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慈禧太后没说「 ”宁赠友邦 不予家奴”她的话更过分

导语:慈禧太后没有说“宁送朋友,不送家奴。”她的话太过分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晚清时期,流传着一句话:「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许多人认为这句话是慈禧太后说的。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句话并非慈禧太后所说,而是另一名

慈禧太后没有说“宁送朋友,不送家奴。”她的话太过分了。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

晚清时期,流传着一句话:「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许多人认为这句话是慈禧太后说的。这是真的吗? 其实,这句话并非慈禧太后所说,而是另一名清朝大臣刚毅的名言。 刚毅,字子良,满州镶蓝旗人,生于1837年。刚毅是笔帖式出身,升至刑部郎中。1877年,着名的「 ”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发作。在该案中,浙江巡抚杨昌浚、浙江学政胡瑞澜,杭州知府陈鲁等100余名官员被革职、充军或查办,刚毅则因为平反案件有功,得到了慈禧太后的欣赏,被提拔为江西按察使。 此后,刚毅历任广东布政使、云南布政使、山西巡抚、军机大臣、礼部侍郎、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等职。 刚毅文化程度不高,却编辑过一本《居官镜》。打开这本书,「 ”居官以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为主”「 ”居官办事全凭公心,一人所见以为是未必即是,一人所见以为非未必即非,当求公是公非”等名言警句比比皆是。那么,刚毅一定是一位清廉正直的官员吧? 答案是否定的。刚毅写完这本廉政读本,就到南方督办税务去了。史书记载:「 ”赴两江两湖两广闽浙等省大肆搜刮,除常款外,无公私悉取之,岁得千数百万,海内骚然。此犹托为公家所取者耳,而饱入私囊者乃不可胜数,盖回京之时,箱笼等物至数千件,道旁观者曰:此中悉累累黄白物也!”刚毅去了南方一趟,就搜刮了千百万两民脂民膏,令人瞠目结舌。 刚毅是一个极端保守派,坚决反对改革维新。在「 ”戊戌变法”期间,刚毅站在维新派的对面,甚至主张废除支持维新变法的光绪皇帝。由此,刚毅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好感,升任兵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期间,刚毅说出了这句名言。 据梁启超《戊戌政变记》记载:「 ”大学士刚毅尝语人曰:‘改革者,汉人之利,而满人之害也!我有产业,吾宁赠之于朋友,而必不使奴隶分其润也!’”揣测刚毅的原意,是宁愿将家产送给朋友,也不愿意分给家奴。后来,几经变迁,变成了「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 其实,慈禧太后虽然没有说过「 ”宁赠友邦,不予家奴”这句话,她说的话更过分。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慈禧太后被迫带着光绪皇帝逃出北京,来到陕西西安。西行路上,慈禧太后命令庆亲王和李鸿章与八国联军进行和谈。在和谈时,八国联军「 ”狮子大开口”,向庆亲王和李鸿章提出和议12条大纲。庆亲王和李鸿章不敢做主,将八国联军的和议12条大纲发给慈禧太后。 和议12条大纲严重损害中国的权益,但是没有将慈禧太后列为「 ”祸首”。慈禧太后大喜,于1901年2月14日以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发上谕,称: 「 ”本年夏间,拳匪构乱,开衅友邦。朕奉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匡、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款。昨据奕匡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 「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广大民众,一时间舆论大哗。革命先驱陈天华怒斥清朝为「 ”洋人的朝廷”。到了此时,清朝的道义已经基本破产。 【参考资料:《清史稿》《戊戌政变记》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儒林外史》胡屠户的女儿 怎麽会嫁给范进下一篇:康有为买的“康有为”岛现状如何

文章评论