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断送西汉的王政君:她拼命为娘家人捞好处 断送西汉的王政君:她拼命为娘家人捞好处 王莽篡汉后又悲愤不已

导语:断送西汉的王。王莽篡汉后,她肝肠寸断,怒不可遏。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王政君,魏郡元城人,阳平侯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 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的母亲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与王禁分手,改嫁荀安为妻。 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长大后的政君,婉顺贤慧。及笄就

断送西汉的王。王莽篡汉后,她肝肠寸断,怒不可遏。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王政君,魏郡元城人,阳平侯王禁的次女,汉元帝刘奭的皇后。 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传说她的母亲李氏梦月入其怀,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亲做过廷尉史,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几个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宠。与王禁分手,改嫁荀安为妻。 王政君从小失去母爱,长大后的政君,婉顺贤慧。及笄就被她的父亲嫁出去,未过门而丈夫病死,后改嫁给东平王做姬妾,未进王府门而东平王死。许嫁之人接连暴病而亡,父亲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说:「 ”你的女儿及富贵之命,将来所嫁之人一定是显贵之人。”王禁很高兴,便教政君写字读书,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政君十八岁那年,王政君应先入宫,适皇太子刘奭爱妃司马氏死,司马良娣临死前,对皇太子说:「 ”妾本不该死,是那些妃嫔咒的。”司马氏死后,刘奭十分悲伤,他想起司马良娣的话,发誓不再接近嫔妃,汉宣帝怕太子忧伤过度,令皇后挑选五名宫女,供太子选妃。 王政君位列于候选人中,她穿着一件绣着红色花边的艳服,刚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还陷于思今爱妃司马氏的悲痛之中,无心选妃,皇后在旁边催促,刘奭随便指着靠近自己身边的一位宫女,皇后看王政君长相还算说得过去,更何况皇太子点头,于是就忙命人将王政君送到东宫。 就这样,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个偶然的机遇中成为了太子妃,太子刘奭并不喜欢王政君,谁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怀孕生子。此后太子刘奭再也没临幸于她。 宣帝听说有了嫡孙,高兴万分,亲自给他起名为骜,字太孙,而且时常抱刘骜,逗他玩。 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驾崩,刘骜三岁,皇太子刘奭在宣帝驾崩的当天,登上未央宫前殿的龙位,他就是汉元帝,刘骜是他的长子,前被立为皇太子。 按说,母以子贵,刘骜被立为皇太子,他的母亲王政君应该头顶凤冠。但元帝犹豫不决,因为他不宠爱王政君。 他最宠爱的妃子是傅氏和冯氏。 傅妃聪明伶俐,善解人意,所以在宫中的人缘极好,虽受宠于元帝,但并不遭众嫔妃的嫉妒。王政君生了刘骜不久,傅妃生了儿子刘康,冯妃生了儿子刘兴。元帝想把皇后的凤冠戴在傅妃的头上。 但是,在他那个时代,刘骜既立为皇太子,皇后的桂冠按传统的规制当属于王妃。元帝整整跨躇了三天,他害怕引来非议,最后还是无可奈何地立王妃为皇后。 他又创设了一个宫中的地位次于皇后的名号——「 ”昭仪”。昭仪位视丞相,比诸侯王,他心爱的傅、冯二妃为昭仪,立刘康为定陶王,刘兴为信都王。 王皇后徒有皇后尊号,被冷落一边,好在王政君生性柔顺,不是争风吃醋的女人,汉元帝对皇后家的家庭,照例给予恩典,王氏家庭封王者,多至十人,为西汉末年外戚擅权埋下了祸根。 但是她的儿子、皇太子刘骜越来越让元帝不满。刘骜曾好读经书,恭谨有礼。有一次,元帝召他,他闻诏忙前去。但刘骜不敢横穿皇帝专用的驰道,而是绕了一个大弯。元帝见太子来迟,责怪太子,刘骜说明了原因,元帝很高兴。 但好景不长,刘骜对经书渐渐厌烦了,整日游手好闲喜欢喝酒、游玩。元帝多次训斥,但太子屡教不改,于是元帝打算废黜刘骜,另立傅妃之子刘康。 公元前33年。元帝病重,傅昭仪、刘康在侧侍奉,皇后,太子被拒之门外。 一天,元帝向其近臣透露他要废黜,另立刘康为继承人的心愿。王皇后、太子听后,惶恐不知所措。 这时,元帝宠臣侍中史丹闯进元帝寝宫,顿首涕泣而言;「 ”皇太子名闻天下,臣民归心。今臣听陛下有废立之意。若是这样,请陛下先赐我死吧!”元帝见状,长叹一声,说:「 ”没有此事。皇后谨慎,先帝又疼爱太子,寡人岂敢违先帝之意?” 就这样刘骜保全了皇太子的名字,王政君也保全了皇后的凤冠。 公元前33年五月,元帝死于未央宫,终年四十三岁。刘骜继位为汉成帝,尊王氏为皇太后,移居长乐宫。 耽于声色的成帝任命舅王凤为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掌理朝政。成帝自己整日游山玩水,斗鸡走狗,朝政大权实际掌握在皇太后和她哥哥王凤手中,堂堂天子也得看他们眼色行事。 成帝身体多病,即位多年无子。定陶王刘康来朝,成帝留他在京师伴驾,有以刘康为帝位继承人之意。王凤对此不满,担心刘康做了皇帝对王氏不利,遂借日蚀为名,奏谏成帝遣刘康回他的定陶国去。成帝无奈,只好与刘康相对涕泣而别。 成帝对于自己大权旁落,王凤专权用事,日渐不满,有罢免王凤之意。恰好京师地方升官京兆尹王章上书成帝,建议成帝贬王凤,推荐中山王的舅舅冯野王取代王凤,结果他俩的密谋让王音知道了。王音是皇太后王政君堂弟王弘的儿子,他官为侍中,在成帝左右侍奉,成帝与王章密谋时,他不露声色,事后偷偷地通报王凤,于是王凤在家,上书辞官。成帝觉得这是罢免王凤的大好时机,谁知,皇太后出来作梗,她哭哭啼啼地,不吃不喝,向成帝施加压力,成帝只好把王章打入死牢,杖毙狱中,妻子流放边陲。 当王氏外戚一个个显贵无缘、趾高气扬,骄奢淫逸的时候,年仅十三岁的王莽与母亲相依为命,他被服简陋,举止恭谨,小心翼翼地侍奉执掌进行大权的姑伯。与那些王家贵公子相比,洁身自好、恭俭有礼的王莽格外引人瞩目。 阳朔三年王凤病重,王莽在侧侍候,数月未解带,王凤十分感动,弥留之际,求皇太后和成帝授给王莽一官半职。王莽更加小心谨慎的侍奉姑叔,皇太后对这个侄子颇有好感。 王凤死后,王根辅玫五年病,上书矩阵,推举侄子王莽出任大司马一职。 绥和二看,成帝驾崩,定陶王刘康的儿子刘欣即皇帝位,是为哀帝。哀帝尊皇太后王政君为太皇太后。哀帝即位后,他的祖母傅昭仪、母亲丁姬两家成了新的权贵,与王氏外戚在权益分配上发生冲突,太皇太后命王莽辞官以缓和矛盾,王莽极不情愿的上书辞官。 元寿二年,哀帝驾崩,哀帝无子,太皇太后在哀帝驾崩的当天迫使哀帝把军政大权交给王莽,王莽重登大司马的宝座。他和太皇太后迎立中山王刘兴年仅九岁的儿子刘衎为帝,是为平帝。 平帝年幼不能临政。于是,太皇太后临朝称制,行使皇帝的权力,她依赖王莽,委政于他。 其实王莽觊觎帝位已久。他结党营私。排除异已;又沽名钓誉,广施恩惠。经过几年的经营,他把朝政大权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对太皇太后王莽是不敢惹的,年迈的太皇太后仍握有相当大的权力,为独揽大权,王莽指使爪牙上书,说太后至尊,不宜操劳过度,一些小事就不必亲躬了。太皇太后闻之十分高兴,规定以后惟有封侯赐爵一事须奏闻于她,其他事一概由王莽裁决。 随着岁月的流失,平帝逐渐长大了。王莽觉察平帝对他专权十分不满。便先下手鸩杀了平帝,拥立了一个年仅两岁的刘婴为「 ”孺子”,自己做起「 ”摄皇帝”来了,王太后万万没想到自己一手栽培的侄儿王莽竟欲施篡夺她儿孙的天下!但悔之晚矣,此时朝中大权完全落入王莽手中,自己有名无实权,已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止王莽代汉自立了。 到公元8年,王莽将小皇帝刘婴废黜,在爪牙的欢呼声中戴上皇冠,堂而皇之地坐上龙椅之后去谒见的太皇太后,说他秉承天命,代汉而立,建立新朝。昔日掌握实权的太皇太后如今也只有愤慨、怒骂的能力了。 翌年正月初一,在未央宫前殿隆重地举行了新朝皇帝即位典礼。王莽登上龙座南面称帝,接受百官井朝贺,奉太皇太后上「 ”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玺绶,去掉汉朝的称号。 王莽代汉自立,觉得只有接管汉氏玉玺,才算是真正的取代了刘室天下。因此,他称帝不久,便迫不及待地遣王舜去长乐宫向太皇太后索要「 ”汉传玉玺)。 太皇太后大怒,指着王舜的鼻子骂道:「 ”王舜,你家蒙受汉室皇恩,却不思报答,反而乘汉室人孤势薄,帮王莽篡位。像你们这样的人,猪狗不如。我乃汉室老寡妇,活不了几天了。我死了,就让这块玉玺葬,他王莽休想得到!” 王舜伏在地上,羞赧汗颜。很久,才抬头对太皇太后说:「 ”皇上意在必得,太后今天不给,明日还能不给吗?” 太皇太后担心王莽得不到「 ”汉传国玺”会狗急跳墙,遂拿出玉玺,扔在王舜面前,骂道:「 ”我老将死,你们兄弟定受灭族的报应!” 汉代在宫中服侍的官员都着黑貂。王莽更为黄貂。太皇太后思念汉朝,拒绝按新朝礼行事,而且命令侍从仍着着黑貂。王莽见了,也无可奈何。 太皇太后在悲愤中度过了她一生的最后时光。 王政君生于汉宣帝时,一生经历七朝,历尽沧桑,她一人虽没有什么政治野心,但任人唯亲误信王莽,终于断送了汉朝刘姓的江山。 公元13年二月,王政君忧愤而死。享年84岁,她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后之一。遗体被运往渭陵,与元帝合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美人鱼生物 渔民捕获一条美人鱼? 深海中存在哪些未知生物下一篇:清醒梦的危害 做清醒梦都是些什么人?关于清醒梦的12个离奇事实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