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导语:完璧归赵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上着名的经典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讲述的是他作为使者出任秦国,利用自己的才智,将珍贵的和氏璧从觊觎宝玉已久的秦王手中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都城邯郸的故事。蔺相如蔺相如,战国年间极具才能的杰出政治家、外交家,他的生平事迹于《史记蔺相如列传》中所记载,其中十分着名的事件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件。蔺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上着名的经典故事“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讲述的是他作为使者出任秦国,利用自己的才智,将珍贵的和氏璧从觊觎宝玉已久的秦王手中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都城邯郸的故事。

蔺相如

蔺相如,战国年间极具才能的杰出政治家、外交家,他的生平事迹于《史记蔺相如列传》中所记载,其中十分着名的事件有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件。

蔺相如原本是赵国的宦者令舍人,赵惠文王在位期间,秦王送信来声称愿意拿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王手中的和氏璧,赵王唯恐秦王只是为了骗到宝玉并不会真的如此大方,于是蔺相如自荐表示愿意出使秦国。果然秦王无意换城,蔺相如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完美周旋,将和氏璧拿回手中带回赵国。

前279年,秦王欲与赵国联合攻楚,便主动向赵王示好,约于渑池会晤,赵王十分恐惧又不能不去,于是让蔺相如陪同。蔺相如在会面时,据理力争,改变了赵王的被动局面,获得两国平等的地位,且在商议过程中寸步不让,保全了赵王的颜面不受屈辱,也维护了赵国的国家利益。

而负荆请罪,指的就是蔺相如因为获功而官位廉颇之上,廉颇身为武将,居功自傲十分不服,有意辱之。而蔺相如顾全大局,处处忍让避免,他这种以国家利益为上的精神被廉颇知道后,领廉颇十分内疚,自愧不如,于是亲自背着荆棘上门请罪,二人从此成为了至交。

蔺相如智勇双全,心系国家,胸襟宽广,是我国古代十分伟大的政治家,名垂千古。

完璧归赵发生在什么时期

完璧归赵中的和氏璧原本是由楚文王所有的楚国国宝,在楚国君主手中世世代代传承了三四百年。后来,诸侯争霸,谁都想把这块宝玉据为己有,而完璧归赵就是在这个时候发生的。

完璧归赵

战国末年,七雄争霸,即秦韩赵魏楚燕齐,加上名义上的中山与周王室,秦国经过变法已经成为了那个年代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当时的秦国君主是,他为人英明、野心勃勃,从和国相魏冉手中夺回政权,任用为相、为将,推行远交近攻的扩张政策,国力始终在不断的增强,此时的秦国已经初显统一六国之势。

此时的赵国国君是赵惠文王,其父赵武灵王为了壮大军事势力,因此使文王年幼继位,由肥义任相国辅佐他。赵惠文王登基四年以后,由于其兄赵章安阳君造反,将肥义杀害后,兵败逃往赵武灵王的沙丘宫,最终被围困所杀。此后赵惠文王下令,以赵武灵王私藏叛贼的罪名将父亲杀害,从此自己执掌政权。

完璧归赵一定程度上,也是秦赵两国的外交之争,秦王生性持重,深谙权谋,而赵王则略显悠游寡断,猜疑心极重,好在他懂得用人,手下不乏文武贤臣良将,为赵国的壮大以及能与秦国抗衡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过在完璧归赵的六十几年之后,强秦还是吞并了赵国,和氏璧也最沦到手中做成了他的玉玺。

揭露完璧归赵的人物是谁

完璧归赵中,赵王在听闻秦王欲割让十五座城池来交换和氏璧以后,不知所措,他知道秦王并不会如此大方,可是迫于秦国之威,又不敢违抗,于是派蔺相如出使秦国。众所周知的还有另一个典故渑池之会中,赵王出于恐惧于是带蔺相如出面,得以保全颜面与国家利益。那么这位如此惧怕秦王的赵惠文王在历史上是一个怎样的呢?

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

赵惠文王,生于公元前308年,也称为文王,嬴姓,名叫赵何,是东周战国年间赵国的君王,其父皇是赵武灵王,母亲则是极其受宠的王后吴娃。

其实赵惠文王并不是赵武灵王的长子,他是第二个儿子,还有个哥哥叫赵章。起初在公元前299年,赵武灵王将皇位传给次子赵何,自己成为主父,但是赵何登基后有一次朝见群臣,赵武灵王看到自己身材高大的大儿子向弟弟屈尊叩首,实在是心有不忍,觉得很愧疚,于是在公元前295年,将长子赵章封为安阳君。

赵惠文王在位时期,手下有蔺相如、廉颇、等贤能之人,文臣武将均十分出色,因此赵国的政治清明,军事实力强大。赵惠文王深谙用人之道,知人善任,具有一双识人慧眼,且用人不疑,例如蔺相如,正是赵王的贤明信任,成就了一代上卿。此外,赵惠文王,赏罚分明,奖惩必究,廉颇与蔺相如都是论功行赏,得以一步步加官晋升的。

战国后期,赵国能与强大的秦国抗衡,除了赵国有贤臣良将之外,也与赵惠文王自己的贤能与开明深有关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完璧归赵的历史人物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究竟是谁下一篇:完璧归赵的主人公是谁 完璧归赵的主人公究竟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