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新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的特点 新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的特点

导语:新中国宪法历史发展的特点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宪法离我们的生活不远,它就在你身边。接受教育、就业、医疗、享受各种社会保险、欣赏优秀文艺作品、赡养老人、继承财产等。,都与宪法密切相关,受宪法保护。同时也履行保卫祖国、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宪法义务。只是因为我们对宪法缺乏了解,所以对宪法产生了距离感。10月28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

新中国宪法历史发展的特点边肖为大家收集并出版了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宪法离我们的生活不远,它就在你身边。

接受教育、就业、医疗、享受各种社会保险、欣赏优秀文艺作品、赡养老人、继承财产等。,都与宪法密切相关,受宪法保护。

同时也履行保卫祖国、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宪法义务。

只是因为我们对宪法缺乏了解,所以对宪法产生了距离感。

10月28日,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将12月4日定为国家宪法日。

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从而以立法的形式将12月4日确定为国家宪法日,并在全社会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和权威。

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上修改制定的。

它把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过渡时期党的总路线”作为国家的总任务,使党创造的基本制度和党制定的基本方针和重要政策具有宪法性和文化性,从而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和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

1975年大规模修改的宪法在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得通过。

这部宪法文本是在“文化大革命”尚未结束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它大大删除了宪法中必须明确规定的内容,不能发挥国家基本法的作用。

1978年大规模修改的宪法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修改了1975年宪法。

由于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这部宪法未能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期间“左”倾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一些不适应客观实际的不正确的政治理论观念和规定。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宪法。它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制定的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吸收了国际经验。它是中国特色的基本法,适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它明确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设立和职责范围,以及国家未来的根本任务。

此后,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全国人大先后四次对这部宪法进行了逐步修改和完善,一直沿用至今:

-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私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国家对私营经济的政策;对土地使用权转让作了补充规定。

这是中国首次采用修宪的形式修改宪法。

——1993年3月29日,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作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等9项修改。将“国有经济”修改为“国有经济”;将“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再次通过宪法修正案,对原宪法进行了六次修改,包括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思想地位、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现阶段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原宪法的宪法修正案。

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增加了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内容,完善了保护私有财产的规定,增加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增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增加了国歌的规定。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泰坦尼克号水下尸骨 历史十大水下考古发现,乌鲁布伦沉船发现王后金印下一篇:西厂和东厂的区别 明朝东厂和西厂区别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