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面对日军野蛮的“三光政策” 面对日军野蛮的“三光政策” 晋西北根据地军民是如何应对的

导语:本文介绍了1941年春起日军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周围广设据点、碉堡并进行“分区扫荡”、“蚕食”等野蛮手段的情况,以及晋西北军民如何应对日军的“三光政策”和春季大“扫荡”的斗争经历。

面对日军残暴的“三光政策”,晋西北根据地军民如何应对?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本文作者张宪文,蜚声国际的中国近代史泰斗,南京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季我努学社荣誉社长,季我努沙龙讲演嘉宾。 从1941年春起,日军即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周围广设据点、碉堡,挖封锁沟;进行频繁的“分区扫荡”和“蚕食”;同时采取野蛮的“三光政策”。从1941年7月至1942年6月的一年中间,日军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内共增设了70多个据点,连同原有的据点共达250多个,使原来的游击区大部变成敌占区,原来根据地的一部分也变成了游击区或敌占区。根据地的面积与百团大战前比较缩小了三分之一,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二,形势十分严重。 日军“三光政策” 日军抢掠村民家的羊 在1941年内,第120师兼晋西北军区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地与敌人进行多种形式的斗争。据统计,晋绥军民共进行大小战斗1200多次,歼灭日伪军1万余人。但是,由于我仍以单纯的军事手段对付敌人的“蚕食”,比较被动,因而不断地由平川抗日根据地向山地后退。 1942年1月底,日军集中第3、第16独立混成旅团等部共1万余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春季大“扫荡”。日军首先采取远距离“奔袭”、“分进合击”战术,同时奔袭保德地区我第2军分区指挥机关及暂1师和兴县地区我晋西北党政军领导机关及部队,企图一举消灭我军指挥中枢及我军主力。我领导机关和部队早有准备,先机转移,使敌首次“奔袭”、“合击”失败。 部队转移 2月7日,敌合击我转移到兴县西北水江头的军区机关,再次扑空。此后,日军即改用“梳篦战术”,在根据地内分兵“清剿”,并且大肆进行烧杀和抢劫。我军留下部分主力于内线,在地方武装、民兵和群众的配合下,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不断袭扰敌人,主力部队则转到外线击敌。第358旅在界河口、二十里铺间截断岚县至兴县的公路交通,打击日军的运输队。第2军区部队在岢岚、保德间伏击日军的交通运输队,袭击五寨、三岔、神池等地敌据点。第4、第5、第8军分区的部队也积极袭击敌据点,破坏敌后方交通线,配合中心区的反“扫荡”斗争。 日军在我内线、外线军民的打击下,顾此失彼,被迫于3月初退回原据点。晋西北军民春季反“扫荡”斗争,历时1个月,作战180余次,消灭日伪军570余人。 张宪文等:《中国抗日战争史·第三卷》,2016年版。 编辑: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 浙江大学近现代史硕士生萧宸轩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288726.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朱高煦造反失败 朱高煦造反失败 和朱棣相比活生生一个反面例子下一篇:谁知道日本横滨的中华街哪在招聘请介绍一下 谁知道日本横滨的中华街哪在招聘请介绍一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