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考上了要请客 古人登科后如何庆祝 古代「 ”升学宴”一览 考上了要请客 古人登科后如何庆祝 古代「 ”升学宴”一览

导语:承认请客!古人毕业后如何庆祝?古代“校宴”一览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这是头条号「 ”懒龙说”的第70篇文章 随着我家正太渐渐长大,我跟他妈妈就日益开始陷入「 ”教育焦虑”之中,我们开始为他做一些长期规划,也为他报了一些课外班什么的,生怕他比别人落后了。我身边的很多爸爸妈妈都有着跟我一样的想法。放眼全世界,中国人可以说在重视子女教育方面是数一数二的。在日趋竞争激烈的

承认请客!古人毕业后如何庆祝?古代“校宴”一览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这是头条号「 ”懒龙说”的第70篇文章 随着我家正太渐渐长大,我跟他妈妈就日益开始陷入「 ”教育焦虑”之中,我们开始为他做一些长期规划,也为他报了一些课外班什么的,生怕他比别人落后了。我身边的很多爸爸妈妈都有着跟我一样的想法。放眼全世界,中国人可以说在重视子女教育方面是数一数二的。在日趋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用「 ”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已经有点落后了,现在简直就是要「 ”在起跑线上起飞”了。 前一段刷屏的「 ”海淀妈妈”和「 ”顺义妈妈”的故事,和前一段热播的《少年派》、《小欢喜》等等电视剧里的家长和孩子都体现着面对激烈竞争的焦虑和无奈。 当然,我今天不能就这个话题聊太多,好像我一历史领域创作者转型教育领域了。不过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高考时候考上一个好的大学的话,那我们得高兴成啥样啊。肯定最少也得给孩子办个「 ”升学宴”或者「 ”谢师宴”什么的好好高兴高兴。考上了当然得请客了。 其实考上了要请客,这是从中国古代有科举制度以后就产生的一个传统。古代的举子们经过十年寒窗苦读,一朝登科,当然都是欣喜若狂了,也当然需要有一个场合来表达自己一朝登科的激动心情和前程锦绣的美好憧憬,于是「 ”升学宴”就应运而生了。 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聊聊古代的三种「 ”升学宴”,看看古代的举子们是如何庆祝自己考上的。 一、曲江宴:先是大家AA,后来国家请客 唐朝的曲江池,位于长安城的东南角。这里不仅是皇家游玩饮宴的地点,也是百姓出行赏玩的名胜。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曲江池也成为了登科举子们宴会的首选地点。 唐代的所谓「 ”曲江宴”其实不是指一个单独的宴会,而是登科举子所举行的一系列宴会的总和。根据五代王定保所着的《唐摭言》中的记载,唐代的登科宴,名目非常多,有「 ”大相识、次相识、闻喜、樱桃、月灯、打球、牡丹、看佛牙、关宴”等等。这些宴会的举行时间大多是从春季放榜以后,到吏部关试之后士子分赴全国各地上任为结束,时间持续有时要几个月时间。在这些宴会中,新科进士们金榜题名,春风得意,尽情挥洒着自己的风采。 在上面的这些曲江宴会中,规模最大的也是最为重要的莫过于放榜后的闻喜宴,和关试后的关宴这两场了。 闻喜宴,顾名思义,也就是科举放榜之后,考中的进士们听闻了自己考中的喜讯后,为了庆祝而举行的宴会。《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 ”唐时礼部发榜之后,醵饮于曲江,号曰闻喜宴。”在放榜之后,新科进士们怀着登科及第的意气风发,面对春日曲江繁花盛开的美景,也就难怪会有那句诗了:「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了。 如今的「 ”曲江花” 而关宴,则是在吏部关试之后,所举行的宴会。什么叫「 ”关试”呢?唐代的科举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考中了进士就可以做官。因为组织科举考试是礼部的工作,而授予官职则是属于吏部的管辖范围。在每年放榜之后,礼部要把进士的相关资料移交给吏部,供吏部授官作为参考。而吏部对于新科进士,还要再增加一道考试工序,这就是「 ”关试”。 关试的考试内容并不太难。《太平广记》中记载:「 ”吏部员外郎于南省试判两节,试后授春关,谓之关试。” 也就是让新科进士们每人写两份案件判词,这应该是属于公务员的基本业务考核范畴。区区两份判词对于从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的进士们自然不在话下。所以这也就是走个形式,基本上只要去考就能够拿到「 ”春关”——也就是做官的资格凭证。 关试以后,进士们会举行盛大的宴会,将整个曲江宴游推向最高潮,这也就是关宴。因为在关宴以后,很多进士就要去全国各地做官了,一科的同年,可能以后很难见到了,所以关宴又有个别名叫做「 ”离宴”,也就是我们现在毕业的那顿「 ”散伙饭”。所以关宴一般也是整个曲江宴的句点。 曲江宴的场面非常盛大。《唐摭言》中记载:「 ”曲江游赏,虽云自神龙以来,然盛于开元之末……进士关宴,常寄其间。既彻馔,则移乐泛舟,率为常例。宴前数日,行市骈阗于江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于此……钿车珠鞍,栉比而至 。”车水马龙,非常热闹。除了登科的进士们之外,曲江宴还有很多不请自来的客人,那就是各家公卿世族到此,为自己家中的未出阁的女儿来挑选东床快婿。「 ”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公卿家率以其日拣选东床,车马填塞,莫可殚述。” 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么盛大的宴席,谁来付账呢?在初唐到中晚唐,曲江宴都是举子们自己凑份子举办的,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AA制。此外,这么大规模的宴会,其所需食材、厨师人手等等都需要专门准备,由此也产生了专门承办曲江宴会的负责人,人称「 ”进士团”,大概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型活动策划之类的。 在《唐摭言》中也记载了一位「 ”进士团”的负责人,名叫何士参,对于承办这样的大型宴会非常有经验,往往是今年关宴刚完,明年宴会的材料已经都开始准备了。「 ”所以长安游手之民,自相鸠集,目之为‘进士团’。······其有何士参者为之酋帅,尤善主张筵席。凡今年才过关宴,士参已备来年游宴之费,由是四海之内,水陆之珍,靡不毕备。” 可是虽然是大家AA,对于有的寒门子弟来说,宴会的费用仍然压力山大。所以就有一些人欠着份子钱没给的。这位何士参也比较有性格,不交份子就不开席。所以有些举子把关宴戏称为「 ”何士参索债宴”。根据《南部新书》中记载:「 ”一春宴会,有何士参者都主其事,多有欠其宴罚钱者,须待纳足,始 肯置宴。盖未过此宴,不得出京,人戏谓‘何士参索债宴’。” 不过到了唐末五代,进士们的份子负担减轻了许多,因为这时候国家开始承办闻喜宴了。在后唐明宗天成二年,闻喜宴的费用开始由朝廷下发:「 ”新及第进士有闻喜宴,逐年赐钱四十万。”这样一来,曲江宴就由过去的大家AA成了国家请客了。 其实唐代曲江宴时,还伴有雁塔题名、曲江探花等等庆祝活动,这里就略去不表了。曲江宴中国家请客的闻喜宴后来演变到宋朝,就成为了我们常听到的「 ”琼林宴”。下面我们谈谈另一个「 ”升学宴”——鹿鸣宴。 二、鹿鸣宴:惯例商业互吹,顺便捐资助学 要说清楚鹿鸣宴,首先要说明一下唐代科举考试的制度。唐代的科举沿袭隋制,科举分为两个级别,即乡试和省试。乡试主要是在州、县一级进行考试,通过即为举人。这些举人就是日后要送到长安参加省试的后备力量,往往也是所在州县的青年才俊。所以,在乡试结束之后,对于考上举人的这些学子,州县长官、地方政府要专门进行宴请,这就是鹿鸣宴。也就是说,只有考上举人,在地方上参加了鹿鸣宴,才能有资格去长安参加省试,省试过了以后就可以参加曲江宴了。 鹿鸣宴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据《新唐书》中记载:「 ”每岁仲冬…… 试已,长吏以乡饮酒礼,会属僚,设宾主,陈俎豆,备管弦,牲用少牢,歌《鹿鸣》之诗。”这里提到,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鹿鸣》这首诗,所以叫做鹿鸣宴。这里的《鹿鸣》是源自《诗经·小雅》,诗里有「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样的诗句,表达的是对贤才的礼遇和尊敬。而对地方举子用「 ”鹿鸣”之词,正是恰得其意。 现存的部分鹿鸣宴诗也大致为我们还原了一些鹿鸣宴的程序。首先是州县长官讲话,讲话完了还要带头作诗。然后由各级领导、群众代表、乡绅代表等依次发言,并且赋诗,最后是举子们也要讲话,表达自己一定会好好考试,不辜负地方领导的期望,然后也要赋诗。整场宴会下来,这么多人做的诗也会集成诗集。 当然了,这一类的诗作大多都是地方领导表达希望举子们鹏程万里前程似锦,而赶考举子则表达领导英明神武治理有方之类的应制诗,从艺术上没有太多可说的。这里举一首诗为例,大家可以看看鹿鸣宴诗的水平。 吕陶《和鹿鸣宴进士二首》 其一: 石室宏开化二川,文场今岁不遗贤。莺凭暖律方迁木,鹤遇祥云必到天。随贡充庭知有路,乘风破浪去如船。龙墀唱第程途近,应在春余数日前。 不过,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这场看起来就是地方政府和待考举子商业互吹的宴会,其实也有我们现在意想不到的独特作用。 首先,鹿鸣宴可以达到预防冒籍的目的。什么是「 ”冒籍”呢,其实就是现在的「 ”高考移民”。宋代科举沿袭唐制,举子必须在原籍参加解试,便于考核举子的品行。但是由于名额分配不均匀,教育资源不平衡,很多举子为了能够有更大的被录取率而跑到其他名额多的州府参加考试。古代对于这种行为很难抑制。 但是有了鹿鸣宴就好很多,因为鹿鸣宴上请的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如果一个举子是外地人冒籍,在饭局上跟地方乡绅聊几句就露馅了,马上就暴露出他不是本地人,也就得遣送原籍了。这间接的起到了预防冒籍的作用。 其次,鹿鸣宴其实也是为贫困学子募捐的宴会。前面说了,鹿鸣宴上主要宴请的都是地方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而举子中也有很多出身寒门无钱赶考的,在鹿鸣宴的场合,这两者很容易互帮互助。地方政府会资助举子,而地方士绅也会慷慨解囊。这类对于举子的捐赠称为「 ”津送”。 在清朝咸丰年间的《四明续志》书中,记载了明朝明州的鹿鸣宴「 ”每请举人一员,特送三百贯,以助犒捷之费”。这种地方政府牵头的捐资助学活动,确实有利于当地人才的培养。 可惜的是,鹿鸣宴毕竟主要是地方政府付账,这也给地方政府增加了一些财政负担,所以在历史上,鹿鸣宴的举办与否往往是与地方财政的充盈与否直接相关。值得一提的是,鹿鸣宴上宴请的除了举子、地方士绅外,还有本次科考的考官,所以,鹿鸣宴有时也被认为是一次「 ”谢师宴”。 鹿鸣宴说完了,下面我们来聊聊第三种「 ”升学宴”,那就是烧尾宴。 三、烧尾宴:登科升职两用,唐朝「 ”满汉全席” 烧尾宴最开始是起源于唐中宗景龙年间,一般是两个目的:一个是当官员升迁时,要给皇帝进献食物。根据《旧唐书》中记载:「 ”公卿大臣初拜官者例许献食,名曰烧尾。”另一个目的就是学子登科时所办的家宴也称为烧尾。唐人所着的《封氏闻见记》中载:「 ”士子初登荣进或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馔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不过,无论是官员升迁还是士子登科,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烧尾宴跟曲江宴和鹿鸣宴不一样,不是国家或者地方主办的宴会,而是官员或者士子个人举办的家宴。所以,烧尾宴是由主办方自掏腰包请客的。 烧尾宴到底是要烧谁的尾巴呢?这一点有三种不同的说法,都有借鉴意义。第一种说是烧虎尾,因为传说老虎变成人就是尾巴变不掉,只好烧掉才能成人。这个有点像我们现在一个大学生刚刚进入社会,无论在学校里多么龙腾虎跃,在单位里都要学会别翘尾巴,夹起尾巴做人。第二种说是烧羊尾,传说新来的羊加入羊群的时候,羊群里原来的羊比较抵触它,只有把尾巴烧掉才能够被羊群接纳。这大概也是含着刚走入工作环境要积极融入环境的意思。 第三种我个人最喜欢,说烧掉的是鱼尾。传说鲤鱼跃龙门后化龙,只有鱼尾不能消去,此时需上天降下天火烧去鱼尾,才能全身化龙飞升而去。古代士子登科常被誉为鱼跃龙门,登科以后,办烧尾宴,正是含着前途万里,腾龙起凤的美好祝愿。 由于烧尾宴是家宴,所以一些家资巨富的名门望族士子往往对此不厌奢华,大肆铺张,什么山中走兽云中燕,陆地牛羊海底鲜,猴头燕窝鲨鱼翅,熊掌干贝鹿尾尖,在宴席上都有。由于烧尾宴的菜品无论是种类和质量都可以称得上是唐代宴会的上乘,所以也有的资料里把烧尾宴称为唐朝的「 ”满汉全席”。 目前唯一有资料记载的烧尾宴菜单,来自唐中宗时期的大臣韦巨源。他有一次升任尚书左仆射,于家中举办烧尾宴宴请唐中宗。这次烧尾宴的菜单后来被五代时人记录在《清异录》一书中,从而流传于世。根据《清异录》中记载,韦巨源这次烧尾宴共有58道菜点,从各类点心,到大菜主食应有尽有。有趣的是,这份菜单不但有菜名,还附记了制作方法。当我们按照制作方法一琢磨,就会惊奇的发现——菜单中的很多菜品跟现在的一些食品制作方式都是一样的。 比如有一道「 ”汤浴绣丸”就是用肉末和鸡蛋做成肉丸子如绣球状,然后加汤煨成。有点像我们现在的狮子头或者丸子汤之类的。再比如「 ”御黄王母饭”就是用粟米制成黄米饭,将肉和各种物料组合的料浇在上面,这不就是我们大学时候常吃的盖浇饭嘛。 纵观整份菜单,其中最能够体现主人品味的一道菜就是「 ”素蒸音声部”,这道菜不是用来吃而是用来看的。所谓「 ”音声部”就是古代的乐队,这道菜用面食做的一个大型乐舞演出场面的食品,其中各色乐工和歌舞演员都制作的衣袂飘飘,宛若仙人,栩栩如生。这样的菜,体现出了厨师的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精湛的技艺。 唐代乐俑 由于烧尾宴所费甚巨,一般官员比较清廉的也办不起,比如在《大唐新语》中就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唐中宗景龙三年,苏瑰官拜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进封许国公。又当宰相又做国公,加官进爵,这等喜事怎么能不办个烧尾宴呢。文武百官都等着苏瑰请客,可是这位苏瑰就是不提这事。后来有一次一位大臣问他:「 ”你升了宰相都不办个烧尾?咋的,不高兴啊?”苏瑰不慌不忙的怼了回去:「 ”宰相责任重大,老百姓都吃不饱我有啥尾可烧的。” 后来到了唐玄宗继位,提倡节俭,抑制奢靡,官员也逐渐不再举办这么铺张的宴会,烧尾宴的风俗逐渐就消失在历史中了。 其实,无论是曲江宴、鹿鸣宴还是烧尾宴,核心都是一个意思,都是为了表达士子登科的激动心情,和往来宾客对于士子鹏程万里的美好祝愿。除此之外,这些「 ”升学宴”还有着其他的作用,比如沟通同僚感情,发展职场人脉,展示自身能力,解决个人问题等等。古代的「 ”升学宴”不仅仅是饮食活动,还是文化活动,更是一种社会活动。在历朝历代传承中也形成了独特的「 ”升学宴”文化,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至今仍然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其实中国古代的升学宴还有着很丰富的内涵,上面我们说到的曲江宴、鹿鸣宴以及烧尾宴都属于文科场的「 ”升学宴”的范畴。其实中国古代还有「 ”武举”制度,在武举中举以后,也会举办「 ”升学宴”,那就是「 ”会武宴”和「 ”鹰扬宴”,这两种宴会,我们限于篇幅限制,下次找个机会再说吧。 参考文献 1、《唐摭言》、《续资治通鉴长编》、《太平广记》、《南部新书》、《旧五代史》、《新唐书》、《四明续志》、《旧唐书》、《封氏闻见记》、《清异录》、《大唐新语》等等 2、《唐代皇帝赐宴述论》 郭颖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唐代曲江「 ”闻喜宴”「 ”关宴”探究》 刘丽佳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 4、《论宋代的鹿鸣宴与鹿鸣宴诗》 祝尚书 学术研究 2007年第5期 5、《唐代进士宴会文化研究》 吕颖辉 科技资讯 2019年第18期 6、《从 「 ”烧尾宴” 看唐代饮食的发展水平》 刘冬梅 王永平 饮食文化研究 2004年第1期 感谢您关注头条号「 ”懒龙说”,如果您喜欢看我的文章,可以在评论下方与我留言交流,或者可以转发朋友圈,甚至可以点击文章下面的「 ”赞赏”,为作者提供一点点支持,谢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历史首都变迁 中国历史首都变迁下一篇:东罗马帝国为何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东罗马帝国为何又被称为拜占庭帝国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