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古突 藏历二十九:吃“古突” 祈祥瑞

导语:2月20日是藏历十二月二十九,夜幕刚刚降临,雪域高原上的家家户户便团聚在一起,延续着几百年的传统习俗——吃“古突”、点火把、驱鬼,把旧年的“邪气”、“病魔”等通通赶出家门,祈求即将开始的藏历水龙新年吉祥、太平、安康。左图:2月20日,拉萨市达孜县帮堆乡帮堆村村民曲吉在煮“古突”。当日是藏历腊月29日,按照藏族习俗,藏族家庭全家聚在

2月20日是藏历十二月二十九,夜幕刚刚降临,雪域高原上的家家户户便团聚在一起,延续着几百年的传统习俗——吃“古突”、点火把、驱鬼,把旧年的“邪气”、“病魔”等通通赶出家门,祈求即将开始的藏历水龙新年吉祥、太平、安康。

左图:2月20日,拉萨市达孜县帮堆乡帮堆村村民曲吉在煮“古突”。当日是藏历腊月29日,按照藏族习俗,藏族家庭全家聚在一起吃“古突”,“古”即九,“突”是一种面粥,在面团里包辣椒、羊毛、木炭、石子、毛线、硬币等各种东西,代表不同的意义。藏历腊月二十九吃“古突”,以示除旧迎新。吃到“古突”里包着的东西的人当即吐出,现场解释,引得众人大笑,增添迎接新年的欢乐气氛。吃完后,大家放鞭炮、扔火把,以示除旧岁,迎接新的年份。据了解,西藏各地吃“古突”不尽相同,但是每个家庭至今完整地保留着腊月吃“古突”的习俗。新华社记者觉果摄右图:2011年3月3日,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的群众在制作“古突”。在制作过程中,会把木炭、羊毛、石头、辣椒、瓷片等包进面疙瘩,每种东西代表不同的含义。新华社记者陶希夷摄

左图:2月20日,拉萨市达孜县帮堆乡帮堆村村民曲吉和家人一起吃“古突”。新华社记者觉果摄右图:2011年3月3日,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的群众在制作“古突”,把长条的面揪成小块儿。新华社记者陶希夷摄

左图:2月20日,曲吉家里的外孙丹增乌坚在吃“古突”。新华社记者觉果摄右图:2011年3月3日,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的一位小伙子在吃“古突”。当日是藏历腊月29日,是藏族人沿袭传统文化遗俗吃“古突”的日子。以吃“古突”为开端,藏族人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藏历新年的一系列节庆活动将正式拉开序幕。新华社记者陶希夷摄

左图:2010年2月12日晚上,老阿妈潘多的孙子尼玛扎西开心地吃“古突”。当天是藏历12月29日。按照传统,这天晚上每个藏族家庭都会团聚在一起,吃吉祥“九宝粥”,藏语称“古突”,以此辞旧迎新,求得太平康乐。古突是一种用面团包裹着九种材料制成的面粥,含有丰富的意味:每个人从“古突”里吃出包裹在面团内代表不同内涵的生肉、羊毛、辣椒、盐巴、白色卵石等东西的时候,家里掌勺的母亲便会解释其代表的意义,经常引出全家人的欢声笑语,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新华社记者觉果摄右图:出锅的“古突”。新华社记者陶希夷摄

左图:西藏拉萨市民德庆央宗和侄女一家制作藏历新年传统食品古突。藏历新年前夕,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担任国际航线空姐职务的德庆央宗专程从北京带着父母赶回拉萨,和亲朋好友欢度藏历新年。德庆央宗的父亲曾供职于中国《民族画报》,母亲供职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他们一家已经多年没有回西藏过藏历新年。中新社发廖攀摄右图:2011年3月3日,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的群众在煮“古突”。新华社记者陶希夷摄

左图:2009年2月23日晚,拉萨市城关区纳金乡嘎巴村村民洛桑平措一家正在热热闹闹地吃“古突”。这天是藏历12月29日,是藏民族传统的吃“古突”、放鞭炮的日子,象征驱邪、消灾,祈求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幸福。姚海全摄右图:2010年2月12日,拉萨市曲水县达嘎乡色达村5组村民多布杰一家在吃“古突”。2月12日晚上,当记者走在拉萨的大街小巷,前两天熙熙攘攘的购物人群早已没了踪影,大街上除了放鞭炮的小孩外,就是匆匆赶往家中的行人。当各家各户煮着“古突”,欢声笑语围坐在一起,传统的藏历新年就此拉开序幕。《西藏日报》记者次旺摄

左图:2011年3月3日,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的群众在制作“古突”。新华社记者陶希夷摄右图:2011年3月3日,西藏山南地区乃东县的群众在吃“古突”。新华社记者陶希夷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姑娘节 奕车人“姑娘节”下一篇:燎疳 西北地区迎来新年最大篝火节“燎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