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清朝魏东亭简介 《雍正王朝》国库追债 魏东亭为何宁死不愿向康熙说明欠债实情

导语:一部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国库追债”的剧情,堪称一路鸡飞狗跳。老功臣魏东亭因支应康熙下江南开支落下欠款,最终因还不上钱悲愤自杀的桥段,叫多少观众看得唏嘘连连:您老人家替康熙扛了这么大锅,怎么不找康熙解决问题,反而非要赔上命呢?不过,就是在魏东亭死讯传来,康熙皇帝也自责连连时,身边做围观群众的中堂张廷玉,却是一句话说透了魏东亭

一部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里,“国库追债”的剧情,堪称一路鸡飞狗跳。老功臣魏东亭因支应康熙下江南开支落下欠款,最终因还不上钱悲愤自杀的桥段,叫多少观众看得唏嘘连连:您老人家替康熙扛了这么大锅,怎么不找康熙解决问题,反而非要赔上命呢?

不过,就是在魏东亭死讯传来,康熙皇帝也自责连连时,身边做围观群众的中堂张廷玉,却是一句话说透了魏东亭的苦衷:“魏东亭受恩深重,借皇上南巡之幸略尽孝心,也是天理人情之所至。总怪他不善持家,落下这般亏空。皇上,您千万不可以此而自责。”

这一番宽慰康熙的言语,信息量其实非常大,魏东亭为什么宁死不向康熙开口?恰是这番话里道出的,两个重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魏东亭受恩深重”,所以替康熙扛起下江南的财政大锅,就是在报康熙的皇恩,属于天经地义。

这里的“皇恩”,可不止是封建社会简单的君臣关系,更是指多年以来,剧中康熙对魏东亭的恩宠垂青------康熙委任给老功臣魏东亭的官职,可都是“漕运总督”这样的要职,经济利益无比优厚的肥缺。

魏东亭的工作有多肥?可以参考下剧中他去找十三阿哥胤祥求助时,胤祥那句大惑不解的反问:“我记得您在漕运总督任上的时候,好像也积了不少钱,您怎么反倒落下这么多亏空呢?”连胤祥这样享受优厚待遇的皇子,都在感叹魏东亭有钱。

而放在清代历史上,魏东亭的“漕运总督”岗位,更是出名的位高权重。清代的漕运总督,节制运河沿线八省漕运海防事务,等于是执掌大清王朝的运输主动脉。每年旺季时,至少有两万艘粮船与上万艘商船,都要在漕运总督的手里讨生活。稍微雁过拔毛,财源就滚滚而来。

而且剧中“国库追债”的发生年代,恰是清代吏治“求清官甚难”的康熙年间。康熙帝大半辈子都把“宽仁”挂嘴上,以他自己的话说“若一概从苛纠摘,则属吏不胜参矣”。也就是日常的贪污腐败,他基本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康熙晚年时,巡抚级别的官员,每年仅给京城上司们送“平安钱”,都是动辄四五十万两白银。放在魏东亭这样的心腹功臣身上,更是直接安排漕运总督这样的肥缺,放手叫他去捞。

受到如此“恩宠”的魏东亭,做官当然是有滋有味,在漕运总督任上,类似“耗米”“耗费”这样的灰色收入,基本是抬个手就有。想要用钱的话,只要使个眼色,漕河沿线八省的大小官员,更是比赛似的往身边送。剧中十三阿哥胤祥那句“好像也积了不少钱”,也只是个客气说法——哪里是“不少钱”,必然是很有钱。

所以说,当“国库追债”事件发生前,剧中的魏东亭在康熙的庇护下,必然早早发足了横财。掏腰包替康熙下江南买单?于情于理,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倘若为了这笔钱,此刻又去找康熙开口?就算康熙不动怒,以剧中魏东亭的性格,也是拉不下脸。

而且同样重要的事实是,康熙下江南的费用,魏东亭不但应该掏,理论上更是掏的起。完全不该有为买单去国库举债的荒唐事。那为何魏东亭不止借了债,还被这债务活活压到上吊呢?

这就是张廷玉的话里,第二个重要原因:真正该给魏东亭欠债如山背锅的,绝不该是康熙下江南的开销,却是魏东亭“不善持家,落下这般亏空!”欠债,是魏东亭自己惹的祸。

这个事实,在剧中魏东亭含恨自尽,男主角胤禛登门吊唁时,就被胤禛当着一群来宾的面,当场剥的淋漓尽致:先是魏东亭的儿子,借着魏东亭的死撒泼,大骂胤禛追债太紧逼死自家老爹,终于惹得胤禛一句怒怼:你以为你老爷子的死跟你无关吗?

欠这么多债,竟然和魏东亭的儿子有关?听胤禛接下来一笔笔算账:魏东亭的大儿子三十岁不到,就连娶了四房妻妾,外面喝花酒养妓女花的钱还没算进去。见着好看的妓女,砸钱眼皮都不眨。为给小妾打个戒指,甩手就扔出五千两银子。说句寒碜话,魏东亭老爷子吃拿卡要一通,还不够给儿子打个戒指。

这还只是其中一个败家儿子。魏东亭府里的儿孙们,几乎各个都是背靠大树玩命糟。可以想象,就算魏东亭家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种糟法,只能咬牙低头去国库借债,以供儿孙们挥霍。

以胤禛的愤怒斥责说:“要不是你们这些不肖子孙肆意挥霍,花天酒地,你老爷子能欠这么多债吗?”

此情此景,魏东亭的难处,也就可以理解:替康熙下江南填的账,拉不下脸来找康熙要。儿孙们肆意挥霍糟掉的钱,更是不知道找谁要。还不上钱就要抄家,一辈子的荣光全泡汤。真个是有苦难言的绝境,最后横下心来上吊,也成了唯一的选择。

这一场让人唏嘘不已的剧情,带出了康熙年间,触目惊心的腐败政风,也叫观众们记住了,一个可悲可叹的魏东亭。

作者:我方团队张嵚

参考资料:《清史稿》《雍正朝汉文奏折汇编》

电视剧中魏东亭之死,是非常令人惋惜的一件事。但是他的死,不能全赖到雍正的头上,他自己也有责任。

在追缴亏空前,邬思道替雍正仔细分析了导致国库亏空的三类人:

第一类人:属于清贫如水的官员,在京的朝官俸禄不够用,只能向户部借银子了。这一类人是借钱的主力军,但是数目不大,可以暂缓追缴;

第二类人:都是跟着康熙打天下,出生入死的兄弟,还有帮助大清建功立业的高官。魏东亭就是这一类人,他们借的钱,主要花在了康熙的身上,可以灵活追缴。

第三类人:贪得无厌型,家里不缺钱,但是看见别人借,自己不借又觉得亏得慌。这群人是起哄的主力军,也是康熙让雍正追缴的主力人群,不能手软。

这三类人虽然都欠国库的银子,但是性质却不一样。就拿魏东亭来说,他的欠款数量比较严重,但是性质上不是最恶劣的,完全可以先缓一缓,从最该被惩治的官员入手。其实康熙也是这个意思,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事情闹得那么大。

因为国库被借出去的银子,就算现在全部追回来了,第一类官员也一样会去再借。这是朝廷工资过低导致的问题,单靠强力手腕解决不了的死循环。

所以,康熙并没有想把钱都追回来。他只是想借这个事情,敲打敲打在京的官员,顺便看看老四的办案能力。如果能追点钱那就更好,因为国库确实没钱了。

但是,老四太直了,魏东亭也老糊涂了。老四一上来,威风凛凛,眉毛胡子一把抓,把事情闹得太大了。事情闹大了,魏东亭就急了。他错误的认为,自己这次躲不过去。因而被官员和八爷一党利用,当了拒不还钱的出头鸟。堂堂的魏东亭魏大人都借钱不还,其他人会怎么想?

其实田文镜对魏东亭还是很客气的,并没有逼着他去死,也不敢这么干。如果魏东亭回家闭门谢客,老四就算要抄家,也必须要有康熙的旨意才行。田文镜能奈他何?偏偏魏东亭这个时候脑子糊涂,居然把太子门人欠钱的事扯了出来。

这一下,就不是欠钱的事了!

当时,魏东亭估计也懵逼了。自己TMD被人当枪使了!

康熙要借这个机会敲打官员,而魏东亭却站在了康熙的对立面,并且牵出了太子。如果他不还钱,所有人都不还钱。那么,康熙苦心准备的这一次追讨计划,岂不是要泡汤了?

纵然魏东亭借的钱,基本上都是用在了康熙身上,但是这种秘密不能跟别人乱讲。否则满朝文武会怎么看康熙的挥霍无度?

所以,为什么魏东亭为什么宁死不向康熙说明欠款实情呢?因为说了也没有用。康熙不是不知道魏东亭的欠款原因,但是他没有想到魏东亭会给自己惹这么大的麻烦。魏东亭作为康熙的老哥们,必须要维持康熙圣君的形象。

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还钱。但是如果要把钱还上,必然要家破人亡。与其把全家族都给败了。还不如自己一死以谢天下,康熙念在昔日的情分,不会追究他的家族。

事后,康熙果然非常自责,追缴欠款的决心有所动摇。此时,脑回路清奇的张廷玉站出来说话,他把魏东亭的死推到了魏东亭身上。

张廷玉认为魏东亭还不上钱,是他自己不善于经营。与任何人无关,与康熙也无关。

户部的亏空还是要继续追,魏东亭的死是他咎由自取。与该不该清查亏空,无关!张廷玉的说辞,既保住了康熙的面子,又把借机抨击老四的人给怼了回去,给老四留了面子,大佬谁都没得罪。只是得罪了魏东亭家里的几个纨绔儿子罢了。但也无所谓,魏家败落了,能奈他何?

张廷玉是不是信口开河呢?其实也不是。魏东亭虽然是清官,但他的儿子却整天吃花酒,玩女人。魏家借的钱,也不都是被康熙一个人挥霍了。这一点,魏东亭自己心里也明白。

所以魏东亭的死,他自己要付主要责任。老四也要付一点责任。老四和田文镜,错就错在没有灵活操作。那么多欠款官员,就算抄家也得有个先后吧?抄家这种事,康熙不发话,谁敢抄魏东亭的家?

事后的总结大会上,康熙亲自跟老四示范了什么叫轻重缓急,直接就拿第三类人开了刀。借朝廷的钱做非法营生,这种人就是先斩后奏也没有关系。

从这件事之后,老四也变得圆滑了。知道什么叫进退有据,而不是一味的刚强。太钢了,有时候易折断。康熙本想借这个机会考察老四的能力,只可惜。老四没有通过这次考验……

说魏东亭就不能不说他的原型曹寅,曹寅是康熙奶妈的儿子。因这层关系曹寅得以成为少年康熙的伴读,后来顺理成章的成为康熙帝的近侍。曹寅的父亲在江宁织造任上病逝以后,康熙特旨曹寅调任江宁织造。曹寅在调任南京之后,更得皇帝宠信,康熙六次南巡,有四次都驻跸在曹寅家中,可谓是一个臣子至高无上的荣誉。

而且这六次南巡,五次都是由曹寅负责接驾,其中有一次是在苏州,故而没有住在曹家。接驾皇帝,这远远超出了江宁织造的职权范围。由此可见,在康熙的心目中,曹寅的地位是远远超过地方的那些督抚的。这让曹家在江南一时间风光无两,可谓烈火烹油,鲜花着锦。

康熙驻跸,曹寅怎敢怠慢,自然是使出来吃奶的劲侍候自己的主子。可是曹寅毕竟俸银有限,自然难以应对如此庞大的开支,于是他便在自己经手的织造局和巡盐御史任上挪用官银,造成了巨大的亏空,这就为曹家的败落埋下了伏笔。

曹寅的孙子曹雪芹就把康熙巡幸的这段历史以“元春省亲”的形式写进了《红楼梦》里,这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康熙南巡时的盛况。以元春省亲来看,贾家单是准备省亲的别院就花了近一年的时间,银子更是如流水一般。

到康熙四十八年,时任两江总督噶礼就上密折参奏曹寅,理由是曹寅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而曹寅的俸银一年还不到一万两,其亏欠之数竟达俸银的三百倍以上。等到了康熙五十四年,又查出来曹寅亏欠织造局银三十七万三千两,加上之前所欠的三百万两,曹寅亏空近三百四十万两。考虑到曹寅是自己的家人,康熙没有批准噶礼等人的弹劾,而是私下告诫曹寅,令他务必填上亏空。

但亏空巨大,曹寅有心无力,亏空一直拖到了曹寅的子孙身上。而等到雍正帝继位以后,大力推行新政,全力追缴亏空,曹家自然首当其冲 ,曹寅的嗣子曹頫终因经济亏空、骚扰驿站、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抄家。曹家迅速败亡,曹雪芹就是在这种生长环境中长大。

回到魏东亭身上,他的亏空多半是由康熙引起,他为何不找康熙帝摆平此事呢,而是选择魂归故土呢?最重要的原因实际上是因为魏东亭跟随康熙戎马一生,他是最了解康熙的习惯秉性的,他知道一旦自己先开头向康熙求助,那么和自己差不多的老同志自然是蜂拥而上。康熙的处境,魏东亭是清楚地,他怎么忍心康熙帝拿出自己的体己银子来给自己还账呢?

其次,魏东亭作为康熙的心腹,皇帝四次驻跸本身已经是莫大的恩荣,想必这也是魏东亭今生最感骄傲的一件事。却不想胤禛打头,从王孙开始追缴亏空。魏家亏空巨大,虽然多是因康熙所积欠,但那终究是自己的一份心意,魏东亭怎么好意思向康熙要钱呢。

最后,魏东亭持家无方,儿孙多是些膏粱子弟,只知道娶姨太太和喝花酒。亏空细查下去,魏家还不知道要落一个什么名声。

魏东亭想了各种办法,都无法延期,于是他选择自尽。因为他知道以康熙的仁德之心,自己亏欠的这份银子肯定会被减免,那个时候自己的子孙也不会为难。于是他做出了自己最后的选择。

以上。

封建时代政治的生存法则,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残酷。哪怕你是跟当今天子几十年交情的玩伴、干臣……稍微处理不当,这可不只是掉脑袋那么简单,是可能满门抄斩、诛九族的。

很简单,就四个字:圣意难测,稍微扩展一点:伴君如伴虎。

我们来分析康熙晚年国库追债的大背景,康熙做了60年皇帝,到了晚年虽然不能用昏聩来形容,那也是差不多了,把国库造的也差不多了,只能想法子把这些饥荒给补上,但是这些饥荒到底怎么造成的?谁敢去跟他老人家去掰扯,一句“欺君”,你就脑袋搬家了。

但这事儿还得干,为什么选择老四胤禛,是因为这就是个得罪人的差使,只能靠这个面冷如冰、坚持原则的雍亲王来,如果真换了那个到处装好人、交朋友的八爷,估计大清朝都不用等雍正即位,就差不多了。所以康熙临终选择胤禛,其实也是挺明智的。

再说回魏东亭,作为臣子,你即便有千般道理,那到了康熙和胤禛面前,也就只有一个词:大局。为什么那么些个王族荀贵都顶着魏东亭出头,就是因为第一他家拉的饥荒最多,第二老魏头跟康熙有交情,第三魏家的饥荒也确实委屈……都憋着坏呢,胤禛要是不办魏东亭,那接下来所有人就都有章程了。

看明白了,这方方面面的势力,都在把魏老头往火上烤呢……

魏老头也是官场厮混了几十年,他能看不清这中间的猫腻儿?!端的是左右为难,据实禀报吧,也分两种情况,一个是胤禛认,收拾国库的这事儿那就打头就泡了汤了;如果胤禛不认,那势必闹腾到康熙面前去,一个是揭当朝万岁的丑,再一个康熙要不认呢?后果可不是掉脑袋那么简单……那要是咬牙认下来,好歹魏东亭也算是比较清廉,也没见他儿子有多大出息,这么大一堆债务扛在头上,估计得换到乾隆朝也还不清。

得嘞,好歹魏东亭还有另外一手,那就是人死债消、祸不及儿孙。好歹自己也是风烛残年,就此心一横、眼一闭,临终再上个认罪的折子,这至少把康熙的颜面、胤禛的使命和自己家的儿女前途给保全了。

人自杀了,也算是给之前的欠债有个交代,至少没有把康熙年轻时干的那些荒唐事给卷出来;

再一个后头那些欠债的,也能看得出,四爷这次是玩真的,要么还钱,要么换命,你怎么选?

政治,太残酷。

历史上并没有魏东亭,这里只讨论《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里的故事。

有些事你和个稀泥就能过去;有些事你得做的差不多才能交差;有些事你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不然就会挨办。不懂这些,就可能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追缴国库欠款,属于哪种呢?无疑属于第三种。黄河发大水,朝廷都拿不出赈灾的银子。事后康熙召集张廷玉、佟国维等人说

〖灾民们没房子住,他们可以睡在路边。没饭吃,他们就要造反〗

反正干饿着肯定是死,造反还有点活下去的希望,不如铤而走险,这样就可能掀翻大清江山。

康熙以一个郡王的爵位为奖励,并且派了铁面无私的四阿哥胤禛办理此事。胤禛还顶住压力,百官敬酒谁也不喝。

这一系列的兆头都表明,国库欠款是非还不可的,康熙是下了大决心整治的。但是欠那么多银子,还是还不了的。所以魏东亭用了各种法子,比如跟百官一起闹,比如让胤祥说情,都没什么用,他就绝望了。

他为什么不找康熙说这银子都是接驾你花的,当年我跟你除鳌拜,平三番,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看在我忠心耿耿为你卖了大半辈子命的份上,你就帮帮我吧呢?

因为,先不说康熙念不念旧情,就算康熙很念旧情,现在又用不着你了,你这点旧情跟他的大清江山比起来,又算的了什么呢?

借的着国库欠款的大臣谁还没点汗马功劳?比如敞怀骂田文静的那位。你说你是给皇上花的,我就不能找出理由说也是给皇上花的了?放过了魏东亭,别人就有了口实赖着不交。这样国库没钱,江山不稳。

甚至而言,康熙都有可能拿魏东亭开刀:看到了吧,跟我这么多年的老兄弟,还不了欠款我都办,你们掂量掂量自己吧。后来确实就把十阿哥圈禁半年,杀鸡儆猴了。魏东亭的原型就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魏东亭身上也抄个家,魏家也来个”家亡血史”,是很有可能的。当时的魏东亭,其实非常危险。

魏东亭凭多年摸爬滚打的经验察觉到了这点,果断自缢。他一死,康熙肯定会对这位为保扶自己皇位九死一生的老兄弟充满愧疚。更重要的是,康熙有了照顾他的理由:

不还欠款,我的老兄弟都只能一死了之,你们想想自己算老几吧。但朕还是重情重义的,不仅免了他的欠款,还要播银子抚恤他的家人。你们要想像他们一样不还欠款,我欢迎;只要你们肯像他一样,找棵歪脖子树一吊。

关键是,谁会为了那几千几万两银子,就舍得大官不作去自缢呢,魏东亭的可仿效性很小。

他用自己一命既帮了康熙,也保全了自己的家族。《雍正王朝》里有不少这样的狠人,关键时刻为了家族,视自己性命如草芥。

作者:金满楼

魏东亭这个人物,在《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中都出现过。

而且,在康熙一剧中还是比较重要的角色,而在雍正一剧中,却被设计为因亏空逼债而自尽的悲情角色。

从历史上说,其实并没有魏东亭这个人物。不过,如果一定要找一个原型的话,那就是江南织造曹寅,也就是不朽名着《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

曹寅是康熙的奶兄弟,其母孙氏是康熙幼年时的乳母。

因为这层关系,曹寅13岁时即选为御前侍卫,随后又入宫陪康熙读书。两年后,康熙打破惯例,将曹寅正式升为侍读。

早在康熙二年,曹寅的父亲曹玺被任命为江宁织造,像这样的肥缺,也只能是皇帝信任的人才可能出任。

在江宁织造任上,曹玺干了21年后卒于任所。

之后,曹寅也被派为苏州织造,3年后转为江宁织造,原职由其内兄李煦继任。魏东亭南京任职,也与此是重合的。

曹寅上任时已是康熙中期,此时三藩业已平定、台湾也已收复,国力处于上升阶段。

为更好的了解并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统治,康熙于三十八年、四十二年、四十四年、四十六年连续四次南巡。

而这一期间,也是曹家及苏州织造李家、杭州织造孙家最为风光之时。

康熙六次南巡中,有五次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曹寅在任内赶上四次,每次他都远迎接驾,将昔日的“大哥”接至署中。

但好景不长的是,曹寅后于康熙五十一年因病去世,而其因为接驾留下的巨大亏空无法弥补,而这也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追逼亏空的历史背景。

当然,历史上的曹寅绝没有像魏东亭一样被逼得自尽,而康熙对曹家也是一再保全。

曹寅去世后,康熙决定让曹寅之子、年仅24岁的曹颙继任江宁织造,其目的就是为了保全曹家。

但天违人愿的是,曹颙的身体也不好,任职仅3年即去世。

而更糟的是,曹颙年轻无子,余下曹寅、曹颙两代孀妇,无人奉养。

为此,康熙亲自主持为曹寅立嗣,最后,曹寅之弟曹荃第四子、当时尚未满二十的曹頫被选中为嗣,并随即奉命继任江宁织造。

康熙一而再、再而三的保全曹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曹寅死后留下了巨大亏空,如由他人继任江宁织造及两淮巡盐御史的话,势必令曹家陷入灭顶之灾,这显然不是康熙原因见到的。

事实上,康熙心里也清楚,自己对此也不无责任,如其所说:“曹寅、李煦用银之处甚多,朕知其中情由。”

康熙没有明说什么情由,不过众大臣也十分清楚,曹寅等为南巡接驾耗费巨大,各类花销真像《红楼梦》说的,“把银子花的像淌海水似的”;而康熙只能暗中领情而不便令其赔补。

康熙驾崩后,雍正对曹家开始还算宽容,但因为曹頫在很多事务上一再犯错,最终因骚扰地方一事而被老账新账一起算,曹家最终被革职抄家,陷于雪崩。

曹家被抄家后,刚满18岁的曹雪芹回到京城。从昔日的锦衣玉食、养尊处优坠入“绳床瓦灶”的穷困潦倒,这一急剧的人生转折最终催生了那部不朽的传世名着《红楼梦》。

就此而言,曹雪芹本人是不幸的,但中国文学,却得此大幸。

谢邀,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二月河笔下的魏东亭,最早是在《康熙王朝》中出现。从陪玄烨读书到带刀侍卫,从东南四省海关总督到被封为异姓亲王。可谓权倾朝野,明珠和索额图见面都打躬的人物,最后睡觉去世。这是在《康熙王朝》中的魏东亭,在《雍正王朝》中的魏东亭是还不上欠银上吊而死。那么我们看一看魏东亭的身份符不符合清朝的制度,一,带刀侍卫,清朝皇帝用的都是满族上三旗贵族子弟,下五旗都没有,何况魏在剧中还是汉人,那是绝对不可以的。二,东南四省海关总督。大清国根本就闭关不通商,那来的海关?十个总督,十五个巡抚,那有这个总督头衔,东南四省指那四省?两江,闽浙都有总督的。三,清朝自三藩后异姓是绝对不封王的,满人都不行别说汉人了。所以说白了,这是小说演义作品人物,历史上没有。到这里可能朋友们问,我们讨论的是电视剧,不是历史?那电视剧中虚构的人物,现实中根本不存在的,我们讨论他的心里想法不是笑话吗!有的朋友把魏看成江宁曹家,确实康熙下江南时,有四次曹家接驾的,但曹本身就是内务府“包衣”,皇上的“奴才”,织造府就是替皇家花钱的,何况康熙时曹家的亏空康熙并不去清曹家的呀!,雍正时才补上一小部分,到乾隆时才彻底抄家的,所以感觉也不是十分确切,那么可以肯定本身都没有真实的人,你能分析出什么结果来!要一定想有个结果的话,那只有二月河最有发言权了!

二月河写的【雍正皇朝】里,魏东亭是一个忠君之人。

康熙一生文治武功,平三藩、征台湾、战准噶尔,所有壮举,康熙一代帝王完成了。

康熙晚年懒于朝政,大事交给太子,其余皇子协理。

康熙历年征战,国库虚空。晚年仁政,吏治败坏。遇到天灾,国库却拿不出钱赈灾。原来一早被一些官员以各种理由借走了。

康熙下令追缴户部欠款,这可是一个得罪人的差事,冷面王胤禛躺枪。

除了皇子,追缴欠款首当其冲剑指魏东亭,他是康熙的伴读,关系很好的人,他要起带头作用。

魏东亭为官清廉,德高望重。康熙曾两次南巡住在魏东亭的家里,魏东亭为了伺候好康熙,不仅耗尽了毕生的家财,不得已也向国库借了钱。

此事仅有魏东亭和康熙知道,这次四爷胤禛追缴户部欠款,他虽是事出有因,但是也不能明说。

怎么能说?皇帝会龙庭大怒甚至牵扯其家人。

康熙出巡住在魏东亭家,而魏东亭却要借国库的钱来周转。天威何在?

一切都是为了皇帝,如今却要追缴,于国于情于心都难以说出口。魏东亭四处求助无果,唯有以死谢罪。

康熙听闻魏东亭死讯后说了句:他的死朕亦有过。

康熙一开始就知道魏东亭欠款一事的,却在他死后才为他还债。帝王之心深不可测,他为了整治吏治,这个做法是表明态度坚持追缴欠款。真真最是无情帝王家啊。

谢谢邀请

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还是有点难的!

魏东亭是康熙的发小,也是一起跟着康熙帝打天下的近臣,功劳是大大的。最主要的是能一直红火这么多年,其把握时局的能力自然超乎常人。

也就是说,魏东亭以多年跟康熙帝打交道的情况看,对康熙帝下达的追剿国库欠款的指令是明白的很,那么康熙帝对追剿库银之事是什么打算呢?

康熙帝作为清王朝最牛的皇帝,对于国库欠款之事,肯定比四阿哥胤禛更加清楚,这意味着什么。

他自所以选择让心硬如铁的四阿哥胤禛主办这件事,有两方面的考虑:

一种是锻炼四阿哥办事的能力,这毋庸置疑,整个雍正王朝中,康熙一直在锻炼四阿哥。

第二种则是这种事只有四阿哥能做,安排这件事的时候,康熙帝就提到了孤臣,也就是暗示四阿哥,不要怕得罪人。

对于魏东亭来讲,他自然知道追剿钱款一事,确实是国家遇到了问题,西北用兵,南方又受灾,处处要花钱,而国库确实是空虚了。

此时,他就会分析,到底哪类人的欠款可以拖一拖呢?

我们就要看邬思道给四阿哥胤禛分析欠款人等了:

第一类人:这类人是清官,在京的京官俸禄少,平时的应酬比较多,银子不够花,可是事情还要做。虽然借钱的人数比较多,但是欠款数额少,不占亏空的大头。

第二类人:这类人就是曾经跟着康熙帝打天下的功臣,除了患难与共的兄弟就是建功立业的高官,这类人的钱也大都花在了康熙帝身上,他们有钱,可以有选择的追剿。

第三类人:这类人最可恶,是贪得无厌型的,看见别人借了,自己也要借,数额也不少,这才是四阿哥要追剿的重点。

邬思道能分析出来这么多,跟着康熙帝这么多年的魏东亭难道分析不出来?

他当然要分析出来了,他属于第二类人,而且欠款都是因为康熙帝的几次南巡导致的,按照追剿的顺序来讲,自己怎么着也不会最先被扒出来!

可是,四阿哥做事太刚硬了,虽然邬思道给他分析过了,可是他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又任命田文镜这个愣头青做事,田文镜属于那种按指令办事的人,毫不讲情面,也不顾及对方的脸面。从后来雍正当皇帝推行新政,所有文官都参田文镜办事跋扈也能看出来。

这么多该抄家的你不去抄,偏偏逮着魏东亭不放!

此时双方的想法出现了分歧,四阿哥胤禛和田文镜想的是,康熙帝的宠臣魏东亭如果都还了欠款,那么其他人还有什么话要说?

反过来的意思就是说,如果魏东亭都欠钱不还,其余人还会还钱吗?

当然,一开始魏东亭是抱着一线希望的,他把太子那边的两个人给供出来了,无意中把太子牵扯进来了,于是事情扩大化。

本来,他完全没有必要操之过急,静观其变就可,非那么较真干嘛呢?即使抄家,也不说第一个抄你的家,你不要着急嘛。

这一急,就乱了分寸,成了有野心人的枪使唤了。

这还不算,他还找到了十三阿哥府上,求助十三阿哥。

在这里不得不说,魏东亭还是非常聪明的,他告诉了十三阿哥,并且告诉他,这件事只告诉了十三阿哥。

就是说他欠下的钱基本都花在康熙帝身上了,而且康熙帝心里也非常清楚。只不过四阿哥催的紧,如果十天不还钱,就要抄家,他实在没办法了。

后来十三阿哥送他些银子,他并没有要,自己叹口气走了。

魏东亭为什么要找十三阿哥呢?

其实很简单,他说的这事只跟十三阿哥讲,而十三阿哥又是有名的仗义执言,其实就是告诉十三阿哥,只有他能帮自己向皇帝求情!

不得不说,十三阿哥没有领会魏东亭的意思,没有帮他给康熙帝讲,而是去找了四阿哥,只不过四阿哥不见他,把他给打发回来了!

魏东亭回家后一直等着康熙帝来救他,可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他为什么不主动去找康熙帝呢?

前面他跟十三阿哥的对话中也提到了,康熙帝对他欠款一事是非常清楚的,再加上自己跟十三阿哥讲了这件事,按理说,康熙帝应该有所指示,可惜一直没有。

于是他判断的结果是,自己是活不了了,只有自己死了,康熙帝念及旧情,欠款一事说不定就不用还了,如果自己不死,真的被抄了家,那么全家都完了。

于是他选择了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性命,一方面保全了康熙帝的脸面,一方面又保住了自己魏家的脸面。

果然,康熙帝比较内疚,但是张廷玉一句话就给康熙帝解了围。

他的意思是说,魏东亭欠款跟康熙帝无关,而是他不懂得经营,不会理财导致的,而且户部的亏空还是要继续追的,魏东亭的死完全是他咎由自取,与该不该清查亏空这件事无关!

于是张廷玉破解了魏东亭的以死抗还欠款的动机,也保护了康熙帝的脸面。

当然,魏东亭的欠款一方面确实跟康熙帝南巡有关,更重要的还真是他不懂得经营,家中还有一个败家子,这种事情他自己清楚的很!

整个追剿欠款的事,魏东亭不跟皇帝说出实情,是因为,他明白,皇帝当然知道他的事,这没必要说。

他的死,一方面是四阿哥那边追的紧,另一方面,还在于他不够灵活,死脑筋,并且把太子牵扯了进来,这就给其余皇子留下了把柄,自己搅合进皇子们的泥潭了,想全身而退,那是不可能的!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铁面无私、手段毒辣的四王爷胤禛追比欠款,多狠的手段都用了,但即使这样却推行不下去,为什么?因为大家都在观望,人人都有欠,凭什么我先还,而且还有太子、亲王、重臣也欠了,他们都希望四爷的政策推不下去,最后不了了之,如果四爷不能擒贼先擒王,追比欠款最终将不了了之。

魏东亭本是节俭之人,他借钱完全是为了康熙下江南的花费,说出来就是康熙间接欠国库的钱,如果魏东亭明说出来,那么最高统治者康熙就成了臣民眼中亏欠国库的始作诵者。这既有损康熙的形象,又让雍正的工作做不下去。

魏东亭是多年老臣,他当然知道其中的厉害关系,所以宁死也不愿说明欠款原因。虽然康熙最后用内库的钱补贴了魏东亭的欠款,主动说明了原因,但这与魏东亭事前说出来效果明显不同。这就是帝王心术,我主动说那是英明,被你先说了,皇帝就没了诚信。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秦国四雄主 秦国四雄主分别是谁下一篇:黄埔军校现在叫什么 黄埔军校是现在的什么学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