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知县向李鸿章汇报反腐业绩 为何却遭李鸿章一顿痛骂 知县向李鸿章汇报反腐业绩 为何却遭李鸿章一顿痛骂

导语:知县为什么要向李鸿章汇报反腐业绩,还被李鸿章骂?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清史故事》264 官员贪污腐败,是古时封建社会难以根治的痼疾,同时官僚系统腐败的程度,又往往和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联系的。清朝建立之初,吏治相对清明,到康熙晚年时,官员侵吞国库现象严重,后经雍正皇帝大力整顿,风气有所挽回。 但到乾隆中后期时,奸臣和珅当道,官僚贪污现象再度泛滥,就连乾隆皇帝

知县为什么要向李鸿章汇报反腐业绩,还被李鸿章骂?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清史故事》264 官员贪污腐败,是古时封建社会难以根治的痼疾,同时官僚系统腐败的程度,又往往和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是紧密联系的。清朝建立之初,吏治相对清明,到康熙晚年时,官员侵吞国库现象严重,后经雍正皇帝大力整顿,风气有所挽回。 但到乾隆中后期时,奸臣和珅当道,官僚贪污现象再度泛滥,就连乾隆皇帝本人,也通过设立「 ”议罪银”的方式,间接参与到上下官员搜刮百姓的贪腐活动之中,故清朝在乾隆盛世之后,迅速走上了衰落的道路。 由于清朝中后期的几任皇帝都魄力不足,没有像当年雍正一般认真整顿吏治,因此晚清官僚系统的风气继续滑坡,贪污腐败现象日趋严重。19世纪的美国来华传教士卫三畏目睹清朝官员的所作所为后,曾经记录道: 「 ”在盗用公共资金、以及侵吞各种各样的资源,如政府储备、赈济物品、饷俸等方面,中国官员们都极为在行,而且他们根本不会惊讶于自己行为败露与否。” 除了卫三畏之外,许多当时来华的外国官员和传教士都以不同形式记录下了晚清时期官僚的贪污现象,腐败之严重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其中最令外国人惊叹的一个特点,是晚清官僚们对待贪污的态度明目张胆,将其视为惯例,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行为。 有一则关于晚清重臣李鸿章的故事,很能说明这一问题。 根据晚清怀来县知县吴永在《庚子西狩丛谈》中的记载,在李鸿章还就任直隶总督时,有一次吴永与另一位即将离任的知县一起觐见李鸿章。在谈话时,李鸿章问起这位知县在任时有何政绩。这位知县回答说,自己才识浅陋,不敢说有什么政绩,只是在任时革除了一项陋规,算是为县里做了点贡献。 李鸿章继续追问道,你在任时革除了什么陋规,为何我从未听说过。这位知县继续回答说,按照一直以来的惯例,这个知县的位置每年可以贪污一千数百串铜钱,但自己认为这项收入不合法,于是准备上报督抚,请求革除这项陋规,改良县里腐败的风气。 这个知县的话说得非常好听,然而李鸿章听后勃然大怒,痛骂了他一通,并立刻下令让人严查,重重处罚了这个知县。 李鸿章何有此举呢?原来在听完这位知县的汇报后,李鸿章意识到了不妥——既然你认为这是陋规,为何在任两年多时间里都不裁革,直到要卸任了才提出来?彻查之下,原来是这位知县得知自己将卸任,提前跟按惯例纳规的人通气,让他一次给足自己数倍的贿赂,答应帮忙从此撤销这一规定,不用再交钱。 这样一来,这位知县既贪污到了更多的钱,又能博得清廉的美名,如意算盘打得很好,可惜碰上了李鸿章这样的官场老鸟,一眼识破了他的企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李鸿章惩治这位知县,不是因为他贪污,用李鸿章自己的话来说,是「 ”侵攘后任之所得,以博倍价而市美名,既玷官方,亦乖道谊。”也就是说在李鸿章眼中,这种剥削百姓的不法收入,乃是官员应得的。所以这位知县不是错在贪污,而是因为断了下一任知县贪污的财路。从李鸿章对待贪污的态度,不难窥知当时官场风气如何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关于姓王的历史和报告 关于姓王的历史和报告下一篇:争夺王位 争夺王位 25个家族被灭族 最后却被一个低贱的私生子捡了便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