地方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飞跃。

1864年,曾国藩攻占太平天国都城天津后,为了赢得两江士绅的心,重建江南宫媛,恢复中断12年的江南乡试。

江南宫媛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科举考场,共有20644个考场,可同时容纳20000多名考生。据统计,从1168年到1905年,江南宫媛在700多年的时间里产生了800多名顶尖学者、10多万名学者和数百万名举人。清朝时,几乎一半的国家官员都离开了江南的宫媛。

不幸的是,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江南宫媛停止了考试。江苏、安徽、江西等地11年无法参加乡镇考试,自然没有机会参加北京的会议。无数学者失去了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机会。

幸运的是,曾国藩在考取乡试后,深知恢复的重大意义,在南京失陷后,立即修建了江南宫媛。年底,江南甲子乡考在江南宫媛举行。大约有两万名来自苏皖赣等地的考生涌向江南宫媛参加这场久违的考试。

考取地方后,主考官为刘坤、邵青、太仆寺,副主考官为翰林院编辑平不清。

乡考一般在秋季和八月举行,所以也叫秋考和秋杯。但是江南省考举办的比较晚,一直到11月18日才举行。考试分3节,每节3天。所以一共用了9天。11月18日,正式考试前,主考官、副主考官、副主考官、副主考官、监考官、监考官等执事将参加江宁府举办的“进幕宴”。

这种“幕中宴”,虽然美其名曰“宴”,其实只是考试前的一种仪式。宴会上的食物并不丰富,每个人都只是稍微动了动筷子,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真正享受到。在举行宴会的同时,每半小时敬一杯茶,唱一个笑话。折子戏的内容无非是“鲁尚三原一号”、“梁浩88岁状元”等传统剧目,用心良苦。

考官献了三茶,唱了三出戏,带头,大家离开酒席,前往宫媛,准备正式开始考试。这时候,在外面等了很久的考生们和他们的家人朋友们,纷纷涌了进来,抢走了酒席上剩下的杯盘果菜,空,一起掀翻了桌子凳子,然后兴高采烈地出去了。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在想:清朝的考生都是儒家子弟,满脑子都是诗和书,素质怎么会这么低?光天化日之下,公然抢别人吃剩的食物,是饿了还是穷了?更不可思议的是,食物被抢后,他们甚至一起掀翻了桌子和凳子,简直就是轻轻的扫地!

你没胆量笑,你才是你说的那个人!

其实这是清代乡试的一个很有意思的衍生,叫做“抢宴”。主考官、副主考官等人都是出身于状元的进士出身。抢走他们剩下的食物就是抢走他们自己、他们的家人和朋友的好运。

对于候选人、其家人和朋友的“抢宴”,官方并不阻拦。不会,为了让更多人抢食,主考和副主考经常很少用筷子。都当过学者,也知道学者的起起落落。

这次久违的江南乡试,最终为国家选拔了大批人才。比如著名的金石学家、画家吴大钊。即使在落选的候选人当中,也有一个极其厉害的人物:来自江苏无锡的学者薛福成——曾担任李鸿章智囊团的外交官,并向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派遣使节。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蛮夷戎狄的由来 蛮夷戎狄的由来下一篇:房角石 泥盆纪十大恐怖生物 邓氏鱼顶级掠食者鲨鱼都害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