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前苏联养虎为患 萨尤基斯只用1年半 就逆袭成了立陶宛的主人

导语:在前苏联,萨乔克斯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反攻成为立陶宛的主人!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苏联1991:恩怨情仇加盟共和国】第42节 1988年,立陶宛加盟共和国所谓的「 ”改革派”知识分子,发起了「 ”萨尤基斯”运动

在前苏联,萨乔克斯只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反攻成为立陶宛的主人!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苏联1991:恩怨情仇加盟共和国】第42节 1988年,立陶宛加盟共和国所谓的「 ”改革派”知识分子,发起了「 ”萨尤基斯”运动,口号便是「 ”响应最高领导人的改革和新思维”。 这正是他们的聪明之处,也是戈尔巴乔夫想要的。此时的戈尔巴乔夫,还向他们发去最高领导人的问候:「 ”从你们的身上,我看到了推动改革的积极力量。” 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已经陷入泥潭,迷失了方向,遇到了来自各方面越来越大的压力。他需要这种自下而上的力量,来打碎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从而推进他那缺乏具体、切合实际行动纲领的改革梦。 萨尤基斯1988年6月组建,当时只有36个人参与。萨尤基斯成立之初,并没有暴露自己的政治意图,一切都隐藏在改革和拥护苏共的大旗之下,进行着民族主义活动。 这个组织,对于如何扩大他们的影响力,非常的善于抓住时机。譬如当苏联第19次党代会时,他们在首都发起万人集会,不为别的,就是为了给代表们,送行,接风。形式大于意义,却让这个运动团体,瞬间成为全国网红。 没有多少人知道,那些代表叫什么名字。但立陶宛人民,乃至于莫斯科,很多人都知道了「 ”萨尤基斯”的名字。 1988年8月23日,是《苏德互不侵犯》历史上签约的日子。萨尤基斯又举行了万人大会,宣布了自己的纲领,这个组织正式成立了。 让人惊讶的是,萨尤基斯竟然已经掌控了几十万卢布的活动资金。当时的卢布,可比美元还贵。这些资金,大多来自于境外和立陶宛当局。 下来,萨尤基斯将不遗余力,在街头,在苏联国会,在任何一个地方,深挖《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中秘密条款的不公和非法之处。 因为只有这张牌,才可证明,立陶宛是被吞并,而不是自愿加入苏联的。如此,才可名正言顺的要求,脱离苏联。 1989年8月23日,又是这个条约的签订日期。立陶宛人,在大量客车和几万辆私家车的帮助下,沿着首都维尔纽斯到塔林的公路上,手牵着手,连绵几百公里,轰动了世界。 这就是萨尤基斯发动的「 ”波罗的海之路”的又一次经典街头运动。他们终于不再掩饰,而是直言相告:戈尔巴乔夫,请把你的苏联红军,撤出立陶宛! 这样一场富有创意的盛举,震惊了所有初尝民主政治滋味的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人民。 确切的说,他们是被雷到了。原来,民主这样玩,竟然还可以安然无恙的。 总之,立陶宛的民族主义之火,被彻底点燃了。现在该头疼的,是巴尔戈乔夫了。 仅仅几个月后,1990年3月11日,萨尤基斯就拿下了立陶宛议会。兰德斯别尔基斯当选为立陶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最高苏维埃主席,终于,这个国家,他说了算。 他抢在苏联国会开会的前一天,通过了决议:退出苏联。立陶宛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 第二天的莫斯科。炸开了锅。 但是下来,不管莫斯科到底是什么态度,发表措辞严厉的声明,或者威胁经济制裁,立陶宛还是我行我素。立陶宛需要在苏联采取果断措施之前,就让生米煮成熟饭。{!-- PGC_COLUMN --} 立陶宛改了国名,恢复了二战前的国旗,设立了海关,国家保卫局,任命了立陶宛银行行长,发行国家新的货币,没收150家苏联直属央企···麻利的很啊。讽刺的是,莫斯科只是一味的苦口婆心的劝告,打口水仗,发布一些不痛不痒的威胁。直到谈判破裂,这才想起了对石油、天然气、必需品减量,涨价。 那么,在萨尤基斯短短一年半的茁壮成长期,难道就没有反对的声音吗? 有。必须有。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支持这个被教授、学者、民族主义分子把持的运动的。 1989年2月,立陶宛人伊万诺夫就曾号召10万人工人上街,要求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力挺莫斯科。 但这个统派运动,得不到立陶宛当局的支持。因为立陶宛当局的领导人,又被戈尔巴乔夫换成亲萨尤基斯的人了。 尽管被打压,但是统派一直坚挺着。直到下一波,萨尤基斯犯错时,掀起了更为浩大的反涨价、萨尤基斯,反独立的运动。这就是一度被人民唾弃的萨尤基斯,神逆转的立陶宛1月流血事件。 这个事件,乾坤倒转,结论漏洞百出。 从此以后,立陶宛加盟共和国就是另一个国家了。 辣么,这个事件的前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下一节预告:立陶宛1月流血事件,子弹竟然从高处飞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对苏轼的历史评价是怎样的下一篇:2012暴利行业 世界十大暴利行业 化妆品最赚钱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