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明朝江西通过科举选为进士的有2700余人 明朝江西通过科举选为进士的有2700余人 为何仅吉安就有800余人

导语:明代江西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学者有2700余人。为什么单单吉安的文字资料就不到800份,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在明朝时期,江西省在科举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江西省通过科举选为进士的有两千七百余人,仅吉安一府就有八百余人,占整个江西省的三分之一。吉安府选中进士的人士甚至超过了江西省会南昌府的人数,成为明朝历史中单府选中进士人数总榜的第三名,仅次于绍兴府和苏州府。 赣地是除了江

明代江西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学者有2700余人。为什么单单吉安的文字资料就不到800份,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一下!

在明朝时期,江西省在科举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江西省通过科举选为进士的有两千七百余人,仅吉安一府就有八百余人,占整个江西省的三分之一。吉安府选中进士的人士甚至超过了江西省会南昌府的人数,成为明朝历史中单府选中进士人数总榜的第三名,仅次于绍兴府和苏州府。 赣地是除了江浙地区以外,成为内陆省份中科举选才最具影响力的省份,同时也间接的控制着整个明朝的政治走势。对吉安府科举盛况的研究,不仅有利于了解科举制度的兴衰,还能对吉安地区的人文发展进行研究,由此对吉安的进士团体进行总结。 地理优势 吉安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因为其地势以平原为主,所以粮食丰产,人民富饶。在明朝时期,吉安府共领九县,是江西省中领县最多的府,因此吉安府的人口也是江西省各府中最多的,占到五分之一左右。 江西省地图 吉安省凭借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古以来都是交通要道。在古时以水路为主,所以吉安的商贸发展以及传统的农业发展都非常繁荣。因为赣江是长江的主要支流,也是江西省最大的河流,从南向北,贯穿全省。 而古时的水路发展中,以南北交通最为重要且发达,再加上江西西接湖南,东连浙闽,南临广东,北衔鄂皖,是江南地区的主要腹地。潘阳湖的存在更使江西成为了鱼米之乡,人民的生活在丰收中过得幸福而又快乐,所以吉安地区的发达是历史地理向前推进的必然。 赣江 除了水文的优势,吉泰平原的地势优势也成为了吉安府农贸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吉泰平原,地表松散,河网纵横,地势平坦,成为了水稻种植的优选之地,有着赣中粮仓之称。随着中国历史发展向南迁移,江南地区的税收往往决定着朝廷税收的多少,而鱼米之乡的江西省在江南税收中也承担着很大一部分。 水利地势的优势都被吉安府掌握着,所以吉安地区人民物质生活富饶,便有余力在精神上发展。而文化的传承往往凝聚着精神思维的智慧,在吉安地区,攻读诗书也成为了人民日常的消遣。随着科举制的产生,平民百姓通过科考也有从政为官的可能,而地理的优势解决了吉安地区人民的物质需求,因此吉安府的科举盛况有着强大的物质基础。 好学成风 如果单讲吉安的地理优势,那么与吉安相近的地区在中国也有不少,但是吉安府科举的盛况还依赖什么因素呢?吉安地区自秦朝以来,就设立了郡县,一直是中央控制南方的重要城市。随着历史的发展,中国的重心渐渐南移,在大趋势下,吉安地区也诞生了几位文学大家。 欧阳修像 在宋朝时期,吉安的欧阳修、杨万里以文章诗文称名中国,随着文人大家的脚步,吉安地区人民对文学也有着极大的兴趣。到了明朝,解缙的上任使明朝的文学也上升了一大步,其负责编篡《永乐大典》,并有明朝三大才子之称。在这种学风下,无疑成为了吉安百姓争先参加科考的热情。 文人大家的效应起到了引领作用,但真正使吉安学子成为科举竞争力强的原因是吉安地区县学的发达。「 ”洪武八年正月,诏天下立社学。十六年,诏民间立社学,有司不得干预”,从明朝开国伊始,明朝朝廷就开始注重对人才的培养,而教学从最开始由贵族皇家独有,到天下百姓皆有被教育的权力,这无疑是一大进步,也成功带动了社会向前发展。 明朝官员 「 ”科目为盛,卿相皆由此出,学校则储才以应科目者也”,明朝的体制中,也把学校作为重要培养人才的基地。而吉安的地理优势和好学风气无疑使吉安地区人才辈出,在各县知县的积极鼓励下,吉安由鱼米之乡向文化之乡过度,甚至还有吉安人民文化素养高的文献记载。「 ”其民务义修礼尚气节,虽至贫,不肯弃诗书不习,至践者能诵《孝经》《论语》,知晓其大义”,就连平民百姓都能不弃诗书,口诵文章,由此可见,吉安地区县学的发达。 追求名利 从大历史背景下来审视吉安府科举的盛况。吉安地区的进士有八百余名,但是真正在历史舞台上出名的却少之又少。究其本因,一定与人文思想有很大联系,大部分考中进士的吉安人都以名利为目标,「 ”执德之者,不名道德”。 吉安在科举上虽然有着重大影响,但其在明朝发展的大背景下只起到了维护明朝朝廷正常运转的作用,对于关键时刻的历史事件的发生,还是缺少吉安人的身影的。真正的人才是解决问题,不是维持问题的继续,这或许与传统的儒家思想有关系,但是同时期的人物却远远比吉安的进士要光辉。如王阳明、于谦、郑和、孙承宗、戚继光、张居正等等,他们大部分出身进士,但是却比吉安的进士更加荣耀,在历史上也更加有名。 科举制 由此,不得不对吉安的进士进行反面的推敲。进士团体虽然庞大,但是真正能力挽狂澜,拯救朝廷于危局的却是少之又少。传统的儒家思想也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这也导致了明朝兵书盛行的原因。维护自身清名的,也绝不是对传统诗书的掌握,而是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 对人文思想进行推断,吉安进士虽多,但是实干者少,这应该是吉安人追求名利的功利思想在作怪。吉安的科举盛况也没有真正维护明朝的长治久安,即使是大批有识的吉安人进入朝廷,明朝还是灭亡了。 结语: 通过以上文章进行论述,吉安府在明朝的科举盛况确实盛大,这得益于吉安的地理环境和学风盛行。但是吉安的进士们却很少担当起国家的重任,也只能说明吉安进士在文学的造诣深,但在政治上却缺少了真知灼见。 参考文献: 《吉安历代进士录》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关于武则天的历史事件 关于武则天的历史事件下一篇:高跟鞋让你拥有黄金比例的身材历史上高跟鞋为何出现 高跟鞋让你拥有黄金比例的身材历史上高跟鞋为何出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