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浅谈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护军制”的变迁及其发展 浅谈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护军制”的变迁及其发展

导语:论晋南北朝时期“军事保护制度”的变化与发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护军”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极其常见的职位,在南北朝时期的军队当中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 它出现于秦朝时期,「 ”汉承秦制”,所以这个职官被汉朝统治者保留了下来。 东汉末年,曹操从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之中脱颖而出,在那个战乱年代,他的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草创的好几项制度不但令当时的黄河流域恢复了

论晋南北朝时期“军事保护制度”的变化与发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 ”护军”在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极其常见的职位,在南北朝时期的军队当中承担着很重要的角色。 它出现于秦朝时期,「 ”汉承秦制”,所以这个职官被汉朝统治者保留了下来。 东汉末年,曹操从各地大大小小的军阀之中脱颖而出,在那个战乱年代,他的才干得到了充分的发挥,草创的好几项制度不但令当时的黄河流域恢复了生机,并且对后世各个大统一政权同样也是受益无穷,「 ”屯田制”更是运用到了现代。 而护军制也是在曹操手上进行改良,然后经过两晋南北朝时期不断的发展。到了隋唐时期,「 ”护军制”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最终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之中。今天稍微聊聊关于护军制度: 护军制度起源及其发展 《汉书.百官公卿表》:「 ”护军都尉,秦官。武帝元狩元年属大司马,成帝绥和元年居大司马府比司直,哀帝元寿元年更名司寇,平帝元始元年更名护军。” 从上述一段话可知,在秦汉两代即已有护军之职,不过此时的护军还没有一个特定的称谓,其称号也是经常改来改去,从上面一段话就可以知道:秦朝时叫护军都尉,汉哀帝时叫做司寇,汉平帝的时候才改名叫护军。 名字是变来变去,但是其「 ”护军”的职能大致是相同的,护军本身就是军中职务,因此具有率军出战的只能。此时的「 ”护军”因为还是隶属于大司马,又可称为「 ”大司马护军”。因为并非汉朝列职,所以此时的护军是不常设的,朝廷会因为实际需要而设立「 ”护军”。 并且在上述一段摘录之中,我们可以从「 ”大司马府比司直”知道两汉时期的「 ”护军”的品级。 司直:汉武帝元狩元年初设的「 ”司直官”,属于丞相府或者司徒等,故又称「 ”丞相府司直”,秩比两千石。其具体职权有如下: 1.协助丞相处理日常事务 2.监督丞相,检举丞相的不法行为 后来这个官职就如同后来的检察官一般,负责监察百官,一直沿用到了宋代。 两汉时期的护军虽然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不尽相同,可是两汉时期的「 ”护军”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 ”护军制”的雏形。也正是基于此,以后的曹操乃至后世才能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完善护军。 《宋书.百官志》:魏武为相,以韩浩为护军、史涣为领军,非汉官也。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领军为中领军,置司马、长史。魏初,因置护军,主选武官,隶领军,晋世则不隶也。 曹操初时所设立的「 ”护军”还是丞相府的属官,而建安十二年「 ”改护军为中护军”代表着此时「 ”中护军”一职开始由丞相府属官向中央职官转变,并且由之前的不常设职官变成了高阶武官的转变。 曹魏时期的中护军是隶属于中领军的,到了两晋时期,其职能又发生了变化:中护军已经不再是直属于中领军了,也说明了曹魏到西晋这一段时间里,中护军的职能也开始不断的被加强。 中护军或者中领军在南北朝时期显得特为重要。在刘宋初年刘义隆和徐羡之等人的政治斗争中,刘义隆为了控制宫廷禁卫军和徐羡之等人起了摩擦,任用到彦之担任中领军一职也意味着刘义隆和顾命大臣矛盾的开始。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护军 两晋南北朝时期护军一职不单单是上述所说的中护军,驻扎在各地的军队之中也有护军一职。其大致也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禁卫护军、杂号护军、征讨护军、都督护军等等,下面来一一对其说明。 1.禁卫护军:这顾名思义,在整个京城的防护体系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其领军的主官一般为上述所说的中领军或者中护军。 两汉时期京城的卫戍防卫总共有三部分组成:郎中令下辖的各侍郎、虎贲郎、羽林郎。他们承担着京城之中最为重要的宫廷禁卫。 卫尉下辖公车司马令、卫士令、旅贲令、各有丞;又有司马二十二官,担任宫城的防卫作用。 中尉负责京师治安,因为其所在京城北部故又称北军,而卫尉又称南军。 而到了曹魏乃至后来的晋朝,中央领军机关已经有了明显变化,郎中令、卫尉以及中尉逐渐的被废置或者沦为散官。取而代之的是中护军以及中领军来担任。除了护卫宫廷之外,还有选拔武官的职能,并且此时的中护军也具有开府职能之权限,下置长史、司马,因而多由亲信大臣或者皇室贵胄来担此要职。 司马懿在「 ”高平陵政变”之时其子司马师在朝廷之中担任中护军一职,因而掌握着一支宿卫京城的重要军事力量,事变开始后司马师「 ”兵屯司马门”并且命令亲信接任中领军一职全面接管京城防务,在此基础上威逼曹爽交出天子取得了胜利。 因而在此之后,中护军的职能开始不断的被加强,到西晋初年之时卫戍宫廷的禁卫力量已经由中护军或者北军中侯全面执掌。 2.征讨护军和都督护军:顾名思义,其实就是为征讨某个人而设立的护军一职。比如曹操在征刘备之时,就曾设立「 ”征蜀护军”。而第一任的征蜀护军则后来的魏大都督是曹真。 但是此时笔者也有一个疑问,比如曹操征荆州之时曾任命赵俨为「 ”都督护军”,可是赵俨虽领「 ”都督护军”,可实际上干的却是征讨护军的事。 《三国志.赵俨传》:曹操征荆州,赵俨又徙都督护军,护于禁、张辽、张合、朱灵、李典、路招、冯楷等七军,后又为关中护军,尽统诸军。 曹操为何任命赵俨为「 ”都督护军”而不是「 ”征讨护军”笔者不得而知,但是曹操的这项任命也是方便赵俨能够更好的管理七军;「 ”护”又有监领的意思,赵俨治军有方,都督护军一职也有监察各级将领的意思。 那么所谓的「 ”都督护军”在南朝时期又是怎么样的呢? 东汉末年经过在经过董卓之乱后,原来的州郡制度已经逐渐的濒临瓦解,取而代之的是一人兼领数州军事的都督制,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为常见。并且这些兼领数州军事的都督有「 ”开府”之权限,「 ”开府”之前笔者也有讲过,今天在此不在叙述了。 但是对于这些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朝廷其实也是不怎么放心,因而朝廷在开府都督身边也设置了护军一职,这些护军大多都具有都督护军之职能: 具有监视都督,执行军法的作用,并且都督护军也拥有很高的执法权。 其地位低于地区都督,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也算是都督的副手,协助都督处理地区日常事务等。 3.杂号护军:东晋南北朝时期,南北长期对峙,北方虽然是连年战争不断,可是那时候的北方还属于经济中心,东晋和南朝可谓时时的暴露在北方的铁蹄之下。这从北魏和刘宋的争斗中就可以看出:之前两国的边界线是以黄河为界,而在刘裕死后以及南朝统治者不合时宜的北伐之后两国的边界线变成了淮河防线。 但是这一时期却也是南方经济和疆域大规模开发的时代,笔者认为南方的开发应该有这么几个阶段: 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三国时期,这一时期的孙吴对江东的开发为后来东晋偏安江南奠定了基础。 东晋以及南朝时期,这一时期北方连年战乱同时也是民族大融合的时期。而南方经过执政者的努力,也相继出现了「 ”元嘉之治”、「 ”永明之治”等治世。 「 ”靖康耻”后赵构建立的南宋,这一时期乃是江南大规模开发的时代,宋朝军备虽然孱弱,但是他们在经济发展方面的确是有一手,也就是这一时期经济开始向江南迁移 但是当时的南方却也有一个很严峻的问题,那就是在南方的少数民族时常不服从东晋以及南朝统治者甚至会起兵叛乱,如蜀汉时期的孟获之乱、南朝刘宋时期的益州民乱。 为了统治的需要,当时蜀汉、孙吴乃至后来的南朝大致采取了两种措施:一方面采取「 ”以夷制夷”的方法对少数民族的头领进行笼络;另一方面采取武力镇压的方法,在诸蛮境内设立机构。比如在州级行政区设立校尉府,在郡级单位则设置「 ”杂号护军”。 因为当时中原王朝对少数民族的蔑视,所以杂号护军的头衔大多都是「 ”镇蛮护军”、「 ”平虏护军”、「 ”安远护军”等等,其中又以「 ”镇蛮护军”最为着名。 西阳蛮地处建康上游,王敦之乱平定后,其部分党羽则并入了西阳蛮,因而为了遏制西阳蛮的发展也为了统治的需要,东晋时期的「 ”镇蛮护军”由此应运而生。后来桓温坐镇荆州之时,则让其弟桓冲担任镇蛮护军以此来达到控制其境内的西阳蛮。 结论 「 ”护军制”影响了魏晋四百多年的时间,到了隋朝时期,他的使命也已经完成。因而在后来已经不常见了,最终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参考文献:《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护军》、《三国志》、《晋书》、《东晋南朝杂号护军考论》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历史有记载的大地震共发生过几次死亡人数多少 中国历史有记载的大地震共发生过几次死亡人数多少下一篇:樗里疾是谁的儿子 樗里疾和嬴疾是同一人吗 樗里疾是谁的儿子 樗里疾和嬴疾是同一人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