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中国邮政的历史 中国邮政的历史

导语:《中国邮政史》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家快来看看。一、中国古代邮局与烽火台的通信中国最早的交流记录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殷是商朝,又称商朝。殷故都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清朝光绪年间,这里挖了龟甲和兽骨,上面刻了字,后来称为甲骨。甲骨文记载商朝潘庚时代,向皇帝报告军事情况。有“来古”。经考证,“来古”类似于今天的侦察通信兵。古书《诗经》中也有“简本”的记载,是刻有兽骨,由传令兵送来的紧急公

《中国邮政史》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家快来看看。

一、中国古代邮局与烽火台的通信

中国最早的交流记录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殷是商朝,又称商朝。

殷故都在河南安阳小屯村。清朝光绪年间,这里挖了龟甲和兽骨,上面刻了字,后来称为甲骨。

甲骨文记载商朝潘庚时代,向皇帝报告军事情况。有“来古”。

经考证,“来古”类似于今天的侦察通信兵。

古书《诗经》中也有“简本”的记载,是刻有兽骨,由传令兵送来的紧急公文。

“短书”起源于殷末周初,是邮局的前身。

邮局和烽火台的通信起源于奴隶国家的政治和军事需要。

根据历史记载,在2700年前的周幽王时代,有一种利用烽火台进行通信的方式。

有一个关于烽火通信的故事叫“女儿笑”。

故事的大意是:周幽王有一位可爱的公主,她赞美公主。虽然她很漂亮,但她拒绝轻易微笑。

为此,周幽王悬赏:“谁能逗皇后笑,赏谁一千斤黄金”。

于是有人想出了点篝火的办法,以换取娘娘的一笑。一天晚上,周幽王和他可爱的公主登上高塔,下令在周围点起篝火。

邻诸侯看到篝火,以为西戎入侵,就领兵到城门去救,却见灯火通明,乐声震天。

经过询问,我意识到这是一个荒谬的事情,周幽王做了皇后的快乐。高贵的王公们都不敢出声,只好愤然退兵回营。

姐说,果然回应了。

但是过了一会儿,西戎确实进犯了,虽然点起了篝火,但是援军没有到。

起初,州长们认为周幽王在重复同样的把戏。

结果,西戎占领了城堡,杀死了周幽王,并摧毁了周围的一切。

这个历史故事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当时使用烽火台进行交流的情况,也警示后人,任何时候都没有人可以玩弄交流。

利用烽火台传递信息,虽然速度快,但只能起到报警的作用,难以满足掌握敌情和指挥作战的需要。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的需要,从殷商时期的“来古”到周朝,逐渐形成了较为严格的传递政务文书的驿站制度,与烽火台相辅相成,相互配合。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修遍全国的道路,“车在一条轨道上,书如其文”。他建立了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驿站网,制定了邮政法,如如何捆绑竹简,用印泥封好,以保密;如何为邮政工作人员提供食物和草;邮局如何接待过往的官员和仆人,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邮局法。

汉代的邮政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其统一名称为“邮”。

规定五里建亭,十里建亭,三十里建驿站。

随着“丝绸之路”的形成,邮政也传到了印度、缅甸、波斯等国。

到了唐朝,邮政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有超过1600个邮局,包括艺鹭、水怡和水陆。行程上也有具体规定,有绩效考核和检查制度。驻外使节在执行公务时,随身携带“邮卷”或“信笺卡”等身份证件。

到了宋代,由于战争频繁,军事文书紧急,要求快捷安全。于是,由民夫充任的听差换成了士兵,又增加了一个“急送店”,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日行五百里,银牌四百里,铜牌脾三百里。

每站以马代人进行接力传递。

元朝时,由于军事范围和疆域的扩大,仅中国就有1496个驿站,驿站改名为驿站。

在沿袭明朝旧制度的基础上,由于海上交通日益发达,伴随着郑和七下西洋,他还开设了海上邮局。

清初官署驿站1600余处,驿卒7万余人,驿马4万余匹,主管兵部。

19世纪中叶以后,驿站的经费大多由官员贪污填补,邮政管理被废除。

清末,现代邮政逐渐兴起,邮局的功能逐渐消失。因此,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废除所有邮局。

驿站制度起源于奴隶制国家,盛行于封建社会,随着封建制度的衰落而终结。

邮局与烽火台的通信虽然是封建王朝的御用工具,但也是中国有组织的通信工作的开端。

它不仅在中国邮政通信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而且为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中国古代民间传播组织

驿站是政府的通讯机构,只传递政府文件。

普通人只给客户发送信息,速度慢,容易耽误和丢失。

中国古籍中有很多关于“鸿雁载书”的故事,可见古代人的沟通是多么困难。

今天,人们仍然把红岩作为邮政通信的象征,这表明人们对邮政通信寄予厚望。

民间传播组织的形成始于唐朝前后。

当时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业和贸易的需要。

首先,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有一只为民间商人服务的“驿驴”。

当时也有一种叫“飞钱”的方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长安卖货的钱存入长安当地政府的办公室,然后拿着收据回到当地政府,这就是今天外汇业务的萌芽。

直到明朝才出现了旨在向民众传递信息的人民信息局。

在西南各省,“马香月”也出现了探亲带信的情况。

相传,四川省麻城县孝感乡垦殖的农民,因为思念家乡,同意每年派代表回乡考察,往返时带一些土特产和信件,后来逐渐组成了人民来信局。

人民信息局开始出现在交通便利、贸易发达的沿海城市,然后逐渐发展到内地。

人民文学和信息局是私营的,以营利为目的。

一方面他们在有利的地方做,偏远地区没人管;另一方面,为了吸引业务,他们相互竞争,为客户提供便利,如派人收集信件和汇款,以及为费用记账等。,推动了民信局的快速发展。

清代同治年间,是人民信访局最繁荣的时期,全国有数以千计的人民信访局。

有的在上海设立了总部,商业中心,各地设立了分支机构和代理店,人民信息局相互关联,形成了民间交流网络。

自宋元以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的一些穷人为了谋生,被拐卖到国外做苦力。这些侨居国外的华侨,要和祖国的亲友沟通或者把货物、汇款寄回祖国,华侨审批局已经及时诞生。

其实“华侨信访局”就是华侨信访局。因为福建方言把“字母”称为“字母”,所以叫“华侨信访局”。

由于对华侨周到的服务和良好的声誉,华侨审批局几乎垄断了华侨的信件和汇款业务。

自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以来,封建统治阶级允许侵略者侵犯我们的邮政权利,并与外国人合作,利用官方和外国的特殊权利,强迫民信局注册,接受海关邮政的领导,限制民信局从航运邮件到船只,并采取资本主义竞争手段,使大多数民信局处于无法运作的境地。

到了1935年,民信局已经被国民党强制关闭,而直到解放前夕,还有100多个华侨审批局。

3.半封建半殖民地地区的邮政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民族解放前夕,中国的邮政权在长达100多年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丧失殆尽,出现了邮政、人民来信局、华侨审批局、客运站、海关、清邮相继并存的混乱局面。

“访客邮件”

从1840年资本主义侵略者打开中国封建王朝闭关锁国的大门开始,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首先是英国在中国境内任意开设英国邮局,其次是法国、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中国境内开设自己的邮局,清政府将这些掠夺中国邮政权利的外国邮局美其名曰“客邮”。

这些所谓的“客邮”,从沿海到内陆,到新疆、内蒙古等偏远地区,几乎遍布全国。

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设立“客邮”,不是为了方便我国人民使用邮政,而是为了对中国进行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侵略。

一些国家还利用“旅客邮件”大量贩运鸦片、吗啡等毒品,进行走私和逃税。

事实上,“邮件容忍”是一个掠夺我们财富和毒害我们人民的地方。

直到1921年在美国召开的九国太平洋会议和军备限制会议,才取消了“中国的客邮案”。而日本在东北的“客邮”和英国在西藏的“客邮”就靠它了。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在西藏的“邮容”,直到1954年4月1日才移交给中国。

海关与大庆邮政

海关还经营邮政服务,这也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产物。

1861年,各国使馆都派出了自己的特使送文书。由于不便,他们要求清政府的“总理外事办公室”代他们收发邮件。

清政府负起责任后不久,由于北方捻军农民起义,南方太平天国,宰相政府怕负责,就想推给海关。当时海关总务部的英国人赫德早已觊觎中国的邮政权,这正是他想要的,当年交给海关办邮政很方便。

第一套大龙邮票发行于1878年7月;次年,邮局被命名为带有殖民色彩的“海关派遣”。

公元1896年,邮政管理局虽然改名为清朝邮局,但仍由英法等外国人控制。

1905年,清政府成立了驿传部,直到1911年,海关才把驿传移交给驿传部。

在交接的时候,海关还向清政府索要了所谓的邮政预付款和184多万的白银,清政府每年都有利息偿还。

与此同时,仍然允许外人担任各级领导职务,但实际上邮政权并没有完全收回。

四.中华邮政公司

虽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用中华邮政取代了清邮政的招牌,但邮政权力仍然被帝国主义者所控制。

比如当时的邮政管理局就采用了中国人对辛亥革命宣布“暂时中立”,并在清朝的邮票上印上了“暂时中立”的字样。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外交部和交通部联合抗议后,印制了“中华民国”,成为“中华民国临时中立”的奇怪印章。

这一点可见一斑。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上了新的道路。

从1924年到1927年,第一次革命内战爆发。在全国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全国各地的邮政工人也卷入了革命的洪流中,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一系列的斗争,如撤销外国人的邮政局长、恢复邮政权、组织工会、要求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等。

这场斗争眼看就要胜利,却因为蒋介石的背叛而失败。

蒋介石在1927年背叛革命,建立反动独裁政权后,将军队和中央政府的特务安插到邮局,查封进步报刊和邮件,破坏和镇压邮政工人的抵抗运动。

民国后期,中华邮政虽然有了一些现代通信业务的基础,但由于国民党的腐败和破坏,在1949年回到人民手中时,已经成了一个破破烂烂的烂摊子,没有钱给员工发工资。

5.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人民邮政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首先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当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为了适应革命的需要,成立了一个名为“步步哨”的通讯组织。

通信方式是由党组织指定一部分人,负责村与村之间的传递,将各个村庄连接成一个站与站之间的通信网络。

后来,为了适应反围剿斗争的需要,这种群众性的“步步哨”发展成了“过山哨”。

山岗也是大众传播机构。以农村红卫兵为基础,指定若干岗哨,每个岗哨有一定的岗哨。他通常在山上值班,发现敌人的情况,并通过信号将敌人的数量、武器类型和行动方向传送到邻近的村庄。

此外,革命根据地和国民党统治的一些地区也建立了地下运输站,传递信息,护送干部,运输物资。

1928年5月,湘赣边区工农民主政府在江西省永新县成立了中国红邮政湘赣总局,次年发行邮票。

图案是空心五边形,里面有镰刀和锤子。

1932年3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邮政总局成立。

红邮报对红军指战员及其家属发来的信件给予免费优待。党、政、军各单位的通信实行投票箱制度,中华邮政公司发来的邮件收寄。

1935年10月,红军进军陕北,建立陕甘宁苏维埃联盟,各省设苏维埃邮局,各县设邮局。

1936年,在中苏中央政府和西北局内务部的领导下,成立了中苏西北邮政局。

抗日战争时期,各个解放区都建立了通讯组织,从边区到行政公署、特区、县,甚至乡村。

比如陕甘宁边区,有通信终端,重要地区有分站,县有县站,区有联络站,村有农村通信站。

其他根据地的通信组织也大致如此。

因为根据地往往处于战争环境,各种政府机构和组织经常搬家,有时一天搬三四个地方,但我们的运输站还是能保证各级党组织甚至党中央和各地区的联系。

当时的口号是:“一关一百关;这里不行,那里行”;“县不出县,区不出区”,坚守岗位,顽强拼搏。

为了通过敌伪的封锁,在各个交通要道组织了“武装交通队”。

当时,沿韩晶、鲍静和京津铁路,敌人在铁路两侧挖了深达两三丈的壕沟。壕沟外筑高墙,墙上挂带刺铁丝网,铁丝网上挂铃铛和灯,并间隔设置岗哨,供敌伪监视。

我们的运输站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完成了通信任务。

在抗日根据地的交通站,不仅传递党、政、兵、民的正式文件和信件,还发行抗日报刊。

交通警察把抗日报刊传播到根据地的每一个角落,鼓舞了广大干部和人民的抗日意志。

有时,报纸会贴在敌人的据点和山顶上,甚至贴在敌人占领的城门上,这对鼓舞人民士气、瓦解敌伪士气也有很大的作用。

从事革命传播工作的前辈们,对党和人民的传播事业是忠诚的、奉献的。

他们在遇到敌人的时候,不知所措地“随文件生存”,用生命挽救了党的重要文件,写下了无数可以歌颂的光辉篇章。

在解放战争中,军队邮政组织被组织和扩大以支持战争。

在各野战军政治部下设军事邮政总局,在各兵团、纵队、师设立了多个军事邮政支局、分局、军事邮政站,形成了完整的军事邮政通信体系。

众所周知,当时我军使用的是运动战,一个军经常一天移动几次。

但是我们军邮局有办法让所有部队和后方邮件随时沟通。当时我们军邮局的交警一般都是双肩行走,白天经常跑七八里路,晚上跟部队一起行军。

有时在特殊情况下,部队昼夜行军两三百里的时候,军事邮差也会带着邮件一个个沿着这两三百里跑。

有的军事邮差经常行军十几天半,熬上几天几夜,长途跋涉后立即加入战场前方的通信工作。

他们把后方的报纸和社员的债务送到前线阵地,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支持了解放战争。

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人民邮电事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邮政业务大幅增加。

与1949年相比,1988年邮政业务总量从6.95亿增加到314.99亿以上,增长44倍,业务收入达到32.3亿元以上,增长35%。

其中:来信数量从5.9亿增长到5970万,增长9倍;套餐从277万增长到1.05亿,增长37倍;汇票数量从447万张增长到1.75亿张以上,增长38倍;报刊发行量从建国初期的8900万份,增长到2.516亿多份,增长280多倍。

近年来,特快专递、电子邮件、特快专递服务和邮政储蓄服务相继推出,深受用户欢迎。

在国际邮政通信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目前,中国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邮政关系,每年收发国际信件8200多万封,包裹近60万件。

中国集邮总公司还向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中国邮票,中国邮政还与160多个国家交换邮票。

40年来,邮政固定资产从5亿元增加到20亿元。

改革开放十年,邮政基建投资相当于前30年的总和。

邮政机构5.28万个,比建国初期翻了一番,农村占80%以上,增长60多倍,基本改变了旧中国广大农村和边疆地区没有邮政的局面。

我国邮政线路总长度已达150多万公里,比建国初期高出7倍。目前有自备火车邮筒500多个,邮政车辆9600多辆,邮政机帆船15艘。此外,民航受委托运输邮政业务,基本形成了遍布全国的水陆空邮政运输网络。

随着社会主义电信业的发展,邮电职工由1949年的10.3万人增加到1989年的102.8万人。

在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自觉接受党的指导,热爱社会主义制度,发扬“人民邮电为人民”的优良传统,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严格的通信纪律赢得社会信誉。人们亲切地称邮递员为“绿色信使”。

在邮电企业管理中,经过长期反复实践,初步形成了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管理体制和制度,使邮电企业基本上能够满足党、国家和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过程中进行交流的需要。

在党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加快“四个现代化”的方针指引下,已经走在前列的邮电通信业将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进一步发展。

为了充分发挥邮电通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先锋”作用,确保到2000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的宏伟目标,我国将建设一个水、陆、空多层次、多渠道、综合利用、四通八达的邮政通信网。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四大名石是哪些 中国四大名石是哪些下一篇:朱元璋为何不让朱棣当皇帝:因为血统原因 朱元璋为何不让朱棣当皇帝:因为血统原因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