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楚庄王伐陈 楚庄王问鼎故事介绍

导语:楚庄王问鼎故事介绍“楚王问鼎”这件事情最早出自《左传》,之后在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中也有详细的记录,是楚庄王称霸野心的一次体现。楚庄王塑像想要了解这个故事首先要了解“鼎”的含义。西周的时候人所有的

楚庄王问鼎故事介绍

“楚王问鼎”这件事情最早出自《左传》,之后在司马迁的《史记·楚世家》中也有详细的记录,是楚庄王称霸野心的一次体现。

楚庄王塑像

想要了解这个故事首先要了解“鼎”的含义。西周的时候人所有的鼎的大小以及多少都代表着所用之人他们贵族身份的等级,在《公羊传》中就有提到说“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来九鼎是象征着帝王的地位和权利的。

当时楚庄王以朝拜天子的名义,向周王室询问九鼎的大小和轻重,这明显就是在向周天子宣战。但是周王室的王子公孙也不是吃素的,王孙满就说,统治天下不在意的是德行而不是鼎的大小。楚庄王就很不服气的说,你们不要以为有九鼎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楚国有的是铜,把兵器上的刀片切下来就能够做九鼎了。王孙满又说,楚王你别忘了,当初夏禹时期,他们就是因为自己的德行受到了拥戴,才坐上了首领的位置,各地都贡献了铜材,所以才铸造成了象征权力的九鼎。后来夏桀昏庸,鼎就到了商汤的手中,纣王暴虐这个鼎才转移给了周。所以如果天子有德的话,鼎就算小却是重的难以转移,但是天子如果无得,那么鼎再大也能轻易移动。周朝的国运还有结束,鼎的轻重是不可以问的。

楚庄王无话可说,但是这件事情却被写进了史书了,也成为了楚庄王野心外露的一次代表,后世也都用“问鼎”来象征夺取最高政权。

楚庄王熊侣是个怎样的人

能将楚国从内乱中解救出来,平定了局势,稳固了政权,最后一步步坐上了中原的霸主,不用多说,楚庄王必定得是一个十分有勇有谋的人,不然的话楚国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成长的这么迅速,而且还能够称霸中原。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讲,楚庄王死了之后,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里,楚国的国力就迅速后退,被晋国给超越了,这也足够能看出楚庄王的能力。

张光北饰楚庄王

另外这位霸主的政治生涯也是充满了智慧,因为在他执政的前三年,他没有任何的政绩,没有颁布过法令也没有处理过政事,以至于楚国的大臣们都开始担心起楚国的未来。但是后人就都知道了,这个是楚庄公的大智慧所在,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让周边各国对他放松警惕,因为他刚上位政权不稳定,这样做可以先稳住自己的政权。另外因为楚庄公的不作为,所以国内的许多问题也都显现了出来,这样也更有利于他今后的治理。这就说明楚庄王是个有大智慧,懂得厚积薄发,而且还是非常能够隐忍的人。

而且在其他很多的小故事中,也能够看出楚庄公这个人身上的许多优点。诸如在楚庄王绝缨的故事中,我们就能看出楚庄王的宽大的胸怀。而且在发动很多战争之前,楚庄王都会非常虚心的听取别人的意见,以此来判断战役的可行性,说明楚庄王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能成为一代的霸主,身上必然还有很多过人之处,比如楚庄王的忧患意识,还有知人善用也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楚庄王欲伐陈的故事介绍

《楚庄王伐陈》是出自《吕氏春秋》中的一个故事,讲的就是楚庄王想要出兵讨伐陈国的一个故事。

楚庄王画像

故事具体是楚庄王想要派人去讨伐陈国,于是就派人到陈国去侦察情况。使者回来之后对楚庄王说,陈国不能够讨伐。楚庄王于是就很奇怪,问使者缘由。使者回答说,陈国的城墙非常的高,护城河挖的也很深,城内的粮草也很充足,所以不能攻打陈国。但是楚王身边的宁国却说,陈国是可以讨伐的,陈国只是个小国家,但是却又那么多的钱粮积蓄这,说明他们国内赋税沉重,所以百姓一定怨恨君主,城墙筑的这么高,护城河挖的深,所以老百姓都没有力气了。所以现在派部队去讨伐陈国,陈国是能够攻下的。于是楚庄王采纳了宁国的建议把陈国给攻了下来。

但是《史记》对楚庄王伐陈的事情也有记载,但是就是另外一个版本了。当时夏徵舒设计杀死了陈灵公,所以在陈灵公死后的第二年,楚庄王就以这个理由出兵陈国,而且进入陈国之后也只是杀了夏徵舒而已。应该来说陈灵公的死是自己咎由自取,但是国主再如何昏庸,也不能由臣子来杀死,所以这样也就给了楚庄公理由出兵陈国了。

所以楚庄公伐陈的故事只是告诉我们楚庄公是否要去伐陈,而《史记》中记载的故事则是给了楚庄公一个理由伐陈而已,至于有人说夏姬灭了陈国,实在是太抬举她了。

楚庄王问詹何曰故事介绍

“楚庄王问詹何曰”这 个故事出自《列子·说符第八》,首先介绍一下这位詹何,詹何是战国时期道家的哲学家,是一个擅长推理的思想家,他“不出户,知天下”的推理能力比老子还高些。但是因为韩非子强调观察的重要性,贬低推理,所以时常丑化詹何的形象。

楚庄王塑像

这个故事大致的意思就是,楚庄王向詹何问道,治理国家应该怎么入手。詹何告诉楚庄王,我只知道修身的道理,却不知道治理国家的道理。楚庄王说,我现在供奉宗庙管理国家,所以我愿意学会保护它的办法。詹何回答,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自己有良好节操的君主把国家治理的一片混乱,也没有听说过本身不守节操但是却能把国家治理得井然有序的。所以这么看来治理国家的根本还是在于君王自己的品质,所以我不敢用不关根本的细节来回答你的问题。楚庄王大悦,说讲的好。

这段对话发生在楚庄王继位不久之后,初为人君的王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番作为,于是他就向詹何讨教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但是詹何却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而是从国军自身的品质出发,认为国军先要自己有良好的品质,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自然能够合情合理。所以从这个问题上看,詹何就已经透过了现象看到了问题的本质,所以才从君王自身的品质给楚庄王做出了回答。

楚庄王称霸过程介绍

楚庄王的称霸,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因为当时楚国并不是最强大的,而且楚庄王上位初期,楚国的国内也出现了叛乱,而且当时还有强大的晋国,所以说楚国称霸春秋是偶然的。但是楚庄王有勇有谋,励精图治,一心想雄霸天下,所以楚国成为中原霸主却也在情理之中。

楚庄王

楚庄王上位之后先是平定了国内的叛乱,还吞并了弱小的庸国,这个时候楚国国内的形势已经趋于稳定。而晋国国内也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这就给楚庄王的北伐制造了有力的条件。

公元前610年,晋国和卫国还有陈国等相会,但是拒绝郑国前来,于是郑国不得不考虑改变和楚国的关系。当时许多诸侯国都见风使舵,看楚国日渐强大所以都开始转变态度,陈灵公和晋国结盟之后,楚庄王看准时机,亲自率兵攻打陈国、宋国等。

公元前607年,郑国受到楚国的命令前去攻打宋国,借此机会打击晋国。后来晋国的赵盾联合卫国、陈国一起攻打郑国,楚庄王于是出兵解救郑国之困,赵盾悄悄溜走了。

公元前606年,楚国北上将郑国团团围住,但是郑国已经不是楚庄王的主要目标了。楚军进驻郑国,在这里等待晋军的到来。半年之后晋军开始渡河,楚庄王亲自统帅全军北上,与晋军对峙。这场战役最终以晋军进驻邲,晋军惨败告终。击败了晋国,楚庄王以朝见周天子为名问鼎,这也标志着楚国已经取代了晋国成为了中原的霸主。

楚庄王的故事大全介绍

关于楚庄王的故事,史书上记载的就有非常多,而且在其他书籍上也有许多关于楚庄王生平和楚庄王的一些言行的记载。作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能够坐上中原霸主的位置也就说明了这个人身上,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

楚庄王

我们都知道“一鸣惊人”这个成语,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成语其实和楚庄王有一定的关系,可以说楚庄王可是历史上一鸣惊人的“第一人”。史书上记载楚庄王最初继承王位的时候并没有像史书中记载的那么励精图治,可以说他并不是一个好的统治者。楚庄王执政的前三年没有颁布过一条法令,对政事也没有任何的干预,还不让别人劝谏他。但是三年之后,还是有一个官员用谜语的形式暗示楚庄王,说楚庄王应该重拾政事,把楚国建设的更加强盛。楚庄王才变得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的。所以楚庄王说自己一飞就一定一飞冲天,一叫一定一鸣惊人,很显然,楚庄王做到了。

另外我们现在都用“问鼎”来形容某个人到了最高的位置,比如问鼎冠军这个词。其实这个问鼎这也是一个和楚庄王有关的一个典故。击败晋国之后的楚国已经成为了中原的霸主,楚庄王的野心也进一步的明显,于是就以朝见周天子为名询问鼎的大小和重量,在古代皇帝用的鼎和诸侯、大夫用的鼎在数目和大小上都不相同,所以问鼎这个举动可以说是楚庄王对周王室的一种挑衅。但是最后楚庄王认为时机没有成熟,也就没有取周王室而代之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河西之地对秦国如此重要 秦孝公为什么还将此地送给魏国下一篇:蒙恬儿子 蒙恬的儿子究竟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