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宁教我负天下人 “宁教我负天下人 休教天下人负我“是说曹操当时很懂人性弱点 还是吃透了厚黑学

导语:这是三国时候曹操最有名的两句话,既不是曹操参透了人性的弱点,也不是所谓的厚黑学,而是基于曹操的性格和当时的环境所致。大家都知道曹操为一代枭雄,性格很自负,在和军阀混战中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就是弱肉强食定理,强者为王,弱者任人宰割。基于此法则,曹操能够杀伐果断,没有丝毫仁慈之心,不给对方以喘息机会,所以能一举扫平军阀割据的

这是三国时候曹操最有名的两句话,既不是曹操参透了人性的弱点,也不是所谓的厚黑学,而是基于曹操的性格和当时的环境所致。

大家都知道曹操为一代枭雄,性格很自负,在和军阀混战中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那就是弱肉强食定理,强者为王,弱者任人宰割。

基于此法则,曹操能够杀伐果断,没有丝毫仁慈之心,不给对方以喘息机会,所以能一举扫平军阀割据的局面,成为三国时代势力最为强大的割据集团。

其次是当时的形势所致,当时天下大乱,军阀混战不息,想在强手如林的乱世有一个立足之地,光靠仁慈不行,和食物链道理一样,在血淋淋的战争中得出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

这两句话今天看来有很大的局限性,人不能为一己私利而伤害别人,但在三国时代也许是曹操自己的生存法则。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说这话的,不是曹操。谁呢?是写了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因为根据三国演义这个小说里交代。背景是曹操当时行刺董卓未遂,弃官逃亡,逃到了中牟县,被军士给抓住了,为求脱身。曹操自称客商,当时守关的军士,并不认识曹操。而中牟县的县令叫陈宫认识他,知道他是朝廷通缉的要犯。本来陈宫可以不说破的,但他却当众说破,还扬言要押解曹操去京城请赏。陈宫是已决定弃官不做,跟随曹操一起起兵打董卓。到了晚上亲手把曹操放了弃官携款随曹操一起逃亡。

两个人一路逃窜到了曹操家的世交,叫吕伯奢的住处。吕伯奢诚意相待,外出置酒,家人的是杀猪接风。不料磨刀声霍霍惊醒曹操。曹操以为这家人要杀他,因此杀掉吕的家人逃出吕家,路上又遇到了吕伯奢打酒归来,是倍感懊悔呀。但是又怕吕伯奢回去以后看到家人惨死心生报复。所以呢,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就把吕伯奢一个杀了之后就量下的这句狠话,“宁叫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说白了,就是说我老曹绝对不能吃一丁点儿亏,谁让我吃亏我弄死谁,但是《三国演义》是本小说。我们来看看陈寿的正史《三国志》武帝纪,里边明确就写了:太祖以卓终必覆败,遂不就拜,逃归乡里,从数骑过故人成皋吕伯奢,伯奢不在,其子与宾客共劫太祖,取马及物,太祖字刃击杀数人。也就是说,不是刺杀董卓失败了啊,是看到董卓实在成不了事官居不做了,跑了。也没有出现陈宫放曹,只是数骑到故人家,故人不在,其子与宾客想劫物,于是被迫的自卫反击。没有曹操杀人之后所发的这个感慨的记载。

而在东晋。有一位史学家孙盛,他写的一本《杂记》,里面又说:太祖闻其食器声,以为图己,遂夜杀之。既而凄怆曰:“宁我负人,毋人负我!”遂行。

注意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不是三国演义里头那几个字。根据《杂记》的记载,虽然说杀人的起因有点跟三国演义类似。但是他杀完人的情感状态。我们细细分析一下,和三国演义里头的可不一样。应该是他在已知铸成大错时,是愧疚难当啊。在悲怆痛哭时说的那句话,翻译过来就是,难道是我对不起别人,没有人对不起我吗。这应该是一个自责的反问句,而绝对不是“宁可我辜负天下人,也不能让天下人辜负我”来凸显曹操是个无毒不丈夫的奸臣。

其实乱世当中啊人,是没有什么好人坏人之分的,曹操也一样,但是无论怎么说吧啊,罗贯中的这句话还是比较有霸气的。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为什么要三年后立碑 坟墓上能不能立碑 依据何来下一篇:为什么清朝没有倭寇 为什么清朝的军队数量比明朝少那么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