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战国七雄之魏国:高开低走的「 ”遗憾之国” 战国七雄之魏国:高开低走的「 ”遗憾之国”

导语:魏国,战国七雄:以下《悔国》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战国时代开场时,如果要评选一个开局状态最好的国家,答案并不是老牌「 ”大佬”齐国,也不是传统「 ”非主流”楚国,而是三分晋国之一的魏国。 魏国是战国时代最早变法的国家,也是变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战国初期可谓威风八面。那个时候,天下最强的军队不是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秦军,而是魏国武卒。那么,如此强盛的魏国,最后怎么就没了呢

魏国,战国七雄:以下《悔国》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

战国时代开场时,如果要评选一个开局状态最好的国家,答案并不是老牌「 ”大佬”齐国,也不是传统「 ”非主流”楚国,而是三分晋国之一的魏国。 魏国是战国时代最早变法的国家,也是变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在战国初期可谓威风八面。那个时候,天下最强的军队不是后来传得神乎其神的秦军,而是魏国武卒。那么,如此强盛的魏国,最后怎么就没了呢? 本文分魏家渊源、文武侯图强、夭折的统一梦三篇为你讲述令人唏嘘的魏国兴亡史。 上篇 魏家渊源 本篇关键人物: 毕公高--先祖 毕 万--追随晋献公,改姓魏 魏 犨--追随晋文公重耳 魏 绛--追随晋悼公 魏 舒—追随晋昭公、晋顷公 说起来,魏国国君也是名门之后。其先祖是毕公高,姬姓,算是周王室宗室。不过后来这一家衰败了,流落四方。其中一支流落到晋国,为晋献公打工,这一家的家主毕万因为作战有功被封在魏地,于是就以地为氏,改称魏氏。 毕万的儿子魏犨选择公子重耳作为主子,重耳流亡国外十九年,魏犨也跟着流亡,与赵国先祖赵衰一起被称为「 ”五贤臣”之一。不过跟着流亡这么久还是有好处的,等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魏犨也跟着成为大夫,还参与城濮之战,立下战功,其勇猛闻名列国。不过,魏犨只是一介武夫,头脑有点简单,甚至还因私怨擅自进攻曾助晋文公回国的僖负羁,并纵火烧掉他的家,这就让晋文公很不高兴,差点杀掉他。虽然后来念在魏犨勇猛、又一直忠心耿耿的份上没有杀他,却也没有再予以重用。 魏犨死后谥号魏武子,到了他的孙子魏绛的时候,终于一改武夫做派,成为有头脑的人才,受到晋悼公重用,成为晋国六卿之一,正式进入晋国核心决策层。不过,魏绛也算一代人杰,对得起晋悼公这份赏识。他一方面执法严明、不畏权贵,另一方面又提出「 ”和戎”之策,积极同化各种「 ”蛮族”,扩充晋国实力。晋悼公称赞他道:「 ”自吾用魏绛,八年之中,九合诸侯,戎、翟和,子之力也。” 如果说魏绛奠定了魏家大族基础,那么他的孙子魏舒则正式确立了魏家强大地位,为后来的「 ”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魏舒当家之初,晋国的国君是晋昭公,这个时候晋国公室的实力就已经开始衰弱了,等到晋昭公去世,晋顷公即位,公室地位进一步衰落,六卿成为晋国实际上的主人,六家家主轮流执政,掌管晋国命运。 晋顷公十二年,执政的韩家家主韩宣子年老退休,魏舒因为精明能干,成为继任的执政者。他当政的六年间,六卿实力进一步扩充,甚至直接消灭对六卿不满的公室祁氏、羊舌氏两家,瓜分两家土地、人口和财富。 不过,魏舒最大也最有名的功绩是改变了传统的战争模式。春秋战国时期,战车仍是战场主力。有一次,魏舒带领晋军在太行山区的大原和山戎部落打仗,由于这一带都是山地,地形复杂,战车很难展开。倒是对手都是步兵,受地形影响比较小,更加灵活。面对这一情况,魏舒决定「 ”毁车为行”:放弃战车,把车兵变成步兵。当年的战车兵都是精锐兵种,配备有重甲和锋锐兵器,魏舒就以这些车兵小队作为核心,再搭配原有的轻装步兵,组成方阵,与山戎作战,大获全胜。 这一仗,标志着以战车为核心的传统战争模式转向以步兵为核心的战争模式,改变了此后战国时代的作战理念。魏舒组织的步兵方阵也被称为「 ”魏舒方阵”,成为后来各国步兵方阵的源头。 再往后就是熟悉的「 ”三家分晋”的段落了,韩、赵、魏三家先是联手消灭智家,然后又瓜分晋国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晋国国君地盘就剩下两座城池,基本成了「 ”吉祥物”一样的存在。 公元前445年,魏斯成为魏家家主。 这个时候,魏家的形势其实相当微妙:魏家土地面积虽然不小,包括今天的山西南部、河南北部及陕西、河北的部分地区,却和韩家犬牙交错,互相夹杂。从形状上看,韩家和魏家的土地基本上是个十字交叉,魏家领地被韩家分成东西两块,韩家领地则被魏家分成南北两块。 此外,魏家的领地西面直面秦国、东面正对齐国、南面与楚国接壤、北面还有赵国虎视眈眈,可谓四面受敌。所以,魏家这个时候面临的问题和韩家类似:完全没有相对安定的后方,到处都可能打仗。 面对困局,同时也受老师子夏影响,魏斯迅速决心变法。这个决心可不容易下,要知道,魏斯上台时,各国都在忙着东征西讨,比如和魏国类似的韩国,就忙着进攻自己旁边的郑国,双方打得不亦乐乎。而魏家呢?魏斯当家之后的十几年里没怎么对外开战,而是忙着整理内部。 魏家变法是以李悝为核心,李悝早年师从孔子的弟子子夏,算是魏斯的师兄,但后来成为法家代表。魏斯任用李悝变法,李悝则拿出一系列颠覆性的举措,包括废止世袭贵族特权,提出「 ”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 李悝将无功而食禄者称为淫民,要「 ”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这样一来,一批于国家无用且有害的特权阶层被赶出政治舞台,出身于一般地主阶层的人,可因战功或因其才能而跻身政界,大大拓展了魏国的人才来源。 这一举措对魏家来说可谓决定性。一方面,魏家及后来的魏国因此获得大量人才,仅见诸史籍的才士便有李悝、乐羊、吴起、西门豹、赵仓唐等人。 另一方面,李悝变法大大削弱了魏国的旧贵族势力,强化了魏国国君权力。整个战国,魏国未像其他列国那样出现威胁君权甚至凌驾于君主之上的权臣,应该要归功于李悝变法。 农业方面,李悝废除井田制,采取「 ”尽地利之教”之策,鼓励老百姓垦荒,废除原本井田制下的土地界限,允许土地私有买卖。同时对国内土地进行测评,估算国家土地产量,制定合理的税收。按照土地贫瘠标准,分配给农民土地,鼓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方面,延续魏舒创下的步兵体系,任用吴起举行军事改革,提出「 ”武卒”制度,即对士兵进行考核,奖励优秀者,并按不同士兵的作战特点,重新将他们进行队伍编排,加强训练,发挥军队的作战优势。魏国选练的武卒,均为重装步兵,披重铠、持戈配剑、背弓弩、跨矢囊,携带三天的作战粮草,半天能走一百多里,可谓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成为战国初年最有战斗力的步兵队伍。 为了巩固变法成果,李悝还推行法治,创立完备的魏国法律《法经》,对于国家法令、政府职能、官员的升迁奖惩、军功的奖励,都做了最完备的规定,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和保护变法,避免「 ”人亡政息”的情况出现。李悝的变法效果可谓立竿见影,让其他各国羡慕不已。事实上,后来各国的变法中,都能看到李悝变法的影子。 经过十余年的变法,魏家实力日益强大,这才对外扩张。考虑到魏家与韩家、赵家此前都是晋国的一部分,三家之间领地、利益互相交错,再加上晋地多为山区,发展空间有限,魏斯向韩家、赵家家主提议,三家不要争斗,而应向外扩张。这一建议得到认可,于是韩家继续进攻南边的郑国、赵家向北和向东发展,魏家则把目光投向西面的秦国。 公元前419年,也是魏斯继位的第27个年头,魏军开始攻击秦国。他们首先渡过黄河,在河西岸筑少梁城,并连续击退秦国攻击,牢牢占据桥头堡。此后十余年,魏斯分别任命李悝、吴起、乐羊等名将和自己的儿子魏击做主将,攻击秦国及秦国北面的山戎部落,占领秦国西河地区,把秦国压制在洛河以西无法动弹。随后,魏斯又派乐羊和太子魏击领军进攻中山国,花了三年灭掉这个长期威胁赵国的国家,并派魏击管理这里。至此,魏家的实力达到全盛,风头一时无双,后来甚至还联合韩赵一起进攻老牌霸主齐国,获得大胜,占据大片土地。 如此强势的局面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国找到周威烈王,获得诸侯身份。成为诸侯后八年,魏斯去世,谥号魏文侯。由于他的老师子夏是孔子的弟子,他在位期间又非常重视儒家思想,所以后来儒家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魏文侯死后,他的儿子魏击继位,也就是魏武侯。 难得的是,魏武侯也是个能干的人,虽然李悝不幸在其继位的第二年就去世了,但魏武侯继续任用吴起,延续李悝的变法。魏武侯在位的二十五年里,魏国继续保持上升势头,甚至还抽空和韩赵一起彻底消灭苟延残喘的晋国。进攻方向上,魏武侯把视线更多放在南边的楚国和东边的齐国身上,放松对秦国的攻击。经过二十多年的征战,魏国从楚国和齐国占领不少地盘,疆域进一步扩大,看起来更加鼎盛。但在兴盛的表面背后,却暗涌着衰败的征兆。 与父亲魏文侯相比,魏武侯最大的缺点在于用人方面。前面提到,魏文侯用人不拘一格,大量任用有能力的非贵族人才,但魏武侯正好相反,更看重大臣的出身,也没有文侯那种用人不疑的胸襟。他继位的第十年,国相公叔痤嫉妒吴起,向魏武侯进谗言,魏武侯居然信了,开始排斥吴起。吴起眼看情况不对,逃亡去了楚国,魏国就此损失一名干臣,而吴起帮助楚悼王开始变法,迅速提升楚国国力。一进一出,魏国的大好局面顿时受挫。 除了用人,魏武侯时,三晋关系也不如以前那么亲密。这一方面是因为魏国强大之后,在三晋中逐渐居于主导地位,让赵国感到不自在;另一方面则是魏武侯在赵国公子朝叛乱时居然支持,对赵国用兵,破坏了三晋联盟。虽然后来三国因为外来压力又重新结盟,但亲密关系却再也难以恢复 魏武侯死后,儿子魏罃即位,成为魏惠王。魏惠王即位前,与弟弟公仲缓争夺储君之位,韩赵两国趁火打劫,联手进攻魏国,一度包围魏惠王。虽然后来因为韩赵两国意见不一各自退兵,魏惠王逃过一劫,但三晋关系也自此正式破裂。此后,魏惠王任用庞涓为将,一改此前两任国君的战略,把注意力更多放到攻击韩赵两国身上。为此,他甚至还和齐威王约定,互相承认对方的王号,达成妥协。 三晋内耗,让周边的秦、楚、齐等国压力大减,再加上这些国家又不像魏国那样四面受敌,于是纷纷有了更多发展机会。而魏国对韩赵两国的进攻,又让这两个国家拉上别国作为后援。比如,赵国和齐国就走的很近,魏国两次进攻赵国,一直打到邯郸城下,都是齐国派兵救援,还留下「 ”围魏救赵”的成语。 两次救赵之战,齐国都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先后在桂陵和马陵击败魏军。其中马陵之战,魏国甚至连太子都被抓住,将军庞涓则在乱军中被杀,魏军惨败。 可以说,魏惠王是魏国国势的转折点,他在用人、战略、治国等方面全面不足,他把注意力转向韩赵之后,秦国趁机进攻,几乎夺占河西之地,威逼当时魏国的国都安邑。为了躲避秦国攻击,魏惠王干脆直接迁都,把国都搬到魏国东半部分的大梁城。虽然在统治后期,魏惠王采取增强国力的措施,也着手改善三晋之间的关系,但毕竟此前损耗太大,魏国的国力无可避免地开始衰落。 到了后来的魏襄王、魏哀王时期,魏国国势日衰。在西面,秦国彻底攻占河西之地,甚至进一步占领魏国立国根本——山西南部;在东面,齐国也屡次打败魏国;在南面,楚国自吴起变法后国力增强,不断对魏国主动发起进攻。四面受敌之下,魏国局面日蹙,从当年的诸侯霸主,逐步沦落为二流强国。 再往后到了魏昭王时代,虽然在东面曾有过和燕赵等国联合进攻齐国、打得齐国几乎灭国的光辉一刻,但在西面却在秦国面前屡战屡败。不但西半部国土尽丧,甚至还被秦军打到大梁城下,魏国国力至此也沦落到跟韩国差不多的地步。 魏昭王的儿子魏安厘王在位时,魏国出了最后一个名人——信陵君,他就是魏安厘王的弟弟魏无忌,他「 ”为人仁而下士”,贤名闻于诸侯。但身为国君的弟弟,太贤能、太有名了有时也不是好事,魏安厘王就不敢任用信陵君处理国事。 直到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军攻打邯郸,赵王向魏国求救。魏安厘王因担心秦国威胁,让救援赵国的魏军踯躅不前,实在看不下去的信陵君创造了「 ”窃符救赵”的经典战例,也让诗仙李白为此留下《侠客行》这一不朽诗篇。但信陵君的这一举动大大得罪了魏安厘王,救完赵国之后,他甚至不敢回国,只能躲在赵国。 这一躲就是十年,这十年里,魏国在秦军面前依然节节败退,万般无奈之下,魏安厘王只能恳求信陵君回国。魏安厘王三十年,信陵君终于回国,受上将军印,统领秦军。 信陵君也果然名不虚传,他一回国,马上召集关东五国联军讨伐秦国,在河外击败秦军,秦军主将蒙骜落荒而逃。五国联军趁机兵进函谷关,秦军坚守不敢出。这一仗,让信陵君再次名扬天下,也是关东各国最后一次主动进攻秦军。 但魏安厘王毕竟不是什么明君,信陵君再次名扬天下又让他心中不安。这个时候,秦王也派人到魏国游说离间信陵君,于是,魏安厘王再次对信陵君起了怀疑,派人取代信陵君的上将军职位。信陵君忧愤之下,干脆不问世事,日夜喝酒娱乐,仅仅四年就死了。魏国最后的一线生机也就此而绝。 信陵君死的那一年,魏安厘王也病死。此后的魏国,基本就是任人宰割的等死状态,十八年后,秦军攻破大梁,俘虏魏王假,魏国灭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明朝那些事儿王更新下载 明朝那些事儿王更新下载 求《明朝那些事儿》 王更新 全268集有声小下一篇:刘备子女的未解之谜:刘禅被拐 女儿不知下落 刘备子女的未解之谜:刘禅被拐 女儿不知下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