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郭松龄倒戈 郭松龄为什么反奉

导语:郭松龄,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着名爱国将领之一。郭松龄倒戈反奉原因有四:一、与杨宇霆的私怨奉军新军里一直分为两派,一派是郭松龄为代表,在国内陆军学校毕业的陆大派,另一派则是在日本陆军学校毕业的留洋派,像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都在此列,两派因军事理念的差异一直看对方不

郭松龄,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着名爱国将领之一。

郭松龄倒戈反奉原因有四:

一、与杨宇霆的私怨

奉军新军里一直分为两派,一派是郭松龄为代表,在国内陆军学校毕业的陆大派,另一派则是在日本陆军学校毕业的留洋派,像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都在此列,两派因军事理念的差异一直看对方不顺眼。而且杨宇霆一直建议张作霖挺进关中,统一全国,迎合了张作霖的野心。而郭松龄却希望奉军可以好好经营东三省,国人不要自相残杀。

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奉军大胜结束。张作霖把各个省封给手下,其中把安徽封给杨宇霆,山东封给张宗昌,把江苏封给姜登选。而此战最大的功臣郭松龄却什么也没得到。趾高气扬的杨宇霆和落寞的郭松龄,成了让两派的矛盾迅速激化的鲜明写照。其实张作霖是把郭松龄与张学良捆绑一起。等张学良彻底接班那一天,郭松龄在整个奉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惜他没等到这一天。

二、奉系军阀新旧两派的矛盾

张作霖团队里有两种人,一种是当年一起刀口舔血的把兄弟,这些把兄弟为张作霖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助力,深受东北王的信任。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他们陈旧的作战思路和带兵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了,第一次直奉大战的溃败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内部逐渐形成了“老派”、“新派”。老派是奉军中的实力派,绝大多数都是和张作霖一起出道的结拜兄弟,成员有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这些人在奉军中都担任军政要职。新派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都是军校出身的人,“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以杨宇霆为首脑,成员有姜登选、韩麟春、于珍、常阴槐、王树常、于国翰、邢士廉等人,这些人对杨宇霆甚为依赖,视杨为“智囊”、“精神领袖”。

而新派则是张作霖搜罗来的各处人才,以王永江、杨宇霆为代表。他们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着革新,让张作霖愈发器重。两派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当中,不过郭松龄确是一个例外,他虽身处新派,但因其性格刚直、自尊心过强,落得个两边不讨好,孤家寡人一个。

三、民族大义

郭松龄曾经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队伍,对三民主义很是认同。他的夫人韩淑秀也是同盟会会员。郭松龄有一颗救国救民之心,在得知了张作霖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准备大打内战的消息后。郭松龄很反感。

郭松龄敢于起兵反奉,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民主革命者,与张作霖等旧式军阀有本质区别,同时也与张学良的充分信任和纵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学良秉承父亲张作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风,对郭松龄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这在奉系集团内部早已成为美谈。因此当郭松龄“对张作霖的军政措施,时常表示不满”时,张学良对郭松龄则“每表同情”,并不加以制止。

四、性格偏激

郭松龄自尊心太强,不屑与人交往,被杨宇霆挤兑后,两人关系变得势如水火。张学良居中调停,请两人坐下来一起吃饭,郭松龄听说杨宇霆也要到场,不顾张学良的好意,愤然缺席。

后来直奉大战,郭松龄在作战部被姜登选挤兑,竟然违抗军令,擅自带走部队。战场抗命,已经形同造反,可以就地枪决的。不过张学良却没有处罚他,只是找到他让他把作战部队带回去。后来郭松龄在背叛奉军以后,把姜登引诱出来杀害了。后来杨宇霆失势,郭松龄手握7万精锐的兵权。按理说应该大气一点,他却在火车站当面讥讽杨宇霆,像一个报复成功的孩子。

郭松龄的这场兵变,虽说出发点是为了救国救民,消灭内战,不过不难发现双方背后有日俄两国的影子浮现。

郭松龄反奉,有两层原因。外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统战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内因是郭松龄一生追随孙中山先生,他信奉三民主义,反对卖国投降,倒戈反奉是他爱国的生动诠释。

导语

1925年11月22日,奉系军阀将领郭松龄,在河北滦州发表通电,率领七万精兵公开发动反奉战争,一路北进,直捣奉天,意图推翻张作霖的统治,坐镇东北的张作霖,曾一度打算弃城而逃。但不料在关键之时,日本却却公然出面干预东北事务,出兵援奉。在日本的全面干涉下, 郭松龄兵败被杀、曝尸奉天,冯玉祥败归西北、被迫下野。 反奉战线彻底崩溃, 奉张借日援,起死回生,日本藉此进一步加深了对华扩张。

郭松龄反奉原因何在?

内因:张作霖内战卖国的行为,深深激怒了这位爱国将军

郭松龄于1905年秋,考入了奉天陆军小学堂,加入过同盟会。1913年,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后来任东三省讲武堂的战术教官,少帅张学良也是他的学生。1921年张学良任第三旅旅长,郭松龄便被擢升为第八旅旅长,这两个旅后来联合组建了东北司令部,合称为三八旅,张学良将一切军事要务,都交由郭松龄主持。

在两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治军有方,指挥若定,身先士卒,冲杀在前。奉军将士对郭松龄心悦诚服,公认他为军中猛将。然而,大帅张作霖却听信杨宇霆等一班人的谗言,对郭松龄是“敬而远之”,因此郭也并未受到重用。

第二次直奉战争结束后不久,接受过“三民主义”思潮的郭松龄,多次劝说张作霖罢兵息戈,用心经营东北,救民于水火。然而,他的善意不但徒劳无功,反还被群小诬陷,这可令郭是苦不堪言。1924年11月,张作霖命郭松龄率兵攻打冯玉祥国民军,郭松龄对此予以抵制,险些惹怒张作霖,幸亏张学良从中掩护,郭松龄才得以过关。

1925年,日本邀请奉军派代表去“观秋操”,张作霖便派郭松龄前往。郭松龄在日本期间,却意外得知: 张作霖为了得到日本军火攻打国民军,拟承认袁世凯当年与日本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并已与日方达成了密约,派于冲汉到日本签字。这件事,可以说,是促使郭松龄起兵反奉的最直接原因。

郭松龄证实此事后,愤慨地说道:“国家危殆到今日这个地步,张作霖还不惜为个人利益,暗地里出卖国家,他这种做法,我无论如何也不能苟同,我是国家的军人,而不是某个私人的走狗,他若真打国民军,那我就打——他!

当时,被奉系军阀打败的直系军阀吴佩孚和孙传芳,在全国人民讨伐奉系军阀的高潮中,发起了反奉战争。郭松龄在张作霖的催促下回到天津后,并没按张作霖的吩咐到奉天听候命令,而是称病住进了天津的一家法国医院。张作霖多次拍电报,命郭松龄将所部集结于滦州,立刻回奉天听令。郭松龄知道事已十分危急,于是连夜决定联冯反奉。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倒戈反奉。他连续发出通电,要求张作霖下野,请张学良接管奉军,并宣布停止对国民军的战争。接着,郭松龄将其统辖的7万人马,改编为4个军,挥师东进,直捣奉军老巢。七万铁军在郭松龄的指挥下,士气旺盛,所向披靡,冲破了张作霖以4万兵力精心布置的连山防线,郭军攻下锦州后,又占领新民,矛头直指奉天省城。

张作霖见状,胆战心惊,为了阻挡郭的东进,张以80万元的奖金悬赏郭松龄的人头。此外,张作霖一面勾结日本关东军出面干涉,阻挠郭进攻奉天; 一面在准备逃往日本占领下的旅顺的同时,开会布置下野及议和之事,张作霖玩的这一套把戏,可谓是有模有样。

然而,就在郭松龄反奉战争的关键时刻,日本关东军像幽灵一般的出现了,日本人到处制造混乱,从中获取渔利。日本以调停人的身份两边斡旋,期间不断讨价还价。要求双方各自承认“日本帝国在满蒙的特殊权益”。如果谁不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与谁兵戈相见。郭松龄面对日本人的威胁利诱,是严词拒绝,并说道:“岂有此理,日本人算个什么东西,这是中国的内政”,他日本管不着!而张作霖,却不假思索地答应了日本人的“五项要求”,并在草约上签了字。

张作霖还答应:“日本出兵4万助张,日兵待遇及薪金,一如中国营长”。12月9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下达了“扶张抑郭”的命令,关东军和守备队立即移兵奉天,和满铁要地皇姑屯、塔湾一带。日本又将驻朝鲜的两个师团调入奉天省和吉林省,加入奉军防线。同时,日本还警告郭松龄:满铁沿线20里以内不准中国军队进入。

日本的此等做法,使郭军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由于日军的直接介入,郭军不得已放慢了进攻省城的速度,这就为奉张赢得了集结兵力、组织反击的时间。最终在日本人和奉军的联合夹击下,反奉倒戈失败,郭松龄暴尸奉天,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此外郭松龄倒戈反奉,也还受共产党劝说的影响。

郭松龄早年跟随于孙中山先生,信奉三民主义,他相信只有三民主义才能挽救中国,挽救于天下百姓。

1924年1月,国共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便以全部精力,与中国国民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从创办黄埔军校、培养军事人才到平息商团叛乱、讨伐陈炯明;从改组大元帅大本营,到组建广东革命政府;从东征、南征到统一广东。经过两年生死与共的浴血奋战,终于为国民革命打下了一隅江山,为北伐战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广东成为国民革命的根据地。

中共北方区委的李大钊,十分重视从内部分化和瓦解,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队伍, 1925年8月,李大钊派中共党员任国桢,和国民党员钱公来、朱霁青等,到奉天与奉军将领郭松龄联系,争取他加入到反奉、反帝战线中来。任国桢等人在奉天与郭松龄的接触,无疑是加强了郭松龄“倒戈反奉”的决心。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玉檀扮演者 「玉檀扮演者」古代的胖子皇帝如何解暑降温:铺冰砖 啃冰块下一篇:李睿霖 「李睿霖」大脚皇后马秀英为何成为朱元璋的天字第一号夫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